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1]
水文地质结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
此外,随着多学科交叉的不断深入,可以实现多学科集成的三维地质建模和 可视化,更好地服务于矿产资源勘查、石油天然气勘探、水文地质等领域。
总之,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未来,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三维地质建 模与可视化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集成化水平,为地质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 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 发展。未来,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将会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集成化。通过对 地质数据的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三维地 质建模和可视化。随着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算法的不断优化,可以实现更加精 细化的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
一、三维地质建模
三维地质建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质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模拟的过程。 通过对地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建立三维地质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 和预测地质现象。三维地质建模的核心在于数值模拟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地质数 据的模拟和分析,预测地下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在应用领域方面,三维地质建模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石油天然气勘 探、水文地质等领域。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资源 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石油天然气 勘探和水文地质领域,三维地质建模也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储层的研究和预测,为 油气田的开发和水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模型建立: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三维的水文地质模型,包括地下水流 动模型、溶质运移模型等。
4、模型验证和修改: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改,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5、模型应用: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为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 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地质结构三维建模及其可视化方法研究
中 图分类号 :T 3 1 1 P l. 2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0 —6 5 2 0 ) 6 0 5 -2 0 1 3 9 ( 0 7 0 - 10 0
3D— l me Viu l a in Re e r h f r Ge l g c lS r c u e Vo u s a i t s a c o o o ia tu t r z o
体绘制技术是指直接 由三维空 间数据 场产生屏 幕上 的二 维图像 的可视化技术。与传统方法不 同, 直接体绘 制技术避 免
了将原 始数 据的部分属性映射成平面或 曲面 , 而直接对精练及
中间几何图元的特点 , 而且实现 速度较 慢 , 以达 到实时绘 制 难 的效果。
处理后 的数 据进 行绘 制 , 以生成二维 图像 。这种技术能够产生 三维数据场 的整 体图像 , 包括每一个细节 , 并具有 图像质量高 , 便于并行处理等优点 J 。利用直 接体绘制 技术进 行地质 结构
的三维建模 , 可以从 地质 研究与真三维角度反映地质结构的空
1 地质 结构 的 三维 空 间数 据场 构建
直接体绘制算法按照 三维空 间数据 场的类 型可 以分 为规 则数据场直接体绘制 和非规则 数据场直 接体绘 制两种 。本文 采用规则数据场直接体绘 制技术进 行地 质结构 的建 模与 可视
Z HOU in . h n.CHE u -h n 。Z La gc e N S o z o g HU Yig n
( e a.o iu l egahcE v om n Mi ̄r f E uai N n n om lU iri , aj  ̄agu2 0 4 ,C ia KyL b fVr a orp i ni n et n t t G r yo dc tn, aj gN ra nv sy N n ̄ o i et ns 10 6 hn )
Petrel三维地质建模应用技术探讨
模型构建成果
模型可视化
通过petrel软件的可视化功能, 将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可视 化展示,方便对模型的理解和分
析。
模型评估与优化
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包括模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 用性等方面,确保模型能够满足
实际应用的需求。
模型应用与拓展
将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应用于实 际的地质勘探和油气开发中,并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模型进行拓 展和完善,不断提高模型的精度
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矿产资源的分布和 储量,优化采矿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采矿成本
利用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减少采矿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降低 采矿成本,同时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5
CATALOGUE
它主要用于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提 供从数据导入、模型建立、模拟分析 到结果展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petrel软件特点
高度集成
高效建模
Petrel软件集成了多个模块,包括数据导入 、模型建立、模拟分析和可视化等,方便 用户进行一站式操作。
Petrel软件支持多种建模方法,包括实体建 模和体素建模,能够快速构建复杂的地质 模型。
可视化
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工具,方便 对模型进行评估和优化。
扩展性
支持与其他专业软件进行集成 ,可扩展性较强。
03
CATALOGUE
petrel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实践
模型构建准备
数据收集
确定模型范围和网格尺寸
收集所有相关的地质数据,包括地震 勘探数据、钻孔数据、测井数据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研究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研究摘要:三维地质建模是三维地质信息可视化的核心内容,能够直观的表达复杂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直观的展示地质单元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当前已经引起地质、采矿、岩土工程等诸多领域的日益重视。
