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某半岛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判断,图示半岛是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受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多火山活动,D对。

属于板块消亡边界,A错。

B、C错。

【2】该半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

据上述文字推测,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该地火山活动多,岩浆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资源丰富,A对。

风能有明显的强弱变化,不稳定,B错。

该地纬度高,水能、太阳能不稳定,C、D错。

【考点】板块构造理论,区域主要能源资源。

2.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
【1】地区的山脉名称是()
A.喜马拉雅山脉B.落基山脉
C.大分水岭D.安第斯山脉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为南美洲西岸,图中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2】该地区山脉是由()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B.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
【答案】C
【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山脉为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3】关于a、b两处洋流流向()
A.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上升
B.a洋流向西北流,b洋流下降
C.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上升
D.a洋流向东南流,b洋流下降
【答案】A
【解析】该地区为南美洲西海岸,沿岸洋流a是秘鲁寒流,该洋流自东南向西北流;;b洋流为上升补偿流。

【考点】该题考查南美洲地区。

3.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

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

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
A.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答案】C
【解析】
雅鲁藏布江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一条国际性河流,在中国境内的流向基本是自西向东,根据地转偏向规律可知,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遭受侵蚀作用,北岸会发生流水沉积作用;当枯水期时,北岸河沙出露,题干中“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即风力搬运作用,“在河岸上形成巨大、突兀的沙丘”,即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答案】A
【解析】需要记忆六大板块位置。

苏门答腊岛西侧为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2】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B.随机性
C.突发性D.链发性
【答案】D
【解析】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链发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中国地质灾害。

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答案】B
【解析】甲图中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地带,乙图中山脉位于板块内部,A错误;甲山脉属于地中海气候,降水来自于西风,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来自东南风,所以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B正确;乙山地西坡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误;甲山地位于南半球,东侧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5---10月是冬季,降水少,D错误。

【2】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解析】读图可知①是阿根廷、②是美国,美国首都是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A错误;美国是发达国家B错误;世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是澳大利亚,C错误;D正确。

【考点】世界主要国家;气候类型的运用;地质作用。

6.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褶皱C.向斜D.断层
【答案】D
【解析】由图形可知,图中乙处岩层发生断裂错位,属于断层构造,选项D正确。

【2】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哪处开采最合适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背斜储油向斜蓄水,所以富含石油和天然气的构造属于背斜构造,在甲、乙、丙、丁四个选项中,只有丙处为背斜的顶部,开采油气最适合,选项C正确。

【3】若该地打算修一条穿越南北向的隧道,最合适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穿山隧道宜选择在背斜构造处,主要原因为岩石相对疏松,易施工,工程量小;岩层呈拱形构造,工程坚固;隧道内不易蓄水,选项C正确;甲处为向斜构造,岩石坚硬,不易施工,因岩层向内倾斜,容易蓄水,选项A错;乙处是断层构造,岩层断裂错动,易出现安全事故,选项B错;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构造。

7.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

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

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

据此回答题。

【1】该岛附近作为板块边界的海沟的走向为 ( )
A.东西向B.东北一西南向C.南北向D.西北一东南向【答案】D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

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

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正确答案选D。

【2】该海沟两侧的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B.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解析】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

区分的方法为发
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
正确判断。

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和海沟走向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和海沟走向的判断。

8.过去的一年,地球似乎得了重症感冒,喷嚏不止,火山接二连三地喷发。

读“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示意图”,完成第题。

【1】图中火山喷发地多位于()
A.太平洋东岸B.亚洲东部和东南部C.欧洲西部D.地中海沿岸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火山喷发多位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2】图中()
A.甲地火山喷发致使欧洲多国机场被迫关闭
B.乙地火山喷发对其西北部地区的危害大于东北部地区
C.丙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丁地东侧海沟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有关
【答案】C
【解析】乙地火山喷发致使欧洲多国机场被迫关闭,受西风影响,对东北部的危害大于西北部。


地东侧海沟的形成与板块碰撞有关,丙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考点】主要考查了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

9.读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图,完成题。

【1】从地质构造来看()
A.甲为向斜B.甲为断层C.乙为向斜D.乙为断层
【答案】C
【解析】从地质构造来看,甲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正确的是C。

【2】从地形来看()
A.甲为山谷B.乙为山谷C.甲为山脊D.乙为盆地
【答案】A
【解析】从地形来看,甲处背斜成谷,乙处向斜成山。

正确的是A。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0.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题。

【1】有关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沉积岩B.②——喷出岩
C.④——变质岩D.⑤——岩浆
【答案】AC
【解析】图示各处物质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岩浆;④——变质岩;⑤——喷出岩,⑥——沉积岩。

