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3T05:49:29.51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6月第11期作者:韩蕾
[导读] 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之中,我国着眼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积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及支持力度,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小流域治理工作被提上日程。
韩蕾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之中,我国着眼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积极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及支持力度,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小流域治理工作被提上日程。
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小流域治理工作的综合性比较强,涵盖面较广,包含的治理技术以及手段较为丰富及多元,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技术水准要求相对偏高,其中水土保持工作不容忽略。
对此,本文着眼于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工作的现实条件,对具体的保持措施进行分析,了解实质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
引言
为了加强对江河湖库泥沙淤积的有效控制以及减少,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改善,许多地区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态农业的发展相结合,进一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效落实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学者在对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这一工作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快速的经济建设以环境破坏及污染为代价,因此环保工作不容忽略。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立足于水土流失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力度,关注环境治理工作的全面改革及创新观,了解水土保持措施,在治理小流域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创新工作技术及手段的过程之中,加强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有效控制以及全面协调,为和谐生活的建设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好前期的铺垫。
一、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较快,生产量和生产水平提升较为显著,农业人口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农田是发展农业的基础及核心,直接关乎农民的生存。
目前我国的农业的经济总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政府的主动参与不容忽略,因此土壤养分的堆积以及定期修养尤为关键。
目前我国的耕地资源越来越少,比较紧张,耕地的利用率较高,忽略了后期修养,因此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土壤质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另外,水库也会引发水土流失问题,最终导致水库泥沙淤积,水质不够理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饮用水需要。
这一点使得许多地区意识到了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的严峻性,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在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农耕方式不够科学,存在一定的历史遗留因素,原始耕种方式所占有的比重较高,农田保护工作直接被无视,因此农田的蓄水能力以及营养价值也不够理想。
外加上农田保护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规范化管理流程无从谈,企业整体的治理效果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水土流失问题持续加重。
其次,有一部分地区的放牧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比较随意,过于关注经济建设及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问题时有发生并且呈现着愈演愈烈的态势,随意放养较为严重。
因此土地直接被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最后,有的地区的经济实力较为有限,治理技术和水平不够理想,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认知和理解不够充分,所采取的治理技术较为机械和传统,难以灵活利用现代化的水土保持技术来进行有效治理,实质的治理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较为显著。
有的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因此整体的水土保护工作大打折扣。
二、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
(一)工程措施
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较为复杂及多元,所包含的措施和手段较为丰富,其中工程措施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如果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那么可以着眼于经济发展现状,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加强对不同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工程措施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
国家意识到了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地域环境自然环境的进一步分析及研究,主动设置小型蓄水池,积极打造沟道治理工程,设置土坡防护工程,主动解决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问题。
加大对沟道治理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确保当地沟道的有效疏通,积极规避各种洪涝灾害,同时还可以防范河岸扩张以及河床下切,将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产生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二)生物措施
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对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非常直接,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防护技术的科学选择,以经济生态防护体系的构建为基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打造护坡林和经济林的基础之上,充分彰显生物治理体系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将风沙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其中优质林的建设所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既能够发展当地经济,又有助于促进水土工程的有效建设,进一步提升职位的覆盖率,落实好水土保持工作。
(三)农业措施
工作人员可以着眼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要求,灵活利用农业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质量,保障有机质含量的全面提升及改善,积极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提升植被的覆盖率,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其中农田改为梯田所取得的项目比较显著,各个地区还可以着眼于高地种植工作的开展要求,全面扩展植被的覆盖面,充分彰显水土保持的优势及价值,尽量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
三、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在对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和研究时需要以恩格尔系数分析为基础,小流域治理工作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有助于全面提升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以及水准,着眼于生活设施的增长率以及技术工作人员的变化率来进行进一步的界定。
有的农村地区发展速度较慢,民众的教育文化层次偏低,因此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耕地面积呈现快速下降的态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社会适应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劳动技能,整体的劳动力使用率不断下降。
其中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则有助于改善这一现实矛盾,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人口数量,保障农村地区实现稳步运作及全面发展。
(二)经济效益
小流域治理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乎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建设,国家也开始在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投入支持力度,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实现对症下药。
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效果比较显著,社会效益有了明显的提升,各个地区灵活利用自身的土地资源,以构建完善的使用结构为基础,确保促进当地经济的稳定建设,构建平衡科学的经济发展结构。
在落实好治理工作之后,林业用地面积有所提升,农业用地得到有效的控制,土地利用率改善较为显著,整个经济结构越来越科学和合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水涨船高,经济总体效益改善明显。
(三)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效应显而易见,有助于经济发展质量及水平的综合提升,目前小流域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障措施越来越丰富及多元,治理面积得到了明显的扩大,有助于进一步缓解水土流失问题,整体的生态效益提升速度非常快,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越来越好,因此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许多地区开始不断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保障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全面改进。
结语
小流域治理工作中的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国家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及策略。
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真正体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地区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纪杰, 程训强, 尹忠东.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06):41-45.
[2]哈斯巴根. 水泉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及效益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1999(S1):38-40.
[3]朱悦, 姜丽华, 毕华兴,等. 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保土效益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05):119-123.
[4]党志良, 林启才, 史淑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0(003):53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