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珠宝
莫泊桑
朗丹先生在副科长家里的一次晚会上,遇到了这个年轻姑娘,从此就堕入了情网。
她的父亲是外省的一个收税官,已经死了好几年。
后来她跟着母亲来到了巴黎。
她们家虽穷,可是为人正派,稳重而且和蔼。
这个年轻姑娘仿佛是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她的纯朴美里有一种天使般的贞洁的魅力。
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再三夸奖说:“娶她的人肯定会幸福。
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好的了。
”
朗丹先生那时在内政部里当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
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做妻子。
跟她在一起,他的幸福简直是难以用笔墨形容。
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因而他们的日子好像过得很阔绰。
她对丈夫无比的关心、体贴、温存。
而且她本人的诱惑力又是那么大,虽然他们相遇已经有六年了,可是他比开头那些日子还要爱她。
他责备她的,只有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她的朋友们(她认识几个小官吏的妻子)经常能够替她搞到包厢,请她去看当时风行的戏。
她不管她丈夫愿意不愿意,总是拖着他一块去;不过一天工作下来,这种消遣反而增加他的疲劳。
因此,他恳求她别再拖他同去。
她开始不肯答应,直到最后才为了讨好他,勉强让了步。
他对她说不出的感激。
然而,这种爱看戏的嗜好,很快地引起了她爱打扮的需要。
她渐渐地养成了一种习惯,爱在耳朵上戴两粒冒充钻石的大莱茵石。
她还戴假珍珠的项链、赛金的镯子。
她的丈夫有点不满意这种对假货的爱好,每次劝他,她总是露出温柔的笑容,“有什么办法呢?我爱好这个。
我当然更喜欢有真的珠宝!”
到了晚上,只有他们俩待在炉火旁边,她就开始热情地细细观看那些假珠宝,好像其中有一种无穷的、秘密的乐趣似的。
她一边用手指转动着珍珠项链,或者让宝石的切面放出夺目的光彩,一边不停地说:“你倒是瞧瞧呀,做得多么好。
简直跟真的一样。
”
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歌剧院回来,冻得全身直打哆嗦,第二天不停地咳嗽,一个星期以后就害肺炎死了。
朗丹差一点也跟她进了坟墓。
他是那么失望,不到一个月的工夫头发都变白了。
他从早哭到晚,难以忍受的痛苦撕碎了他的心灵。
但是生活对他来说越来越困难了。
他的薪水在他妻子的手里,足够家里的一切开支,现在剩下他一个人,反而不够用了。
他奇怪她哪儿来的那么大的本领,居然能够让他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
终于有一天早上,离着月底还有整整一个星期,手上却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了。
于是他打主意变卖东西。
他立刻想到了他妻子的那些“便宜货”。
他在她留下的那一堆假货中找来找去,他决定卖掉她好像特别喜欢的那串大项链,因为虽是假货,可是做工考究,想来还可以值个七八法郎。
他把它放在衣袋里,打算找一家可靠的珠宝店。
他终于看到一家,走了进去。
“先生,”他对商人说,“我想请您估估这件东西。
”
老板见了这件首饰,就立刻叫了起来:“哎呀!我可认识这串项链,它是从我们这儿卖出去的。
”
朗丹先生感到很惊慌,问:“值多少钱?”
“先生,我是两万五千法郎售出的。
我准备出一万八千法郎收回来,不过按照法律规定,您得先把这件东西弄到手的经过告诉我。
”
朗丹先生惊奇得两腿发软,坐了下来。
他说:“不过……不过,您再好好看看,先生,我一直以为它是……假的呢。
”
首饰商人又问:“您愿意告诉我,您姓什么吗,先生?”
“当然愿意。
我姓朗丹,住在殉道者街十六号。
”
商人打开帐簿,查了查,说:“这串项链的确是在一八七六年七月二十日送到朗丹太太的住址,殉道者街十六号去的。
”
他从首饰店出来,穿过大街,继续朝前走,走着走着发现走错了路,又转过身来往回走,走到了杜依勒里宫,过了塞纳河,一看又走错了,于是又回到香榭丽舍大街,脑子里乱得没有一点儿主意。
他想好好地考虑考虑,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的妻子没有力量买一件这样贵重的东西,——当然没有。
那么,这是别人送的一件礼物了!礼物!谁送的?为什么送呢?
