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19届普陀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19届普陀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普陀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一、文言文(一)默写(15 分)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4、5、衣沾不足惜,,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归田园居》(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 6-7 题(4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朝的)(姓名)。

(2 分)A.“枯”“老”等修辞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第1页/共5页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 虏人过五千,移文 旁郡.吏欲传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 ,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 范乃令军中褥食(1) 会匈奴大入塞 ( ) (2)故事 虏人过五千(B.第 1 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 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2)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岛依山傍海,风景宜人,花团锦簇.(cù)的中山公园、幽静如画的八大关、古色古香的劈柴院……秀丽的景色真是让人目不遐接....。

B.有教养的人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léi),有教养的人懂得恪守..时间。

C.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yīng),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辨..过人。

D.闻一多从唐诗下手,目不窥.(kuī)园,足不下楼,历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为词牌名。

C.“江阴”位于长江南岸,“洛阳”位于洛水的北面。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忠”是他的谥号。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语病的一项是()A.繁重的学习任务、单调的学校生活、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是导致许多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寻求刺激的重要方式。

B.像“小辣条”这样的垃圾食品不断涌入乡镇市场,不仅对农村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又对正规食品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C.在纪念我国第40个植树节时,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D.这个神奇的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磨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的要求。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西汉时司马迁所著。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C.《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D.《画山绣水》的作者是杨朔,是现代散文家,文章将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附20套中考模拟试题】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齐白石画展一开幕,绘画爱好者趋之若鹜....,争相观瞻。

B.作为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较真,无伤大雅。

D.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政府各部门采取了互联网办公、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了服务水平。

B.连徐高铁建成后,我们到南京的时间将缩短一倍多。

C.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D.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令人惊叹。

A.巧夺天工具体而微引人入胜B.美不胜收精雕细刻引人入胜C.巧夺天工精雕细刻惟妙惟肖D.美不胜收具体而微惟妙惟肖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将“交往”改为“交流”)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

(在“审美”后加上“价值”)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将“探访”改为“探究”)5、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调查研究爱国情怀锻炼身体心潮澎湃(分析: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2022年上海市普陀区2019级(2022届)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详解)

2022年上海市普陀区2019级(2022届)初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及详解)

2021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期末测评化学样卷2022.1 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50分。

2.按要求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O-16 Cl-35.5 S-32 K-39五、选择题(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21-34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1.下列中国民俗文化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贴春联B.包粽子C.画彩蛋D.酿米酒2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元素B.氮元素C.碳元素D.氢元素23.下列建材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水泥B.环保涂料C.复合木材D.铜制电线24.N2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25.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熔点B.密度C.硬度D.可燃性26.Na2SO4中的原子团名称是A.硫酸根B.碳酸根C.硝酸根D.氢氧根27.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氯气”的作用是A.沉降颗粒物B.吸附悬浮物C.杀菌消毒D.提高口感2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制取氧气B.倾倒液体C.蒸发浓缩D.量取液体29.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是A.碳酸饮料B.石灰水C.氯化钠溶液D.盐酸30.物质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A.氧气:高能燃料B.稀有气体:多用途电光源C.二氧化碳:灭火剂D.金刚石:切割玻璃31.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4Fe+3O2_____点燃2Fe2O3B.2H2O_____通电2H2+O2C.CH4+2O2_____点燃CO2+2H2O D.Mg + CO2_____点燃MgO + C32.下列关于2 mol 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为32克B.含有4 g氧元素C.含有2 mol 硫原子D.约含有6.02×1023个分子33.若用 和 分别表示氢、氧元素的原子, 表示为水分子,以下对分子原子的理解正确的是A.水分子可以分解B.不同原子的大小可以随意表示C.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结合而成D.反应前后氢、氧原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34.将8克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对于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判断正确的是A.原固体是纯净物B.溶液I一定是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C.剩余的2 g固体一定是纯净物D.溶液II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5-37题有1-2个正确选项35.单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一般是氧化物B.一定比在空气中更加剧烈C.反应发生均需要点燃或加热D.产物在常温下一定是气体或固体36.关于“化合物”判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B.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C.化合反应的产物是化合物D.分解反应的产物是化合物37.某温度时,一定质量的固体M(不含结晶水)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甲,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B.降温,一定有固体M析出C.该温度时,M形成的溶液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该温度时,溶解等质量的M,形成甲溶液时所需水量最少六、简答题(共30分)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普陀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鄙人的画今天展出,请各位专家评头论足....,多多指导。

B.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C.凉山森林火势凶猛,消防官兵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D.大家的行李在头天晚上就收拾好了,只有他一个人临出发才七手八脚....地忙起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九级1班班长小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B.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D.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岩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C.《云南的歌会》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

这篇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种歌唱场景。

D.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辨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了更使文章辞采缤纷。

上海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参考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参考答案)

上海市普陀区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默写(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4),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

《归园田居》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2.阅读下面的曲,完成后面小题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