本文回顾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历程,梳理三维地质建模的相关问题,综合考察多种建模方法,利用地勘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基于离散光滑插值算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并提出一套三维地质流程化建模方法。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地质钻孔数据;地质剖面数据;插值算法1引言随着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和地质信息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逐渐称为岩土工程、石油勘探、地质、采矿等领域的日益重视[1]。
传统的地质信息主要通过大量的平面图、剖面图、地勘报告等,将三维空间中的地层、构造、地貌及其他地质现象投影到某一平面上进行二维的表达。
不能完整展示地质的空间信息,制图过程繁杂、无法及时更新地质信息,对于简单的地质条件相对适用,但对复杂的岩土条件,其地层变化较大,较大间距的钻孔信息无法全面表述场地的真实地质状况。
三维地质建模正是针对传统的地质信息表达的缺陷,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从三维空间的角度去表达地质体与地质环境,更直观的表达复杂的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以及对地质单元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行清晰的展示说明,也能更准确的进行地质分析[2、3]。
最早是由加拿大的 Simon W Houlding[4]在1993年提出三维地质建模这一概念,法国的Mallet教授建立了DSI(Discrete Smooth Interpolation,DSI)方法,进一步推动地质模型的发展[5]。
国外对于三维建模及可视化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推出许多成熟的软件,如GOCAD、AVS、EarthVison等。
这些软件在地质结构建模、地震勘探、石油采矿等领域均使用较广[6]。
其中GOCAD是基于离散光滑插值技术,可运用于地球物理、地质工程的三维地学模拟软件。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研究与实现
摘要摘要本文针对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发展现状,在系统分析当前各种建模方法,并综合计算机辅助设计、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地质学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表面、体元混合建模的方法,并根据该方法设计了一套可行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方案,开发实现了一套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软件系统。
本文首先分别以NURBS曲面拟合和二维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为2条线索,使用表面建模法建立了三维地质构造模型:(1)研究了基于NURBS曲面的三维地质面重构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优劣及其应用场合。
(2)研究了基于交线识别及数据预处理的二维Delaunay三角形逐层剖分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二维剖分方法产生的层位与断层作用处的几何不一致与拓扑不一致的问题。
在使用表面建模法建立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后,本文研究了三维Delaunay四面体剖分方法并将它应用到地质建模中:以四面体为体元建立空间四面体模型来表达地质体内部拓扑结构,并基于四面体模型,实现了构造模型、块体模型以及它们间的相互转换。
在以上建模方法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本文以OpenGL为三维图形开发包,Motif作为用户界面开发工具,在Sun工作站的Solaris平台下,使用C/C++语言开发了‘套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软件系统,并使用该系统对胜利油田的实际地质数据建立了一个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实例。
关键字: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Delaunay剖分,NURBS曲面拟合,OpenGLAbstracIAbstract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of3-Dgeologicalmodelingtechnology,thisthesisanalyzessystemicallythematuregeologicalmodelingtechniquesinexistence,introducesthegeologicalmodelingtechniqueofsurface/body—cellintegrationonthetheoreticbasisofComputerAidedDesign,ComputerGraphics,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ingandoilfielddepictiontechniques.Andinregardtothiskindofmodeling,thispaperdesignsacompletetechniquescheme,implementsthe3-Dgeologicalmodelingandvisualizationsoftwaresystem.Surfacemodelingasthetechnique,NURBSsurfaceapproximationand2-DDelaunayTriangulationasthetwodifferentmethods,3一Dgeologicstructuremodelingisbuiltflrstly:(1)ThemethodbasedonNURBStoconstructthe3-Dgeologicsurfaceisinvestigated,andthecharacteristicofthismethodisalsodiscussed.(2)Themethodof2-DDelaunayTriangulationbasedondatapretreatmentandgappointrecognitionisinvestigatedandappliedtoconstructthe3-Dgeologicsurface,andtheproblemthatthefaultagesurfacedoesn’tmatchthetiersurfacewherethefaultagesurfaceintersectsthetiersurfaceissolved.After3-Dgeologicstructuremodelingisbuilt,themethodof3-DDelaunayTetrahedronDissectionisinvestigatedandappliedinto3-Dgeologicalmodeling:Tetrahedronasthebodycell,TetrahedronModelingisbuiltandthetopologicalrelationshipsisreflected.BasedonTetrahedronModeling,GeologicStructureModeling、TetrahedronModelingandBodyModelingCallbetransformedeachother.Accordingtotheresearchmentionedabove,inviewofportabilityandscalability,theauthorusesstandardC++asprogramminglanguage.OpenGLas3-DgraphicslibarayandMotifasGUIdevelopingtooltoimplementtheThree—dimensionalGeologicalModelingandvisualizationsoftwaresystemonSunSolarisplatform,andbuildesa3-DgeologicmodelingwiththegeologicdataformShengliOilFieldasanexample.KeyWords:Three—dimensionalGeologicalModeling,VisualizationinScientificComputing,DelaunayTriangle,NURBSSurface,OpenGL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撰写成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三缍地厦建撞丛墓互塑丝婴窥墨塞班=:。
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的研究
