高考生物总复习图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总复习图表、曲线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选择题
1.右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①与④,②与⑤,③与⑥是同源染色体
B .①②③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④⑤⑥为一个染色体组
C .在此细胞分裂过程中,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最为活跃
D .若①是X 染色体,④是Y 染色体,其余则是常染色体
2.将2mL 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a 、b 两支试管中,再在a
试管加入2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b 试管中加入4滴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下图横轴为反应时
间,纵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时间和底物浓度关系的是 ( )
3.右面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示意图,下列对图示描述错误的是 ( )
A .①过程中发生了光能转变成电能、电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
能的过程
B .②过程中发生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
C .③过程中发生了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
D .④过程为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散失的过程
4.对某植物测得如下数据:
30℃
15℃黑暗 一定光照10h
黑暗下5h 释放O 2640mg 释放CO 2220mg 5h 释放CO 2110mg
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小时环境下,请预测该植物一天
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
A .765mg
B .1485mg
C .315mg
D .540mg
7.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 .在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 .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 .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 .1中内容物使b 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8.用2 mol·L -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 -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
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
所示。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 .AB 段曲线表明细胞浓度在逐渐增大
C .BC 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 .用一定浓度的KNO 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 a b
1 2 3
得到类似的结果
9.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
A .若X 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
B .若X 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C .若X 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岛素
D .若X 表示T 细胞数量,则①可能代表白细胞介素-2
11.下列各图是一位同学在观察植物根尖的装片时所画的四个图象。
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 )
A .d 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B .b 细胞和c 细胞都不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运动
C .图中a 、b 、c 、d 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D .a 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其它细胞中的染色体清晰
14.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U 和T 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
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 .b 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 .d 点时刻,细胞中DNA 含量达到最高值
C .c —e 阶段,细胞内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 .处于a —c 阶段的细胞数目较多
二、非选择题
16
.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
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抗体合成程度 甲
未接种 + 乙
+ + + + + 丙
未接种 + 丁
+ 戊
+ + + +
说明 :正常鼷鼠
:幼年时摘除胸腺的鼷鼠 + :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程度
请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 , 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 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
与乙组- ① + X ②
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改为病毒,接种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途径来彻底消灭。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17.请回答关于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
(l)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 l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A 图与B 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 l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 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
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在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
在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
大值(K 值)。
②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
1-5 BCDAB 6-10 BBCBC 11-15 BDCBA
16.(1)记忆细胞反应效应B细胞(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的呈递受阻(3)体液免疫细胞免疫(4)对照组作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输入T细胞,移植器
官又被排斥。
17.(1)①竞争,②如右图
(2)① B D ②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
大的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实现可持续生产.(或从具体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具体达到多少开始捕捞角度回答问题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