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一、引言哎呀,说起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啊!爱的是,这些小家伙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他们的快乐所感染;恨的是,有时候他们之间的相处,也会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是怎样的,又该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吧!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1. 优点我们来看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优点。
其实,这些小家伙们在相处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的。
比如说,他们非常善于观察别人的情绪和需求,能够及时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他们之间的友谊非常纯粹,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矛盾和纷争;他们还能够学会分享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2. 缺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有时候他们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可能会出现误解和冲突;他们对于个人空间的尊重还不够,有时候会过于亲密,让其他小朋友感到不适;他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正确的竞争观念,有时候会因为争夺玩具或者地位而产生矛盾。
三、指导策略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那么接下来就要想办法给他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策略了。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分享几个我觉得比较实用的方法。
1. 增强沟通能力我们要帮助中班幼儿提高沟通能力。
这包括倾听、表达和理解对方的意思。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练习这些技能。
比如说,我们可以组织一场“传话”游戏,让孩子们轮流传递一句话,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还可以让他们在画画的过程中,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2. 培养同理心我们要教育中班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关友情、爱心和互助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关心和帮助别人的重要性。
我们还要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尽量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3. 教授合作技巧我们要教会中班幼儿如何与他人合作。
《2024年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幼儿时期是人际交往和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建构区活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同伴交往平台。
通过建构区活动,幼儿可以发展其语言沟通、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情况及培养策略。
二、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的同伴交往现状1. 交往特点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特点。
在建构区活动中,幼儿们乐于与同伴分享材料、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作品。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验差异,部分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存在沟通障碍和合作问题。
2. 交往问题在建构区活动中,部分幼儿存在以下交往问题:一是缺乏沟通技巧,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二是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三是在合作过程中缺乏责任感和团队意识。
三、培养策略针对中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的同伴交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培养策略:1. 增强沟通技巧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倾听等方式,鼓励幼儿多与同伴交流,提高其沟通技巧。
2. 培养分享和合作的意识教师可以在建构区活动中设置合作任务,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在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等方式,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分享和合作。
3. 引导幼儿学会解决冲突在建构区活动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冲突。
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会如何解决冲突,如通过协商、妥协等方式达成共识。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如提供充足的建构材料、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等。
这有助于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其同伴交往的发展。
四、实践应用及效果分析在实施上述培养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024年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研究——以区域活动为观察场域》范文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研究——以区域活动为观察场域》篇一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中班幼儿同伴间的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这些冲突不仅影响幼儿的社交技能发展,而且对其情感、认知和行为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以区域活动为观察场域,探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原因及解决策略,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同伴间的交往与冲突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中班幼儿处于社交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同伴冲突的处理能力对其未来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以区域活动为观察场域,通过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深入研究,揭示其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为教育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以某幼儿园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活动为观察场域。
在自然情境下,对幼儿同伴间的冲突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其发生原因、发展过程及解决策略。
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
四、研究结果1. 同伴冲突的特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主要表现在玩具争夺、游戏规则争议、意见分歧等方面。
冲突发生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情绪激动、言语争吵、肢体动作等行为。
这些冲突具有频繁性、短暂性、情境性等特点。
