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杨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一)手型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手型分掌、拳、勾三种。
1、掌杨式太极拳掌的要求是,五指自然伸展,互不靠拢,但也不要太开,以手掌宽为度,大拇指自然松弛,虎口自然圆开,掌心不要太凹或太张,以自然舒适为度。
中指领劲,用意不用力。
2、拳杨式太极拳的握法是四指并拢,一起向内卷屈,手指肚贴于掌心,大拇指扣住中指,腕部不可外仰或内勾。
拳不宜太紧或太松,应以自然握实为度。
3、勾杨式太极拳的勾手(亦称吊手)的做法是指尖朝下,轻轻捏合在一起,手心圆空,手向内勾,腕部自然凸起,但不要用力。
(二)步型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步型分为开立步、弓步、虚实步、侧弓步、仆步、独立步六种。
1、开立步杨式太极拳开立步的具体要求是:两脚平行站立,距离与肩同宽,脚尖朝前,两个肩井穴与两个涌泉穴成两条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条直线,两腿微屈,不要用力。
2、弓步杨式太极拳的弓步具体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向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膝不可超过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的太直。
凡弓步,都要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3、虚实步杨式太极拳虚实步的具体要求是:虚实分清,实步为全脚掌着地,全身坐实,承担体重的70%。
虚步为脚尖或脚跟着地,承担体重的30%。
拳论云:“实非全然站煞,实中有虚。
虚非全然无力,虚中有实。
”
4、侧弓步杨式太极拳侧弓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脚内扣,一脚外撇,两脚成丁八字,坐实一腿,另一腿向前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弓腿之脚内扣,蹬腿之脚外撇。
5、仆步杨式太极拳仆步的具体要求是:右脚外撇,重心后移,周身骨节均需松开,使身体重心向下坐,两脚掌着力,左腿不要伸的
太直,左脚尖不可翘起,右脚跟不要离地。
6、独立步杨式太极拳独立步的具体做法是:一腿站立,不可挺的太直,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下垂,脚尖向前。
(三)躯干躯干的形态也称为身形,杨式太极拳的身法在拳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身法的“身”在这里是指人的头、肩、胸、臀、腰五个部位。
1、头头部包括眼、耳、嘴和头部的形态。
眼在杨式太极拳中是十分讲究的,杨澄甫说:“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之不足。
”耳听前后左右,嘴微闭、齿轻合,颔微内收,颈部自然松舒,显示出精神振作又稳健含蓄。
对头部姿态的要求可概括为“虚领顶劲”四个字,意思是头宜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也不可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正。
2、肩对肩臂的要求是:沉肩坠肘。
它是指练拳的时候,肩关节要松沉灵活,不可耸起,也不可前扣或后张。
肘要下坠,自然弯曲,不可僵直,结合沉肩做到肘不贴肋,肘不离肋,使手臂仍有圆转松活之意。
3、胸对胸部的要求是:含胸拔背。
练拳时胸不可前挺,要明显内收,而且松舒自然,拔背是脊椎有放松拔长之意。
胸背部肌肉有自然松落之感,能含胸则能拔背,达到体态中正安舒。
4、臀臀部要收敛。
不可突出或者左右摇摆,具体要求是臀部内收,腰脊意向下,脊尾骨向上翻,小腹松舒自然,并且要有脊骨根与大椎脊骨有垂直在一条线上之意。
5、腰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松、沉、直。
“松”是为了气沉丹田和转动灵活;“沉”是为了气不上浮,下肢稳定有力;“直”是腰椎骨后撑,使脊椎骨节节松舒,上下拔长,使转动时能够保持中正安舒。
拳论云:“命意源头在腰隙。
”“有不得机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故松腰是练拳的关键要领。
太极拳的八种劲法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
定”等为基本方法。
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
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
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
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
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一)左掤式动作:1、两膝微屈,身体略沉,两掌稍向左向上微起,接着右脚尖外撇60度,身随体转,重心移于左腿屈膝坐实,左脚跟随之领起。
与此同时,右掌随转体经腹前向上至右胸前,使掌心朝下;左手随转体向左平抹,掌心朝下,与腹同高。
2、前势不停,右掌向外向右向里抹一小平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左脚离地虚领。
接着左脚向正南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之身体转朝西,左脚尖内扣约30度踏实,然后重心移向左腿,弓左、蹬右腿成侧弓步式,此时的左脚尖同右脚掌以在一条直线上;随弓步左小臂向左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掌心朝右偏上,左肘与腕平略低,肘尖与左膝齐,右掌向右下采,掌心朝下,坐腕,手指朝前。
眼神顾及两掌前视。
要领:在叙述手眼身法之动作时虽有先后,身体各部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做到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右掤式
动作:1、重心移向腿,右腿自然领起,腰稍左转。
同时左臂内旋,使掌心朝下移于左胸前尺许,右掌随之由右向左经腹前弧形抄至左手下,臂外旋使掌心朝上,与左手成抱球状,两臂呈弧形。
2、右脚向正西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前移而全脚踏实,右腿弓,左腿蹬成右弓步式。
同时右小臂由下向前上掤,掌心朝内,高与胸平,左掌随右臂略向下向前推送,掌心朝下。
眼神先顾及两手左侧抱球,再随右掤前视。
要领;凡迈步(或撤步),必须分虚实,即以坐实之腿来控制所迈之步,先以脚跟(或腿尖)轻着地,感实了,再缓缓移动重心,做到“迈步似猫行”;凡弓步,所弓之膝瓣不超过脚尖,后则以垂直于脚跟为度,膝与足尖方向一致。
后腿膝关节了能挺直,也不能太曲,而应寓意于直中有松。
两脚横向距离约肩宽,不能在一条直线上。
(扌朋)要圆(扌朋),手臂不要伸直,肩关节不可前探,身体不可过于前扑。
(三)捋式
动作: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左下,左臂外旋使掌心朝右上,腰胯微松沉。
2、重心坐实左腿,成右虚步,同时身体微左转。
两臂随体向左向后粘履,左手在左胸前,右手仍与左手保持一腕肘距离。
要领:重心后坐时应注意膝开、裆圆、松胯,前腿膝关节不能挺直而要微弓回履时两掌不外豁,也不要向下履,两肘尖松活。
(四)挤式
动作:身体微右转,重心渐前移成右弓步式。
同时左臂外旋使掌心朝里,左臂内旋掌心朝前,随着弓步右手前挤,左掌移向右掌脉门处。
眼向前平视。
要领:挤式初动时腰胯微右转,双手挤出时身向正前方,注意沉肩坠肘。
(五)按式
动作:1、右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左掌心经右掌上平抹,随即两
掌分开,稍窄于肩。
接着身体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同时屈肘撤掌,随撤随着臂外旋使两掌心稍相对下沉,停于胸前。
2、接着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前微向上弧形推出,随推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朝前,坐腕,指尖朝上,掌心与肩平。
眼神先关顾两掌回抹,再随按出前视
要领:重心后移时腰胯要松活,后坐时臂部无厥,前脚尖勿翘,身体保持中正。
两臂回屈肘不夹肋,前伸不要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