正确的是AC。

【2】从地质构造和埋藏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的相应矿床是()
A.①——天然气B.②——煤炭
C.④——大理石D.⑥——石油
【答案】CD
【解析】从地质构造和埋藏条件看,①、⑥——沉积岩,可能形成石油;②——岩浆岩,可能有
金属矿产;④——变质岩,可能有大理石。

正确的是CD。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相应的矿床。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质构造和相应的矿床。

11.“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
图和所学知识,回答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答案】B
【解析】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向南流,
故D错。

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
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B对。

乙地泥沙堆积,甲地侵蚀,即曲流的西岸是侵蚀岸,故A错。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中下游,故
C错。

【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
【答案】A
【解析】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选A。

【3】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地下水位下降B.河水流速减慢
C.淤积速度加快D.出现侵蚀后退
【答案】D
【解析】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泥沙沉积量减少,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三角洲可能后退,故选
择D。

【考点】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

点评:本题组为2009年广东地理高考试题,难度居中,思维量较大,考查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
分析判断能力。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对地理图像的理解,河湾出现在河流中下游,在河流形成的
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出现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的判断至关重要。

12.读下图,回答题。

【1】1000万年前岩层弯曲的原因是()
A.强烈的水平挤压B.强烈的升降运动C.强烈的火山活动D.强烈的流水冲刷【答案】A
【解析】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的挤压力作用,使岩层发生弯曲。

【2】由1000万年前发育到现在时期,造成该地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与侵蚀B.搬运与沉积C.岩浆的侵入D.地壳的运动
【答案】A
【解析】图示由1000万年前发育到现在,该地区的地表形态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上部岩石的缺失,是受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

【3】关于①②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向斜成谷B.②背斜成山C.①断陷成谷D.②向斜成山
【答案】D
【解析】图示①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而①处的地貌中间低,两边高,判断为谷地,即①处为背斜成谷;②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而②处的地势中高周低,
判断为山岭,即②处为向斜成山。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认真读图,从图示的岩层弯曲和地貌特征等分析即可。

13.下列岩石中,通常有溶洞发育的是
A.石灰岩B.页岩C.花岗岩D.大理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外力作用;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喀斯特地貌的形
成是因为流水的溶蚀,可溶性岩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

上述岩石中页岩、花岗岩、大理岩
都不属于可溶性岩石。

所以BCD选项错误。

本题选择A选项。

14.读“地质构造图”(图4),回答问题
【1】下列名山或山脉的地质构造与图中①处地质构造相类似的是()
A.华山
B.喜马拉雅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安第斯山脉
【答案】A
【解析】图示①为地垒构造,与华山的形成类似;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都属于皱褶山脉;
【2】图中③处的山地成因为()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答案】B
【解析】③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貌为山脉,故属于向斜成山。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艾青)
【1】艾青描述的地理事物存在于()
A.沉积岩B.岩浆岩
C.变质岩D.岩浆
【答案】A
【解析】艾青描述的是鱼化石,它存在于沉积岩中。

【2】上题中选择的地理事物()
A.具有层理构造
B.一定含有化石
C.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D.与其“前身”相比,结构和矿物成分没有变化
【答案】A
【解析】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但不一定含有化石。

1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解析】图中①是峡谷地貌,由流水侵蚀而成;②是河口三角洲,流水堆积所致;③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锥;④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

【2】图中③①②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
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答案】C
【解析】③图表示岩浆岩的形成,经①图所示的流水侵蚀作用,最终大量泥沙等碎屑物在河口地带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图②)。

17.科罗拉多大峡谷沿谷底向上分布着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史教科书”。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高压变质—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搬运
D.外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答案】D
【解析】从题意可知,科罗拉多大峡谷沿谷底向上分布着从古生代至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

形成的是沉积岩部分,所以是外力沉积;然后板块挤压地壳抬升,最后是流水的侵蚀形成谷地。

选择D项。

18.读图回答问题。

【1】汉阳峰属于
A.褶皱山
B.火山
C.断块山
D.背斜山
【答案】C
【解析】汉阳峰属于是岩块断裂抬升形成断块山。

选择C项。

【2】29.夏季,长江干流的河水主要来源于
A.雨水、湖泊水
B.支流、雨水
C.支流、地下水
D.地下水、冰雪融水
【答案】B
【解析】长江流域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选择B项。

