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铁路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科)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铁路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B.加催化剂
C.加压D.升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3.已知反应A(g)+3B(g)⇌2C(g)+2D(g),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D)=0.4 mol•L﹣1•s﹣1B.v (C)=0.5 mol•L﹣1•s﹣1
C.v (B)=0.6 mol•L﹣1•s﹣1D.v (A)=0.15 mol•L﹣1•s﹣1 4.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正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5.某可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
B.若加入催化剂,B点会降低
C.若加入催化剂,△H数值会减小
D.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
B.温度越高,K值越大
C.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D.K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
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石墨作阳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8.电子计算器中所用的纽扣电池为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由锌经外电路流向氧化银
B.锌是正极,氧化银是负极
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减小,正极区pH增大
D.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9.根据反应Zn+Cu2+=Zn2++Cu,设计原电池,下列装置中正确的是( )
A.B.C.D.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11.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 0.50mol•L﹣1的盐酸与50mL 0.55mol•L﹣1的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测得的△H将偏小
1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1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乙烷的燃烧热就是1mol乙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
13.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B.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以防止Fe2+被氧化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D.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14.据环保部门测定,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酸雨pH约为3.5.在酸雨季节铁制品极易腐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腐蚀中正极反应为:2H++2e﹣=H2↑
B.腐蚀中负极反应为:Fe﹣3e﹣=Fe3+
C.钢铁设备上连接铜块可以防止腐蚀
D.钢铁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可以防止腐蚀
15.有关碰撞理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具有足够能量的分子(活化分子)相互碰撞就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B.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D.正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16.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
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17.下列方法中可以说明2HI(g)⇌H2(g)+I2(g)已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HI):c(H2):c(I2)=2:1:1时
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C.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18.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小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c+d
19.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N2(g)+CO2(g)△H=﹣373.2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20.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转化了0.79mol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1.可逆反应:aA(g)+bB(s)⇌cC(g)+d D(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过程中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 △H>0 B.T1>T2 △H<0
C.P1<P2 a=c+d D.P1<P2 a+b=c+d
22.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跟略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加入适量醋酸钠溶液D.加入适量的硝酸钾溶液
23.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2.25.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mol/L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24.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实验装置
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25.已知反应:2CH3COCH3(l)⇌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分别在0℃和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20min末,CH3COCH3的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
二、填空题
26.(1)书写草酸(H2C2O4)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书写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7.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
(1)海底蕴含着储量巨大的甲烷水合物,CH4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洁净的能源.在25℃、101kPa 时,16g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890.31kJ,则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下列关于甲烷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
B.该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25℃、101kPa 时,16g的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890.31kJ.
28.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池,其构造如图所示;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1)①a极__________极
②a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2)氢气是燃料电池最简单的燃料,虽然使用方便,却受到价格和来源的限制.常用的燃料,往往是某些碳氢化合物,如甲烷(天然气)、汽油等.请写出将图中H2换成CH4时所构成的甲烷燃料电池中①a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②甲烷燃料电池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29.(17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1)图1是电解食盐水的工业模拟图
①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溶液A是__________
(2)图2是实验室常用的电解池装置,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在__________(填X或Y)极附近观察溶液变红.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X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
30.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O+2CO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 浓度如表:
请回答:以下各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H__________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度v(N2)=__________.
(3)假设在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__________.
A.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4)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①请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表中的Ⅱ、Ⅲ两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见答题纸)
二、B卷满分20分
31.甲醇的研究成为当代社会的热点.
Ⅰ.甲醇燃料电池(DNFC)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
(1)101kP a时,1mol CH3OH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热量726.51kJ/mol,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汽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H1=+49.0kJ•mol﹣1
②CH3OH(g)+O2(g)=CO2(g)+2H2(g)△H2
已知H2(g)+O2(g)=H2O(g)△H=﹣241.8kJ•mol﹣1
则反应②的△H2=__________kJ•mol﹣1.
(3)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甲醇进入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
Ⅱ.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CO(g)+2H2(g)⇌CH3OH(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根据图2,升高温度,K值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500℃时,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化学平衡,以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用n B、t B表示).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填字母).
a.v生成(CH3OH)=v消耗(C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CO、H2、CH3OH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300℃时,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填字母).
a.c(H2)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减小.
北京市铁路二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是( )
A.增大反应物浓度B.加催化剂
C.加压D.升温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只有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以此解答.解答:解:增大浓度、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但活化能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活化能不变,但提供能量,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只有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增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的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有的吸热反应不加热也会发生;
B、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H的正负;
D、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
解答:解:A、有的吸热反应不加热也会发生,如碳酸氢铵的分解,故A错误;
B、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反应条件,如碳的燃烧,故B错误;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H的正负,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故C正确;
D、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常温下不容易发生,碳与氧气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注意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及与反应条件无关,题目较简单.
