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交易的存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声交易的存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作者:王彩冰
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09期
[摘要]随着行为金融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效市场假说面临人们越来越多的质疑,而经济人假说更是遭到广泛批评。
事实证明,包括证券市场投资在内的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个人行为并非是完全合乎理性的,换言之,市场中也时刻存在许多非理性的交易行为,而这被称为噪声交易。
本文通过分析噪声交易的来源及其分类,并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和实际情况,着重探讨噪声交易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以相应的分析和说明为基础,研究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就噪声交易的不利影响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并对相关的改革举措进行深入探讨,以明确其政策走向。
结论对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其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噪声信息优势噪声交易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41-02
1986年在美国金融学会(AAFM)主席就职演讲中,Fischer Black教授完整地提出噪声交易理论。
演讲中Black教授把“噪声交易”与信息基础上进行的交易相比较,得出结论:“不是根据理性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来进行的所有交易都是噪声交易”。
并且他认为当这些噪声交易行为存在时,市场才产生了流动性。
因为合理信息的交易者或者理性交易者才能找到交易对手,而不会出现只因为现金需求而发生交易,这样市场交易才能不断地进行下去,不然证券市场不会存在。
一、噪声交易的分类及研究
正因为Fischer Black教授的这场演讲,越来越多的人试着用噪声交易来对一些金融现象进行解释。
很多金融学家也加入到噪声交易理论的研究中了。
到新世纪后,人们用DSSW模型、Trueman模型、Dow-Gorton模型和Vitale模型来在理论上对噪声交易进行分析,并解释了噪声交易比理性交易更具有优势,即噪声交易者在信息、交易和获利能力上都具有理性交易者所没有的优势。
主流的研究中也把噪声交易分为三类:信息质量型噪声交易、代理型噪声交易、操纵型噪声交易,并不断地进行实证上的检验。
二、中国股市发展现状及噪声现象
自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彭博统计数据显示,现目前中国股票市场位列全球第五,规模约为3.4万亿美元。
这表明了中国股票市场在快速发展着,并且瑞信预计,到2030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将超过英国和日
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价值将增至54万亿美元,规模将仅次于美国股票市场。
但是,通过观察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沪深300的波动幅度。
上证指数从2005年最低的998.23点到2007年的最高点6124.04点,深证成指从2005年最低的6959.25点到2007年最高点19600.03点,沪深300从2005年最低的807.78点到2007年的5891.72点。
而同期中国GDP的增长分别为11.3%、12.7%、14.2%,沪深股市的巨大上涨背后并没实体经济成倍的增长作为基础,股市的大幅上涨并不代表是上市公司的有较好的收益或者前景,只表示了沪深股市在目前存在较多的泡沫。
并且在此期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地想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控制股票市场的高速增长(央行在2007年3月到10月期间连续5次上调存贷款利率、8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证监会在2007年5月30日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千分之一上调到千分之三),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并没有收到相关的政策效果,从以往经验上来看,这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是能够有效抑制股票市场过热的调控政策在中国股票市场都被宣告是无效的。
并没有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甚至往往与预期结果正好相反。
到2008年后,国际“次贷危机”的蔓延和外贸订单的大量减少,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加上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巨额融资的控制,国内股票市场跟随国际股票市场步入了下跌通道,三大指数都跌了近百分之六十,再到2009年年初,国务院出台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了基建行业及相关附属产业的需求,带动了整个股市的上涨,在2009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沪深300分别上涨了1428.12、
7142.55、1727.35点,上涨幅度分别为77%、109%、93%。
这样的大幅下跌和上涨体现了中国股市的不成熟,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股市相比,中国股市上的投资者大部分是由资金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构成(即为散户)。
从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到2000年年初,中国证券市场上只有少量的机构投资者,大多数的投资者是没有专业金融知识,对证券投资的常识一点都不了解,跟随市场上传播的一些小道消息进行投资。
这样,由于当时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投资者缺乏相关知识,部分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利用在信息和资金上具有优势,通过制造谣言、坐庄布局、拉高出货和勾结上市公司高管等交易策略来获取更多的收益,造成了股市波动频繁、中小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频频被侵害。
这些都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充满了噪声,以及噪声交易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结论
噪声交易不仅存在于中国股市,发达国家的证券股票市场也经常受其影响,因此,噪声交易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适当的噪声交易是促进资本市场成长的重要因素,但是过度的噪声交易就会影响到资本市场发挥其投融资的功能。
我国证券交易所成立到如今只有20多年的时间,我国投资者大多数尚不具备国外投资者丰富的投资经验、正确的投资习惯、专业的投资技巧和知识。
所以证券公司在开展经纪业务时,应该加强对普通投资者知识技能的指导,增加投
资者的金融常识,丰富其投资经验。
另外,对于从业人员,也有必要提高其职业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
基于这两方面的努力来提高国内资金配置水平,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在监管方面,职能机构应该加强对资本市场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考核,并建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数据库,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提高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成本。
并督促证券公司对新开户的人员进行一定的专业知识考核和专业知识普及,从而推动全行业形成健康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个国家,其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关系着包括该国资源配置和国计民生在内的方方面面,是极其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一个稳健的资本市场相当于一种催化剂,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健全的资本市场,则对经济的发展添加了阻力,容易导致包括大规模噪声交易在内的负面因素的冲击,从而阻碍整个经济的正常运行。
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投资能力是关乎整个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如今社会,在几乎人人参与资本市场投资的今天,国民的投资能力也变成了一个国家的资源,鉴于其重要性,有关部门应当加快开展投资知识的普及工作,并且应当把投资知识作为一项国民教育内容而不是流于形式,由政府组织在社会上进行投资理财的讲座活动。
另外,社会上混乱的理财书籍、网站、理财公司都成为人们获取专业理财知识的障碍,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当牵头邀请在投资学术上卓有成就的大师和在投资领域取得重要成绩的投资家们共同编写一套适合于国民的教材,从而正确地引导人们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减少噪声交易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和危害。
【参考文献】
[1]Albert S.Kyle.Continuous Auctions and Insider Trading[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5(11).
[2]Fischer Black.Noise[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6(7).
[3]Eugene F.Fama.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70(5).
[4]Charles M.C.Lee Andrei Shleifer Richare H.Thaler.Anomalies:Colsed-end Mutual
Fund[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1991(9).
[5]Bradford DeLong Andrei Shleifer Larry Summers Robert Waldman.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8).
[6]Brett Trueman.A Theory of Noise Trading in Securities Marke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8(3).
[7]James Dow Gary Gorton.Noise Trading,Delegated Portfolio Management,and Economic Welfar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9).
[8]Harrison Hong Jeremy C.Stein.A Unified Theory of Underreaction,Momentum Trading,and Overreaction in Asset Market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9(12).
[9]Paolo Vitale.Speculative noise trading and manipulation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0(10).
[10]贺学会.证券市场中的噪声交易研究[D].复旦大学,
2003.
[11]王小楠.证券市场基于噪声交易的市场操纵行为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12]曲圣宁.中国股市噪音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13]Andrei Shleifer.并非有效的市场:行为金融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4]师树兴.前景理论、噪音交易与金融学分析范式转换[N].证券市场导报,2004-10.
[15]梁立俊.噪音、噪音交易和噪音交易者[J].经济评论,2004.(6).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