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RASFF系统对重金属的风险预警及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解读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法规(EU) No 102011

解读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法规(EU) No 102011

解读欧盟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法规(EU) No 10/2011(华测)2011年5月1日,欧盟颁布的管控塑料类食品接触材料的新法规(EU) No 10/2011正式生效,这意味着于2012年实施,前后经过7次修订的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特殊指令2002/72/EC废止。

(EU) No 10/2011是以法规形式颁布,并且在测试规则、适用范围和符合性判定规则方面进行了重大修订,可以说是近年来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领域最为重大的变动,并可能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生产企业。

长期以来,欧盟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是我国商品主要的输出地区,此类区域性的技术贸易壁垒会直接影响我国对外出口和经济利益。

因此,全面理解欧盟技术性法规体系和新法规的要求和变动对于规避贸易风险,提高我国产品的声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1.食品安全和食品接触材料食品接触材料,又称食品包装材料、间接食品添加剂,常见英文缩写为FCM(Food Contact Materials),是一类用于保护食品安全卫生、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而采用的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食品安全自然就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食品包装和容器类产品可以保证食品不受外界环境污染,保持食品品质不发生劣变;另一方面,由于在食品包装和容器产品的制造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到多种化学物质,其中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会释放出来污染到食品,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食品接触材料产品与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密切关系也不言自明。

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自然也就成为了大众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2.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简介从欧盟第一部管控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指令76/893/EEC发布以来,至今欧盟已有食品接触材料法规或指令三十余部,涵盖原则性的框架法规及针对具体材质和物质的专门指令,被视为目前国际上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法规体系。

我国花生出口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花生出口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花生出口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花生是世界五大油料作物之一。

在世界市场上,中国、美国、阿根廷、印度是最主要的花生出口国。

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466.7 万公顷,居世界第2 位;总产量为1500 万吨,占全球40%,居世界第1 位。

2008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超过7000 万亩,产量1500 万吨,其中出口51 万吨,2009年国内花生产量仍在常年平均水平之上。

从全球战略格局上判断,我国花生种植面积超过6.7 万公顷的省份现有14 个,单产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出口创汇农产品。

但近年来国内花生出口形势并不乐观,频频遭遇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外利用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认证等设置各种贸易壁垒,其中最常用、影响最大的是利用农残、黄曲霉毒素和重金属超标等设置的技术性壁垒,给我国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影响了中国花生在国际上的信誉度。

所以分析中国花生出口现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促进中国花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花生出口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1. 优质花生品种单一,缺乏国际竞争力。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花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品质问题,而花生品种是影响国际竞争力和出口效益的条件之一。

我国出口的花l 7和鲁花4号每l k g在日本市场上仅售8 元人民币,而日本产的低脂肪花生东帮l 号每l k g售价折合人民币5 8元,每l k g价格就相差5 0元之多。

我国出口花生的品质与美国和阿根廷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几年我国农业技术部门虽然选育了一些新的品种,但真正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并形成一定出口规模的品种却寥寥无几。

出口花生的内在品质不高,直接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效益。

2. 市场无序竞争,出口低价竞销。

目前中国花生出口企业众多,为扩大出口各企业相互压价,导致花生出口价格下降,以花生大省山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现已登记造册的有300 家,而实际有1000多家出口加工企业,且规模都偏小,花生出口经营企业数量的扩张加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欧盟水产品卫生法规及要求

欧盟水产品卫生法规及要求

•横向的
•饮用水 •食品添加剂
•98/83 •指令89/107 & 95/2
•标签 •消费者信息
•指令2000/13 •104/2000 & 2065/2001
•食品卫生 •附件1: 初级产品,附件 II: 总体卫生要求
•动物源性食品的卫生 •第 VIII部分: 水产品
•官方控制 •一致性的核查: 饲料和食品法,动物卫生和动物福
•被 2074/2005, 2076/2005, 1662/2006, 1791/2006, 1243/2007修

