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1: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他4岁的时候,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10口之家陷入赤贫,由于食物不够,孩子们开始夭折。
5岁的时候他失去一位了手足,6岁的时候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他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
到了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的他,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却经历了独子夭折的噩梦。
这个背负着一部家庭辛酸史的男人,一手创办了全球知名的松下电器,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2: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之一爱迪生的故事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
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
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
打工期间,他被公司开除过好几次,他的许多专利也不能得到市场认可。
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孩子生活。
而一场大火毁掉了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
就是这个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缔造了伟大的通用电气公司,鼎盛时期的他,更是掌控着13家大公司。
名人真实创业励志故事3:
18年前,俞敏洪告别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把全部行囊装上一辆三轮车,在月光下推出了北大南门,开始了新东方的艰难创业路。
从此,他所践行的那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鞭策之语,成为了无数学生的座右铭。
他和他的培训学校早已成为中国英语培训的领军者,而他的创业故事本身就是一本励志教材。
1990年的一个秋夜,在北京大学任教的俞敏洪正和朋友喝着小酒,聊着家常,窗外下着大雨,这时他在北大的校园晚间广播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因为在校外办培训班授课,北大给了他一个行政记过处分。
而且,处分通告和照片还贴在了北大三角地的玻璃橱窗里,为时一个多月。
在北大默默无闻的俞敏洪就这样出名了。
“出名”的代价是他总觉得同事、学生看他的眼神很怪,感觉身后会传来一阵阵的刺痛,这个曾经让他无限自豪的校园那一刻让他“窒息”。
于是,他选择了辞职。
俞敏洪离开北大后的故事就是“新东方”这个极负盛名的教育培训机构从创办和发展的故事。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俞敏洪那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成了无数年轻学子的奋斗格言。
■痛下决心告别了
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
俞敏洪最初开始做语言培训和他未能实现的“留学梦”有关。
“就像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还有十月怀胎一样,我也并不是在1993年突然心血来潮创办新东方的,在此之前,新东方至少还有五年的孕育期可以追溯。
”
俞敏洪在他的*《新东方成立15周年感怀:岁月如歌》中写道:“1988年前后,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到美国留学的热潮,当时的出国留学不像现在这样大张旗鼓地进行,很多人都是偷偷地准备,因为工作单位一般不允许出国,被人知道了容易引起麻烦,所以常常一个人出国以后,周围的人才知道他已到了国外。
现在新东方的元老级人物徐小平、王强等,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国的。
出国在当时
是件了不得的像上天堂一样的事情,听说有朋友到国外去了,人们通常会羡慕得眼睛发红。
“我本来在北大悠闲自在地当老师,就像一只乌龟躺在舒适的沙滩上享受阳光一样,突然发现周围的人都像鲨鱼一样游到了大洋彼岸,于是在羡慕之余我也产生了横渡太平洋的冲动。
”
但俞敏洪出国奋斗的梦想最终并未能实现。
“1988年1月我第一次参加了托福考试,获得了657分的好成绩,然后就踏上了连续三年多的联系出国留学之路。
我当时的目标并不是要上什么好大学,只要美国人让我过去。
但美国人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来我是个想出去混事的主,给我发了几张印刷得很漂亮的录取通知书诱惑我,但就是不愿意给我一分钱的奖学金。
我在北大每月领取120元的工资,不可能有经济能力自费出国,因此,出国梦只能打住。
”
出国无望,经济也陷入困境,而此时,随着中国留学热潮的兴起,北京街头出现了各式TOEFL和GRE培训班,俞敏洪于是想起了自己对托福考试的深刻研究,就背上书包到各个培训机构教书谋生。
俞敏洪后来回忆说:“当时教书的目的最初就是为了谋生赚钱,赚钱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把家庭维护好;第二个目的是如果有余额的话,我把它存起来,存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可自费出国。
当时就是这两个思路。
”
“1989年夏天,我为了打发时间,和一所民办学校商量,以承包的方式办了个外语补习班。
”俞敏洪说,这个班应该算是新东方最初的雏形,“就是那时,我觉得可能我该试着在这儿做点生意了。
”
当时北大教师在外授课是触犯纪律的事情,而俞敏洪的名字就写在培训学校广告上最显眼的地方,于是就被学校注意到了。
俞敏洪说:“后来北大认为我办班是非法行为,是不尊重北大的一种表现,就给了我一个行政记过处分。
我的第一次办学热情也从此夭折。
”
“到了1991年夏天,我觉得在北大的生活变得愈加沉闷无聊,于是痛下决心告别了希望成为北大教授的梦想,把全部行李装上一辆三轮车,在月光之下推出了北大南门。
”俞敏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