19.“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

“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据此回答18~19题。

【1】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答案】C
【2】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B.“千人石”中可能会有化石
C.“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D.“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答案】D
20.图5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背斜,主要由外力侵蚀而成
B.乙处为向斜,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的岩层分布,甲处中间岩层向向凹,判断为向斜,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
力作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故成山;A项错误。

乙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B项
错误;丙处为火山,但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属于消亡地带;故C项错误。

丁处为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的边界,在大洋一侧形成海沟,故D项正确。

【2】人类对图示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为地表径流,为③环节,选C项。

2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若成岩石可能为。

【答案】地壳运动产生水平挤压力(1分)沉积(或外力)(1分) 沉积岩(1分)
【解析】图示甲处为背斜、乙处为向斜,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

丙处为上覆岩层反映沉积作用的结果。

【2】写出图中各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乙,丁。

【答案】背斜(1分)向斜(1分)断层(1分)
【解析】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

丁处岩层断裂错位,故判断为断层。

【3】丁处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不合适。

(1分)因为丁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2分)【解析】图示丁处为断层,若建水库容易发生下渗,并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不合理。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应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成因、分类和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原理等内容即可判断。

22.读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的字母是,图中共有条断层, B处地形形成的原因
是。

(4分)
(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

(2分)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处。

(填字母)(2分)
(4)若F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板块中,若E点为我国的台湾岛,该岛多地震的原因是。

(3分)
(5)若在甲、乙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处,因为: 。

(3分)
【答案】(1)B 两个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实,不容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2)消亡海沟
(3)D
(4)亚欧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或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5)甲甲处更安全(或者受地下水的影响小)
【解析】略
2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每空一分)
【答案】(1)_ 亚欧板块_ _,_ 非洲板块____,_ 太平洋板块__
__印度洋板块___,___美洲板块___,南极洲板块
(2)__太平洋板块__
(3)亚欧板块 _,太平洋板块
【解析】略
24.过去的一年,地球似乎得了重症感冒,喷嚏不止,火山接二连三地喷发。

图9为2010年3月~2011年3月世界主要火山喷发地位置示意图,回答34、35题。

【1】图中火山喷发地多位于
A.太平洋东岸B.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C.欧洲西部D.地中海沿岸
【答案】B
【2】图中
A.甲地火山喷发致使欧洲多国机场被迫关闭
B.乙地火山喷发对其西北部地区的危害大于东北部地区
C.丙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丁地东侧海沟的形成与板块张裂有关
【答案】C
25.读下面大陆轮廓简笔画图,按数字顺序,他们分别表示的大陆名称是( )
A.非洲大陆、亚欧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B.非洲大陆、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
C.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D.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亚欧大陆
【答案】 A
【解析】
观察图及所学知识,亚欧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图中数字2表示,排除C、D项;澳大利亚大陆是面积最小的图中4表示,所以选A正确。

【考点】大洲轮廓图判读
26.读下图,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

据此回答下面各小题。

【1】A、C、E三地的气候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A
【解析】根据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

可以判断为南纬20º,结合世界气候可判断三地都为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

【2】DE之间的陆地位于()
A.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大西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
【答案】B
【解析】根据DE地所处南纬20º,西经70 º到40º是陆地可判断为南美洲,南美洲属于美洲板块。

【考点】气候类型;板块构造。

27.读世界某著名岛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
B.海上交通便利,对外加工贸易发达
C.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火山和冰川广布,可大力发展旅游业
【答案】D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知道,此岛屿是位于欧洲的冰岛,从河流的流向可以看出,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因其所处纬度高,火山多,地热丰富,能源发达,对外加工贸易不发达;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因其多火山和冰川,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故选D。

【2】降水量值R
1、R
2
大小及主要成因,正确的是()
A.R
1 > R
2
西风、洋流B.R
1
> R
2
西风、地形
C.R
1 > R
2
东风、洋流D.R
1
> R
2
东风、地形
【答案】B
【解析】降水量是R1要大于R2,因为R1受大西洋的西风影响更大,而且R2处在背风坡,降水更少,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关于海岛的有关知识。

28.造成图中岩石层层崩解、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
【答案】A
【解析】图示岩石呈现层层剥落现象,应是物理的风化作用;由于太阳辐射影响岩石表面热胀冷缩,物理性质变化,层层剥落。

选A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29.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会产生重大影响.读黄土高原图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下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形成的。

选C 正确。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
【答案】B
【解析】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狮身人面像缺损是风力侵蚀和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

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外力作用。

30.(12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龟兹古国是我国古代西域诸国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位于现今新疆库车。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新疆区域示意图及魔鬼城景观图。

(1)分析古代龟兹(库车)成为西域重镇的区位因素。

(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图示区域魔鬼城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