2. 同伴冲突的原因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知发展不成熟,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二是情感表达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能力;三是社交技能不足,缺乏解决冲突的技巧;四是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教育中缺乏冲突解决的教育。
3. 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主要采用以下策略:一是协商解决,通过双方协商达成共识;二是求助老师,寻求成人的帮助;三是退让妥协,为了维护友谊或避免矛盾升级而选择退让。
此外,还有一些幼儿会采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
五、讨论与建议1.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冲突教育者应引导中班幼儿正确认识冲突,了解冲突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同伴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作者:指导老师:目录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内容三、选题依据和意义四、幼儿同伴冲突的含义五、有关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和结果六、幼儿园环境中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1.幼儿同伴的自我解决策2.教师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之一,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
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
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
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三、选题意义1.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2.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3.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4.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5.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和自我系统的发展;6.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
四、幼儿同伴冲突的含义•幼儿的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抗状态或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是幼儿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
可以这样理解:1.幼儿同伴冲突是频繁而短暂的。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研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伴关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尤其是中班幼儿,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
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还能促进他们的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的发展。
本文将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探讨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了解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特点1.情感需求强烈:中班幼儿对同伴的关注和需求较高,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喜爱。
2.交往方式单一:中班幼儿的交往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以共同游戏、分享玩具等为主。
3.自我中心:中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4.交往能力不足:中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冲突、不懂得分享等问题,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二、培养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1)营造温馨的氛围:在幼儿园创设一个充满关爱、尊重和包容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同伴之间的温暖。
(2)提供丰富的交往材料: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激发他们的交往兴趣。
2.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1)教授交往技巧: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表达、合作等交往技巧。
(2)组织交往活动:定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锻炼交往能力。
3.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培养(1)家长参与: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交往活动,了解幼儿的交往状况,与教师共同探讨培养策略。
(2)家庭指导:为家长提供交往技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4.关注个别差异(1)了解幼儿个性: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交往能力培养方案。
(2)及时调整策略:根据幼儿的进步情况,及时调整培养策略,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有效引导。
三、实际案例分析1.幼儿情况:小明,5岁,中班幼儿,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伴交往。
2.培养过程:(1)创设环境:在幼儿园为小明提供一个温馨、包容的氛围,让他感受到同伴的关爱。
(2)教授技巧: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引导小明学会倾听、表达、合作等交往技巧。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一、前言在现代社会,幼儿的同伴交往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情感认知和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现状呈现出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策略,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及问题分析1.1 同伴交往现状在中班幼儿中,同伴交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同伴关系多样化。
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包括亲密伙伴、一般伙伴和竞争伙伴等多种类型。
他们在玩耍、学习、生活中与同伴互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同伴关系。
(2)同伴交往积极。
大部分中班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他们在玩耍、学习、生活中互相帮助、分享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同伴氛围。
(3)同伴交往存在问题。
尽管大部分中班幼儿能够与同伴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仍有部分幼儿在同伴交往中遇到困难,如沟通障碍、冲突处理不当等。
1.2 存在的问题(1)沟通障碍。
部分中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有待提高,容易出现误解和冲突。
(2)竞争心理过重。