•部分被2076/2005废止 •被776/2006, 1791/ 2006, •180/2008, 301/2008修改
•被882/2004, 2074/2005, 2076/2005, 1663/2006, 1791/2006修改
主席由各成员国轮流担任,任期半年,每年至少举行两次 会议,欧洲联盟的内部建设、重要的对外关系及重大的国 际问题 。 • 2、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 欧盟最高决策机构,又部长理事会。 • 3、欧洲议会 (European Parliament ):欧洲联盟的 执行监督、咨询机构,在某些领域有立法职能。 • 4、欧盟委员会(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
•REGULATION •EC No 853/2004
•REGULATION •EC No 854/2004
•REGULATION •EC No 882/2004
欧盟水产品卫生法规及要求
•二、欧盟法规概括
•852/2004 •853/2004 •882/2004 •854/2004
•部分被 2074/2005废止

应对进出口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应对进出口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应对进出口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化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日益明显。

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表现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技术、科研、设备设施方面的绝对优势,制定的适用于本国食品安全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检疫规定、包装标签要求等,以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限制或阻止从发展中国家进口食品。

在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障碍。

一、主要发达国家食品贸易壁垒现状(一)美国。

美国食品技术法规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等机构颁布,主要有《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婴儿配方食品法》、《营养标签与教育法》、《美国食品标准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

美国关于食品化学品标准主要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药品研究院下属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制定的《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该法典是FDA以及许多国际食品检验检疫机构用于鉴定食品化学品标准的综合性集成。

此外,美国还不断颁布新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例如从1995年到2001年之间,美国先后在水产品、肉类制品、乳制品、果蔬汁中引入HACCP体系,禁止进口未实施HACCP管理的上述食品。

近年来,美国在加强本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还开始有意识地对其标准战略进行调整,以期打破欧盟和日本等国家的TBT限制。

2000年下半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等出台了《国家标准战略》,明确提出要利用美国标准体系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美国标准的国际化,此举旨在进一步控制国际市场,同时达到突破他国壁垒的目的。

(二)欧盟。

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发布了《食品安全白皮书》,确立了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基本原则,对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进行了完整的规划,形成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2004年欧盟又发布了4个补充性法规,涵盖了HACCP、可追溯性、饲料和食品控制、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以及从第二国进口食品的官方控制等内容。

开题报告-我国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研究与评价剖析

开题报告-我国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研究与评价剖析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饲料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研究与评价一、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附主要参考文献,可加页)选题目的及意义我国是饲料工业大国,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饲料产业的飞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动物产品不但满足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

正是因为饲料产业的飞速发展,饲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断出现,大宗饲料原料的不安全问题、饲料蛋白配比不当造成氨氮及亚硝态氮的危害、常量矿物元素的不合理使用和重金属元素污染等,对消费者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给饲料行业的发展和出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本论文在分析饲料行业的特点,根据去企业实地现场审核和与企业沟通,整理出影响企业质量安全的因素,并对饲料企业质量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价和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饲料行业的质安全量状况,制定饲料行业评价指标及限量标准,为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证我国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报告指出测试转基因作物及其衍生的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应考虑到转基因作物从分子、成分、表征农艺性状等都可能和常规作物存在差异。

4)饲料中二噁英、微生物、添加剂、植物毒素和真菌毒素的研究报道美国、加拿大及欧盟等国家在饲料安全管理和饲料质量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严格的法律法规。

他们的饲料管理制度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们的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二)国内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现状1)对水产饲料原料的评价鱼粉作为水产饲料中传统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在许多水产饲料配方中的使用量甚至超过了50 % 。

因而,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求水产饲料中鱼粉和鱼油的替代物。

为了使这些替代原料能优质、高效、安全地应用于健康水产养殖业, 在对这些原料进行评价。

对原料属性的合理评价、原料的消化吸收特性评价、原料适口性的评价、原料的营养物质特性评价及原料的加工特性评价均有表述。

2012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2012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2012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作者:梁成彪闫庆博王爱民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3年第05期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在其官方网站通过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向公众实时通报所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济宁检验检疫局根据RASFF信息对2012年内52周通报情况进行了系统编译,汇总分析了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食品及饲料安全问题情况。

一、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的概述2012年中国相关产品共被通报551次,占通报总数的16.1%(551/3432),比2011年(565次,15.2%)次数稍有减少,所占比例略有增加。