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的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探是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领域之一,它是发现自然矿产的重要行业,地质勘探的过程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然而,作为一项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地质勘探也面临着很多难题。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好,更直观的展现勘探区域内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地下信息分析,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更加高效、高精度的技术。
这时三维可视化技术作为目前最具前景的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中,它可以将勘探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模拟出三维地质模型,为勘探进行前期预测和后期决策提供参考。
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原理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它不仅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建模,还可以进行渲染和可视化等处理,实现立体视觉体验以及沉浸式互动。
在地质勘探领域,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生成和展示。
在实际应用中,三维可视化技术需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开发和优化。
二、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在地质勘探研究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它可以将地质数据转化为高质量的三维场景,使用户可以直观、立体地理解矿产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各种特征,从而更好地分析地质模型,预测矿产资源分布,为勘探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以下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具体的应用:1、地质组合可视化。
将地球数据以立体、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地质结构,并且可以结合大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地热分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地质勘探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2、矿床模拟与分析。
根据地质结构和勘探数据,在计算机程序环境下,进行矿床的建立和模拟,以此进行矿床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矿床的成因、规模和含量等情况,从而为勘探提供方向和依据。
3、地图设计和展示。
通过三维可视技术,可以制作有趣、形象和实用的地图,用于展示地球形貌、地形、地图、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展现研究结果和勘探成果。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在工程中的应用三维地质模型是计算机在工程地质应用中的一个前沿课题,它是将工程地质的分析由平面延伸到立体,由二维发展到三维空间的一个飞跃。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开发的基础思路是:充分利用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资料,构建所研究地质对象(如:地层、断裂、滑坡)的空间形态和相互关系的实体模型,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实体模型显示在三维场景中,从而实现地质对象的三维显示,为分析问题提供直观的技术手段。
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地表地形和地下地层、软弱夹层、断层及裂隙等地质面。
它们的空间形态,由于数据源类型和数据精度各不相同,不能用单一的数学模型表达,需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为此建模软件提供了多种方法,满足建模的需要。
软件开发的平台为美国RSI 公司可视化开发语言IDL。
IDL立足于交互式分析,实现目标的操作可视化。
它以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提供强大的三维可视支持,以及与多种商业数据库联接的公用接口ODBC接口。
在IDL上开发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可以避免大量的底层开发,将编程的重点放在地质对象的构建,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我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开发三维地质可视化软件(3D-GVS),该软件具有建立模型、三维动态显示、对象属性编辑及切剖面等功能。
软件已在多个工程中应用,先后建立了水电站坝址、工程地段的三维地质模型,给工程地质分析和CAD成图带来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主要功能1软件界面软件主菜单包括文件、数据管理、对象编辑、建模方法、对象显示控制、模型处理、特技显示、切剖面及系统设置等,窗口栏左右分为三维窗口和二维窗口,分别用于三维模型和二维剖面图的显示。
2文件操作文件菜单中包括用于模型操作的打开、添加、保存模型菜单;将模型存为VRML格式文件,将当前模型视图保存为图像文件,将切割的剖面图输出为DXF格式文件。
3数据管理数据管理菜单提供了联接数据库、读取数据、编辑数据,输入建模边界等功能。
三维建模论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oc
三维建模论文: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针对萨北开发区井网密度不断加大、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的实际情况,二维的砂体沉积相带图和构造图已不能满足特高含水后期工作的需要。
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建模软件的功能,描述密井网条件下的精细构造特征和砂体发育特征,揭示储层厚度、渗透率、孔隙度等属性数据的分布状况,为寻找剩余油富集区提供地质依据,并为油藏数字化工作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建模软件构造1、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关键1.1 建立三维构造地质模型的技术关键构造模型的建立主要由断层模拟、三维网格化、建立地层格架三部分组成,它是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模拟结果。
在建模流程中, Petrel软件定义断层的方法很多,根据断层polygon、地层解释层面、输入的构造图、fault stick、断点都能生成断层。
萨北开发区断层主要由测井解释对比得到的断点信息确定的,因此采用断点信息来构建断层。
利用断点信息,通过make surface形成断层面,断面转换成模拟断面形状的线,线转换成模型中定义断层形状的Key Pillar。
断层模型建好后,利用已建立的断层和设置的边界经过Pillar网格化、make horizon、make zone三个步骤建立骨架模型。
垂向上则利用地层对比结果,建立地层格架。
1.1.1校正斜井轨迹与斜井断点数据由于斜井只有地面坐标和地下坐标,断点深度是测量深度,在二维上进行断点组合难度大且准确率低,所以在建立构造模型时,应用petrel软件内置的斜井轨迹校正程序,输入斜井的井斜角、方位角数据,建立斜井轨迹模型。
对斜井的层面海拔深度进行校正,将测井解释层面深度回送到斜井井轨迹上,输出斜井轨迹数据,将对应层面点坐标及垂深进行校正。
校正后使断点与斜井轨迹吻合,能准确反映出断点空间的真实位置,降低组合难度。
图1 斜井断点与轨迹图2 lock to well top 示意图1.1.2确保断层面穿过油层部位断点结合断点平面上分布形态、断距变化的规律、断层面倾向和性质以及断层面两侧地层层位落差等,从上到下逐层将油层部分断点于相邻的Key Pillar进行锁定,确保断层平面在油层部位穿过断点。
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
曲 新 等岙
图 6 插入约束线段 a 和 b b c后带约束条件 的
L w o O a sn P交换 的完成 L
23狄洛尼三角网的生成算法 . ()分而治之算法 1 分而治之算法又称分 治算法是 由 S a s Hoy h mo 和 e
二人在 17 9 9年提 出的一种利用平面点生成 D l ny c u a a 三角网的方法 。
、
图 3 L wo O a snL P交换 的完成
22带约束条件 的狄洛尼三角网 .