部分中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过于看重竞争地位,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和嫉妒心理,影响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
(3)情感忽视。
部分家长和教师过于关注学业成绩和表现,忽视了幼儿的情感需求,导致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缺乏关爱和支持。
三、指导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指导策略:2.1 加强沟通训练(1)鼓励幼儿多与同伴交流。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增进相互了解。
(2)提高幼儿的沟通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沟通效果。
2.2 培养合作精神(1)引导幼儿学会分享。
教师和家长应教育幼儿学会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开展合作游戏。
设计一些需要多人协作完成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增强合作能力。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干预态度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干预态度一、概述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由于言语不和、意见不同、目标不一致、利益与需要的不同而引起的争执或口角。
这些冲突在中班幼儿中较为常见,对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在应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时起着关键作用,他们需要采取适当的干预策略来引导幼儿解决冲突,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多样,包括物品争夺、空间占位、规则违反、意见不合等。
这些冲突可能源于幼儿的自我主张需要、资源争夺、个性差异、沟通困难以及身体接触等原因。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冲突的起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在处理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时,教师应秉持理解、观察、冷静介入的原则。
教师应观察冲突发生的情况,理解冲突的起因和幼儿的情感反应。
在冲突升级或幼儿无法自行解决时,教师应以冷静、中立的态度介入,避免过度指责或情绪化的反应。
教师应引导幼儿进行沟通与协商,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教授一些简单的协商技巧,如轮流、分享、妥协等。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来应对,通过有效的干预和引导,帮助幼儿学会合理有效地解决冲突,培养友好相处的品质。
1. 阐述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重要性同伴冲突有助于幼儿去除自我中心。
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需求,培养宽容和合作的品质。
只有通过与他人合作,幼儿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获得更大的收获。
同伴冲突还有助于幼儿获得交往技巧。
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幼儿需要学会沟通、协商和妥协,这些都是重要的社交技能。
通过解决冲突,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社会适应力。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帮助幼儿学习解决问题、提高社交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宽容品质。
2. 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应对策略及教师在冲突情境中的干预态度。
《2024年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
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建构区活动作为幼儿园中的重要区域,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互动、交流、合作的机会。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情况及培养策略。
二、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的同伴交往现状1. 交往行为特点中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同伴交往行为主要表现为模仿、合作、竞争和分享等方面。
在模仿和合作方面,孩子们会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在竞争和分享方面,孩子们会通过比赛和交流来增强彼此的友谊。
2. 交往问题及原因在建构区活动中,部分幼儿存在交往问题,如缺乏主动交往意愿、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等。
这些问题可能与家庭环境、性格特点、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此外,部分教师可能过于关注幼儿的建构成果,而忽视了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的策略1. 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幼儿园应提供丰富的建构材料,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开放、有趣的交往环境。
同时,教师应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
2. 引导幼儿学会交往技能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会基本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倾听、理解他人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3. 家长参与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孩子一起参与建构区活动,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
同时,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4. 教师角色定位教师在活动中应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交往机会。
四、实施效果及建议1. 实施效果通过实施上述策略,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孩子们在建构区活动中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学会了与同伴合作、分享和交流。
《2024年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建构区活动是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班阶段的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同伴交往对于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在建构区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情况及培养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的同伴交往现状1. 交往频率与互动模式在建构区活动中,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频率较高,他们通过共同游戏、互相交流等方式进行互动。
然而,互动模式存在差异,部分幼儿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能够积极引导同伴参与活动;而部分幼儿则表现出被动性,缺乏主动发起互动的勇气。
2. 交往质量与问题虽然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频率较高,但交往质量却参差不齐。
部分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友好、合作的态度,能够共同完成任务;而部分幼儿则表现出争执、攻击等不良行为。
此外,部分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存在沟通障碍,难以理解同伴的意图和需求。