被通报产品包括食品接触材料219次,占中国产品被通报总数的39.7%;坚果籽实73次,占13.2%;谷物面点类产品55次,占10.0%;水果和蔬菜40次,占7.3%;茶叶和咖啡40次,占7.3%;保健食品33次,占6.0%;水产品27次,占4.9 %;即食食品和其他混合食品19次,占3.4%;肉(含禽肉)及其制品15次,占2.7%;食用香料9次、食用添加剂1次和调味酱汁3次,共13次,占 2.4%;饲料、油脂及宠物食品共10次,占1.8%;糖果点心、花粉和无酒精饮料共7次,占1.3%。

(一)通报信息的类型和来源按风险的紧急程度和需要采取措施的等级可将通报信息分为预警、信息和新闻。

预警是产品在出现严重风险后的通报,要求成员国需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信息是通报国完成风险识别,而产品未在其他成员国现售或对市场上已无相关产品时的通报,不需要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新闻是根据世界各地的媒体报道、有关组织的推定或预测、经欧盟成员国确认的有关信息。

其中信息又分为提示、拒绝入境、RASFF跟踪信息和信息。

2012年RASFF对我国产品的551次通报中,涉及的通报类型有预警(33)、提示(88)、拒绝入境(367)和RASFF跟踪信息(63);根据信息来源可以分为5大类,其中387次为边境控制(产品扣留363次、产品放行21次和海关扣留3次),133次为官方市场监控,19次来自消费者投诉,10次来自公司检验和2次食物中毒。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统一负责欧盟境内所有食品的相关事宜,负责监督整个食品链的安全运行。 在欧盟食品安全局的总领导下,各成员国也设有本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二. 国际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介绍
欧盟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欧盟为统一协调内部食品安全监管规则,陆续制订了《食品安全白皮书》、《食品卫生法》、《欧盟食 品安全卫生制度》等20多部食品安全法规,形成强大的法律体系。
资料来源: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整理编制
二. 国际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介绍
美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美国联邦法律法规具有覆盖全面、内容具体的特点。食品安全方面的法 律条例多达35 种,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类:综合性法律,如《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美国有关食品 安全法令均是以《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为核心,它为食品安全的 管理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框架,赋予了相关方相应的职责与权限。该法自 1938年颁布以来, 经过无数次修改后,已成为美国关于食品的基本法; 第二类:针对不同产品制订的法律,如《联邦肉品检查法》等; 第三类:针对食品流通环节制订的法律,如《食品运输卫生法》等; 第四类:与生产投入相关的法律,如针对农药的《食品质量保护法》。
化妆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依据多双边协议实施出口食品相关工作。
四.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构成
食品安全法制体系从空白到建立、健全
1949-1978年 从空白迈向法制化阶段
• 197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 卫生管理条例》;
• 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 行)》
• 1995年通过我国第一部食品卫生法律《中华人 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逐步深刻转型,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民 群众的瞩目,同时也成为一个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

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预警体系

6A. FDA finds sample in compliance 样本 合格
“Release Notice” sent to U.S. Customs and importer “放行文件”交给海关和进口

7A. Importer responds to “Notice of Detention and Hearing”进口商做出
反应
8A. FDA holds hearing on detained product 1F6DA听取扣押产品的听证
6B. FDA finds sample is violative不合格
“Notice of Detention and Hearing” sent to U.S. Customs and importer “扣留和听
合要求
9B. Importer submits application to recondition 提出整改申请
10A. FDA collects follow-up sample FDA接受追加样本
11C. FDA approves importer’s reconditioning proposal FDA允许
将“进行许可”交给海关和进口商
15
4B. FDA wants sample 需样本 “Notice of Sampling” sent to U.S. Customs and importer “取样证明”交给
海关和进口商
5. FDA/U.S. Customs collects physical sample FDA/海关取样
预警内容:货物品种、生产商/承运人、进口商、地区及国家、原产国;
(必要时可参照国外检查信息及出口国提供的资料证明)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策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策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策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对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与食品相关的上下游行业逐步形成独立的食品产业体系,成为集三产为一体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多发、频发,不仅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也给人民身体健康和安全带来威胁,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

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发布项目成果,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在悄然发生转变,由吃到饱、吃到好奔向要吃出健康。

那么,舌尖上的美食究竟是否安全呢?中国工程院“中国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战略研究”项目组通过对我国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和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事件等进行监测,发现近年来检测数据呈现总体向好趋势。

