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 中枢神经系统 干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掌握
1.脑脊髓的正常影像表现及基本病变表现。

2.脑的常见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病及椎管内肿瘤,脊髓损伤,视神经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的病理特点及影像特征。

一、名词解释
1.脑血管造影:将有机碘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有颈动脉造影及椎动脉造影,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了解肿瘤的供血等。

2.腔隙性脑梗死:是由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的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直径为10~15mm以内。

3.模糊效应:脑梗死发病2~3周左右时梗死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浸润密度相对增高而成等密度,称之为模糊效应。

4.垂体微腺瘤:局限于蝶安内直径小于1cm的腺瘤为垂体微腺瘤。

5.脑脓肿:是化脓性细菌进入脑组织引起的炎性改变,进一步形成脓肿,分为急性炎症期,化脓坏死期和脓肿形成期。

6.脑膜尾征:脑膜瘤多以广基地与硬膜相连,边界清楚。

MRI增强后肿瘤均因性强化,临近脑膜亦强化似尾,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7.多发性硬化:所以激发性神经组织以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病因不明,以脑室周围随质和半卵圆中心多发硬化斑为主。

多表现为多灶性脑脊髓损伤症状,病程缓解与发作交替且进行性加重。

8.动脉畸形(A VM):是最常见的脑血管发育畸形,好发于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

9.视神经脊髓炎:是累积视神经和脊髓为主的一种脱髓鞘疾病,脑MRI多表现正常脊髓病灶,多表现为长段脊髓受累,血液中NMO-IgG阳性
10.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小脑扁桃体便肩延长,经枕大孔下渗入颈椎管内,可合并延髓和第四脑室下移,脊髓空洞和幕上脑积水等。

11.硬膜外血肿:多由脑膜血管损伤所致血液聚集硬膜外内间隙硬膜与颅骨内板粘连紧密,故血肿掉局限呈梭型,CT呈高密度。

12.占位效应:由颅内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局部脑沟,脑池,脑室
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二、考点
1.脑梗死核磁共振特征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

2.亚急性脑内血肿突出症特征性表现为T1高信号,T2高信号。

3.脑动静脉畸形是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

4.CT增强扫描呈环形针的脑内病变可能为脑脓肿,脑胶质瘤,脑转移瘤。

5.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及蝶骨嵴。

6.脑梗死分为:缺血梗死,出血梗死,腔隙梗死
7.脑积水分为:梗阻积水,交通积水
8.常见颅内肿瘤星形细胞瘤,常见颅外肿瘤:脑膜瘤
9.最常见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
10.常见脑外出血: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1.椎内肿瘤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硬膜外肿瘤
12.脊髓空洞症病理:中央管扩张积水,脊髓空洞形成
13.高血压出血常见部位:基底节出血
14.梗死后“模糊效应”出现在:第2~3周
15.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表现:外侧裂池见高密度影
16.脑肿瘤间接征象:脑水肿
17.SWI技术用于:微出血灶
18.Chiari畸形首选检查方法:MRI
19.脑转移瘤最常见原发灶:肺癌
20.结核性脑膜脑炎好发部位:脑底池
21.脑动脉瘤最佳检查方法:DSA
22.硬膜外出血:血液在硬膜外间隙,血肿范围较局限,CT:梭形高密度影
23.伴有邻近骨质增厚:脑膜瘤
24.中老年人中最常见颅内肿瘤/硬膜外肿瘤:转移瘤
25.急性脑出血特异性诊断:CT
26.脊髓(空洞症/损伤)首选检查方法:MRI
27.点状钙化常见于:髓内动静脉畸形
28.fMRI在研究不同类型焦虑障碍脑损害特点方面有一定优势
三、对比
1.
急性硬膜外出血典型的CT表现是:颅骨内板下方双凸形高密度区
急性硬膜下出血典型的CT表现是: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区
2.
蛛网膜下腔出血CT征象:脑沟密度增高
高血压脑出血的CT征象:最常见位置是基底节区
3.
颅咽管瘤好发于:儿童
髓母细胞瘤好发于:儿童
转移瘤好发于:中老年
4.
急性头颅外伤:头颅CT检查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MRI检查
5.
颅内血肿超急性期:T1等信号T2稍高信号
颅内血肿急性期:T1等信号T2稍低信号
颅内血肿亚急性晚期:T1T2高信号
颅内血肿慢性期:T1低信号T2高信号
6.
髓内肿瘤:脊髓增粗,周围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变窄、闭塞
髓外硬膜内肿瘤:患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对侧变窄,脊髓受压向对侧移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