三、培养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的策略1. 增强幼儿的主动性为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幼儿主动发起互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其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是同伴交往的核心要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协商和妥协。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其合作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沟通是解决交往问题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图,以及如何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图。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关注他人的反馈,从而提高其沟通能力。
4.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及指导策略。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同伴交往吧。
同伴交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建立友谊、学会合作、培养情感等方面的行为。
那么,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现状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1. 同伴交往的种类在中班,小朋友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同伴交往: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玩具和食物等。
这些交往方式既能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也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2. 同伴交往的特点(1)平等性:在同伴交往中,小朋友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会因为对方的家庭背景、长相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2)多样性:在同伴交往中,小朋友们可以结交到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特点的朋友。
这种多样性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不同之处。
(3)互动性:同伴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小朋友们需要不断地与对方沟通、交流,才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种互动性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指导策略1. 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进行同伴交往,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充满爱与关怀,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我们还要鼓励小朋友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引导孩子们学会尊重和包容在同伴交往中,尊重和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选择,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们还要教育他们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用理解和关爱去对待他们。
3. 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沟通是同伴交往的基础,也是建立友谊的关键。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倾听别人的意见,用心去理解他人。
我们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引言:在中班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幼儿同伴冲突不仅影响着幼儿的正常交往和学习,也是幼儿园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处理冲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1.多发性: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频率较高,与幼儿时期的自我主张和感受发展有关。
2.多样性:冲突形式多样,如言语冲突、物品争夺、打闹等。
幼儿冲突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冲突方式。
3.矛盾性:同伴冲突常常涉及到资源、地位和权力等方面的矛盾,幼儿之间的冲突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资源和权力的追求和争夺。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1.认知水平的限制: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仍较弱,难以有效地表达和解决冲突,容易发生冲突。
2.自我主张的需要:随着中班幼儿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导致他们更容易发生冲突。
3.资源争夺:中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争夺物品、角色和权利等资源,这也是冲突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1.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幼儿园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应成为幼儿解决冲突的引导者和调解者,而不是仅仅是旁观者,教师应提供支持和帮助幼儿制定解决冲突的策略。
2.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积极友好的相处环境,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和合作,让幼儿学会体谅他人的感受,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和包容的品质。
3.发展解决冲突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教育游戏和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采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倾听技巧,以及合作和妥协的能力。
4.处理冲突的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经历处理冲突的过程,包括感受冲突、表达情感、理解对方观点、寻找共同点和解决问题等步骤,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技巧。
5.家园合作: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同伴关系和冲突问题,交流解决冲突的经验和策略,共同帮助幼儿解决冲突。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交环境的地方,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幼儿能够获得情感支持、启发和刺激,促进其综合发展。
然而,在同伴交往中,幼儿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
这些冲突既是幼儿独立性的体现,也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研究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原因1. 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同伴冲突在中班幼儿中常常表现为争抢玩具、争夺地盘、嫉妒他人、打骂推搡等形式。
这些行为是幼儿表达自我、争取资源和满足需求的方式,也是幼儿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产生的自然结果。
