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代币制”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实施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代币制”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的实施和探究
摘要:教育离不开评价,良好的评价方式能够产生激励性效能,促进学生发展。
老师们都意识到良好的评价方式所产生的作用。
因此,近年来,教师们在学
生评价方面也愈发重视。
“代币制”作为一种行为塑造的有效方法,最初出现于
斯金纳的操作理论中。
是行为矫正的一种方式。
这一方法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代币制”的使用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
本文将
以笔者所在班级的优优币兑换体系为例,从代币制的概念界定、实施的背景,策
略以及成效和反思,来阐述“代币制”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实施和探究。
关键词:代币制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
代币制的概念界定
代币制指以代币作为强化物,若个体表现恰当行为时,便给予代币。
相反,
若出现不恰当行为便扣除代币,使其不良行为得以消退。
代币其实是一种中介物,在行为改变的过程中,用一种本来不具有增强作用的物体为表征(比如筹码,纸
币等)让它与具有增强作用的其他刺激物(如食品,文具等)相连接。
让这一表
征物变成具有增强力量的东西。
代币制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之上的。
这是一种行为疗法。
“代币法”的基本原理是强化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所期待的某种行
为而获得代币物,或因为某种不良行为而失去代币物,然后再用代币物去换取其他
奖励。
代币物的选择需适合学生i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的特点,而用其所换取的奖励
物则需要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增强或避免某种行为发生的目的。
代币法以逐渐
培养儿童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感的意志品质为切入点,以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表
现为最终目的[1]。
代币制的实施背景
1:优优币的来源:优优币,是笔者所在学校的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项目学习中的产物。
最初以圆形为主。
图案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设计。
以蓝色背景为主,以海洋生物为依托。
尤其是海豚,海豚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吉祥物。
为延续项目学习的教学价值。
优优币演变为长方形。
每一张优优币上印有不同币值,不同币值的背景颜色是不一样的。
优优币也由此诞生。
2:代币制实施的必要性:首先,以笔者所在班级进行班情分析,笔者所在班级学生是四年级。
该班级有48名学生,24名男生,24名女生。
班级整体班风向上,学习态度优秀。
班级整体学生学习水平较为均衡。
大部分学生能做到遵规守纪,少量学生行为习惯存在落后情况。
整个班级可以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中优等生能够很好地遵守班级日常行为规范,但缺乏精益求精。
而差等生则经常不能够很好地遵守班级日常行为规范。
面对这样的情况,使用代币制能够有效的改善班级目前的情况。
3:代币制实施的首要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笔者所在班级是中段学生,中段学生行为能够懂得自律,但又不能完全做到自我约束,因此,代币制的实施有助于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代币制实施的主观条件:每个班级班情不一样,目前,老师们经常鼓励学生并给予学生奖励,但由于平时没有一个系统的奖励和评价机制,学生对于奖励内容并不清晰,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学生有效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使用代币制,并用笔者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一整套有助于改善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评价体系是较为科学的一种方法。
5:代币制实施的客观条件:每到期末,老师们会给学生们进行评优评先,但很多老师在评优评先的时候,靠主观印象或者单一的学生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公平性,公正性。
也缺乏一个客观性。
因此,使用代币制,可以将学生日常行为有效的进行评价和记录。
期末时,这些记录的文字和数据可以用于学生评优评先时的参考。
代币制的实施策略
1:制定政策。
首先,将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根据各班班情分项制定出来。
比如:笔者班便将班级日常行为规范分为以下七类。
每一类别下属分别有具体要求。
如图所示
2:落实责任。
将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的每一类别制定成表。
由班干部进行每日考核。
每一项每天分值为1分,每周总分是根据具体项目乘以5.比如纪律有课堂安静、午读安静、路队纪律快静齐三个部分组成,因此,纪律这一方面,孩子们每周需要达到
15分,才是满分。
以此类推。
所有的考核表加起来一共100分。
美德一项和进步
加分一项分别是额外加分。
以下是纪律考核表示例。
纪律委员根据考核表上的内容对同学们进行每日考核。
达到要求的便得1分。
未能达到要求的扣除1分。
备注处写明被扣分原因。
3:定时换币
每周孩子们各项考核的分数均要兑换成优优币。
5分可以换到1元优优币,
如果每一项都能达到满分,那么孩子可以在一周内得到20元优优币。
在兑换优
优币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优优币的成本问题,不能盲目进行兑换。
需要制定明确的
兑换规则。
否则,盲目地兑换优优币可能会发生学生优优币过多。
兑换礼物不均衡。
或者优优币不够的情况。
4:制定后援强化物
代币制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只要的是要配合后援强化物。
强化物一
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消费性强化物。
比如,糖果,饼干等。
二、活动性强化物。
比如,去动物园、博物馆等休闲性质的活动。
三、拥有性强化物。
比如,钢笔,铅笔,笔记本等可以一段时间拥有的东西。
四、操作性强化物。
比如篮球,
足球等可以反复使用操作的东西。
五,社会性强化物。
比如,口头奖励,和喜欢
[2]目前,笔者所在班级最常用的强化物便是消费性强化物。
的老师合照,拥抱等。
每次兑换物品的时候,孩子将用得到的优优币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每三周,班
级按时进行礼物兑换,而每次兑换的主题均不一样,比如,有蔬菜、文具、零食、、、、、、兑换时,由孩子们标好价格。
甚至,可以将物品和价格直接打在
屏幕上,方便孩子们对照着自己所得的优优币以及对应的商品。
1.
