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生物期中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人类起源于
A.猕猴B.长臂猿C.猩猩D.森林古猿
2.“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从受精卵到胎儿呱呱坠地前的整个过程中,人的生长发育所需各种营养物质从下列哪项中获取()
①卵黄②脐带③母体④胎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
A.食物甲B.食物乙C.食物丙D.食物丁
4.兴趣小组测定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的变化
C.①处所用水量应为50毫升D.结果表明:花生仁含能量最多
5.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Y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B.D部位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胃液
C.C中分泌的消化液呈强酸性
D.X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6.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肝脏是位于消化管外的消化腺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胃和小肠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吸收功能
D.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
7.樱桃多汁味美。
从吃下樱桃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B.口腔、咽、喉、食道、胃
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D.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8.下列各器官中具有消化功能的是()
①口腔;②食道;③胃;④大肠;⑤小肠;⑥肛门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③⑤D.③④⑤9.下列不属于人和动物体的消化器官的结构的是
A.胃B.肝C.肾D.肠
10.下列器官中,组成人体呼吸道的是()
①口腔②鼻③咽④喉⑤气管⑥支气管⑦肺
A.①③④⑤⑦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⑦D.①②④⑤⑥
11.图是人在慢跑时肺容积变化示意图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呼气,肋间外肌收缩
B.b→c时:吸气,隔顶下降
C.c→d时:肺内气压持续增加
D.d→e时:胸廓容积减小
12.如图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B.完成甲过程时肋间肌收缩,乙过程时肋间肌舒张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D.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13.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
C.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呼吸道的咽部有会厌软骨能阻挡食物进入气管
14.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气管B.喉C.肺D.咽
15.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
..的是
A.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的通畅
B.鼻腔内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C.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必要时候要带口罩
16.下列关于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B型血的人,可以给乙输血,则乙的血型一定是B型
B.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
C.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D.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红细胞运输的
17.医院妇产科产房内有一产妇急需输血,她的血型是AB型,在下列供血中,她应该输入的血液是 ( )
A.A型B.B型C.O型D.AB型
18.如图是正常人体某部位毛细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针对此图的各种分析中,错误的是()
A.如果B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A和C中流动的分别是静脉血和动脉血
B.如果A和C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则B是肾小球
C.如果B是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氧气减少
D.如果B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二氧化碳增多
19.图是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肺循环的终点是a
B.②和③分别与c和d相连
C.含有动脉血的腔是b和d
D.①和④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静脉
20.经医生确诊某患者为急性炎症,然后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痊愈了,则下面能正确表示他体内白细胞数目变化的图象是(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白细胞数)()
A.B.C.D.
21.下列细胞中能能吞噬病菌的是()
A.红细胞B.脂肪细胞C.白细胞D.精细胞
22.图是人体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和2分别是毛细血管和支气管分支末端
B.图中3是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C.图中4处氧气进入肺泡,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D.图中3是由2细小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
23.如图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肺泡内的气体b进入血液需要穿过了二层细胞
C.与甲处相比,丙处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D.肺泡中氧气的浓度小于乙中氧气的浓度
24.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最广的是①,其次是③,最少是② B.管壁最厚的是①,其次是②,③最薄C.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D.一般情况下,①血管内有瓣膜,②血管内无瓣膜
25.下列有关观察血液和血管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中判断2为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B.图一中三种血管内的血液流动速度不同,血流速度为 1>2>3
C.图二中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D.图二中①白细胞数量较少不易观察,可移动涂片进一步寻找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6.下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暂时贮存食物的是⑥___________(填“胃”或“肝”),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2)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填“小肠”或“大肠”)。
(3)食物中的蛋白质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填“胃”或“小肠”)。
(4)在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填“肝脏”或“胰腺)。
(5)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_(填“消化道”或“食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
27.下表列出了A、B、C、D、E五种食物(各100g)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
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食物糖类
(克)
脂肪
(克)
蛋白质
(克)
维生素A
(毫克)
维生素C
(毫克)
维生素D
(毫克)
A0.19094745
B49.373240100
C9.8 6.26271214
D52.30.312.3054
E153632300
(1)根据上表可知,食物_____有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_____有利于坏血病患者食用。
(填上表中食物代号)
(2)一个小孩,经常吃钙片,但还是得了佝偻病。
你建议他多吃表格中的_____类食物。
(填上表中食物代号)
(3)吃牛肉、猪的肾脏及粗粮等可以防治脚气病,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丰富的_____。
(4)若食物C中含有较多的铁,则食物C适合作为_____患者的常用食物。
