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吟哦/嵯峨伛偻/佝偻瘠薄/日薄西山
B.蜷曲/缱绻簇新/蹙眉桀纣/命运多舛
C.露珠/泄露湖泊/淡泊纤绳/纤尘不染
D.愧怍/福祚汲水/趿拉奢靡/望风披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巍巍大山,风静静地吹来。

在此,我获得了歇息——心灵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回归。

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帘拢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冲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两忘。

”有这意思。

明月山透出一股不谙世事的和懵懂,不似其他许多地方,身心承载着太多太重的东西,它对每一个上山的人
来说是平等的,轻松的。

你可默默享受它,它也不会过多留意你的身份,于是,这里就少了前人、古人、名人、大人们的阴影,唯此,才。

(选自冯艺《冬日在明月山中》,有改动)
A.固然清纯敝帚自珍
B.果然清新敝帚自珍
C.果然清纯弥足珍贵
D.固然清新弥足珍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观众看重的是春晚体现的一种仪式感,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

D.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⑤①④D.⑤②①④③
6.下列加横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予更欲一觇北(窥视)抗辞慷慨(意气激昂)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穷饿无聊(无所事事)
B.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愚钝)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堕落)
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阻塞)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沿袭)
C.按诛五人(追究)颜色不少变(脸色)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惩治)视五人之死(对比,比照)
D.殆例送死(危险)悲予志焉(思念,同情)
抶而仆之(鞭打)以旌其所为(表扬)
7.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①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激昂大义
⑦骑数千过其门
⑧而今安在哉?
A.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B.①⑥/②/③④⑧/⑤/⑦
C.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D.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8.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二、诗歌鉴赏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壬辰寒食①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颈联“雪”与“朱”相对,暗示全诗的感情是对过早衰老的感叹。

D.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南楼行状归有光
李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

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

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

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次,求铭于里之长者。

见吾子
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

将为子言其略,子其文之。

”余唯唯,不敢辞。

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

赘城中杜氏。

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

家居垂三十年,
专以不肖为念。

延致师友,惟力所及。

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

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

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

为人忠实无他肠。

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

或舆迎至家。

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

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
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

’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

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
即归也。

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

’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
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

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

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

今日不肖获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

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


余闻而伤之。

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

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具,宪卿一无所经意。

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

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

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欲稍加撰次次:编纂
B.将为子言其略略:概况
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省:探望
D.醴膳丰嘉,不索而具具:齐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愿假手于子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见邑中豪俊与俱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尽以与诸父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D.冀少息肩,而背弃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2)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四、默写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②句有可削,____________;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刘勰《文心雕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⑤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____________,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 ,仁在其中矣。

(《论语》)
⑦位卑未敢忘忧国, ____________ 。

(陆游《病起抒怀》)
五、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①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

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②秋天继续深入。

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

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

来地里除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

然而,没有人在走近它时停下来,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

因为田野里有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③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

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

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

田埂上只有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

它很无奈。

④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

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

例外的
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
“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下它的身子,以
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

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

那人只留下了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有踪影。

⑤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

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

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

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

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⑥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

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

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

谁也没觉得不应该。

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⑦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金黄的颜色。

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
惠呀!”
⑧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

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选自《人民代表报》,有改动)
【1】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2】“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
【3】用自己的话表述“田埂上的麦子”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列举两例并探究其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陈耀明
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
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
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

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

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

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

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含当时的重庆市)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

其中一些县的汇
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

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
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

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其名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
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
品销售有门路。

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

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说:“打工仔从挣钱填肚子、攒钱盖房子,到投资办厂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

他们是四川未来加速发展的潜力所在。


的确,中国农村的巨变,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打工仔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大转变!
“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地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带着规划、设计、方案,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昨天,他们依靠体力出来打工,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今天,他们依靠资本回去创业,则能改变家乡的命运、农村的命运!
(节选自《农民工的新选择》,原载《华声报》)
【1】阅读全文,分点概括“打工潮”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

【2】文中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对南下打工有各种各样的“美称”,如何理解这些“美称”?
【3】从文本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评价这种新变化?试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作简要分析。

六、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

(艾略特)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毕淑敏)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

