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单元综合测评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三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许多网 B .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 .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解析】 A 项,数罟:细网。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东割膏腴之.地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解析】 A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B 项,介词,比/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

C 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 项,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天下云.集响应D.外.连衡而斗诸侯【解析】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

【答案】 B4.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112】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解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答案】 C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三)第三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6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许多网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A[数罟:细网。

]2.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45412089】①序八州而朝同列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商人重利轻别离④问君西游何时还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A.⑤⑥⑦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A[①序:名词用作动词,排列座次;②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③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④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会盟....而谋弱秦D.宽厚而爱人C[会盟: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A项,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许可。

B项,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D项,古义:两个词,爱,爱护;人,人民/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4.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5412090】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C[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导学号:45412091】(1)《荀子·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0 过秦论 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0 过秦论 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权量力 比:权衡 B .委命.下吏 命:命令 C .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事【解析】 B 项,命:生命。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宽厚而爱.人 B.⎩⎨⎧蒙故业,因.遗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D.⎩⎨⎧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解析】 A 项,爱惜、吝惜/爱护;B 项,沿袭/趁着;C 项,逃跑的士兵/丢失;D 项,均为通假字,通“纵”,合纵。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9282072】A.⎩⎨⎧振长策而.御宇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以.为桂林、象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解析】 A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 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C 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 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答案】 C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39282073】A .连衡:即“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称连衡,与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相对。

连衡即采用离间之计,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逐个击破的策略。

后来也用连衡比喻结盟。

B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C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D .阡陌:田间小路。

南北方向叫“陌”,东西方向叫“阡”。

泛指田野。

【解析】 D 项,南北方向叫“阡”,东西方向叫“陌”。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推荐文章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热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及答案解析热度: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热度: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热度: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二语文的学习缺少不了课下的练习,课下做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及时回顾学过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大家总结做题的方法和经验。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含解析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天梯石栈(jiàn)群山万壑(hè)峥嵘崔嵬(wéi) 悚然而听(sǒng)B.磨牙吮血(shǔn) 渚清沙白(zhǔ)槛菊愁烟(jiàn)星月皎洁(jiǎo)C.逸兴遄飞(tuǎn) 天高地迥(jiǒng)命运多舛(chuǎn) 雕栏玉砌(diāo)D.东隅已逝(yú) 投笔从戎(róng)无语凝噎(yī) 不谙离恨(ān)2.下列各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B.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

D.其色残淡,烟霏云敛。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不与秦塞通人烟通人烟:相互往来。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锦城:成都。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

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德与模范。

C.欲寄彩笺兼尺素尺素:书信的代称。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将要休息。

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

念谁为之戕贼戕贼:杀贼。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C.襟三江而带五湖D.使人听此凋朱颜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是暑假开学的第一天,还不到十点钟,教室里就高朋满座,全班同学都到齐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测评+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模块综合测评+Word版含解析.doc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收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检测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检测卷及答案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骐骥(j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îu)....C、屏息(bǐng)纤腰(xiān)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B(A楫jí跬kuǐC爪zhǎo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 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振之以威怒D.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B.“受”通“授”C.“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D (④“走”古义为逃,XXX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XXX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研究,今义为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可是不王者,未之有也XXX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XXX?答案:5。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2017082733(2021030820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2017082733(2021030820

.单元质量检测(三)( A 卷学业水平达(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基础巩固 ( 共 15 分,第 1~ 3 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群贤毕 至毕:全.A. 少长咸 集咸:都 .茂林修 竹修:修整.畅叙幽 情幽:幽深内藏.B. 人之相与 与:交往 .崇山峻岭 崇:高.修短随化化:变化.C. 终期 于尽期:至、及 .向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喻之于怀 喻:比喻.D. 其致 一也 致:思想情趣 .列叙时人 列:一个一个地.解析:选 B A 项,修:长,高。

C 项,化:指自然。

D 项,喻:明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舞 幽壑之潜蛟②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③顺流而东 也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唐浮... .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①③④B .②⑤⑦C .③⑤⑥D .②④⑧解析:选 C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形容词作动词,⑧形容词作名词。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于是 ) 邀请客人一同喝酒,吟咏。

B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屡次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

解析:选 A“属”应为“劝人饮酒”。

4.名句默写。

(6 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7-2018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单元综合测评试题4份

2017-2018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单元综合测评试题4份

2017-2018高一语文必修 3 全册单元综合测评试题 4 份kj.co单元综合测评 ( 一 )语言,存在的家园(时间:100分钟,分值:120 分 )一、基础稳固 (12 分,每题 3 分 )1.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31 周岁,关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年龄,而菲尔普斯战胜了这全部,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 5 枚金牌。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常常对我谆谆教诲,使我在平时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出错误,我特别感谢他。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年了,但除了会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其他,所以到现在仍是白头如新。

