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知识
第一篇: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地位和作用(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1、概念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各项
开发与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
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和开发活动协调进
行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
2、内容
城市规划包括的内容较多,从发展目标和土地利用到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具体安排,它强调的是综合部署,其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及空间的利用。
城市规划工作不同阶段有不
同的规划内容,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目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即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
(2)土地利用
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分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数量比例、开发强度等,以实现合
理用地和节约用地。
(3)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包括地上空间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及城市轮廓线、景观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等。
(4)建设部署
制定中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目标和当前建设安排。
通过统一规划与
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同时,城市规划的内容既包括城市规划的编制,又包括城市规划的管理。
(二)城市规划的地位
城市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城市空间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是政府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是城市政府制定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是城市政府引导和管理城
市建设的重要依据。
(三)城市规划的作用
通过城市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
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来引导、控制和干预城市的发展。
一是作为国家
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体现在提供城市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在修正市场失败的基础上支
持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保证土地在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使用和开发,以政府干预的方式
保证土地使用符合社会利益。
二是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主要体现在实现国家的发展
政策,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引导,协调各类开发,告知公众规划政策。
三
是作为架构城市未来空间的手段,以城市土地使用的配置和安排为核心,建立起城市未来
发展的空间结构,同时限定了城市中各项未来建设的空间区位和建设强度,使各类建设活
动都成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实施环节,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建设活动的引导和控制上。
二、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的高层次规划,是编制各项城市专项工程规划和
地区详细规划的基础和依据,是城市规划综合性、整体性和法制性的集中体现。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1、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
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
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期限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做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组织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用地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做
出安排,期限一般为5年。
3、内容
(1)设市城市应当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
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
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
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
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
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并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
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5)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
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7)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8)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9)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
布局。
(10)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
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1)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
境的要求和措施。
(12)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
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
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