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十中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十中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2.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色素都分布在囊状结构薄膜上
B.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
C.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光合作用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
3.将乳清蛋白、淀粉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值至2.0,再加入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C.麦芽糖、胃蛋白酶、氨基酸、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4.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中有关物质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可表示酶量增加前后,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甲中虚线、实线可表示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
C.图乙能用来表示酶活性与温度、PH的关系
D.图乙能用来表示生成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5.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

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6.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
7.图是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①②表示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①过程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B.在人体细胞内,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
C.与处于平静状态时相比,剧烈运动时①②过程都会加快
D.①②过程需要的酶不同,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
8.如下图表示pH、温度与反应物剩余量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该酶的最适pH为8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C.pH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D.pH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9.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

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10.研究小组同学研究某湖泊中X深度水层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设计了如下操作:
①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标号a、b、c,并将a用不透光的黑布包起来;
②将a、b、c三个瓶子均在湖中X深度取满水,并测定c瓶中水的溶氧量;
③将a、b两瓶密封后再沉入X深度水体中,24小时后取出;
④测定a、b两瓶中水的溶氧量,三个瓶子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则以下对24小时内X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 mol/瓶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 mol/瓶
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
11.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其中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比
B.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验
C.可选择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来验证酶的专一性
D.可选择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7、9、11的缓冲液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12.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下图为人体内合成ATP的简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甲、乙、丙、丁过程的酶肯定属于不同种酶
B.AMP可以作为合成ADP的原料,但不能作为RNA的原料
C.丁过程可能是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D.图中的能量都是可逆的
13.下列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B.光照突然增强,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增加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D.夏季晴朗的中午,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暗反应受限
14.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储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15.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波长(nm)400450500550600670700
叶绿素a4068515164016吸收光能的百分比(%)
全部色素75935035457535
A.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基本一致
B.光的波长由550nm转为670mm时,叶绿体中C3的量会增加
C.土壤中缺乏镁时,植物对400mm~450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
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降低
16.将某植物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玻璃容器中,调节容器内的CO2浓度,在适宜的光
照强度下检测该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得的结果如图所示。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右移,b点左移
B.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升高,a点右移,b点左移
D.如果将光照强度适当升高,a点右移,b点右移
17.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

图①为酶作
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
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18.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叶片呈绿色是由于Ⅰ上含有大量色素
B.能够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是在Ⅰ上完成的
C.Ⅱ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D.Ⅰ、Ⅱ上酶的种类、功能不相同
1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20.下图是人体内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产生C0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②③将受到抑制
C.①③④与①②过程相比,能够彻底分解有机物
D.过程③产生的ATP最多,过程④需要水的参与
21.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会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乙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会使丙酮酸增加
C.若丙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会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丁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会使O2的消耗减少
22.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乙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A.高、高B.低、基本一致
C.低、高D.高、基本一致
23.酵母细胞中,02参与有氧呼吸的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全过程
2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中都含有高能磷酸键
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单体相同
C.组成酶的基本单位之间都是通过肽键连接的
D.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组成成分
25.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B.用不漏水的塑料花盆种花
C.制作泡菜时泡菜坛子密封D.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
二、多选题
26.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色素丁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
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C.在开花季节采下水稻的新鲜叶片做实验,其结果与图中结果相似
D.研磨时未加CaCO3,滤纸条上四种色素可能都不出现
27.在45℃和60℃条件下,测定不同pH环境中植物淀粉酶的活性(用淀粉完全水解所需的时间表示),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完全水解所需时间长短与淀粉酶活性高低呈负相关
B.曲线①和曲线②分别为45℃和60℃条件下测定的结果
C.45℃和60℃条件下,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7
D.向反应液中滴加碱液,pH从1→4→7过程中,淀粉酶活性逐渐恢复
28.生物膜上常存在某些物质或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结构相近,有利于蛋白质分子的转运
B.叶绿体内膜上附着ATP合成酶,有利于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C.细胞膜上存在受体,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D.线粒体内膜上附着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进一步分解丙酮酸
29.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
B.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有氧呼吸在黑暗中进行
C.光合作用需要水参与,有氧呼吸也需要水参与
D.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30.下列有关化能合成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利用光能B.利用环境中物质氧化释放的能量
C.在叶绿素的作用下进行D.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31.生物体中多种结构或物质存在螺旋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多肽链组成相同,但盘曲方式不同的蛋白质功能不一定相同
D.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
三、非选择题
32.下图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该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小麦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在A点,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B点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限制C点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B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NADPH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光合作用产物均为葡萄糖,则C点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为_______mg/(dm2•叶•h)(用葡萄糖的产生量表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此实验中小麦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果将实验中的环境温度25℃改为30℃,图乙中的B点将向_______移,C点将向_______移。