④今年暑期,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

立于顶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微小,登高自卑之感油但是生。

⑤泛舟在漂亮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大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情,令人目不交睫,身在此中,倍感奇趣横生。

⑥最高人民法院微信负责人赵晓菲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在标题制定上咬文嚼字,在内容上,传达法院的法治正能量。

A .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⑥ D.②④⑤【分析】①望而却步:表示看见了就惧怕。

切合语境。

②谆谆教诲:形容诚心地教育。

多指 ( 尊长对晚辈、上司对下级 ) 诚心地教育,而不可以用于平辈之间。

③白头如新:指交朋友相互不可以认识,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同样。

切合语境。

④登高自卑:爬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顺序渐进,由浅入深。

做事脚扎实地从小事做起。

不可以误认为看见高峰而感觉自己很微小。

⑤目不交睫:指没有合上眼皮。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望【答案】用“蜘蛛网”比喻在高空中南飞迁移的雁阵奇特而贴切;写出了雁群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飞翔状态;表现了大自然【答案】一种是石灰石,另一种是花岗石 ( 或漂砾 ) ;这些石头不是一般的石头,懂石头的人能够看出自然界沧桑巨变的历史,告诉我们要读懂大自然的【答案】(1) 平常易懂。

善用口语句式,经过举例子、设问等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科学知识。

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单元综合测评 第3单元 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单元综合测评 第3单元 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三) 文明的对话(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在下面每句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20770077】①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______,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②事实上对非公企业来说,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不但不矛盾,而且党建与发展是相互促进、______、共生共荣的关系。

③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很好地利用时,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不能不承认,它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其后果可能是______。

A.一蹴而就相得益彰骇人听闻B.一挥而就相得益彰耸人听闻C.一蹴而就相辅相成耸人听闻D.一挥而就相辅相成骇人听闻【解析】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各自的好处。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或做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答案】 A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导学号:20770078】A.各位书友!新版《普希金诗选》现已售罄。

本店正在组织货源,一旦到货,当函请各位光临!B.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暂惠存我处,遗失者请电话或短信联系后勤组王子健。

一经核实,定当奉还。

C.先生迟暮之年,仍躬耕三尺讲台,实令后学感佩!值此六十华诞之日,恭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D.十二年寒窗苦读,我辈岂能马齿徒增,今日自当驰骋考场,蟾宫折桂,实现自我,感恩母校,报效祖国!【解析】B项,惠存:敬辞,用于己方不当。

C项,迟暮之年: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有夕阳西下之感,这样称呼对方不当。

D项,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老年人常以此自况自谦,用于年少学子不当。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一)(A卷 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一)(A卷 学业水平达标)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质量检测(一) (A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禅.让(chán)瞋.目(chēn)厢庑.(wǔ) 为虎作伥.(chāng)B.山墺.(ào) 歆.享(xīn)狡黠.(xié) 眼睛窈.陷(yǎo)C.舵.把(duò) 剽.窃(piāo)莅.临(lì) 焚膏继晷.(guǐ)D.桅.杆(wéi) 斐.然(fěi)颠簸.(bǒ) 泾.渭分明(jìng)解析:选C A项,“禅”应读shàn;B项,“黠”应读xiá;D项,“泾”应读j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搀着赔笑荣禧堂鬓发如银B.疑惑密秘蓝夹袄沸反盈天C.蹙缩计性帆脚绳惨不忍睹D.抖动英镑上下鄂皮开肉绽解析:选A B项,密秘—秘密;C项,计—记;D项,鄂—颚。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各位营员从哪所学校来,又实际编排在哪一兴趣班,他都洞若观火....。

B.这一批年轻的科学家,正以无所不为....的勇气不懈行进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征程上。

C.合作小组协力攻关,无暇他顾。

有人却趁机大肆侵吞攻关成果,坐收渔人之利....。

D.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解析:选D A项,“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或现象非常透彻,能清楚地看出其本质。

可改为“一清二楚”。

B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可改为“无所畏惧”。

C项,“渔人之利”,比喻第三者利用另外双方的矛盾冲突而取得的利益。

句中说“协力攻关,无暇他顾”,这里不存在“另外双方的矛盾”。

D项,“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

指不予理睬。

此处用法正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希望学校早一点了解他们的工艺过程,还把部分学生和老师请到他们的企业实习。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常出现的内容,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拿来练练手,一起来看看吧!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5分)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稳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