代币制实施的成效
1:班级日常行为习惯得到了显著改善。
代币制实施初期,学生兴趣高涨,
对于做得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奖励,这样摸得着看得见的奖励,受到学生青睐,
这样的奖励是实实在在的,能够激励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改善和约束。
对于中优等
生来讲,这一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比如,在完成清洁方面,他们能够更加做到认真打扫,不落下任何一个角落。
差等生也开始有所改善。
在笔者班级,有两个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在代币制实施初期,这两个学生能够
能够完成作业了。
安全方面,笔者所在班级课间经常能遇到学生追逐大闹。
自代
币制开始实施,课间时的打闹现象明显减退。
2:看得见的评价,让学生更加清楚自身发展情况。
代币制实施时,笔者会
在兑换礼物的时候,将代币制的具体结果进行公布。
将所有考核表的成绩总结在
一张表上。
学生可以根据这张公示表及时了解自身表现,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
3: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时,用数据支撑,更显公平性和客观性,以及评
价的有效性。
教师的评价方式应该是看得见的。
教师应该尽量发挥多种评价工具
的优势,把握好日常评价和集中评价的关系。
让评价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
1.
代币制实施的反思
1:代币制不要成为代“弊”制。
在实施代币制的时候需要注意评价项目的
明确性,不能模棱两可。
但也不能过于精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五花八
门的问题,评价过于精细无形中给孩子造成压力。
[3]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代币制
时需要根据班情对代币制的实施进行整体规划。
每一阶段的评价形式需要进行固定。
2:代币形式应该随着班情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学
生面对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评价方式应该是面对整个班集体的,引领班级发展的。
同时,评价的内容应该是通过班级整体协商。
统一过学生意愿的。
这样的代
币制才真的是能够促进班级发展的制度。
3:正确选择后援强化物,既要注意强化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又要注意班
级经济情况。
注意后援强化物的种类和方式及时更新,以便抓住学生注意力。
保
持代币制的吸引力。
但也不可过度在后援强化物上下功夫,以免造成学生一味注
重奖品。
失去代币制评价的初衷。
4:注意评价过程中的严格性,既然实施代币制,就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固定性,比如,不可随意更改评价标准。
否则代币制的评价方式便会充满随意性。
5:在实施代币制的过程中,对于班级新生的问题应该做到及时解决。
比如,笔者在实施代币制的时候,发现班上同学经常丢失优优币,为了缓解这一现象,
笔者在班上成立了银行。
让学生将所得优优币在银行进行储存,还有利息。
这一
举措,不仅可以将孩子们的优优币存起来,还有利于将班级的优优币进行循环利用。
结语
笔者根据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方式的改革,在实施“代币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突发情况作出调整和应对。
以及评价方式的改善和更新,力求作出
一个更加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
但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
评价方式还存在缺陷,
在今后的日子里,笔者也会继续进行该方面研究。
评价,不是对学生进行好与坏的评定。
良好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学生
对自我进行清晰认识的必要手段。
评价的方式多样,如何做到使用更多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评价。
如何融合更多方面的评价,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具
体化。
有待我们去探索。
让代币制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动力,成为促进孩子进步的那一盏明灯,让代币
制这一外部手段促使孩子转换为不断努力的内部效能。
参考文献
1.
任红亮.论“代币制”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
报.2015(2).
2.
李国慧.浅谈小学生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形成[J].学周刊.2016.(3):66.
3.
姚双.代币制奖励中要注意的问题[J].新班主任2019.(09).14.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