他停下来,呆呆地立在大街中间。
可怕的疑窦掠过他的脑海。
莫非她?这么说,其余的珠宝也都是礼物了!他觉得地上摇晃,觉得面前的一棵树倒下来;他伸出双臂,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他顺利地从珠宝商那里拿到了一万八千法郎,此后,他的贪欲膨胀起来,卖掉了妻子的所有珠宝,成了有钱人,开始到处炫耀,与妓女鬼混,才半年就又结了婚。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概括最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郎丹太太的“假项链”竟然是真的,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小说已在前面做了多处暗示。
这一点与作者的另一篇小说《项链》有异曲同工之妙。
B.小说开头用“为人正派”“稳重”“天使般的贞洁”“ 规矩女人的完美无缺的典型”来形容郎丹太太,读完全文,我们分明感到这些词语都充满讽刺意味。
C.小说在倒数第二段写郎丹先生一再走错路,这一情节意在表现他内心的恐慌,而造成他内心恐慌的原因是,他觉得对不起妻子,不该在妻子刚去世不久就变卖她生前所喜爱的项链。
D.郎丹太太对丈夫的不忠,其实是郎丹先生一手造成的,他不该纵容妻子的两个嗜好——爱看戏、爱假珠宝。
E.小说在塑造郎丹先生时,运用了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而对郎丹太太虽着墨不多,但也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郎丹太太患肺炎并很快死去,这一情节在小说中具有重要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郎丹太太的形象。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郎丹夫妇虽然都未经受住物质的诱惑而走向了堕落,但在情感方面,他们夫妻还是彼此相爱的,也有人认为,他们之间根本没有爱情可言。
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示例一:有真爱:首先,郎丹太太是爱丈夫的。
①与丈夫结婚后,她“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对丈夫无比关心、体贴和温存”,她希望丈夫陪她看戏,但看到丈夫因此而疲惫时,她就主动做了让步;
②她不惜委屈自己,从情人那里弄到钱,让丈夫天天喝上等的酒、吃精美的食物;③她害怕丈夫为她做别人的情妇而伤心,于是谎称自己的珠宝是假的,并谎称自己喜欢假珠宝。
(4分)
其次,郎丹先生也是爱妻子的。
①他从副科长家的晚会第一次遇见她,便对她一见钟情,很快便坠入情网②他明明不喜欢她爱看戏,但他还是纵容她③妻子死后,他痛苦欲绝,差一点跟她一同进了坟墓。
(4分)
示例二:没有真爱
从妻子方面:①她明知丈夫不喜欢她看戏,可她还是硬拖着他去看戏,根本不考虑丈夫的感受(不管她丈夫愿不愿意)。
②她明知道丈夫那样爱她,她还要背着他去做别人的情人。
(4分)
从丈夫方面:①明知道这些珠宝是妻子生前的最爱,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卖掉,一件不留。
②他利用卖妻子珠宝得来的钱去与妓女鬼混③妻子去世才半年,他就又结婚了。
(4分)
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共21分)
珠子灯
汪曾祺
①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
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
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
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
远远听到送灯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
姑娘、媳妇走出来,倚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
这也是一年的元宵节景。
②一堂灯一般是六盏。
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
一盏是麒麟送子: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
还有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
灯体是八扇玻璃,漆着红色的各体寿字,其余部分都是珠子,顶盖上伸出八个珠子的凤头,凤嘴里衔着珠子的小幡,下缀珠子的流苏。
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
这是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
旁边是麒麟送子,琉璃泡子挂在四角。
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
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
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
③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
这些灯都不怎么亮(点灯的目的原不是为了照明),但很柔和。
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
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④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
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
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⑤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
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
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⑥孙小姐是个才女。
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
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
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⑦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⑧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⑨但是说了也无用。
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