2. 同伴冲突的原因同伴冲突的产生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a) 幼儿个体因素:幼儿个体的性格、情绪、认知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同伴冲突的发生。
b) 资源竞争:幼儿园中资源有限,如玩具、游戏场地等,幼儿之间为了争夺这些资源而产生冲突。
c) 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开始扩展自我意识,具有强烈的自我主张,倾向于追求独立性和控制权,这也为同伴冲突提供了土壤。
d) 情感及亲子关系:情感体验是幼儿同伴冲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亲子关系的稳定与否也会显著影响到幼儿的同伴关系。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1. 心理健康的影响同伴冲突给中班幼儿带来了各种心理压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频繁的冲突会使幼儿感到焦虑、不安、懊恼,甚至出现情绪问题,对幼儿的正常发展和学习产生阻碍。
2. 社交能力的培养虽然同伴冲突存在不利因素,但良好的应对策略可以提供给幼儿解决冲突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促进他们的社交发展。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应对策略1. 幼教者的角色幼教者在处理同伴冲突时应扮演积极的引导者和中立的调解者角色。
他们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引导幼儿通过合作、分享和交流等方式解决冲突。
2. 情绪管理与沟通技巧幼教者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来帮助幼儿应对同伴冲突。
《2024年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范文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及应对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幼儿同伴间的冲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些冲突不仅对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还直接关系到其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因此,研究这一阶段的幼儿同伴冲突及其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表现及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及表现1. 成因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特点,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局限,难以有效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二是个性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性格和兴趣爱好,这些差异在交往中容易产生摩擦;三是缺乏解决冲突的经验和能力,幼儿在面对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
2. 表现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争夺玩具、排队等待、意见不合等。
当冲突发生时,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哭闹、攻击、推搡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长期处于冲突状态下的幼儿,其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会受到限制;二是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如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三是影响班级的整体氛围和秩序。
因此,有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应对策略针对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因和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增强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通过日常教学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提高其沟通能力。
同时,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使其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这样有助于减少因沟通不畅而引发的冲突。
2. 引导幼儿学会协商和分享在幼儿园教育中,引导幼儿学会协商和分享是解决同伴冲突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协商和分享意识。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在面对冲突时,通过协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
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同伴交往及培养策略的研究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中班幼儿正处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发展的关键时期。
建构区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和同伴交往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情况1. 同伴交往的现状在中班幼儿的建构区活动中,同伴交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幼儿容易自我封闭、沉默寡言,缺乏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还有一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攻击性行为、排斥他人等问题,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同伴交往对中班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团体活动。
而不良的同伴交往则会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幼儿性格孤僻、内向,对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1. 营造良好的环境中班教师要在建构区活动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
在活动安排上,设置合作性强的游戏和任务,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交往。
2. 培养合作精神在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帮助他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活动中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3. 培养分享意识通过建构区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懂得与同伴分享游戏玩具、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建立起积极的互助关系。
4. 提倡尊重和包容教师需要教育幼儿尊重他人,包容不同的意见和特质。
在活动中,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和谈话的方式教育幼儿学会尊重和包容。
5. 引导解决冲突在同伴交往中,冲突是难免的。
教师要在冲突发生时及时介入,引导幼儿了解问题的意义,并协助他们妥善解决冲突,学会以和平的方式处理问题。
三、结语中班幼儿建构区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和同伴交往的培养。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
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
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同伴交往冲突一、问题的提出: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
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