(2)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第2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廉范敌虏①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

2019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参考答案

2019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参考答案

2019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分钟)2019.1.8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不见去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2.____________________,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

《醉翁亭记》4.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____朝的(姓名)。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2分)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上海普陀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陀区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回看射雕处,____ 。

《观猎》2.____ ,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3.醉里挑灯看剑,____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月上柳梢头,____ 。

《生查子元夕》5.浮光跃金,____ 。

《岳阳楼记》6.____ ,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节选的第②段主要论证了:“读书应该也必须深入研读”。

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术。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与孔子、苏东坡的研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郢①书燕说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类此。

①郢(yǐng):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举()(2)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治则治矣,非书意也!14、郢人谓持烛者“举烛”的原因是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3分)A、指出郢人做事粗枝大叶,贻笑大方。

B、肯定燕王善于采纳谏言,治理国家。

2019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9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2019.1.8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不见去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2.____________________,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

《醉翁亭记》5.衣沾不足惜,6.这首曲作者是7.下列理解错误A.B.C.D.(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0.第2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廉范敌虏①过.五千,移文③13.“(1)”一句表明廉范起初寡不敌众;最终赢得胜利主要是用了二个妙招:(2);(3)(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学会与自己相处①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但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

上海普陀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解析(word版)语文试卷〔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卷共27题。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回看射雕处,____ 。

«观猎»2.____ ,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3.醉里挑灯看剑,____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月上柳梢头,____ 。

«生查子元夕»5.浮光跃金,____ 。

«岳阳楼记»6.____ ,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7.本词中〝晴岚〞的意思是____ 。

8.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接画檐〞再现两岸房舍鳞次栉比。

B、〝十里〞表达了江南人家极其富裕。

C.此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春色。

D.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9、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1、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普陀2019中考语文 一模(无综合运用及作文,含答案)

普陀2019中考语文 一模(无综合运用及作文,含答案)

普陀2019中考语文一模(无综合运用及作文,含答案)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 ,虽覆一篑,进,语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4.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

《归园田居》天净沙·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度马。

タ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2分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概。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0.第2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②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2019年初三一模语文普陀区参考答案

2019年初三一模语文普陀区参考答案

普陀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参考答案1. 泪湿春衫袖2.譬如平地3.醒能述以文者4.八百里分麾下炙5.但使愿无违天净沙·秋思6.元马致远7. B岳阳楼记8. A9. 处于高高的庙堂之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

10.在抒写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时的深深忧虑,以此引发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共鸣。

廉范敌虏11.适逢超过12.匈奴从这以后不敢再入侵云中了。

13.虏众盛而范兵不敌(1)用星列般的火把吓退敌人(2)在凌晨趁敌人不防备时突然袭击学会与自己相处14.觥筹15.安静地独处,独立地学习思考16.(1)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2)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3)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17. C18.不适合。

这些事例共同点是他们的成功花费了很长时间,并不一定证明他们是在独处中成就自己。

事例与观点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不适合作为事实论据。

适合。

这些人能如此长时间地坚持写作就是有定力的表现,正凭着这份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才取得了成就,与论述的观点一致:在独处中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

西瓜虫的春天19.表明时季转换之快,突出皮大王等待话梅抽芽的焦急心情。

20.老师没有训斥因为种话梅核而逃课的孩子老师让孩子试着养西瓜虫21.解释自己要离开的原因,希望得到孩子们的理解。

22. C23.春天里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试着养西瓜虫,用饵正确驯导,大多会绕开歧途走出迷宫。

每一个孩子就像西瓜虫,需要正确引导,孩子们正是在年轻老师耐心地等待和引导下自由健康地成长,迎来人生的春天。

综合运用24.A25.乱涂乱画,影响城市整洁美观26.示例一:将人行道中的隔离栏绘成一条黑白条纹的蛇,使隔离栏更为醒目,也为街景增添了一点趣意。

示例二:画作中浇灌树苗的小女孩与街道中的树完美融合,组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写作27.参照2018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陀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一)默写(15分)
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
2、,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
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
4、,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衣沾不足惜,。

《归田园居》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

(2分)
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枯”“老”等修辞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0、第2段用了三个疑问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廉范敌虏①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虏:凶虏。

②故事:按旧例。

③移文:发文书。

④爇火:点火。

⑤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
(1)会.匈奴大入塞()(2)故事②虏人过.五千()
12、翻译画线句: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2分)
13、“(1)”一句表明廉范起初寡不敌众;最终赢得胜利主要是用了二个妙招:
(2);(3)(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西瓜虫的春天
①春天进入了校园。