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
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⑩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
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⑾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
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
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
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
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
里屋炕几上有一套茶具:一个白瓷的茶盘,一把茶壶,四个茶杯。
茶杯倒扣着,上面落了细细的尘土。
茶壶是荸荠形的扁圆的,茶壶的鼓肚子下面落不着尘土,茶盘里就清清楚楚留下一个干净的圆印子。
⑿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
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
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⒀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
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⒁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
她这样躺了十年。
⒂她死了。
⒃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⒄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15.作者以“珠子灯”为题,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珠子灯”有何象征意义?(6分)
16.首段作者写“姑娘、媳妇走出来,倚门而看,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
这也是一年的元宵节景”,其用意是什么?(6分)17.作者交待孙淑芸读过《长恨歌》《琵琶行》,能背全本《西厢记》,还看过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第⑧段还叙写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分)
1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浓墨重彩刻画了一个死守封建贞操观念的旧时代妇女的形象。
B. ③段对灯光的描写,渲染出一种迷离的氛围,预示着主人公的人生。
C.⒀段借助孙淑芸的听觉,写出内外两个不同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女主人公虽向往自由和幸福却又被贞节观禁锢而空守凄冷、寂寞的心境。
D. 以“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这一具有象征意蕴的场景结尾,含蓄隽永,体现作者对孙淑芸悲剧命运的深深喟叹。
E.这篇小说情节曲折,语言清淡朴素,显示出现代抒情小说的特点。
参考答案:
15.从结构上说,“珠子灯”是小说的线索,串起了整个情节。
(2分)“珠子灯”既象征吉祥、希望、幸福、多子,也象征主人公如花的青春,当然也关涉着封建贞节观。
(一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16.将“送灯”作为一种民俗来写,是为人物设置社会环境。
(2分)极力写“姑娘、媳妇”们对“送灯”的关注,其实就是写出整个社会对“送灯”所承载的观念包括贞操观念的看重,(2分)为后面写孙小姐的守节做铺垫。
(2分)
17.突出孙淑芸尽管受到古典文学中歌颂爱情(包括歌颂追求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的作品的熏陶,也受到外国新文化的影响,同时还有思想进步的丈夫“不要守节”的遗言的告诫,但她依然恪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为新婚即亡的丈夫守节终生。
(2分)目的是反衬封建贞节观对人的禁锢之深,束缚之严,揭示了封建礼教软刀子杀人的罪恶。
(3分)
18.AE
第⒀段赏析示例
作者借助寡居的孙淑芸的听觉,首先写出了外面的一个自由、活泼、热闹、幸福的世界。
天上的风筝、檐前嬉闹的麻雀、振翅飞翔的蜻蜓、互相应和鸣唱的斑鸠,这些都是作者精心选
择的“意象”,象征着幸福与自由;接着又借孙淑芸的听觉写了老鼠咬啮木器的声音及珠子灯上的珠子的散落声。
这一内外世界的对比,将孙淑芸虽然向往自由与幸福却又被贞节观禁锢而空守凄冷、寂寞的心境刻画了出来。
同时,这段描写有着诗一般的含蓄美,“老鼠咬啮木器声”分明是孙淑芸的美丽与青春被摧残的象征,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上”何尝不是孙淑芸的青春凋零的妙喻?当然这也是封建贞操观零落的象征。
鉴赏角度另外还有很多,如以动衬静,细节描写等。
略
3. 小说阅读
报复
[法]雨果·克里兹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
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
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
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
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
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
’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
从他放下话筒的动作可以看出,彭恩的情绪越来越愤慨。
可就在这时,他猛然一惊,附近有人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在光线最暗的角落里,他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个人坐在皮沙发里。
陌生人蓄着白胡须,身披风衣,头上歪戴一顶礼帽,闪亮的眼睛逼视着评论家。
彭恩心里发虚:“你,你……你是谁?”
陌生人慢慢站起来,从衣兜里伸出右手。
彭恩看见一支闪闪发亮的手枪。
“把手举起来!”那人命令道。
彭恩两手发抖。
“嘻嘻嘻……”那人像精神病人一样笑着,“你这条毒蛇,现在总算落到了我的手里。
再有5分钟就是午夜。
12点整,嘻嘻嘻……你将变成一具尸体。
文亚明,我的宝贝,”白胡子老头扬起头,“我亲爱的文亚明,5分钟后你将报仇雪恨。
这条毒蛇将永远闭上它的嘴!啊,你高兴吗,文亚明?”说着,白胡子老头立刻举起手枪:“别动!”