带约束条件的狄洛尼三角 网与考虑 了预先给定 的
约束条件 。图 4所示是一个把两条断裂线 ( 图中虚线
表示 )作为约束条件 的 1 6个平面点的狄洛尼三角网。 图 1 1 个平面 点集合 的狄洛尼三角网 6
当有一个新点插入到三角形 时候 ,新插入 的点与
原来三角形的相对位置关系经过狄洛尼法则 ,一个新
点插入三 角形后形成新三 角形 的过程就如图 2所示 。
\ \
图 4 带约束条件 ( 两条断裂 线,以虚线表示 )的狄
洛尼三角 网
-
一
个新 点插入后 ,约束 的狄洛尼三 角网中点、三
角形和约束线
( a )在三角形 内 ()在三角形外接 圆内 b ()在三角形外接 圆上 ()在三角形外接圆外 c d
图 2 点与三角形之间可能的关系
当一个新点插入后 ,如何 能保证生成 的新三角形
最理想 ( 最接近等边 ) a sn提 出了局部最优方法 ,L w o ( O - L cl 砸 m zt n rcdr ) 交换 凸四边形 L P o aO ia o o eue : i P 的对 角线 ,可获得等角性最好 的三角网 ( 3( ) 。 图 b) 图3 所示反映一个新 点 P插入后 ,不带约束的三角 网 的 L P交换过程 。 O
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目录
01 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 化系统的发展历程
03 系统设计
02 需求分析 04 实现方法
05 系统测试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系统维护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三维时代。三维地质建模及可 视化系统作为地质研究的重要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次演示将介绍 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4)模型导出与分享:可将地质体三维模型导出为通用的文件格式,如STL、 obj、fbx等,并支持将模型分享到云平台或其他应用中。
2、数据模型设计
GeoModel系统采用体素数据结构进行地质体建模,体素是一种三维网格数据 结构,能够精确描述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内部结构。同时,系统还支持将地质属 性数据(如岩石类型、岩石年龄、矿物质含量等)绑定到体素模型上,以便进行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详细设计
1、界面设计
GeoModel系统的界面采用Qt界面框架,分为建模客户端和可视化服务器两部 分。建模客户端采用图形化用户界面,以方便用户进行地质体三维模型的建立和 编辑。可视化服务器采用交互式界面,以方便用户进行模型的可视化与渲染。同 时,系统还支持多种皮肤和主题的切换,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
2、代码实现
GeoModel系统的代码实现采用C++和Qt框架,利用Qt的类库进行界面设计和 代码编写。在建模客户端中,采用体素数据结构进行地质体建模,利用Qt的图形 化界面类库进行图形化用户界面的设计。在可视化服务器中,采用OpenGL图形库 进行图形渲染,利用Qt的网络通信类库进行数据传输和交互。
感谢观看
需求分析
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模型建立、 可视化输出以及交互操作等。技术特点包括高效性、可靠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 用户需求包括方便快捷的操作、高精度的模型和可视化效果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等。
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煤矿地质是指煤矿开采活动中涉及到的地质问题,包括煤层、岩层、构造等多方面的因素。
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煤炭行业却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矿事故频发。
其中,煤层赋存情况的复杂性和不易控制性是造成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降低煤矿事故的危害程度,必须提高煤矿地质勘探、开采、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而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的研究与实现,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地质领域的研究与管理水平,从而为煤矿开采活动提供更加精确、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持,降低煤矿事故风险。
二、选题意义(1)提高煤矿地质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煤层和围岩的地质情况,为煤炭资源的开采和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地质数据支持。
(2)降低煤矿事故的风险。
通过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煤矿的地质情况,从而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更加科学、精准的制定开采方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提高煤矿地质勘探、开采、管理的效率。
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煤矿的地质情况,从而使煤矿地质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人员更加便捷地处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三、研究内容(1)建立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
通过整合和处理煤矿地质、地形等多种数据,建立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煤层和围岩的地质情况。
(2)开发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软件。
结合建立的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开发具有相关功能的可视化软件,以更加清晰地展示煤矿的地质情况。
(3)应用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
结合现有煤矿地质数据和开发的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软件,应用于煤矿开采和管理活动中,提高煤矿地质研究和管理水平,降低煤矿事故风险。
四、研究方法(1)采集煤矿地质、地形等多种数据,进行预处理。
(2)借助GIS软件将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建立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
(3)根据煤矿地质三维可视化模型的需求,开发具有相关功能的可视化软件。
岩溶区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岩溶区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研究向 峰,罗太近(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1地质大队(贵州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81)摘 要:随着科技的广泛应用,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建立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操作提高了岩溶地区复杂地层分析精确率的同时优化了工作效率,这是科技创新发展背景下岩溶发育地区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方向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三维建模;可视化;精确率;效率优化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8-0188-2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in Karst