(填“左”、“右”、“左下”、“右上”、“左上”、“右下”等方位词)
33.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 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

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图a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____(填“有”或“无”)ATP 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段______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b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__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

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__。

34.将健康的幼苗置于含适宜浓度CO2缓冲液、水分充足的环境中,装置如图1所示,分别在15℃、25℃和35℃,改变光照强度,测定的CO2吸收速率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测定图2中D点的CO2吸收速率,应将图1装置置于_______条件下。

在35℃、相对光照强度为8的条件下,图1装置中液滴会发生_______(填“左移”、“右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D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

当光照强度大于12时,25℃与15℃条件下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分别为M1、M2,结果应为M1_______M2(填“>”、“<”或“=”)。

35.如图表示在25°C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植物,其中细胞呼吸较强的是_______植物,其呼吸作用速率为mg m h: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_______-2-1
mg m h。

___________。

当光照强度为Z点时,a植物实际光合作用值为____________-2-1(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 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减少或增加)。

(3)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C和30°C,若将温度提高到30°C(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P点_________、M点
_______。

36.下图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过程中结构A为结构B提供__________,物质甲是__________。

(2)提取A中的色素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A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__________。

(3)晴朗的夏季中午,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会有所下降,主要与图中__________供应不足有关,此时C5含量会__________。

(4)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7.下面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

据图回答:
(1)图中步骤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为:A___________10 mL,作用是______________;
B________少许,作用是使研磨充分;C_________少许,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步骤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步骤④中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素带最宽的是
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通读整道题目,可知本题在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详解】
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吸收
量,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故选C。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回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中的色素与光反应有关,都分布在类囊体结构的膜上,A 正确,B错误;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因此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D错误.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乳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会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因此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故A正确;
B、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被胃蛋白酶水解成多肽,当PH调至2.0后,唾液淀粉酶会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故B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容器内剩余的物质不应有麦芽糖和氨基酸,应含有淀粉,故C错误;
D、容器内剩余的物质不应有唾液淀粉酶,应该含有多肽,故D错误。

故选A。

4.A
解析:A
【解析】
图甲虚线反应速率增加,但是最终平衡点不变,因此可表示酶量增加前后,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A正确;图甲中虚线、实线可表示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B错误;酶活性与温度、PH的关系大致上都是先增加后降低,C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应该越来越少,而产物应该越来越多,因此图乙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D错误。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

故ABC项错误,D正确。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生物体内和体外都能起作用,A错误。

有些酶的组成元素即RNA和ATP含有CHONP组成,B正确。

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但叶肉细胞中也有线粒体,也能产生ATP,可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与ATP有关的5点总结:(1)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但转化十分迅速,从而使细胞中的ATP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

因为转化过程中所需的酶、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及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但是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3)ATP的形成需要满足4个条件:2种原料(ADP和Pi)、能量和酶。

另外合成ATP的过程中有水生成。

(4)ATP并不都是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5)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但ATP并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唯一直接来源,其他核苷的三磷酸酯也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ATP-ADP的循环图解,其中①表示ATP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吸能反应。