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2】。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占泽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36名2、研究方法:日常观察3、观察时间:2009.09月—10月4、观察内容:A、在游戏、区域、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间是否有遇到冲突有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这些行为表现:(1)在角色、表演、建构游戏中,抢道具、头饰、胶粒,抢不到打人,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及培养策略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现状及培养策略一、引言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班幼儿正处于同伴交往的初级阶段,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与同伴建立联系,并在交往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网络。
然而,由于中班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了解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对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交往意愿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对同伴交往的意愿逐渐增强。
他们开始主动寻找同伴,与同伴建立联系,并愿意与同伴分享玩具、食物等。
同时,他们也愿意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交往技能有限虽然中班幼儿愿意与同伴交往,但由于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尚未成熟,交往技能有限。
他们往往在交往中出现冲突和误解,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争吵。
此外,他们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难以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依赖性强中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他们往往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支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家长的态度、教师的引导等。
三、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培养策略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为中班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是培养其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措施。
首先,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如组织亲子活动、邀请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耍等。
其次,家长和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自由、和谐的交往环境,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玩具和食物等。
培养良好的交往习惯良好的交往习惯是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
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良好习惯。
同时,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冲突等。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促进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如组织才艺表演、鼓励幼儿参加比赛等。
中班幼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中班幼儿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班阶段的幼儿(大约4-5岁)的社会交往中,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
1.分享困难: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
分享玩具或其他物品,这可能导致与同伴之间的冲
突。
2.轮流等待:孩子们可能还没有完全学会轮流的概
念,这在玩耍时可能导致争执。
3.表达不当:幼儿可能还没有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
需求或情感,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打人、咬人或用不
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不满。
4.集体活动参与度低:在集体游戏或活动中,一些幼
儿可能因害羞、恐惧或其他原因而不愿意参与。
5.解决冲突的能力差:幼儿可能还没有发展出解决同
伴间冲突的策略,容易因小事情闹得不愉快。
6.特定亲近关系:在这个年龄段,一些幼儿可能只愿
意和特定的朋友玩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
导致排斥或小团体的形成。
7.情感稳定性:幼儿可能会情绪波动大,一分钟前还
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很好,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一点
小事情而生气或哭泣。
为了帮助中班幼儿在交往中的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和轮流,通过游戏和故事来传达
分享的价值。
2.引导孩子学会用言语表达感受,而不是用身体行
动。
3.组织集体活动时鼓励所有孩子参与,对害羞或退缩
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4.教育孩子如何以平和的方式解决冲突,教给他们基
本的解决问题的技巧。
5.强化积极的行为,通过表扬孩子在社交方面的进步
和成功。
这些问题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家长和教师需要有耐心和理解,引导孩子逐渐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面对社会的第一课堂,而同伴交往更是幼儿园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班的幼儿同伴交往方面,存在着许多有趣的现象。
本文将通过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探讨幼儿交往中的特点、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同伴交往在幼儿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合作、互助等社交技能。
同时,同伴交往还能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增强自主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因此,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的现象1.轮流游戏在中班幼儿之间,轮流游戏现象非常普遍。
幼儿们通常会自发地组织游戏,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种游戏方式让幼儿们学会互相尊重,遵守游戏规则,并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合作精神。
2.合作建立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中,合作建立是另一个重要的现象。
幼儿们通常会一起合作完成任务,比如筑造沙堡、搭建积木等。
这种合作帮助他们学会相互依赖、互相帮助,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锻炼解决问题的机会。
3.争夺资源在幼儿园的同伴交往中,经常会出现争夺资源的问题。
比如,孩子们会争抢玩具、争夺玩具车等。
这是由于幼儿在心理、社交发展上还不成熟,缺乏社交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
这种情况可能引发争吵、打架等不良行为。