AreasXIANG Feng, LUO Tai-jin(111 Geological Brigade of Guizhou Bureau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Guizhou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Guiyang 550081,China)Abstrac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operation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complex strata analysis in karst areas and optimizes the work efficiency, which is the main direction and inevitable choice of urban geological work in karst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visualization; accuracy; efficiency optimization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高新技术迅速崛起。
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应用探讨
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应用探讨随着三维建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已经成为地质学、矿产勘探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现状在当前三维建模技术的主流成果中,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地质数据库建模技术可以将不同详细度、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地质数据以一种有机的方式统一起来,并通过三维呈现方式清晰地表现地质现象、矿产富含区域等。
目前,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主要有以下研究方向:1. 数据模型方向。
目前三维地质建模采用的数据模型主要分为两类:基于网格的模型和基于对象的模型。
前者是以网格作为三维空间的整体,通过对网格的控制来模拟不同地质特征,后者则以对象为单位进行建模,可以更加快速地处理不同类型的三维地质数据。
2. 渲染技术。
渲染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环节,决定了建模结果的可视化效果。
目前使用的渲染技术主要有三种:立体造型、贴图和光线追踪。
不同的渲染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质结构,选择正确的渲染技术有利于优化建模结果。
3. 数据空间分析。
数据空间分析技术能够根据矿床分布、横向规律等数据统计的结果,用于精确估算储量、矿化程度等方面。
二、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价值1. 地质学研究。
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地质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可以对不同地质体进行立体分析、可视化展示和模拟,帮助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球内部构造,进而推进整个地质学领域的科学发展。
2. 矿产勘探。
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矿产勘探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依靠系统性、高度精准的三维建模分析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认知区域内矿产结构类型,有效提高勘探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工程建设。
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于工程领域,不仅能够辅助工程设计,还可以通过模拟地层变化等预测不同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的发生和爆发影响,进而对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综述摘要:三维地质建模现已广泛应用于地质领域,为直观形象地展现地质体及地质信息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利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钻探等方法手段获取可靠的地质数据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鉴于深度、复杂性和特殊性,传统的勘查方式只能满足单一需求,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把控捉襟见肘。
因此,利用城市地质调查取得综合性数据,开展片区地质体的三维地质建模,客观准确反映城市地下空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成为当前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常用的三维地质建模软件,详细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并对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建模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本文以期为提高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效率,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应用引言作为一种融合了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综合技术手段,三维地质建模将钻孔、剖面、物探等庞杂的地质信息通过有效的数据模型管理起来。
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层划分、数据插值、曲面拟合等手段和算法,将地质体通过直观的三维地质模型展示出来。
此外,与地表建模不同的是,三维地质建模除模型的展示和查询以外,还需要开发出虚拟钻孔、剖面切割、等值线/面分析等配套工具,满足地质分析和工程建设应用的实际需求。
三维地质建模的技术手段使专业性强、肉眼不可见的地质信息得到直观展现和应用,从而代替传统的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在近二十年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石油、采矿、城市地质、隧道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
1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1.1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基础三维地质建模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工程测绘、工程钻探和工程物探等技术所得的地表、地层、断层等信息,可生成具有空间三维坐标的各类点、线、面、体要素构建形成三维地质模型。
1.2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为实现三维地质模型的精细化,本文综合工程物探和工程钻探成果信息建立钻孔数据库,以此为数据基础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应用探讨
基于地质数据库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应用探讨地质数据库是地质信息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一种将各种地质数据以三维数字模型形式表示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和整理地质数据,包括钻孔数据、地质剖面、地球物理数据等。
其次,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清理异常数据,统一坐标系等。