3.已知反应A(g)+3B(g)⇌2C(g)+2D(g),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D)=0.4 mol•L﹣1•s﹣1B.v (C)=0.5 mol•L﹣1•s﹣1
C.v (B)=0.6 mol•L﹣1•s﹣1D.v (A)=0.15 mol•L﹣1•s﹣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速率之比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据此解答.
解答:解:A.=0.2 mol•L﹣1•s﹣1;
B.=0.25 mol•L﹣1•s﹣1;
C.=0.2 mol•L﹣1•s﹣1;
D.=0.15 mol•L﹣1•s﹣1,
故反应速率:V(C)>V(D)=V(B)>V(A),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比较,难度不大,注意理解速率规律,也可以利用归一法计算比较,但利用比值法更为简单,对于选择题更适用.
4.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正极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入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氧气易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当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钾时,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当电解质溶液是酸时,负极上氢气生成氢离子,正极上氧气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
解答:解: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氢气的电极a是负极,所以a电极是负极,故A错误;B.b电极为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4e﹣+2H2O═4OH﹣,故B错误;
C.氢氧燃料电池中,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故C错误;
D.氢氧燃料电池的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要注意的是:虽然燃料相同,但电解质溶液不同时,电极反应式就不同,如氢氧燃料电池,在酸性介质和碱性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就不同.
5.某可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
B.若加入催化剂,B点会降低
C.若加入催化剂,△H数值会减小
D.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当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是放热的,反之是吸热的;
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C、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D、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解答:解:A、从图中看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反应是放热的,故A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即B点会降低,故B正确;
C、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故C错误;
D、从图中看出: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反应是放热的,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即逆向进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涉及物质的能量和反应的吸放热之间的关系、催化剂的特点以及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6.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
B.温度越高,K值越大
C.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D.K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小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平衡常数指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只与温度有关,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来说,在相同温度下,平衡常数为定值,故A错误;
B.温度升高,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K值增大,如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K值减小,故B错误;
C.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浓度越大,反应物浓度越小,则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故C 正确;
D.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则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因素及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同一转化关系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不同,温度相同,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石墨作阳极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考点:电解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电解原理分析,铁做阳极失电子溶解;
B、依据电解精炼铜原理分析,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
C、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材料为石墨,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
D、依据电镀原理分析,镀层金属做阳极;
解答:解:A、电解原理分析,铁做阳极失电子溶解不符合生产实际,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石墨作阳极,故A错误;
B、依据电解精炼铜原理分析,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故B正确;
C、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材料为石墨,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故C正确;
D、依据电镀原理分析,镀层金属做阳极,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主要是电解精炼铜、电镀、氯碱工业原理分析判断,题目较简单.
8.电子计算器中所用的纽扣电池为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由锌经外电路流向氧化银
B.锌是正极,氧化银是负极
C.工作时,负极区溶液pH减小,正极区pH增大
D.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A、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流流向和电子流向相反;
B、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为Ag2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根据两极区域电极反应式确定pH的变化;
D、由电荷守恒可知,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应该移向负极,带正电荷的离子移向正极.
解答:解:A、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为Ag2O,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即电流由氧化银经外电路流向锌,故A错误;
B、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Zn被氧化,应为原电池的负极,则正极为Ag2O,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反应Zn+2OH﹣﹣2e﹣=ZnO+H2O,溶液pH值减小,正极上发生反应:Ag2O+H2O+2e﹣═2Ag+2OH﹣,溶液pH值增大,故C正确;
D、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知识,题目难度不大,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
9.根据反应Zn+Cu2+=Zn2++Cu,设计原电池,下列装置中正确的是( )
A.B.C.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知,失电子的金属作负极,则锌作负极,不如负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铜盐,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左边烧杯应是硫酸锌,锌失电子沿导线到铜极表面,右边烧杯中的铜离子在铜的表面获得电子,所以右边烧杯是硫酸铜,故A错误;
B、电解质应含有铜离子,而不是锌离子,故B错误;
C、未构成闭合回路,故C错误;
D、装置的电极总反应符合Zn+Cu2+=Zn2++Cu,右边烧杯中的铜离子在铜的表面获得电子,所以右边烧杯是硫酸铜,构成原电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工作原理,判断正负极、电解质溶液时,要根据电池反应式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正极,含有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影响反应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
B、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D、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
解答:解:A、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
B、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故B错误;
C、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衡移动、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平衡状态判断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11.某同学按照课本实验要求,用50mL 0.50mol•L﹣1的盐酸与50mL 0.55mol•L﹣1的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测得的△H将偏小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A.根据实验过程的保温情况确定保温效果;
B.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
C.根据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保温;
D.根据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热量容易散失.
解答:解:A.该装置的保温效果并不如量热计那样好,大小烧杯之间要填满纸片,装置存在热量的散失,故A错误;
B.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故B正确;
C.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C错误;
D.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热量容易散失,中和热的数值偏小,但中和热△H会偏大,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