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代表性文化90种,博大精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代表性文化90种,博大精深!
作者:阿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中国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2.中国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
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3.篆刻印章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4.中国结
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有:双钱结、纽扣结、琵琶结、团锦结、十字结、吉祥结、万字结、盘长结、藻井结、双联
结、锦囊结等多种结式。

中国结代表着团结幸福平安,特别是在民间,它精致的做工深受大众的喜爱。

5.京戏脸谱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统一。

6.皮影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7.武术
中国武术是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是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技术,是物质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带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方式。

8.汉服
汉服既是“古装”,但又不是“古装”,汉服指的是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清代“剃发易服”,绵延数千年间,汉族与其前身华夏族所穿的服饰。

9.中国织绣(刺绣等)
织绣是用棉、麻、丝、毛等纺织材料进行织造、编结或绣制的工艺。

中国织绣工艺品种繁多.绚丽多彩。

主要有刺绣、织锦、缂丝、抽纱、花边、绒绣、机绣、绣衣、绣鞋、珠绣、地毯、手工编结等。

10.唐装
唐装是中国服饰,指唐制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布扣。

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11.老虎头鞋
老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童鞋的一种,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老虎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

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

12.旗袍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13.肚兜
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圆弧形。

绣花肚兜较为常见,图案如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等,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14.斗笠
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

在江南农村一带,几乎每家每户家中都有斗笠。

在外出中,他们不管天晴下雨,都戴在头上。

成了自己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15.千层底
中国最早的千层底布鞋始于周代,从山西省侯马市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显可见一行行归整的线迹,与今天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

纳底布鞋发展到清代,进入了全盛时期,造就出驰名中外的“千层底”,无论是造型,材料和技艺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

16.丝绸
丝绸,一种纺织品,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短丝等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

17.帝王的皇冠
古代帝王或官员的帽子。

18.皇后的凤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

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

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19.筷子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

20.饺子
饺子,又名“饺饵”,是中国的古老传统面食之一,相传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饺子深受中国广大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有句民谚:“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21.茶
我国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叶树。

茶有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名医李时珍自己也喜欢饮茶,说自己“每饮新茗,必至数碗”。

22.紫砂壶
紫砂壶的出现,主要来源人们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

紫砂壶泡茶就流行开来,紫砂制作家也应运而生。

23.白酒
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24.中药
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25.中秋月饼
中秋节节日食俗。

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26.鼎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

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

27.花窗
花窗在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花窗多见于中国古典建筑中,在现代建筑中依然有广泛的应用,但多采用复古的风格,用以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

28.秦砖汉瓦
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相近。

29.石狮
石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

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

石狮也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

但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

30.牌坊
牌坊,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

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
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31.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32.寺院
寺院指供奉佛菩萨的庙宇场所,有时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


一般是指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33.古钟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

多见于寺院。

34.古塔
塔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三级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

35.亭
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

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

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

36.门神
门神,即司门守卫之神,是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作为民间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中国民间深受人们欢迎的守护神。

37.佛
佛,梵文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对佛证悟之内容,诸经论有种种说法,历代修行者皆以‘至佛果’为其终极目的。

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

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38.道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
领域。

39.儒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已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

40.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里出土的人俑,因为秦朝废除了人殉制度,所以秦始皇就命工匠制作与真人等大的陶俑用来陪葬,平均身高在1.8米-1.97米,十分壮观。

41.桃花扇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

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

42.龙舟
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43.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44.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

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45.中国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

46.红灯笼
灯笼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照明工具。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

47.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48.钟鼎文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

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

因铸刻于钟鼎之上,有时也称为钟鼎文。

49.汉代竹简
汉代的简牍最常见的就是平时用于书写记录的竹简。

除了抄录文献的竹简之外,还有一种竹简叫做遣策。

遣策也叫告地书,都是在墓葬中的,一般记载了墓主的生卒年月、生前的官职爵位,墓中的随葬品数量、种类、馈赠之人,还有寄托了死者家属的愿望。

50.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51.竖排线装书
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5世纪的明朝中叶,传统的线装书的封面、封底和书籍内页的尺寸相同。

52.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
贴花黄”的诗句。

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五幅团花剪纸。

53.风筝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科学家墨翟制造的。

史料记载,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54.阴阳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55.观音手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

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

56.纸钱
汉族民间祭祀时用以礼鬼神和葬礼及扫墓时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币之一。

这种烧纸钱的习俗来自东汉,后流传至今。

57.乐器(笛子、胡琴、鼓等)
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笛子等。

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

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58.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
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描绘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故名。

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

龙凤相配便呈吉祥,习称“龙凤呈祥纹”。

59.祥云图案
祥云图案是古代吉祥的图腾,常出现在衣物、瓷器、家具上。

寓意着吉祥如意,顺心如意。

60.彩陶
彩陶是陶器的一种,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青铜时代的辛店文化等文化中都有发现。

在陶胚的表面用黑、红色颜料画上有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花纹,烧成后,花纹附着器表,不易脱落。

61.蜡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

62.中国瓷器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
种化学变化。

63.古代兵器(盔甲剑等)
中国古代兵器的发展以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为分界线。

在原始社会晚期(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战争中,带有锋刃的生产工具分化出专门用于作战的兵器。

到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以青铜和钢铁为主的冷兵器的发展日趋成熟。

火药发明以后,火器逐渐发展起来,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中与冷兵器并用。

64.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

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65.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

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

66.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中国民间艺术之一。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67.鞭炮
鞭炮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

现代的传统节日、婚礼喜庆、各类庆典、庙会活动等场合几乎都会燃放鞭炮,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鞭炮的使用量超过全年用量的一半。

68.谜语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

69.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70.鸟笼
鸟笼是观赏鸟进行活动与栖息的主要环境,只有先置备好合适的
鸟笼和其它附属器具,才能将鸟养得健康活泼,鸣唱自如,适合观赏。

鸟笼分南派鸟笼和北派鸟笼。

贵州丹寨的卡拉是南方的鸟笼之乡,河北涿州义和庄是北笼之乡。

71.盆景
盆景是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

72.芭蕉扇
炎夏可用来扇风,得一份清凉,古代也用来在煮药时,药童加大火力之用。

也是众人所熟悉的活佛济公手持之物。

73.泥人面塑
泥人面塑是我国古老的一门传统民间艺术,俗称捏面人。

它以泥巴陶土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74.大花轿
花轿,也叫喜轿。

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

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

75.水烟袋
水烟袋,又称水烟壶、水烟管。

水烟袋多以白铜制作,亦有用青铜、黄铜或锡制作的。

富家用水烟袋较为讲究,在烟嘴部分有以翡翠、玛瑙的,连接部分则用金、银镶嵌。

在农家,水烟袋有以竹制者,往往也别具风格。

76.鼻烟壶
鼻烟壶为盛装鼻烟之容器,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吸闻鼻烟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在各阶层更是蔚为风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在清代美学工艺上大放异彩。

77.对联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78.井
井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中国传说是伯益发明了井,是古代人民家家户户都具备的东西。

井里的水来自地下水,清澈、清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