(王小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吟哦/嵯峨伛偻/佝偻瘠薄/日薄西山
B.蜷曲/缱绻簇新/蹙眉桀纣/命运多舛
C.露珠/泄露湖泊/淡泊纤绳/纤尘不染
D.愧怍/福祚汲水/趿拉奢靡/望风披靡
【答案】C
【解析】C项lù/lòu,pō/bó,qiàn/xiān,全部都不相同;A项é,yǔ/gōu,bó;B项quán/quǎn,cù,jié/chuǎn;
D项zuò,jí/tā,mí/mǐ。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技巧点拨】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露”是多音字,应根据其意思、用法来记忆。

读“lù”的时候,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披露pī lù 风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 甘露gān lù。

读“lòu”的时候,泄露 xiè lòu 露骨lòu gǔ 马脚lòu mǎ jiǎo 抛头露面pāo tóu lòu miàn。

“纤”,纤qiàn 纤夫xiān 纤维。

还有一些统读字,要注意分类记忆,比如“蜷曲”“ 愧怍”“ 簇新”“ 桀纣”等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妨碍功夫片钟灵毓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吊胃口瞠目结舌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入场券循章摘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直辖市秘而不宣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应结合词义来识别。

B 一张一弛中的“驰”应为“弛”,C 循章摘句中的“循”应为“寻”,D 蜚然
中的“蜚”应为“斐”,故答案为A。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技巧点拨】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循章摘句中的“寻”和“循”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
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③义辨法。

即结合具体语境,根据字的意思辨析正误。

比如一张一弛中的“驰”和“弛”。

④联想法。

有些字形相近,意思也相近的一组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记住其固定搭配。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面对巍巍大山,风静静地吹来。

在此,我获得了歇息——心灵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回归。

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帘拢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冲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两忘。

”有这意思。

明月山透出一股不谙世事的和懵懂,不似其他许多地方,身心承载着太多太重的东西,它对每一个上山的人
来说是平等的,轻松的。

你可默默享受它,它也不会过多留意你的身份,于是,这里就少了前人、古人、名人、大人们的阴影,唯此,才。

(选自冯艺《冬日在明月山中》,有改动)
A.固然清纯敝帚自珍
B.果然清新敝帚自珍
C.果然清纯弥足珍贵
D.固然清新弥足珍贵
【答案】C
【解析】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或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的相符。

清纯:清秀纯洁或清新纯净。

清新:清爽而新鲜。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弥足珍贵:形容某样东西十分珍贵,含褒义。

依据第一句语境中引用洪应明的文章,结尾“有这意思”、②句语境中“不谙世
事”“ 懵懂”“ 地方”、③句语境中“这里就少了前人、古人、名人、大人们的阴影”的提示,三句横线处应依次填入果然、清纯、弥足珍贵。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本题中的词语,含义相近,侧重点各有不同。

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观众看重的是春晚体现的一种仪式感,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

D.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

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A项,成分残缺,“加大……治理和保护”后应加“的力度”。

B项,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

C项,句式杂糅,“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杂糅,可删去“的背后”。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

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

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比如A项,成分残缺,压缩后,缺少宾语;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比如C项,句式
杂糅,“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杂糅。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比如A语序不当或中途易辙。

把“自从”调至句首,否则
前后主语不一致。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比如B项,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

同时要注意
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⑤①④D.⑤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作答排序与复位衔接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把握语段的中心、结构层次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关注关联词语,注意词语间的照应等。

非连续性的语句复位题,还要认真分析横线出现的规律甚至标点符号等,明确与上下文的关系。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提出核心问题,故⑤句排在首位,①句进一步阐述
原因,又提出问题,②句回答,故②在①后,④句紧承②句“价值”,紧跟其后,③句进行小结,故在最后。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技巧点拨】语句排序型试题,从试题表述形式上看,好像和判断推理部分的事件排序型试题差不多。

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种试题主要考查对文段的内部逻辑关系的把握,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语句排序型试题虽然有表述材料,也有语句结构,有文章体裁,也有中心内容,但其与片段阅读不同,片段阅读的表达内容、语句结构、文章体裁、中心内容等在题干中有着完整的体现,而语句排序型试题题干中的5个或6个语句是杂乱无章的,毫
无结构可言,其正确答案才是一个完整的片段。

因此,在解答时,必须按照一定的答题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完成。

一、认真阅读语句,明确体裁和中心。

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