28.下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和呼吸运动的模拟图,请据图回答: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___。
(3)气体进行交换的单位是[ ]___________,它的壁由__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____________围绕着,适于它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4)痰的形成是由于[ ]__________和[3]支气管壁内有腺细胞,能分泌黏液吸附着吸入气体中的细菌、灰尘,随管壁上纤毛的摆动被送到咽部,随咳嗽排出。
(5)呼吸运动模拟图中乙处于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此时④模拟的
________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内气压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外界大气压。
29.人体从外界获得的现成有机物,必须经过氧化分解才能释放出其蕴含的为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
氧化分解的过程需要氧气,同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
它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呢?如图表示人在吸气、呼气时,胸廓上下径、膈、肺的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2模拟的是________,4模拟的是_________。
(2)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深吸一口气,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_________(收缩、舒张),使胸廓的横径和纵径都增大,胸腔的容积也扩大,外界气体通过_________进入肺内,图________表示该过程。
(3)气体进入肺泡后,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间进行气体交换,此过程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变成了含氧多的________。
30.下图为人体的部分血液循环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液循环包括______两部分。
这两部分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通过______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2)图中A表示_____,3代表的气体是_____。
(3)上图所示的四条血管中,含静脉血的血管有______。
(4)血管E的结构
..特点之一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的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成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D。
【点睛】
关键点: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A
【分析】
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详解】
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
解析:A
【分析】
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
【详解】
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
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
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的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
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
所以受精卵到胎儿呱呱坠地前的整个过程中,初期营养来自卵黄,后期来自母体。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
此时胎盘只是交换的场所。
3.B
【分析】
(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多吃含铁多的食物可以防治。
【详解】
分析甲、乙、丙、丁四种食物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可知:食物甲含钙和维生素C较多、食物乙含铁和维生素C较多、食物丙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较多、食物丁含维生素C较多;因此某同学患贫血症,最好多摄取乙食品,B正确。
【点睛】
会读坐标图、知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C
【分析】
(1)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
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
A、兴趣小组的目的是测定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多少,而不是是否含有能量,错误。
B、自变量是我们做实验控制的变量,而因变量是因为自变量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变量,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食物种类,错误。
C、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因此实验中,①处所用水量应为50毫升,正确。
D、同样的水(50毫升),温度上升(℃)越高,表明含能量越多;而温度上升最高的是核桃仁3(℃)。
因此从该小组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错误。
【点睛】
掌握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本题解题关键。
5.C
【分析】
图片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曲线,
W表示脂肪的消化曲线。
【详解】
A.图中的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C胃内开始被消化,在D小肠内被完全消化,此物质应为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D是小肠,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而胃液存在于C胃,B不符合题意。
C.图中的C是胃,胃里的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胃液的pH为0.9~1.5,呈强酸性,C符合题意。
D.图中的曲线X代表的物质在A口腔开始被消化,在D小肠内被完全消化,此物质应为淀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消化道各结构的作用及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部位,注意曲线图的分析。
6.B
【解析】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详解】
肝脏是位于消化管外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包含消化酶,只能乳化脂肪,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同时可以吸收水和酒精,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而大肠只有吸收功能,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没有消化功能。
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过程。
7.C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从吃下樱桃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故选C。
【点睛】
掌握消化道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
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
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
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里的胃液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彻底消化。
因此具有消化功能消化器官是口腔、胃和小肠。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各段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9.C
【分析】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构成消化道的器官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唾液腺、胃腺和肠腺。
【详解】
A、胃是消化道的器官,不符合题意。
B、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属于消化器官,不符合题意。
C、肾脏属于人体的泌尿系统,不属于消化器官,符合题意。
D、肠属于人体的消化器官,不符合题意。
【点睛】
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0.B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据此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得,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B符合题意,口腔属于消化道的一部分。
