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第3课 哈姆莱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悲剧客观方面的原因是当时封建势力仍 很强大,哈姆莱特面对的不是一个奸诈、 阴险的克劳狄斯,而是整个反动统治集团 及社会邪恶势力。哈姆莱特所代表的先进 思想和力量还十分弱小。
2.奥斯里克是一位善于逢迎、说话文绉绉的宫廷大臣,他来询问 哈姆莱特是否愿意和雷欧提斯比剑时,哈姆莱特狠狠地捉弄了他 一番。这个情节轻松诙谐,但并不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怎么看 待这类情节的存在? 提示: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 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 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了不少 笑料。其实奥斯里克到哈姆莱特这里的任务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
2.两个强敌猛烈争斗的时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辈,却去插身在他们 的刀剑中间,这样的事情是最危险不过的。 点评:“两个强敌”指哈姆莱特和他的叔父克劳狄斯;“不自量力 的微弱之辈”指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不自量力”表现哈姆 莱特对他们的鄙视;前文有“他们本来是自己钻求这件差使的”,“ 是他们自己的阿谀献媚断送了他们的生命”,可见“插身在他们的 刀剑中间”指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利令智昏,不自量力地插手 两方的争斗。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必将 “刀剑”相见,暗示了下文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手段。作品运用独白,不仅展示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而且也揭 示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冲突。独白对主人公哈姆莱特内心矛盾的 深刻揭示,是其他艺术手段难以代替的。通过独白,我们可以更 清晰地看出哈姆莱特性格发展的曲折历程。 其次是双关语的妙用。双关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中运用得比较多的 一种语言艺术手法。在莎士比亚戏剧中,许多台词表面上看起来 很简单,易于理解,其实其中暗含的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莎士 比亚诙谐而又不乏诗意的双关语,不仅使剧作充满妙趣和才智,
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 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格兰,想借英格兰 国王之手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 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 悲愤交加,中了克劳狄斯的毒计。克劳狄斯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 提斯为父报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 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克劳 狄斯也被刺死。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
多维探究 1.《哈姆莱特》一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造成哈姆莱特悲剧的 原因有哪些? 提示: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冲突是这一戏剧的主要冲突,这一 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的黑暗现实之间的 尖锐的矛盾。 造成哈姆莱特悲剧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他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他 在斗争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思虑重重、行动延宕的性格。正是由于 这一性格,他往往失去最佳机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 诗人。一生共创作了两篇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和37部戏剧。 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 叶》《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 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四大喜剧”包括《威 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其大致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 遇了一系列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 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 诉他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现在为父报仇不是 时候,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 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 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 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
基础知识梳理
1.识字注音
加点字 冥冥 棕榈 国玺 嗣位 山鹬
读音 míng lǘ xǐ sì yù
加点字 藩属 阿谀 戕害 蟊贼 嗜杀
读音 fān yú qiāng máo shì
2.词语解释 孟浪:鲁莽草率。 自不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追踪求迹:按照行迹踪影去寻找,也比喻盲目效仿。 一时无两:当时没有能与其相匹配的。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 隔屋放箭:没有看清目标射出冷箭。 危机四伏:四面都有埋伏,比喻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雷欧提斯的父亲波洛涅斯,并造成雷欧提斯的妹妹——哈姆莱特 的情人奥菲莉娅落水而死一事,这件事给雷欧提斯造成了极大的 悲痛,也为国王借雷欧提斯除掉哈姆莱特创造了条件。“正是我 自己的怨愤的影子”一句,正是哈姆莱特对自己犯下的错误的深 刻认识。
4.他死得应该;这毒药是他亲手调下的。尊贵的哈姆莱特,让我们互 相宽恕;我不怪你杀死我和我的父亲,你也不要怪我杀死你!(死。) 点评:这是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中毒后对哈姆莱特说的最后 一段话。这段话中,雷欧提斯揭露了国王阴险的本质并要求哈姆 莱特宽恕自己。在《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都是报 仇者,这两个人形成了矛盾的焦点,他们报仇的动机和过程存在本 质的差异,雷欧提斯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也是一个被人利用的 悲剧性角色,落得个与王子相杀而亡的悲剧结局,实在令人痛惜。