三、幼儿同伴交往问题的分析1.情绪控制问题由于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很容易陷入争夺资源的冲突中。
这种情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干预,帮助幼儿学会共享资源,控制自己的情绪。
2.合作意识不强尽管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合作建立的现象,但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
幼儿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思维,并且难以放弃个人的意愿和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精神。
3.社会技能缺乏幼儿同伴交往中,社会技能的缺乏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幼儿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如与他人友好交往、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等。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及教育建议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及教育建议示例文章篇一:哎呀,我还是个小学生呢,让我来跟您聊聊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那些事儿!您知道吗?中班的小朋友就像一群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在幼儿园里一起玩耍、学习,同伴交往就变得特别重要啦!先来说说现状吧。
有些中班的小朋友可厉害了,就像小太阳一样,走到哪儿都能和小伙伴们玩得开开心心。
他们会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会关心其他小朋友,大家都喜欢和他们一起玩。
比如说,有一次我看到小明,他拿着自己心爱的小汽车,大方地给其他小朋友玩,还说:“我们一起比赛,看谁的车跑得最快!” 大家都兴奋地欢呼起来,那场面可热闹啦!可也有一些小朋友,就像胆小的小兔子,不太敢主动和别人交往。
比如小红,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别人玩。
别人邀请她,她也只是摇摇头,不敢加入。
这可怎么办呢?我觉得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好多呢!有的小朋友可能是因为家里太宠啦,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这就好像是在自己的小城堡里待久了,不知道怎么出去和别人一起建造大城堡。
还有的小朋友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
就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需要更多的阳光和雨水才能发芽长大。
那我们能做点什么来帮助他们提高同伴交往能力呢?老师和家长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小朋友们有更多机会一起玩耍。
就像一场欢乐的派对,大家在游戏中熟悉彼此,增进感情。
而且,大人们也要多鼓励小朋友们分享,告诉他们分享会带来更多的快乐。
这就好比把自己的糖果分给小伙伴,结果发现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友谊和欢笑。
对于那些胆小内向的小朋友,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关爱,慢慢引导他们打开心扉。
就像轻轻敲开一扇紧闭的门,让阳光照进去。
总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这些小花朵们在温暖的阳光下,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快乐地成长!您说是不是呢?示例文章篇二:《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现状及教育建议》哎呀,你们知道吗?中班的小朋友们可有意思啦!他们在和小伙伴交往的时候,那场面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
提高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提高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中班幼儿正处于社会化开始阶段,他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建立人际关系,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高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培养合作意识1. 创设合作环境通过设置合作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幼儿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建立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2. 引导共享行为鼓励幼儿主动共享玩具、食物等物品,培养他们的共享意识和团队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与他人合作可以获得更多乐趣和满足感。
3. 示范合作行为教师作为榜样,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展现合作精神,让幼儿从教师身上学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加强社交技能1. 发展交流能力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让他们学会用言语去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培养友谊观念通过讲故事、观察小动物和参与小组游戏等方式,教育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友谊的概念。
3. 提供情感支持在幼儿因为交流问题产生冲突时,及时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让他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负面情绪,促进社会交往的健康发展。
四、促进团队合作1. 设计合作游戏通过开展各种团队合作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竞争与协作的过程,锻炼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 建立小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在集体游戏和活动中,让他们学会协作、共享和互助,培养团队协作和集体意识。
3. 实施项目学习通过实施小型项目学习,让幼儿在团队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五、家园合作1. 家长参与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与幼儿一同体验合作与交往的乐趣。
2. 家园配合教师和家长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要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共同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六、结语提高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需要通过多方面途径进行培养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观察法,进行对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与教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处理的方式、幼儿之间产生冲突解决的方法的之间的联系的研究。
观察表明,幼儿之间产生冲突都是用“抢东西、拥挤、骂人”等方式来解决的,极少用商量的办法。
这是因为教师对幼儿之间产生的冲突处理的方式是教师处理,支持幼儿告状行为。
所以,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法。
【关键词】同伴交往冲突
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1】当前,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不同的家庭结构幼儿的交往经验上的差异,家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顺利的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生存与否。