然后,根据特定的地质模型方法和原理,通过插值算法生成各个地质属性的三维分布。
最后,根据需要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于地质研究和应用。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有许多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矿产资源开发和评估。
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矿床的几何形态、物质组成等特征,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次,它可以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将地质数据与地质模型结合起来,可以识别出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并进行预测和预警。
此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地下工程设计、地质环境评价等方面。
然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地质数据的获取和整理是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但地质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往往难以保证,这给建模带来一定困难。
其次,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需要考虑多个地质特征的相互作用,如岩性、构造、断裂等,这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综合分析。
另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计算量较大,对计算能力和算法的要求比较高。
总的来说,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地质信息处理和分析方法,其在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是,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三维地质建模算法,提高数据质量和完整性,加强地质信息的标准化和共享,以促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除了前文提到的应用领域外,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还能够在其他地质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用于地质勘探与探测。
3D数字化建模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3D数字化建模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地质勘探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的基础,而数字化建模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3D数字化建模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下面,我们将探讨3D数字化建模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一、3D数字化建模技术的优势3D数字化建模技术是一种建立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重构地质体的形态和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质信息处理方法。
在传统勘探中,地质实体的结构很难以准确表示,而使用3D数字化建模技术可以模拟地质实体的形态和结构,使勘探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信息。
3D数字化建模技术的优势在于可视化和交互性。
通过3D模型,勘探团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质实体的空间结构和构造特征,有效地提高了勘探的可视性和交互性。
此外,在3D模型中,可以进行模型剖切、模型旋转等交互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勘探的效率。
二、1.地质体建模3D数字化建模技术可以快速建立复杂地质实体的模型,为地质勘探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单一或多个地质体的数字化建模,可以更好地对地下的地质实体结构进行了解。
2.数据可视化3D数字化建模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地下地质结构以三维形式展现在勘探团队的面前,提高勘探数据的可视性和交互性。
在地下勘探场景下,叠加地球物理勘探数据,3D地质模型可以帮助勘探人员更直观地理解地质体的空间形态和构造特征,进一步准确预测油气藏。
3.沉积环境重建3D数字化建模技术还可以用于沉积环境的重建。
数字建模可以还原沉积过程和变化,为判断不同沉积区的差异提供依据。
此外,数字化的图像还可以通过沉积地质学和沉积学的知识解释沉积环境。
三、3D数字化建模技术的应用案例1.中海油公司在南海深水地区采用了3D数字化建模技术,对地质体进行了准确的建模。
3D模型在此次勘探中大大提高了勘探效率,减少了盲区的存在。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扎兰屯盆地的崇岗气田中,利用3D数字化建模技术建立了精细的地质模型,发现了丰富的储量。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综述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地质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技术通过将地质信息以三维方式呈现,为地质学家提供了更为直观、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手段,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在地质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地质建模技术主要依赖于二维图像和手工绘制,限制了地质模型的精确度和综合性。
随着计算机和地质软件的发展,基于地层模型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逐渐兴起,大大提高了地质建模的精确度和可视化程度。
此外,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领域的进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得以更加全面地综合各类地质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地质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内容1. 地质数据采集与处理三维地质建模的第一步是采集和处理地质数据。
地质数据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地球物理数据、遥感数据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图像处理、数据重叠和校正等方法进行处理,以便得到高质量、高精度的地质数据,为后续的建模工作奠定基础。
2. 地质模型构建与验证构建一种准确可靠的地质模型是三维地质建模的核心任务。
地质模型的构建包括选择合适的地质模型类型、建立地质模型的几何结构和属性参数等。
同时,为了验证地质模型的合理性,需要将已有的地质观测数据与建模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确保地质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地质模型的可视化与分析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将地质模型以三维形式展现出来,使地质学家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下地质结构和演化过程。
地质模型的可视化与分析可以通过地质模型的可视化呈现、剖切分析、提取地质属性等方法来实现,为地质学家提供了更多的地质信息和洞察力。
