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讲义
一、燃烧的定义和意义
燃烧,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会伴随着发光、
发热的现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燃烧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通过燃烧燃料来获取能量,用于取暖、烹饪、发电等;在
工业上,燃烧则用于冶金、化工等领域。
然而,如果燃烧失去控制,
就会引发火灾,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所以,了解燃烧
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于保障我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燃烧的条件
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1、可燃物
可燃物是指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
常见的可燃物包括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炭等。
不同的可燃物
有着不同的燃烧特性,例如,木材的燃烧速度相对较慢,而汽油的燃
烧则非常迅速。
2、助燃物
助燃物是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最常见的助燃物就是氧气。
空气中约含有 21%的氧气,这为大多数燃烧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助燃条
件。
但有些物质在其他气体环境中也能燃烧,比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3、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每种可燃物都有其特定的着火点。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很低,约为 40℃,在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就容易自燃;而木材的着火点则相对较高,通常在 200℃以上。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三、灭火的原理
既然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那么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1、清除可燃物
将燃烧物与未燃烧的物质隔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燃烧就会因缺乏可燃物而停止。
例如,在森林火灾中,设置防火带就是通过清除可燃物来阻止火势蔓延。
2、隔绝助燃物
通过各种方法使燃烧区域与助燃物隔离,比如用灭火器喷出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阻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水是最常用的降温灭火剂,它能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
迅速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灭火。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火灾不能
用水灭火,比如油类火灾,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油会浮在水面上继
续燃烧,甚至可能使火势蔓延。
四、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工具
1、灭火器
灭火器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所中常见的灭火工具。
根据灭火剂
的不同,灭火器可以分为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1)干粉灭火器:内装干粉灭火剂,主要用于扑灭易燃液体、气
体和电气设备的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迅速降低燃烧物
的温度,并隔绝氧气,适用于扑灭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等
场所的火灾。
(3)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覆盖在燃烧物表面,既能隔绝氧气,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常用于扑灭油类火灾。
2、消火栓
在建筑物内通常会设置消火栓,通过连接消防水带和水枪,利用高
压水流来灭火。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在一些大型公共场所和工业厂房,会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当火灾发生时,温度升高会触发喷头自动喷水,进行灭火。
五、生活中的防火和灭火常识
1、家庭防火
(1)定期检查电线、插座,避免电线老化、短路引发火灾。
(2)厨房用火要小心,离开时务必关闭炉灶。
(3)不要在床上吸烟,烟头要及时熄灭。
2、公共场所防火
(1)熟悉安全出口的位置,遇到火灾时能迅速疏散。
(2)遵守公共场所的禁烟规定。
3、灭火常识
(1)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进行灭火。
(2)油锅着火,不要用水浇,应迅速盖上锅盖或倒入大量青菜。
六、火灾中的自救与逃生
在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自救和逃生方法至关重要。
1、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避免吸入浓烟。
2、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迅速撤离,不要乘坐电梯。
3、如果无法逃生,应躲在安全的地方,如阳台、卫生间等,并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总之,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预防火灾的发生,还能在火灾发生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灭火和自救。
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