“听我说,”彭恩战战兢兢道,“请告诉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明白……我对你干了什么?……求你把手枪收起来吧。
我们之间肯定有一场误会。
”
“给我住嘴,你这个杀人凶手!”
“杀人凶手?你弄错了。
我不是杀人凶手!”
“那么请问是谁杀死了我的孩子,我唯一的儿子,亲爱的文亚明?谁呢,彭恩先生?”
“我根本不认识你的儿子!你怎么会生出这种想法?”
“我的儿子名叫……文亚明·穆勒!现在你明白了吧?”
“文亚明·穆勒……我记得,好像是个演员吧?”
“曾经是!因为他已经死了,他对着自己的头开了一枪。
而正是你这个无耻的小人毁了他!你在文章里写过他:‘为助诸君一笑,还有一位文亚明·穆勒先生值得提及,因为他的表演,真堪称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
’你竟敢这样写我的儿子!而他,可怜的孩子,去买了一支手枪,自杀了。
就是这支手枪,过一会儿将把你送到西天!”
彭恩禁不住浑身乱颤:“听我说,这并不能怪我……我感到很遗憾……可我只是尽自己的职责而已。
你的儿子真的缺乏才华……你明白吗?我本人跟你的儿子并没有仇,可是艺术……”
“你别再胡诌关于艺术的废话了!你是杀人犯!因此你得死!昨天夜里,”老头压低嗓门,“文亚明出现在我的梦里。
他对我说:‘爸爸,拿上手枪去找那毒蛇。
午夜12点的时候,杀了他替我报仇!否则,我的灵魂将永远四处飘游,不得安身!’”
“可你不能杀我……看在上帝面上……你简直疯了!……”
老头大声地嘲笑道:“真叫人恶心,你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胆小鬼!一条罪恶深重的蛆虫,半文不值的小人!你那自命不凡的优越感哪里去了?你的体面威风哪里去了?现在你已面对死神,没有了你,人人都会如释重负。
”
彭恩双手合十,央求道:“亲爱的先生,如果你一定要杀我,至少让我能最后给我的亲人写几句诀别的话……并表明我的遗愿。
”
“行,我成全你!”陌生人宽宏大量地答应,“写吧,你还可以活15秒钟!”彭恩拿起铅笔,在纸片上写了两三行字……
午夜的钟声响了。
老头怪叫一声,抠动了扳机。
硝烟散后,陌生人扯下自己的胡子,走近彭恩。
“先生,现在你对文亚明·穆勒的表演才华有了新的看法吧,对不对?看你那个熊样!哈哈……!我想,今后你在评论别人的时候该会学得谨慎一些了!”
看着手里拿着铅笔,满脸蜡黄的彭恩,文亚明伸手拿过那张纸条。
只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文亚明·穆勒,你不仅是全世界最蹩脚的演员,而且是头号傻瓜。
你戴的假发套大了一号。
彭恩。
”
(1)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答: ___ __
(2)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6分)答:______________
(3)分析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
(6分)答: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开篇首句“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这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实则为故事的展开,设
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B.陌生老头的出现,令彭恩心惊发虚,但彭恩通过对方戴的大了一号的假发套,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
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
C.文中画线部分从彭恩的视角描写陌生老头的外貌,寥寥几笔,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可谓匠心独
运。
D.小说人物设计巧妙:文亚明假扮成自己的父亲报复彭恩,符合其演员的身份;彭恩对文亚明报复的演
技加以评价,也符合其剧评家的身份。
E.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贯穿全篇,其中频繁出现的省略号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收到了
极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彭恩的身份;③表现彭恩的性格特征;④为下文作铺垫。
(2)特点:①情节发生逆转;②具有喜剧色彩。
艺术效果:①呼应前文;②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③丰富了人物形象;④深化了主题。
(3)人物形象:彭恩:①忠于职守;②批评中肯,言辞尖锐;③机智敏锐。
文亚明:①演技拙劣;②性格偏执;③自卑而又自负。
(4)BE.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竟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山海关。
②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龙卒无成卒:最终。
B.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C.体仁衔之衔:怀恨。
D.有隙,自请出驻广信隙:间隙。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