具体而言,2009年至2013年我国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分别在96%、95%、99%和94%以上,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2009至2012年我国加工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从91.1%上升至95.6%,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

2012年至2014年项目组在对我国30多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约1.2万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蔬菜和水果平均合格率分别超过了96%和98%。

食品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各方面艰苦的努力。

项目组表示,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和修订,以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机构的成立,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旨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行动计划,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项目执行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庞国芳说,“我国建立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改变了九龙治水格局,有效向集中化转变,食品安全监测能力显著提升,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已经实现了良好开局。

欧盟法规(EC)No_18812006 翻译和解析

欧盟法规(EC)No_18812006 翻译和解析

欧盟法规(EC)No.1881/2006(2006年12月19日)-本法规自发布之日起20日生效,实行日期是2007年3月1日。

-对等此法规,我国的同等法规包括:《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 18406.4-2001)《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2733-2005)《腌制水产品卫生标准》(GB10136-2005)《动物性水产干制品卫生标准》(GB10144-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Z 21702-2008)《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SC/T 3009-1999)《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GB/T 19857—2005》《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5009.45《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性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量》(农业部公告第2002[235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此法规主要描述:- 制定新的食品污染物限量,取代原有法规(No 466/2001)的相关要求。

- 保护人类身体健康,保证食品污染物在可接受水平。

- 根据对等性原则检测食品污染物以规避欧盟成员间法律的不等效性和竞争压力。

- 本法规检验方法与食品链和动物健康常务委员会一致。

- 干燥、稀释、加工和多组分食品没有具体限量要求,应提供具体浓度和稀释倍数,并附相关证明性的实验数据。

- 超出限量的产品不能销售。

- 食品标签中标注污染物含量。

- 部分产自波罗的海鱼种(二恶英和二恶英类似多氯联苯超出限量)不再范围内。

- 要求使用同样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 本法规主要介绍了水产品中汞和甲基汞、无机锡、二恶英和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的限量要求。

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及趋势(全文)

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及趋势(全文)

欧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及趋势(全文)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进入动荡期,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又使得全球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影响。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为了刺激经济,除了国内刺激生产和消费外,促进出口,同时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危害成为欧美国家的重要举措,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

我国作为出口大国,在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增长乏力、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出口贸易受到很大影响。

在影响中国出口的诸多因素中,除了由于欧美等国需求减少带来的出口下滑外,欧美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确保企业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保护知识产权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如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等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形成障碍。

TBT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限制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

欧美是最早学习技术性贸易壁垒的WTO成员,也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发起方。

我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也非常大。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22年,因为技术性贸易措施导致我产品被国外扣留、销毁、退货的直接损失达622.6亿美元,同比增加40.2亿美元。

2022年1至8月,全国共发生出口退运数量2.52万批,退货金额达17.09亿美元。

欧盟通报我出口不合格消费品960起,较上年同期上升了75.4%。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共计召回我国出口不合格消费品122起,口岸截获的100多万件不合格消费品中95%从我国出口。

近几年来,欧美密集出台或更新了多项技术法规和标准,涉及机械、电子、石化、纺织、轻工等很多行业,增加了我出口成本,在短期内削弱了我产业国际竞争力,中长期影响尚待评估。

浅谈国外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国外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国外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 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是指通过对食品安全隐患的监测、追踪、量化分析、信息通报预报等,建立起一整套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功能体系。

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外食品安全监测及预警体系的概况及其特点,并对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食品安全预警体系风险分析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由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如苏丹红、丙烯酰胺、三聚氰胺事件等,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对食品安全问题异常重视。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对食品污染物都有着严格的评估程序和预警系统,能及时公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并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在进出口贸易中维护本国经济利益。

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经验和借鉴。

1 国外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情况1.1 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INFOSAN)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合作建立的,旨在促进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及食品安全当局之间的合作。

该网络对国际上各国食品安全主管部门间进行日常信息交换起重要作用,同时为食品安全紧急事件发生时迅速获取相关信息提供载体。

INFOSAN网络的结构主要包括INFOSAN 和INFOSAN应急网。

INFOSAN是一个信息网络,向各成员国归口单位发布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信息,包括INFOSAN情况说明、准则、问题单和世卫组织食品安全通讯等。

INFOSAN应急网可以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查明、评估和管理食品安全事件。

1.2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2002年,鉴于欧盟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欧盟发布了178/2002号食品安全基本法,并据此建立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