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1. 矿产资源勘探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矿产资源勘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通过对矿产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三维建模,可以帮助地质学家更准确地判断矿藏的分布、规模和品位,提高勘探效率和成功率。
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研究地质勘探是为了寻找地下资源、了解地壳构造和地球演化等目的,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对地质体进行探测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研究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常见的应用领域以及其在地质勘探中的意义。
一、三维成像技术的原理三维成像技术是通过采集地质体的数据,经过处理和分析,将地质体在三维坐标系中进行恢复和表达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等三个步骤。
首先,数据采集是三维成像技术的第一步。
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地震勘探、电磁法测量、重力测量、地磁法测量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场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其次,数据处理是三维成像技术的关键步骤。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的解释、滤波、去噪、反演等一系列复杂的数学运算。
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准确地还原地下地质体的形态和属性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可视化提供基础。
最后,数据可视化是三维成像技术的最终目标。
数据可视化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生成三维图像或动画,直观地呈现地质体的形态、属性和变化。
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包括体素渲染、等值线表示、表面重建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地质学家和地质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
二、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矿产资源勘探:三维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地震勘探、电磁法测量等手段,提供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储量信息。
这对于矿产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 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三维成像技术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地震勘探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提供地层结构、油气圈闭等信息,帮助确定钻井位置和优化开发方案。
3. 水资源勘探:三维成像技术可以通过电磁法测量、重力测量等手段,提供地下水埋藏状况和水资源的分布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6期能源技术与管理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凌毅平,程夏胜(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安徽宿州234000)[摘要]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能够将复杂的地质构造情况、地质体的形态以三维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有效地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开发、煤田地质勘探、矿山生产和管理、地质灾害治理等地质科学的各个领域。
综述了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开发现状,三维地质可视化数学建模方法,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建模流程等问题。
[关键词]三维地质;可视化;虚拟现实;建模流程[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07)06!0050!030引言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包括概念模型(ConceptualModels)、物理模拟模型(PhysicalAnalogModels)、数学模型(MathematicalModels)、统计学模型(StatisticalModels)及可视化模型(VisualizationModels),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质模型模拟系统。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应用的发展,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分支,90年代成为地学领域的研究前缘。
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是指以适当的数据结构建立地质特征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机技术将数学描述以3D真实感图像的形式予以表现。
利用三维可视化的结果可以实现三维空间中最完整的地质构造解释,描述复杂的地质构造情况,可以反映石油、煤炭等资源的构造形态和属性特征的三维图形图像,从而实现全三维资料解释、三维地质建模、地质过程的仿真模拟等高级可视化应用功能[1]。
但是,目前三维空间中的地质构造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还是以剖面+平面(构造等值线)图为主,也就是地质体在地质工作者的脑子里,不能直观地展现在三维虚拟场景中。
因此加强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技术的研究及其在三维地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质体三维模拟面临的困难1.1三维空间数据获取的艰难性三维复杂地质对象建模与可视化主要依赖于原始数据。
然而,采样数据不充足、地震剖面数据缺乏解释,以及遥感数据的模糊性等,使模型的建立十分困难,也导致无法准确地描述地质体空间属性的变化特征。
1.2地质体空间关系的复杂性断层将地层切割成不连续的空间分布体、岩性变化复杂、地质过程的动态特征等,使地质体及其时空关系变得异常复杂。
由于地质体包含如逆断层、倒转褶皱等多值面的地质现象,增加了数据结构拓扑关系以及相应算法的复杂程度,至今仍缺乏成熟的解决方案。
另外,长期的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积累了包含许多地质对象的复杂的空间模型,对于这种模型,难以确定地质对象之间时空和结构上的相互关系,并保持它们的一致性。
1.3空间分析能力的局限性地质现象中存在复杂性、不连续性及不确定性等客观因素,以及三维地质建模应用目的各异等主观因素,使三维模型的建立缺乏统一而完备的理论技术,导致现有系统缺乏空间分析能力。
1.4三维地质模拟软件的局限性三维地学模拟理论、方法、技术和软件尚不十分成熟,地质软件还不能依据少数几个控制点或依据地质规律建立一个复杂表面模型,不能生成实际所需的不同种类的二维投影图件。
对于海量地质数据、深度数据的可视化处理还不成熟,为地质学家提供解释3D地质环境、分析有关地学问题的技术有限。
建模质量过多地依赖于地质建模专家的水平,不仅影响了软件的使用效力,也限制了建模自动化程度的提高[2]。
2三维地质建模软件的开发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国家相继推出多种代表性的地学可视化建模软件。
如:GOCAD是一502007年第6期凌毅平等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个关于地球物理、地质、水库工程应用三维几何软件。
3Dmove主要用于模拟断层运动、斜向剪切及伴生褶皱三维模型。