而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
所以,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2】。
因此,本研究重在对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幼儿与教师对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技能。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对象:占泽幼儿园中班全体幼儿36名
2、研究方法:日常观察
3、观察时间:2009.09月—10月
4、观察内容:
A、在游戏、区域、生活活动中,观察幼儿间是否有遇到冲突有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这些行
为表现:
(1)在角色、表演、建构游戏中,抢道具、头饰、胶粒,抢不到打人,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体育游戏中,排队推挤别人,游戏中,没位置玩,把别人推走,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2)在区域活动中,全部挤到一个区去,互不相让,都想玩同一个材料,抢过来,还是用商量的办法解决。
(3)在预备、喝水时,人太多了,不懂得相让,全部挤过去。
看书时,小老师发书,发到不满意的,就向别的小朋友抢书看。
还是用商量的语气来交换书看。
观察幼儿在这些环节遇到冲突的表现,记录哪种表现出现的次数高,次数高的说明同伴交往之间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这个。
B、幼儿处理冲突的方式:
(1)遇到冲突用打人解决。
(2)遇到冲突向老师告状。
(3)与同伴商量,自己解决同伴间的冲突。
(4)遇到冲突,默默忍受。
记录幼儿出现这些情况的次数,统计总的次数,次数高的说明幼儿都倾向于选择这种方法解决冲突。
C、教师处理幼儿间冲突的方式:
(1)告诉幼儿遇到冲突都要告诉老师。
(2)点头说知道了,不处理。
(3)叫当事人过来,教师主观判断“你是对的,他是错的,不能这样”。
(4)遇到冲突时,教师利用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己来处理冲突。
记录教师出处理这些情况的次数,统计总的次数,次数高的说明教师都倾向于选择这种方法解决幼儿间的冲突。
三、研究结果
1、幼儿“打人、抢东西、拥挤、商量”情况
幼儿遇到冲突时的第一反应的表现是“抢东西、拥挤”,打人行为很少,在老师的介入下才用商量的办法。
我们发现幼儿的交往技能很差,以自我为中心,“我就是要第一个拿,第一个玩……”不懂得相让。
因为,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是独自玩耍,自己喜欢玩什么玩具就玩什么玩具,喜欢拿什么就拿什么,没人争抢,幼儿不懂得怎样与人交往,不知道遇到这些情况要怎样处理,导致幼儿交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如:
在一次表演游戏中,幼儿自由选择头饰来表演。
永永和兮兮同时看中一个头饰,于是就发生了争抢,都不肯相让。
教师看到了,就走过去说:“你们在干什么?”并把头饰拿走,“你们来玩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这个头饰就给谁。
”两个幼儿及不情愿。
玩石头剪刀布的结果是兮兮赢了,永永还是不肯把头饰给兮兮。
“我不要!我不要!”后面在教师的斥责下,永永才肯把头饰给兮兮。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在老师的引导下,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解决“抢道具”这件事,想让幼儿以后遇到冲突可以用这种方法。
可幼儿还是及不情愿,。
从上述表明,我们要根据这些情况教给幼儿具体的交往技能。
2、教师和幼儿在处理冲突使用的方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处理幼儿间的冲突影响着幼儿处理冲突的方式。
教师鼓励幼儿遇到冲突时,要向老师说,由老师来解决。
幼儿就会依赖教师来解决幼儿间的冲突,不会去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
导致幼儿始终不能掌握交往的技能,与同伴间遇到争执只会向老师告状。
老师看幼儿天天告状,大部分都是点头说下知道了,不处理或者斥责幼儿不要告状。
有处理幼儿的冲突,教师大部分是主观处理幼儿的冲突,把两名幼儿叫过来“你不对,以后不能这样。
”引导处理使用的比较少,引导处理就是教师利用游戏的情境,引导幼儿解决冲突。
幼儿在无形中就掌握了具体的交往技能。
在下次的交往冲突中,幼儿就会知道该怎样解决?自己尝试来解决。
如:
在建构游戏中,乔乔在搭床铺,搭到床脚时,没有搭床脚的胶粒了。
她发现旁边的滔滔有这个胶粒,她就直接拿过来。
滔滔看到了不肯,两个人在那边争抢起来。
这时教师发现了,走过去说:“小朋友,你看胶粒都哭了,被你们扯来扯去,好痛哦!它不想和你们做游戏了。
”“小朋友,你看胶粒生气了,该怎么办呢?”“想想办法!”“那我们不扯你了,把这个胶粒给你吧!你要好好的跟它玩游戏哦!”滔滔说。
乔乔拿了胶粒,两个人又开心的玩起来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利用游戏的情境,来解决幼儿间的冲突,幼儿也很愿意接受。
知道这样子做会伤害“胶粒”,自己学会相让。
3、结论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处理方式,极大的影响幼儿处理同伴间冲突的方式。
四、指导策略:
(一)移情训练,让幼儿感受到争抢是不好的
一是进行移情训练,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创设教育情境,也可以利用偶然事件,灵活的加以引导。
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程,社会课《咱们的书换着看好吗?》这节课就是教幼儿,当你在玩区域、玩建构、看书时,你想玩别人的东西时,你要等别人玩完后,用商量的语气跟同伴交换东西玩。
在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教育情境,给每组小朋友不同的东西玩,每组都少一个东西。
有一个小朋友没得玩,让幼儿产生冲突。
教师在旁边观察,并引导幼儿要怎样做。
让幼儿学会交往技能。
二是教师要做到人际关系的开放,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平等、互动、和谐。
教师不是“判官”,高高在上评判“你是对,他是错的【3】。
”
(二)实际练习,培养交往技能
游戏中练习。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既是最自然的,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
我们应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有关分享、协商、谦让等方面的游戏,并教给幼儿具体解决问题的
方法,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初步的交往技能。
日常生活中强化。
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得失立即兑现的情况下,幼儿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
为此,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幼儿的技能。
当幼儿运用已经掌握的交往技能在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帮助分析成功的原因,强化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
(三)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教师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
活动中,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师有什么好主意、好办法,是怎么和小伙伴说的、做的。
如,在看书时,两个小朋友在抢一本书看。
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假装看书,后对争执的两位小朋友说:你这本书很好看,我们可以换书看吗?你还没看完呀。
那我等你看完再看哦!这样幼儿得到暗示后,就知道怎么做了【1】。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晓娜郁蕾邵晓烔、中班幼儿师幼关系对其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EB/OL].(2008-10-12)/(2008-12-03) /jpkc/xqxlx/ReadNews.asp?NewsID=484 【2】陈琼、幼儿同伴交往障碍因素的分析与思考[EB/OL]、(2007-11-15)/(2008-12-03) /asp/luw/10118.htm
【3】活动区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EB/OL]、(2007-10-16)/(2008-12-03) /Article/HTML/3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