RASFF是主要针对成员国内部由于食品不符合安全要求或标识不准确等原因引起的风险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而及时通报各成员国,使消费者避开风险的一种安全保障系统[1]。

SGS以领先资质提高食品接触材料合规性

SGS以领先资质提高食品接触材料合规性

SGS以领先资质提高食品接触材料合规性作者:王沛,黄帅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3年第05期电饭锅、果汁机、咖啡机等各种厨电产品的普遍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其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材料却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近年来,我国生产的食品接触材料产品频遭欧盟RASFF(食品安全快速预警系统)通报,其产品主要涉及电烤箱、油炸锅、绞肉机、电水壶、燃气烤炉、电烤盘等产品,究其原因大多因产品与食品接触部分迁移量超标(如镍、铬、锰等)。

针对此类通报案例,欧盟一般采取召回、禁止入境等措施,且相关预警信息也发至欧盟其他国家。

面对我国召回案例的频发,全球各国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法规又不断更新的现状,作为中国制造商应如何积极掌握与应对这些法规?如何防止产品召回等问题的发生?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专业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SGS科技电子产品限用物质测试服务部副总监李信柱博士。

中国成为食品接触类材料产品被召回的“重灾区”李信柱博士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厨房电器市场规模正以每年约30%的增长速度发展。

与此同时,尽管欧美市场尚未从危机中完全恢复,多数产品的出口尽显疲态,但厨电产品尤其是厨房小家电产品的出口却持续向好,且高端化趋势明显。

其中,产自中国的咖啡机、榨汁机、电烤箱等仍是欧美各类型超市的热销产品。

尽管市场前景向好,但是中国相关制造企业软肋仍在。

“纵观中国厨电行业,整体产业规模小、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整体盈利能力低成为厨电行业的短板。

”李信柱对记者这样说。

在软肋仍在的情况下,近15个月来,来自于欧盟的食品接触材料类召回案例约339起。

其中,原产地为中国内地的产品就占所有案例的76%,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产品召回“重灾区”。

据了解,食品接触材料是指产品在正常使用中与食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材料。

厨电产品中与食品接触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金属、涂层、(硅)橡胶、玻璃、陶瓷等材料。

而对于食品接触类材料在国际市场被召回的原因,李信柱博士分析说:“金属材料特别是不锈钢的重金属迁移量超标、密胺材料中的甲醛迁移量超标、尼龙材料中的初级芳香胺迁移量超标、玻璃陶瓷中的铅镉迁移量超标。

浅析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产品的安全风险

浅析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产品的安全风险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5卷第19期2019年10月Vol.35 No.19Oct. 2019浅析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产品的安全风险师响(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00)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相关产品中不锈钢材料产品的行业概况与质量安全状况,详细分析了该类产品在原材料来源、原材料验证、企业管理与制度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对这类风险因素提出处置建议及改进措 施%通过对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材料产品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可为监管部门与相关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参 考信息,将产品对使用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有效保证广大消费者的使用卫生安全%关键词:食品相关产品;不锈钢材料;安全风险中图分类号:TS2061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不锈钢产品的行业概况不锈钢是钢在冶炼过程中,通过加入辂(Cr)、镰(Ni)、猛(Mn)、硅(Si)、钛(Ti)、钮(Mo)等合金元素改善钢 的 能,通 不锈钢的 量 为10.5%,它可以 在钢的细密的 ,防止表面继续氧化,从而可以获得较好的防锈{性。

不锈钢因的防锈性能,制的.美观、,被用来制、厨具、:器等食品相产品。

我国是不锈钢生产大国,年产不锈钢超过 1100万t 。

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制品相关行业, 产不锈钢制品为主的日用五金行业; 产不锈钢食品为主的包装行业;食品生产 管道行业。

