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问题设置]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 张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 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 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答案提示] 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 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说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 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归纳升华] 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1.进步性 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 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 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反封建专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制,带有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 一定的民 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
主色彩 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特点
表现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 提倡“经世致用”
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萌芽时代的要求 的主张
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论形成]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
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
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
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 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
主题三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各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清单梳理
个性点拨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易误指正] 辩证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 张。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 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 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 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 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清单梳理
主干知识·简洁识记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个性点拨
[概念阐释] 1. “三纲五常”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
[热点关注]
2013 年 11 月 12 日,备受世人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
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新的
机遇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跨上快车道,炎黄子孙都又有
了新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 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历史使命感古时指使者 奉命而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当今华夏儿 女的历史使命感突出表现为: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努力,为 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2.影响 (1)从消极方面看,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 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从积极方面看,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 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 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 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归纳升华] 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影响 1.内容 (1)世界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 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认识论: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通过强调“格物 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动各种知识去体 会事物内部的“理”。 (3)人性论:在人性论上,主张在“天理”与“人欲” 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据下述史料分析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史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 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理 学强调胸怀天下的 社会责任感和历史
为万世开太平。”
责任感。
史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 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 “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 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 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王夫之《思问录》
[教你读史] 史料四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 新”,提出了遵循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 史观和社会史观。
[史论形成]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 反传统、 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
反教条 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 十分惊惧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 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 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 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 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 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 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史料三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 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 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 而去之弥远也。
[教你读史] 史料二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 客”,黄宗羲抨击 了君主专制。
史料三顾炎 武注重实学,讲 究经世致用。
史料四 天地之德不易,而 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 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 代足矣。
史料三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 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教你读史] 史料二表明 理学把封建伦理 提升到至高无上 的地位。
史料三表明理学 对思想的毒害、泯灭 人性,揭露了封建礼 教对人性的戕害。
[史论形成]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 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 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 促进文明的进步。
核心问题·多元解读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宋明理学的特点
据下述史料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
史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 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 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 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 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 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 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 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宋 代儒学以伦理道德 为核心,吸收了佛道 宗教思想,完成了儒 学哲学化、思辨化。
的地位》
史料二 持敬之说,不必多言, 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 格”,“动容貌,整思虑”,“正 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 工焉。
[教你读史] 史料表明朱熹 建立了严格的以三纲 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 德行为规范。
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 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 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 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 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2.理学 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 生于北宋,成熟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 落,但其影响则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 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是 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轻巧识记] 1.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影响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 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 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 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 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 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 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 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 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主题二
[易误指正]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
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①魏晋以来佛教、_道__教___的盛行,一方面使_传__统__儒__学___ 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程朱理学认为“__理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 主张“__心___”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因此“心学”也 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
[概念阐释]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
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
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
为己任”的情怀。
①李贽的“离经叛道”是_商__品__经__济__发展与_程__朱__理__学__丧 失活力的结果。
②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 战正统、提倡_个__性__、批判_专__制___、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 _近__代__进__步___思想的先声,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传统文化 中的__主__导___地位。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问题设置]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 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
[答案提示] “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 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 在宋代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 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 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
[教你读史]
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
史料一表明李
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
贽反对盲从孔子,
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
认为不能以“圣
是非耳。
人”之言作为判别
——李贽《藏书》
是非的标准。
史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 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 者,为君也。
2.局限性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 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 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 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热点追踪
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问题设置]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 张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 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 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答案提示] 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 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说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 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归纳升华] 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1.进步性 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 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 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反封建专 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制,带有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 一定的民 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
主色彩 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特点
表现
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 提倡“经世致用”
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反映了资本主义 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萌芽时代的要求 的主张
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论形成]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
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
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
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
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 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消极: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封建伦理,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 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
主题三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各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清单梳理
个性点拨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易误指正] 辩证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 张。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齐治 平”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 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 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 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清单梳理
主干知识·简洁识记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个性点拨
[概念阐释] 1. “三纲五常”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
[热点关注]
2013 年 11 月 12 日,备受世人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
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新的
机遇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跨上快车道,炎黄子孙都又有
了新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 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历史使命感古时指使者 奉命而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当今华夏儿 女的历史使命感突出表现为: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努力,为 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2.影响 (1)从消极方面看,程朱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 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从积极方面看,理学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 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 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 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正确评价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 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归纳升华] 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影响 1.内容 (1)世界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 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认识论: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通过强调“格物 致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动各种知识去体 会事物内部的“理”。 (3)人性论:在人性论上,主张在“天理”与“人欲” 发生冲突时,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据下述史料分析宋明理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史料一 北宋大学问家、理学 的奠基人之一张载说:“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理 学强调胸怀天下的 社会责任感和历史
为万世开太平。”
责任感。
史料二 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儒 学的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 “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 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 时,应“存天理,灭人欲”。
——王夫之《思问录》
[教你读史] 史料四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 新”,提出了遵循物 质运动规律的自然 史观和社会史观。
[史论形成]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
特点
表现
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 反传统、 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
反教条 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 十分惊惧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 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 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 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 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 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 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史料三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 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 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 而去之弥远也。
[教你读史] 史料二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 客”,黄宗羲抨击 了君主专制。
史料三顾炎 武注重实学,讲 究经世致用。
史料四 天地之德不易,而 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 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 代足矣。
史料三 清人戴震说:“酷吏以 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 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教你读史] 史料二表明 理学把封建伦理 提升到至高无上 的地位。
史料三表明理学 对思想的毒害、泯灭 人性,揭露了封建礼 教对人性的戕害。
[史论形成]
全面评价宋明理学 (1)积极: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 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 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 促进文明的进步。
核心问题·多元解读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
宋明理学的特点
据下述史料分析宋明理学有何特点?
史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 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 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 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 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 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 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 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宋 代儒学以伦理道德 为核心,吸收了佛道 宗教思想,完成了儒 学哲学化、思辨化。
的地位》
史料二 持敬之说,不必多言, 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 格”,“动容貌,整思虑”,“正 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 工焉。
[教你读史] 史料表明朱熹 建立了严格的以三纲 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 德行为规范。
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 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 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 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 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2.理学 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 生于北宋,成熟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代中期以后逐渐衰 落,但其影响则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北宋政治、社会、 经济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是 批判佛、道学说的产物。
[轻巧识记] 1.宋明理学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影响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 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 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 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 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 力,其中有如下描写:“歙称闺门邹鲁(指文教兴盛之 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功名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 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上学,把 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主题二
[易误指正] “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
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心学”也是“理学”。
①魏晋以来佛教、_道__教___的盛行,一方面使_传__统__儒__学___ 受到了挑战,另一方面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程朱理学认为“__理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陆王心学 主张“__心___”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因此“心学”也 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
[概念阐释]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
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
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
为己任”的情怀。
①李贽的“离经叛道”是_商__品__经__济__发展与_程__朱__理__学__丧 失活力的结果。
②明清之际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 战正统、提倡_个__性__、批判_专__制___、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 _近__代__进__步___思想的先声,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传统文化 中的__主__导___地位。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问题设置]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 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
[答案提示] “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 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程朱理学 在宋代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 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 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史料一 前三代,吾无
[教你读史]
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
史料一表明李
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
贽反对盲从孔子,
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
认为不能以“圣
是非耳。
人”之言作为判别
——李贽《藏书》
是非的标准。
史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 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 者,为君也。
2.局限性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 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 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 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热点追踪
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