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润中心一期工程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施工方案
1 测量依据
1.1华润中心(一期)工程建筑物设计图纸;
1.2深圳市华润新城GPS施工点《测绘技术报告》;
2 执行的技术标准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2《深圳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深圳市规划国土局2000年10月;
2.3平面采用深圳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3.1沉降观测要求
1、沉降观测点设置的具体位置由设计单位提供。

2、本工程应对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并加以记录。

3、中区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后应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主体结构完成后第
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一次,直至沉
降稳定为止。

北区沉降观测时间如下表所示:
4、若发现沉降有异常时,应立即通知设计单位。

3.2沉降观测点埋设
1、观测点的埋设采用预埋件的方式,按图在墙、柱上500mm处预埋
100×100mm的钢板,预埋方向根据观测路线确定,然后在钢板上焊接1200mm栓钉成品构件,如附件。

2、本工程沉降观测点统一编号,此编号采用统一字体用蓝油漆喷在观测点正
下面,字体采用“黑体”,大小为“300”。

3.3沉降观测水准基准点的测设
1、建筑物沉降观测水准基准点布设必须坚固稳定,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
给沉降观测成果带来影响,水准点的数目应尽量不少于3个(实际布设5点)(详见沉降观测水准点布设图),组成水准网,采用严密平差,使水准点达到规范要求。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2、布设水准基准点要靠近建筑物的稳固可靠之处,其距离都末超过100m,
以保证观测精度。

3、水准基准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测量方法测定,相邻
基准点高差中误差0.5mm;每站高差中误差0.13mm;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0.3n mm;n为测段的测站数。

3.4沉降观测点的测定
1、采用II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精度要求: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
高差中误差+0.30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0.3n mm。

2、每次观测时,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3、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到现场进行规划,选定若干较稳定的固定点作为临时
水准点(转点),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并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

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它沉降观测点。

4、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
次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
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

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

3.5沉降观测点的成果整理
1、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
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
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载量(层数)。

2、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载量(层数)的相互关系,应画出每
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载量的关系曲线。

两种
关系曲线可以合在同一图上,这更能清楚的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
内,所受到的荷载及沉降量。

3.6沉降观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1、在沉降观测工作中常遇到一些矛盾现象,并从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上表
现出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予以合理的处理。

2、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就发生回升现象。

即在第二次观测时,发现曲线上升,
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发生此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初测精度
不高,而使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

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如曲
线回升超过5mm,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而采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
为观测成果,而曲线回升在5mm之内,则可调整初测标高与第二次观测
标高一致。

3、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准点或
观测点被碰动所致,而且只有当水准点碰动后低于被碰动前的标高及观
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时,才有出现回升现象的可能。

由于水准
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

如水准点被碰动,可改用其它水准点来继续观测。

如观测点被碰后已松动,则需另行埋设
新点;若碰后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但因为标高改变,对这个问
题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其办法是选择结构、荷重及地质等条件都相同
的邻近另一沉降观测点,取该点在同一期间内的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
点之沉降量,此法虽不能真正反映被碰观测点的沉降量,但如选择适当,可得到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

4、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产生此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致,如
查明的确是水准点下沉而使曲线渐渐回升,则应测出水准点的下沉量,
以便修正观测点的标高。

5、曲线波浪起伏现象。

曲线在后期呈现波浪起伏现象,此种现象在沉降观
测中最常遇到。

其原因并非建筑物下沉所致,而是测量误差所造成的,
曲线在前期波浪起伏所以不突出,是因下沉量大于测量误差之故,但到
后期,由于建筑物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因此在曲线上就出现测量误
差比较突出的现象。

6、曲线中断现象。

由于观测点被碰毁,后来设置之观测点绝对标高不一致,
而使曲线中断。

为了将中断曲线连接起来,可按照处理曲线在中间某点
突然回升现象的办法,估求出未作观测期间的沉降量,并将新设置的沉
降点不计其绝对标高,而取其沉降量,一并加在旧沉降点的累计沉降量
中去。

3.7沉降观测提交的资料
1、沉降观测成果表;
2、观测点位置图;
3、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4、沉降分析报告。

3.8信息反馈
“Y”----表示“下沉超限”,“N”----表示“下沉未超限”, “S”----表示“微小变化”
5测量人员组织结构图
6 附件
1、沉降观测点埋件图;
2、北区沉降观测点与观测路线图;
3、中区沉降观测点与观测路线图;
4、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布置图;
5、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点之记;
6、蔡司FG005(Ni005A)自动精密水准仪的技术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