作者却饶有兴致地描绘了他自以为文 雅知礼实则拘谨呆笨的表现,以及哈 姆莱特对他的嘲弄。这种情节是插科 打诨性的,具有调节欣赏者的情绪、 活跃场上气氛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戏 曲里,也有类似的情况。
3.在课文节选的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他最终与对 手同归于尽,你怎样看待这种结局? 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向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 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 圈套,最后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敏感、机 智,后一件事表现了他的草率、冒失。而总的看来,哈姆莱特做 事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情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 准备。从课文内容看来,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
谢谢观看
3.词语辨析 (1)亦步亦趋 拾人牙慧 例句:①编创者们逐渐认识到,中国现代舞不能亦步亦趋,除了学习西 方的技术外,还需结合本土艺术特色。 ②图省力、吃老本的思想惰性是文化创新的大忌,嚼饭与人和拾人牙 慧的伪创新最为可恶。 提示:两者都有缺乏创新、盲目模仿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亦步亦趋”,原意是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都模仿或追随别人,跟着人家 行事。侧重点是“盲目仿效、追随”。“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一 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侧重点是“缺乏创新”。
(3)莫名其妙 不可名状 例句:①他在这次演讲比赛中说了一些无关宏旨的话。评委们都 感到莫名其妙,被他搞糊涂了。 ②杨先生回忆说,小山一样的泥石流冲到他的房下,一幢幢房屋 像积木一样瞬间被泥石流掩埋,当时的情景不可名状。 提示:两者都有“不容易说明白”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奇怪,使人不明 白。“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使观众感受到他卓越的语言才华,而且其本身也是莎士比亚作为 莎剧这样一个特定文本的创造者主体意向的真实映射。 再次是形象的比喻。比喻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可以形象地 把事物的特点表现出来。莎剧人物常常是用语言形象说话的,因 此从人物语言频频出现的比喻中,会找到很多表现人物心理特征 的材料。 总之,莎士比亚的语言充满智慧和深刻的情感,所有这一切都基 于他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的高深造诣和对人类本质的深刻 洞察力。
哈姆莱特
新课导入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应该是莎士比亚戏剧 《哈姆莱特》的最好“广告词”。《哈姆莱特》是一部享誉世界 的著名戏剧,它的主人公几乎无人不知,它自诞生以来的四百年间, 差不多被翻译成世界上所有的文字,解读和评论它的著作,用“汗 牛充栋”形容,绝不是言过其实。
新课助读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代表作,该剧描写的是丹麦王子哈 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正是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使先进于封建专制思想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深入人心,而当时的英国由“王位继承权”问题引发的政治斗争非 常尖锐,人们的进步思想和社会的腐朽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悲剧 《哈姆莱特》正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以古丹麦国的政治斗争 暗示英国社会现实的。
《哈姆莱特》的语言艺术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作品之一,作为莎士比亚的代表 作,自然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独有的艺术风格:通过丰富的 人物独白、双关语、比喻等手法展示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 首先是丰富的人物独白。独白,是人物内心所思所想的一种语言 的自然流露,是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它既可以起 到交代剧情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在 《哈姆莱特》中,独白成了莎士比亚塑造人物的一种重要的艺术
奸巨猾,善于耍阴谋;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 不善于制订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比剑,就意味着克劳 狄斯的阴谋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只是在比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 “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哈姆莱特用毒剑刺中 等,才使哈姆莱特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 一击。所以,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句段点评 1.当时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战争,使我不能睡眠;我觉得我的处境比戴 了脚镣的叛徒还要难受。我就鲁莽行事。 点评:这是课文节选部分开始的一段话,这段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引 出下文哈姆莱特对自己逃脱阴谋、回到丹麦的故事的回忆。“战 争”指儿时的好友因为敌人的收买监视自己,哈姆莱特内心充满了 矛盾,主人公把自己与“戴了脚镣的叛徒”对比,说自己“鲁莽行 事”,是因为他暗中调换信件时不自觉地涌起一种负罪感,觉得不够 正大光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哈姆莱特的良好修养。
3.时间虽然很局促,可是我已经抓住眼前这一刻工夫;一个人的生命 可以在说一个“一”字的一刹那之间了结。可是我很后悔,好霍拉 旭,不该在雷欧提斯之前失去了自制;因为他所遭遇的惨痛,正是我 自己的怨愤的影子。 点评:这是哈姆莱特对好友霍拉旭说的话,前一句指自己识破了国 王的阴谋,改写了国书,顺利地回到丹麦。此时的哈姆莱特进一步 认识到人心叵测,感到处处充满危险,但他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持镇 静,不能失去理智。雷欧提斯“所遭遇的惨痛”指哈姆莱特误杀了
(2)无可置疑 不容置喙 例句:①或许很多人都认为约翰逊并没有打出和他身份相符的水 平,但无可置疑的是他仍然是这个联盟最具实力的得分手之一。 ②任何决策的过程,本来就是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如果说,除了 专家以外,旁人都不容置喙,结局自然就是“一言堂”。 提示:两者都有“不容许”的意思,但是词义的侧重点不同。“无 可置疑”的意思是不能够怀疑,表示事实确凿、真实可信。“不 容置喙”的意思是不容许别人插嘴,表示事情与别人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