②一整个校园里,最先开的是白玉兰。

前一天,毛茸茸的顶芽端坐枝头,像警觉的小动物。

第二天,皮毛
劈开,露出花被片,似白色柞绸。

温润香气荡漾下,山茶也跟着开了,硕大花盘红艳艳,衬着油绿叶子,有种中式的喜气。

③山茶开了后,就轮到迎春和结香。

前者开成了一片小型的金色瀑布,后者则把串串黄灯笼高挂枝头。

学生们跑步,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每次经过那几棵结香,都要捂住鼻子。

结香的香气过于汹涌,叫人吃不消。

只有学校里的皮大王才似闻不到,一直去花坛偷偷挖着什么。

④老师捉住皮大王问:“为什么逃课去花坛?”皮大王不肯说。

但“同犯”不禁恐吓,已经招了:“我们去种花。


⑤老师问:“种什么呢?”
⑥“同犯”坦白从宽:“我们,把话梅核种下去,秋天,可以结出许多话梅来吃。


⑦老师问:“怎么个种法?”
⑧“同犯”说:“我们分工了,他早上去翻土,我下午去浇水。

我们还从家里带了鸽屎施肥。


⑨老师道:“好的,那你们答应老师,一,利用课间休息去,不要逃课;二,浇水施肥同时,要每天写种植日记。

”皮大王抬起头,不可置信,自己竟然没有挨训。

⑩惊蛰了,打雷了,下雨了。

天气转暖,玉兰凋谢。

皮大王趴在窗口,久久凝视。

紫荆开了,海棠也开了,蓝色小花繁星般铺满地面,但话梅没有抽芽。

○11老师走过来,双手按在皮大王肩膀上。

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走到花坛。

皮大王一铲插下去,新翻出的泥土湿润,褐色土块里露出淡棕色的圆点,是话梅核。

它们日日接受孩子的照看,但什么动静也没有。

○12煮过的种子,不会发芽。

老师说。

然后他讲解了种皮、胚和胚乳。

埋过话梅核的地面被翻搅,从泥洞深处爬出好几个肥滚滚的西瓜虫来。

老师捉了西瓜虫给皮大王,说,试试看养西瓜虫。

在鞋盒里搭建一个立体迷宫,用番茄皮为饵,指引它们认识道路,走出迷宫。

○13那一个学期,我们班上每个学生都养了西瓜虫。

每个人都在课桌里放一只鞋盒。

胖乎乎的潮虫像含羞草一样,被轻轻一触,就滚成一个圆球。

大家兴高采烈去找老师。

但老师在办公室的角落里坐着,桌上摊开一本全英文的书。

○141997年的春天,我祖父母工作过的万人大厂,正从市区搬到郊区。

国营大厂在砸锭裁员,而外资企业在浦东设市招人。

老师和我们说这些话,好像在讲解种皮、胚和胚乳,好像在试图解释,为什么为话梅核再殷勤地浇灌,也不会开出花来。

“我不想一直在这里,你们能明白?”老师说。

○15春天过去,大家各自豢养的西瓜虫都养熟了。

天天用饵驯导,它们大多也会绕开预设的歧途走出迷宫。

○16后来我们把这件事情说给老师听,在2017年的网络上。

皮大王花了二十年,终于在跨国公司高管的页面上看到他的电邮地址。

他回了一封全英文的邮件,说在年轻的时候做过你们的老师,亦感到十分荣幸。

非常书面的措辞。

○17那时候他真的很年轻,实在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

年长些的老师把皮大王捉到他面前,是要他来做规矩。

但他却耐心地等待在一边,等待孩子种话梅。

话梅没有顶出泥土,但西瓜虫钻出了一个春天。

19.第⑩段写景的语言多用短句,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3分)
20.年轻的老师“耐心地等待”孩子们成长,主要表现在:(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陪孩子们等待话梅核的成长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14段“老师和我们说这些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对第○16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 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二十年来孩子找寻老师成了他的执念。

C. 老师为能与多年前的学生重逢很欣喜。

D. 也许老师忘记了曾为孩子创造的春天。

23.说说你对本文标题“西瓜虫的春天”含义的理解。

(4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材料一】
2017年的依次民调中,英国人将“最喜欢的作品”投给了街头化作《失去气球的女孩》。

画中的女孩迎风而立,红色的心形气球从手中飘走。

旁边写着:“希望永存。

”英国《时尚》杂志认为,在艰困的“后脱欧时代”,这幅画反映了英国的政治气候,道出了大众的心声:————————————————————。

【材料二】
班会讨论“涂鸦”是不是艺术?A 同学认为涂鸦是城市“牛皮癣”:B同学不同意,他认为涂鸦是艺术的又一表现形式,并拿了以下几幅涂鸦创意作品给大家看。

24. 最适合填入材料一横处的一项是()(3分)
A.即使失去了,也别放弃希望。

B. 小女孩在,希望就在。

C. 只要希望在,一切终会再来。

D. 失去心,就失去一切。

25. 材料二,A同学说涂鸦是城市“牛皮癣”,他的意识是__________(3分)
26. 请选择图一或图二,描述作品的创意及效果。

要求:40字左右。

(4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最好的老师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的信息;
(3)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