【详解】
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其ATP的合成①过程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
B、人体细胞中合成ATP,只有通过细胞呼吸,场所位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而水解ATP 通常发生在细胞中的需能部位,B错误;
C、剧烈运动时①②过程都会加快,使ATP含量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C正确;
D、酶具有专一性,所以①②过程需要的酶不同,②过程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D正确。

故选B。

【点睛】
易错点: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解析: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曲线可知,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详解】
A、虽然图中能够看出当PH为8时,酶的活性最高,但PH在7到9之间没有反应出来,故不能说明该酶的最适PH为8,A错误;
B、温度从0→M变化过程中,反应底物剩余量逐渐减少,酶的活性逐渐增强,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来,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最适温度不变,始终在M值,C正确;
D、在M值之前,随pH值从6升高到8,酶的活性一直在升高,在M值之后,酶的活性随pH值从6升高到8在下降,选项中没有标明是哪个阶段的温度值,D 错误。

故选C。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纸层析的原理,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与滤液细线的距离越远,故甲、乙、丙、丁分别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的是丁,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a用不透光黑布包扎起来,则a瓶用来测呼吸速率,而c瓶中水的溶氧量为三个瓶中的实验初始氧含量,因此有氧呼吸速率=(w-v)mol/瓶;b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光合作用,而a和b两瓶呼吸速率相等,则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量=(k-v)mol/瓶。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 mol/瓶,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w-v) mol/瓶,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w-v) mol/瓶,D错误。

故选A。

解析:A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

2.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不适于温度作为自变量的探究实验;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用碘液进行检测时,实验结果均相同。

【详解】
A、酶的高效性是相对于无机催化剂而言的,所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选无机催化剂作对照,A正确;
B、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B错误;
C、淀粉是否被分解可用碘液来检测,但蔗糖和蔗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都不能和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不能用蔗糖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错误;
D、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5,在pH为7和11的环境中变性失活,其PH梯度设置不合理,故无法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点睛】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P代表磷酸基团。

ATP和ADP转化过程中:①酶不同:酶甲是水解酶,酶丁是合成酶;②能量来源不同: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③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
A、酶具有专一性,催化甲、乙、丙、丁过程的酶肯定属于不同种酶,A正确;
B、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作为合成ADP的原料,也能作为RNA的原料,B错误;
C、丁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人体内只能是呼吸作用,C错误;
D、图中的物质是可逆的,能量是不可逆的,D错误.
故选A.
13.B
解析:B
【分析】
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在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色素,色素的作用是吸收光能和转化光能。

暗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不论光反应还是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详解】
A、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光照突然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突然增多,这将促进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从而使叶绿体内C5含量将上升,C3含量减少,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C正确;
D、夏季晴朗的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植物体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D正确。

故选B。

14.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A、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正确;B、植物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这取决于外界条件和细胞位置.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也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这一点不能作为二者的主要区别,B错误;C、高等植物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如无氧呼吸,C错误;D、种子库中贮存的风干种子,去掉了细胞中的大部分自由水,含水量很低,因此细胞呼吸很弱,呈休眠状态;但绝不是不进行细胞呼吸,许多种子在贮存过程中有明显的损耗就是细胞呼吸的表现,干种子含水量一般在10%~16%之间,含水量越低,细胞呼吸越弱,越有利于储存,D错误.
故选A.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名师点睛】植物的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和少量[H],同时产生少量ATP;如果进行有氧呼吸,丙酮酸就进入到线粒体中继续分解,直到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进行无氧呼吸,则丙酮酸继续留在细胞质基质中,最后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乳酸等.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光合色素可以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由色素吸收光能,实现水的光解,释放氧气,而暗反应会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3的还原。

【详解】
A、色素吸收的光能可以用于水的光解,水光解时产生[H]和氧气,故色素吸收光能情况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