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知能演练轻松闯关新人教版必修2
[随堂检测]
1.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 A.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
D.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解析:选D。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之一——金融的投机现象。

分析各选项,可知D项符合题意。

2.下图为1933年10月美国《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漫画,作者的真正意图在于( )
A.说明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讽刺经济危机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
C.反映经济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的对立
D.说明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解析:选B。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材料中的人物1929年比较肥胖,1933年却是比较瘦弱,反映了经济危机造成人民生活水平骤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3.有人在日记中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比喻为“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这个比喻主要想说明这场危机( )
A.可能导致世界大战
B.给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
C.将改变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
D.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
解析:选D。

20世纪30年代的这场危机爆发后,迅速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影响到几乎所有的经济部门,持续时间长。

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导致危机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极大。

4.《全球文明史》记述:“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

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

”材料中的“新问题”是指( )
A.“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D.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
解析:选B。

“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并不是新问题,故A 项错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合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并不涉及殖民体系内部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胡佛总统时期的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二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卢文璞《世界现代史》材料三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美国人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基本论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有何共同缺陷?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解析:第(1)题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对他们各自的观点扼要概括。

第(2)题要说明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所认识,但都没有找到危机发生的根源,只是看到表面现象。

第(3)题前两则材料是对危机的错误认识,导致出现材料三中危机加深的局面。

答案:(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制,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发生;萨缪尔森则强调危机是偶然事件引起的;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

共同缺陷: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正如前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那样,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危害性。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 读右图,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
B.1929年10月经济危机引发了纽约华尔街股市崩溃
C.有股市一定有经济危机
D.经济危机和股市是密不可分的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原因的认识。

A项是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正确。

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错误;有股市就有风险,但股市不是引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D两项错误。

2.“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

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造成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尖锐,穷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而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下面是美国1919年和1929年经济运行情况对照表。

观察表中的数据,下列解读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据的出现是统计机构造假的结果
B.数据虽可信但这是表面上的繁荣
C.说明美国经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D.说明此时的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解析:选B。

美国大萧条之前经济出现繁荣,但这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表格中的数据体现了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较快,但这种快速增长背后也隐藏着危机,故B项正确;而说“造假”“良性”“缩小”等,明显与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A、C、D均排除。

4.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 500万~1 700万,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
A.波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解析:选C。

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 500万~1 700万”,这说明了大危机破坏性特别大,C正确。

5.下表是根据(美)G.H.埃尔德的《大萧条的孩子们》整编的。

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世界大战爆发B.经济危机深重
C.国内革命兴起D.自然灾害频繁
解析:选B。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从1929~1933年美国家庭收入急剧下降,这是由经济大危机导致的,B正确。

6.某个时期,美国掀起取款狂潮,各银行门前无不人山人海,储户争相取出存款。

纽约市有一位少妇,把孩子出租给排队提款的妇女,每次收二角五分,因为抱着孩子能排在前头。

这一时期可能是( )
A.1923~1928年B.1929~1933年
C.1941~1945年D.1993~1998年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银行丧失信用,全国储户掀起取款狂潮,导致多家银行倒闭,这更进一步降低了银行的信用,引发更大规模的取款狂潮。

7.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

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各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提高关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各国纷纷效仿。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额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各国经济的衰退和萧条。

因此,本题选B。

8.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

对这一现象正确的解释是( )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C.胡佛总统任职时人民生活困难
D.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解析:选D。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导致人们不满。

“胡佛小屋”“胡佛村”“胡佛毯”等即是人们不满情绪的发泄。

二、非选择题
9.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图二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1)图一和图二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其表现、结果如何?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解析:第(1)问根据图片内容可判断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此基础上回答其原因即可;第(2)问主要是考查基础知识,调动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从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缓解经济危机的措施两个方面总结经验教训。

答案:(1)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原因:生产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供给与需求矛盾紧张;美国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股票投机过度,刺激市场的虚假繁荣等。

(2)对策: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表现: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只能靠市场本身的自我调节。

结果:导致经济危机更加恶化。

(3)应防止泡沫经济或虚假繁荣,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一、学思之窗(教材P81)
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了重大隐患。

二、本课测评(教材P83)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提示:(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2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之上的,使市场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

③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造成了经济虚假繁荣。

(2)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

(3)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使各国社会动荡不安。

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各国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加强烈的反抗。

三、学习延伸(教材P83)
以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期间相当流行的一首歌曲。

想一想当时这首歌为什么能够流行起来?它展现出大危机期间怎样的社会图景?表达了普通工人怎样的心境?
提示:(1)流行原因:这首歌曲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人们对危机下社会现实的无奈,迎合了当时人们发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需要,故能够流行起来。

(2)社会图景:社会经济虚假繁荣,工人大量失业,人们生活极度贫困。

(3)心境:渴望改变社会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