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我信任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兴奋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6.“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4分) 这正表明了环境的恶劣、人们的恐惧,不敢流露真情实感,正是专制统治的结果。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检测试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盾牌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东割膏腴之.地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师.道也B .序.八州而朝同列C .填然鼓.之D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A.不拘于时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荀子·劝学》中先用两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接着强调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才会得到最高的智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单元综合测评3 第3单元+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综合测评(三)第三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6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罟..不入洿池数罟:许多网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A[数罟:细网。

]2.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3分)()【导学号:45412089】①序八州而朝同列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商人重利轻别离④问君西游何时还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A.⑤⑥⑦B.①③⑤C.③⑥⑦D.②④⑤A[①序:名词用作动词,排列座次;②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③重、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④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会盟..而谋弱秦D.宽厚而爱人..C[会盟: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A项,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许可。

B项,古义:特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D项,古义:两个词,爱,爱护;人,人民/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4.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45412090】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C[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分)【导学号:45412091】(1)《荀子·劝学》中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文档资料

2018年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文档资料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含解析)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小编准备了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

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

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

入世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

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综合检测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3单元综合检测 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共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导学号 25894153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的一种商业模式。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 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11 师 说 学业分层测评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基础巩固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 .圣人无常.师 常:一般的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知道【解析】 B 项,常:固定的。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而耻学于.师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 A 项,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B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那么。

C 项,均为介词,向。

D 项,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词,用在句末,表反诘语气。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择师.而教之 C .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道.【解析】 A 项,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 项,均为“老师”。

C 项,跟从/自,表示起点。

D 项,道理/从师之道。

【答案】 B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39282078】A .不拘于时B .师不必贤于弟子C .何陋之有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 A 项,被动句;B 项,状语后置句;C 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语前置句;D 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8题。

【导学号:39282079】学 校黄宗羲①学校,所以养士也。

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②,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③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综合测评(三) 第三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数罟:许多网 B .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 .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解析】 A 项,数罟:细网。

【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东割膏腴之.地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解析】 A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

B 项,介词,比/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

C 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 项,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天下云.集响应D.外.连衡而斗诸侯【解析】A、C、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

【答案】 B4.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39282112】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解析】①⑤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句;⑧为判断句。

【答案】 C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2)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答案】(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黎民不饥不寒(3)吾未见其明也二、阅读理解(3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1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

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征见。

孝文帝受釐[注],上因惑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B.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C.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D.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解析】“居数年”为表示时间的词语,显然应该单独隔开,排除A、D 两项。

“无后”是指梁怀王没有留下后人,应该单独断开,排除B项。

【答案】 C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B.“博士”在古代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也指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中国的“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

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解析】“廷尉”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答案】 A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

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从长沙被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向他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解析】B项,“奉命制定”错误,根据原文,他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

【答案】 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3分)译文:(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4分)译文:【答案】(1)(贾谊)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

(2)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文帝最宠爱他),又喜欢读书,(文帝)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恩宠他。

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旧时和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

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

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

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

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尊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

但后来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

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妒嫉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被召进京城拜见皇帝。

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惑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

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

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坐席向前靠拢。

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文帝最宠爱他),又喜欢读书,(文帝)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

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

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

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贾谊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导学号:39282113】沈焕,字叔晦,定海人。

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

乾道。

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考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学者,孜孜诲透,长贰①同僚忌其立异。

会充殿试..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滋忌之。

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言路②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教授而去。

后充干办浙东安抚司公事。

高宗山陵③,百司次舍供帐酒食之需,供给不暇,焕亟言于安抚使郑汝谐曰:“国有大戚,而臣子宴乐自如,安乎?”汝谐属焕条奏。

充修奉官,移书御史,请明示丧纪本意,使贵近哀戚之心重,则茇舍菲食自安,不烦弹劾而须索绝矣。

于是治并缘④为奸者,追偿率敛者,支费顿减。

岁旱,常平使分择官属振恤,得上虞、余姚二县,无复流殍。

改知婺源,三省类荐书以闻,遂通判舒州。

间居虽病,犹不废读书,拳拳然以母老为念、善类凋零为忧。

卒,丞相周必大闻之曰:“追思立朝不能推贤扬善,予愧叔晦,益者三友,叔晦不予愧也。

”焕人品高明,而其中未安,不苟自恕,常曰昼观诸妻子,夜卜诸梦寐,两者无愧,始可以言学。

追赠直华文阁,特谥.端宪。

焕之友舒璘字元质,奉化人。

璘乐于教人,尝曰:“师道尊严,璘不如叔晦,若启迪后进,则璘不敢多逊。

”(节选自《宋史·沈焕传》,有删改) 【注】①长贰:指官的正副职。

②言路:指言官。

③山陵:此指营造陵墓。

④并缘:相互依附勾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B.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C.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D.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二乎/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