Geosec不仅可以建立地质体的几何形态,而且还可以恢复年代历史,进行运动学分析。
GeoToolkit是3D地理信息系统的代表,但只能用于处理简单地质数据。
GeoFrance3D是一种框架结构的软件工具,目的是提供对所有采集到或被处理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进行存储、评价和3D形体确定,创造一个观察地壳3D可视化的环境,BASIN是一个模拟沉积盆地建造过程三维系统。
LYNX、Vulcan、Gemcom、MineSOFT是一些典型的矿山模拟与矿业应用软件系统。
Earth-Cube、GeoViz、VovelGeo等是比较著名的地球物理三维可视化应用软件。
Earthworks、3Dseis、SeisVision、SeisX2D/3D等是典型的三维地震分析系统。
我国也开发了一系列的三维建模软件。
199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与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复杂地质体”中,开始追踪研究GOCAD。
长春科技大学在阿波罗公司TITANGIS上开发了GeoTransGIS三维GIS,主要用于建立中国乃至全球岩石圈结构模型的三维信息。
石油大学开发的RDMS、南京大学与胜利油田合作开发的SLGRAPH都是用于三维石油勘探数据可视化。
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的三维可视化地学信息系统(GeoView)可实现真三维地学信息管理、处理、计算分析与评价决策支持。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的TrapDEM系统可用三维构造演化史恢复。
在国内石油公司、地球物理公司等单位普遍使用的地震软件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并以Landmark公司和GeoQuest公司的解释系统居多[3]。
3三维地质可视化的数学建模3.1数据来源三维地质可视化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观测得到的数据:野外填图,测量,遥感,GPS数据等;二是通过钻孔获取:岩芯资料和测井资料;三是地震资料。
一般来说钻孔数据大都是离散的,仅通过钻孔数据用TIN表面法来构建三维地层模型是不能有效地反映地质形态的原貌,这就要求原始的钻孔数据进行预处理,进行加密。
目前加密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线性内插法、分三段法、张力样条法及克里金法等,可以通过对原始的钻孔数据进行分层构建三角网面,然后在三角网的基础上通过三角形的三点用线性内插法进行内插加密,从而得到很多虚拟钻孔数据,这就为后面的地层三维构建提供了基础[4]。
3.2三维地质模拟技术方法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包括数学建模及可视化两个方面[1],构建三维模型的方法概括起来有断面构模法、表面构模法、块体构模法、线框构模法、实体构模法和体视化技术。
断面法是三维问题二维化,其缺点是表达不完整。
表面法是数字地形模型的应用,缺点是不能表达在地质体内部的属性信息。
块体法是三维Grid模型,较好地兼顾了精度与存储的矛盾。
线框法是表面法和块体法的合成,能描述任意形状的矿体,缺点是当控制点加密引起地质界面变化时,要重新修改表面并分割块体。
实体法是Network与块体法的混合,优点是能精确表达较复杂地质结构和进行体积计算以及储量估算。
在国内除了断面法和表面法等方法外,其它方法的应用不多。
体视化技术是在科学计算可视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
国外将体视化技术应用于三维地学模拟的典型代表是加拿大LYNXGeosystems公司LYNX系统的三维GM(GeoscienceModeling)技术、法国Nacy大学研制的Gocad软件、美国AdvancedVisualSystem公司AVS系统中面向三维地质模拟的技术[3]。
体视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良好的可视化途径。
4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可视化理论4.1生成可视化图形的基本任务用计算机在图形设备上生成真实感图形必须完成四个基本任务,如图1所示[4]。
三维地质曲面的构建:三维场景的几何描述可通过三维立体造型或曲面造型系统来描述。
由于地质体结构非常复杂,表面为不规则曲面,因此只能采用曲面造型的方法。
图形变换:将三维几何描述通过几何变换和投影变换转换为二维透视图。
可见面识别:为了改善图形的真实感,消除多义性,在显示过程中消除实体中被隐蔽的部分。
目前消除处理具有代表性的算法有三种:画家算法、Z缓冲器算法和光线跟踪法。
计算场景中可见面的颜色:为了计算屏幕像素上相应景物可见点的颜色,需建立一个能计算物体表面在空间给定方512007年第6期(上接第49页)系龙潭组7煤的赋存范围、深度和起伏形态,除在中部存在一小幅度背斜外,其主体形态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控制7煤层最大赋深258m。
初步查明了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发现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1条,落差小于100m的断层12条。
总之,本次二维地震勘探的地质成果完成了预定的地质任务,为本矿区后续工程布署提供了较翔实的地质资料,为极复杂山地煤田地震勘探提供了经验。
[作者简介]吴加和(1962-),男,高级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勘查地球物理专业,现任江苏煤炭地质局科技信息处副处长。
[收稿日期:2007-07-25]向上光亮度的光照模型。
光照模型解决了一个点如何着色的问题,接着要解决一个面如何着色的问题,就需要使用明暗处理技术。
在经过了上述四步处理后,将生成一幅静止图象,再经过图形旋转、缩放等变化生成三维动画。
图1三维可视化处理过程4.2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三维建模技术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快速构造三维曲面。
三维地震勘探所获取的三维地震数据较容易实现地质模型的立体解释和显示。
但是,其它勘查技术手段所获取的数据和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常常为一维或二维,或者是点的数据,如地面露头的观测点,钻孔等,要实现这类离散地质数据的三维立体显示,必须解决数据升维问题,可以根据地质模型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内插,外推和模拟生成三维地质界面。
三维显示技术包括多个三维图层的联合显示和三维贴图显示技术。
多个三维图层的联合显示是将多个空间曲面以统一的空间参照坐标系套叠、组合显示出来,可用于复杂的地质界面组合的描述和评价。
地质体的某些属性无法以三维空间位置的方式予以表达,如地层沉积相展布、生油岩成熟度等,但其又必须与构造埋深、断层形态等三维空间属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三维贴图技术将二种属性组合显示出来。
三维操作包括三维旋转、平移、飞行模拟等一系列三维图像显示方法。
它以三维图像表达地质界面的形态,使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高度、位置对地质界面、地质体属性的组合关系进行观察和评价[4]。
5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的应用及其意义利用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可以描述地下复杂的三维地质环境,将复杂的地质构造情况、地质体的形态和结构以三维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地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加的真实、直观的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是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
三维地质可视化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油气勘探开发、煤田地质勘探、矿山生产和管理、地质灾害治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城市环境地质等地质科学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是目前地质科学的研究前沿和攻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