A、C、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是本题解题关键。
11.B
【分析】
(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2)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详解】
A、曲线a→b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肋间外肌舒张,A错误;
B、曲线b→c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顶部下降,B正确;
C、曲线c→d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但是不会持续增加,在呼气的末端,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C错误;
D、曲线d→e时,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胸廓容积增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
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12.A
【解析】乙图中,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模拟呼气过程,A错误;
甲图,模拟吸气过程,肋间肌收缩,;乙过程模拟呼气过程,肋间肌舒张,B正确;
甲图中,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表示吸气,C正确;
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D正确。
13.B
【分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
【详解】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与清洁无关,A不符合题意。
B.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B符合题意。
C.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与清洁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喉口外盖有一个叶片形会厌软骨,食物经咽部时,会厌软骨盖住喉门,迫使食物进入背面的食管而不入气管,与清洁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知呼吸道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C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完成此功能的主要器官是肺,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因此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
官。
故选C。
15.B
【分析】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详解】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保证了气流通畅,正确。
B.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但不会形成痰,痰是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形成的,错误。
C.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正确。
D.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必要时候要带口罩,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道的结构特点以及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16.B
【分析】
(1)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最早的而且与临床医学有重要关系的一种血型系统。
(2)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B型血的人可以输个B型血的人或者是少量输给AB型血的人,A 错误;
正常人的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B正确;
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大量增加,而不是血小板,C错误;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血浆运输的,红细胞的作用是主要是运输氧气,D错误。
【点睛】
掌握输血的原则和血液成分的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D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详解】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
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18.D
【详解】
A、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所以,如果B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A (肺动脉)和C (肺静脉)中流动的分别是静脉血、动脉血,正确;
B、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的作用,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因此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内都流动脉血,因此如果A和C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则B是肾小球,正确;
C、血液流经小肠时属于体循环,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多,所以如果B是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氧气减少,正确;
D、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同时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属于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因此,如果B是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则血液流过B的变化是: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而不是葡萄糖增多,尿素增多。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19.C
【详解】
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可见肺循环的终点是b 左心房,A错误;
d左心室连通②主动脉,c右心室连通③肺动脉,B错误;
血液循环的途径可表示为:由此图可以看出:参与血液循环而流静脉血的血管主要是各级
静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心脏中流有静脉血的部分有右心房、右心室;参与血液循环而流动脉血的血管主要是肺静脉、主动脉,心脏中流有动脉血的部分有b左心房、d左心室。
C正确;
图中①是上腔静脉,④是肺静脉,D错误。
20.D
【分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
当细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所以当患者患急性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在治疗康复的过程中白细胞数目逐渐的减少,最后达到正常水平.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
血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是考试经常考查的内容,学生应通过对比各成分的作用,加深记忆。
21.C
【详解】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A不符合题意;脂肪细胞的功能是将能量以脂肪细胞的形式储存起来,B不符合题意;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防御疾病,C符合题意;精细胞是睾丸所产生的一种生殖细胞,D不符合题意。
22.C
【分析】
观图可知:1表示毛细血管、2表示支气管分支末端、3表示肺泡、4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详解】
A.图示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图中1和2分别是毛细血管和支气管分支末端,A正确。
B.图中3是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B正确。
C.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在人体肺泡处氧的浓度最高,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错误。
D.肺中的支气管经多次反复分枝成无数细支气管,它们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很多突出的小囊泡,即为肺泡。
故图中3肺泡是由2支气管细小的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的,D 正确。
故选C。
23.D
【分析】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