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作者:朱铁臻来源:中国城市发展网添加日期:10年03月29日
人类从山林走向平原,从江河走向湖海,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是人类祖先遗传的群居基因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工业革命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因。

工业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增强集聚性的过程。

世界城市化经历了近三个世纪,是一个逐步扩展的历史进程。

由于一个国家城市化可达到的水平,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受人口、地理、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制约。

因此,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速度和途径有着差异,城市化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也不相同。

中国的城市化真正的发展阶段应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算起。

它是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和经济改革而发展的。

它与世界城市化有着基本的共同点,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中国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又走了一大段曲折的道路,城市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我国早期阶段的城市化步履蹒跚,1949~1957的正常发展阶段;1958~1965年城市化大起大落、不稳定发展阶段;1966~1977年城市化停滞阶段;1978年以后城市化为复苏和发展阶段。

由1949年的城市化起点7.3%,到1998年的城市化率30.4%,整整用了50年。

前30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为3.4%,其中,自然增长部分接近50%,其余部分为机械增长,即农村人口迁徙入城镇。

1966年至1978年城市化率一直在12%左右徘徊。

从1979年开始,城市人口逐渐上升,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

由1978年的全国城镇人口114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8%,增至1985年全国城镇人口为211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3%。

特别是1986年以后,全国城镇人口发展较快由23317.6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9%,到1994年增长为3430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2%。

1995年全国城镇人口为3517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9.04%。

1979~1997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速度为4.1%,比前30年加快,而且机械增长是城镇人口增加的主要方式。

据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城镇人口增长到4559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36.09%。

按全国31个省区市城市化排序,上海城镇人口高居榜首,为88.3%,随后依次是北京、天津、广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浙江、内蒙古、福建、江苏、湖北、海南,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40%;城市化水平后5位分别是西藏、河南、云南、贵州、甘肃,其城市化水平不足25%;新直辖市重庆,城市化水平仅为3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分东中西看,东部地区各省份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12个省区市除内蒙古外,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的几个农业省份,如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山西、城市化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各省区市城市化水平都有所提高。

此次北京城市化水平退居第2位,并且低于上海10个百分点;广东跃居东北三省之前,排在天津之后,浙江则紧随东北三省之后。

排位提前较多的省是福建、江苏,分别提前了10位和8位;位次后移较多的有甘肃、新疆、广西,分别后移了10位、8位和7位。

中国科学院《200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与人均GDP相当国家的城市化率相比,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率低了10个百分点,与我国的工业化率相比,低了12个百分点,与我国非农就业比重相比,低了20
个百分点。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引导,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①回顾这一段的城市化进程,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较快发展的阶段,又要看到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中国城市化水平仍比较低,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滞后于经济发展。

因为中国城市化是在总人口高增长的条件下推进的。

一方面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自然增长较快,而且增长的绝对量大于转移量,必然造成城市化的速度缓慢。

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26.4个百分点。

1978年~1998年,尽管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长,但城市化水平年均只提高0.63个百分点,其中1995年~1998年平均每年仅提高0.47个百分点。

据世界银行资料,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仅相当于下中等收入国家1980年的水平,比目前世界平均水平还低10多个百分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表明,一国城市化率在30%以前为早期阶段,30%~70%为中期阶段,70%以后为后期阶段。

我国目前为城市化中期阶段。

由30%至70%,美国用了约70年,英国用了约90年。

我国实现中期阶段城市化目标大约需50年。

理论界通常认为,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合理比值范围是1.4~2.5,而我国的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只有0.65左右。

我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过多地受人为的宏观控制,受土地、资金、行政管理等政策制约。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没有完全突破的表现,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例如,城市数量的增长随意性很大,忽高忽低,有的年份一年增加50多个城市(如1994年),而近几年则增加很少,甚至为零增长和负增长。

完全用行政手段卡死,这是违背城市化发展规律的,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再如僵化的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乡居民割裂开来,似乎人们天生地成为农村人或城里人,农民就命里注定永远要陷在泥土里,这种户籍管理制度,虽然近年来有所松动,但改革的步伐仍较缓慢,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

对于我国未来人口城市化趋势,人口学界的学者们作了低、中、高三种方案的预测,见表15②表15 中国1995~2025年人口城市化预测万人,%
据一般预测,在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左右。

年均城市化率提高1~1.5个百分点。

据有关人口增长的预测分析,2000~2020年,中国人口年均将增长8‰左右。

摘自《城市现代化研究》
录入:朱铁臻责编: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相关媒体,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城市发展网无关。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文章仅供参考。

本站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