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姚春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姚春霞
发表时间:2012-02-23T09:30:59.96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姚春霞
[导读] 教学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学会利用恰当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教学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学会利用恰当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法;总体规划
作者简介:姚春霞,任教于河南省渑池县直中学。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传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确保德育首位。

英语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既要注意语言教学的需要,也要注意内容健康,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品德。

要寓思想教育于语言之中”。

因此,以英语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贯穿德育因素呢?下面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并联系自己的教学情况,谈几点做法。

一、进行德育教育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把德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决不能脱离课本,去空洞的说教。

例如: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他们渗透热爱学校、尊敬教师、团结同学、助人为乐等思想;而到了九年级时,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求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把思想渗透到教学中。

如:在教名人传记这一类课文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在教科普知识这一类课文时,可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教文学名著时,可使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

总体规划:把理想、信念、自我修养和心理素质(包括意志、性格、兴趣)等各方面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进行德育教育要从教材出发,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依据,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仅要紧密联系教材,更要把它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结合教学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有一次,笔者发现大白天教室里却开着灯,肯定是学生早读后忘记关灯了。

于是笔者就说:
I'm sure the classroom is bright. Do you think I should keep the lights on or turn them off?
学生都表示应该关灯。

然后笔者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 几个词,并补充说:
We should try to save energy. I don 't mind if you keep the lights on when the room is dark. Sometimes we need electricity to make our room bright, but not today.
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另外也可以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把真理、经验、知识、思想、价值、意义、情感、态度都显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理解去辨析和接受。

现在的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从起始阶段的文明礼貌、尊师爱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等思想品德题材到富有时代气息的人口教育、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航天技术等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

只要教师善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就能自然而然地融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三、进行德育教育,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非常重要
榜样即所谓为人师表,进行思想教育,言教不如身教,初中生可塑性较强,学生思想活跃,生性好动,而英语属于语言学科,模仿性会比其他学科强一些,英语口形、口音乃至单词、句子甚至是动作,学生都在模仿,当然逐渐地学生连教师的品格、人格也会受到模仿。

作为育人在先的工作者,我们更要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

”所以由表及里,为学生作表率,树立仿效榜样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对教师的“爱”。

一个好教师应善于用情激励学生,用情温暖学生,用情鞭策学生,把微笑、轻松、信任带进课堂。

笔者还深刻地体会到,要真正令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光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真正能令学生折服的集多种才智于一身的高素质。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要有亲切丰富的表情、端庄自然的教态、敏捷严密的思维、纯正优美的语音、规范漂亮的板书,当然最好还要有没有科别界限的专业水平。

在课外,教师可以跟学生谈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比尔.盖茨如何发迹,谈“蛋白质女孩”的温柔、“波西米亚风格”的狂野与浪漫,谈美洲豹的速度,流星雨的神秘......时代在变,学生的实际心理年龄在变,对教师的定义也在变。

只有真正能让学生怀有一种亦师亦友的情怀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情趣,塑造学生的人格。

四、进行德育教育应有针对性,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现在的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见识很广。

从生理心理角度看,他们的身心正处在迅速成长阶段,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独立思考,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对教师不再是“唯命是从”。

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使他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流露出真实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再给以思想教育。

笔者有几个学生对英语始终提不起兴趣,上课常常走神或者在下面说话,问他们英语,也答不上来。

后来笔者了解到他们特别喜欢上网玩游戏。

因为上网,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作业未能及时完成,成绩也明显下降。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Study must come first. (学习第一) ;No pains no gains. (不劳而获)这两句话的涵义,并以报刊上、网站上、新闻里报道的关于优秀生因贪玩放松学习转为差生的事例,向他们说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进行德育教育应课内外相结合,在活动中促进
学校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

笔者就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

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进行英语广播、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校安排学生学唱歌曲《感恩的心》进行孝敬教育。

歌词意义深刻既让学生珍惜青春,热爱生活,又让学生感激父母和亲友的帮助。

笔者很快就在网上搜索到这首歌英文版的歌词,然后教学生学唱。

当他们听到熟悉的旋律,看到新鲜的英文句子,马上就热情高涨地学会了这首歌。

当然也接受了中英结合的歌词的含义。

笔者还组织学生阅读英文报纸、收听英语广播、学看英语新闻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课堂三分钟热点新闻发布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很受学生欢迎。

笔者会寻找一切机会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让学生在活动的合作和竞争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高尚品德。

总之,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作到的。

渗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溶于教材,教师除了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较强的德育能力,还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中,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机渗透。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素质。

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柳蓉.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成才之路,2010(15).
[2]赵秀兰.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天中学刊,1994(1).作者单位:河南省渑池县直中学 4724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