据不全,全国各类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制品产企业 为670余家, 集中在浙江的永康、台州和广东的潮州、揭阳等地,这 两省的产品几乎占据着国内70%以上的市场%由 于,生产工艺简单,食品接触用不锈钢制品行业的产企业门槛低,部分企业为中小型企业,还一些类如 、配件的生产商,多为小作坊式生产% —些企业为降低本,回收的不 锈钢材料、非食品接触用不锈钢材料产产品,甚非不锈钢材料冒充不锈钢制品%这些不合格产品一旦流入市场, 食品污染,引发食品安全事件%2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不锈钢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 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因为不同 组织形态的不锈钢耐腐能不同,因此对食品有着不同的重金属迁移量,我国对与食品接触的不锈钢产品的安全性能严格的标准限定,家强制 标准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严格限定了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制品中神(As)、镉(Cd)、铅(Pb)、辂(Cr)、攥 (Ni )五种重金属元素迁移物的指标。

浅谈构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的认识.kdh

浅谈构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的认识.kdh

2009年第2期6月出版·食品安全·!!!!!!"!"!!!!!!"!"浅谈构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的认识View of building China ’s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刘晓毅*石维妮刘小力蒋可心(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北京100094)*刘晓毅,女,1977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9-04-07LIU Xiao-yi *SHI-Wei ni LIU Xiao li JIANG Ke-xin(China Food QualitySafty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Center ,Beijing 100094,China )摘要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的现状,并就构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提出了四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监测;预警;认识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monitoring and pre-warning system,and gives four-point proposal to building China ’s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reference.Keywords risk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view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迅速投入力量研究并开始逐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预警防范体系,这无疑是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变被动监管为主动出击的有效手段。

2012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2012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3 1
1 2 . 2 1 1 . 2 5 . 9 5 . 4
5 . 1
1 5 . 2 % ) 次 数 稍 有减 少 , 所 占 比例
略有 增加 。
感官不合格 非法辐 照 控制不当 兽药残 留
1 8 1 1 1 1 1 0
2 . 8 1 _ 7 1 _ 7 1 . 6
食品添加剂或调味 品 感 官不合格 其他未确定风 险 农药残 留
2 0 2 0 1 7 1 4
3 . 3 3 . 3 2 . 8 2 . 3
被 通报 产 品包 括 食 品接 触 材 料2 1 9次 ,占 中国产 品被通 报 总
数的 3 9 . 7 % ;坚 果籽 实 7 3次 , 占

为 提示 、拒 绝入境 、 R A S F F跟踪 信
欧盟对 通 报 产 品采 取 了相 应 监 控证 书 ( 1 ) 、 错误 分析 报 告 ( 1 ) 、
息 和信 息 。2 0 1 2年 R A S F F对 我 国 措 施 ,包括 重 新发 货 、从 市场 撤 外 层脱 落 ( 1 ) 、 金属碎 片 ( 1 ) 、 和 异 产品的 5 5 1次通 报 中 ,涉及 的通 回、 禁止 入境 、 销毁 、 官 方扣 留、 从 物 ( 1 ) 。 报类 型 有预 警 ( 3 3 ) 、 提示 ( 8 8 ) 、 拒 消 费 者 召 回 、通 知 主 管 部 门 、 退

封 鹊 j I }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5 5 5 9 . 2 0 1 3 . 0 5 . 0 0 4
2 0 1 2 嘲 R A S F F

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后处理对甲醛迁移量的影响

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后处理对甲醛迁移量的影响

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后处理对甲醛迁移量的影响摘要: 目的对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中甲醛迁移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三种后处理方法分别是:1温水浸泡2、喷涂食用油3、喷涂聚酯图层,按欧盟EU10/2011标准对制品进行甲醛单体迁移量检测,评估三种后处理方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安全性的作用。

结论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杯、小碗、大碗)中的甲醛在不同模拟条件下易迁移, 后处理效果最佳的为喷涂聚酯图层,但喷该图层于食品容器上可大大降低甲醛迁移量,但也将有可能出现多环芳香烃(PAH)迁移风险。

关键词: 竹粉餐具、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 甲醛; 迁移量;1 引言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又被称为竹粉餐具,构成成分是密胺树脂与无机填料(如竹粉、玉米淀粉、木浆粉、木纤维等),而密胺树脂是由甲醛和三聚氰胺共同合成,尽管目前密胺餐具的生产工艺已经相对成熟, 但是在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的制作过程中, 原料树脂的实际聚合度较弱, 会导致产品中的甲醛迁移量超标, 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1-4】。

据欧盟食品与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显示,中国制造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厨具近年来屡屡遭遇通报,且因甲醛迁移量超标引起的通报情况呈上升势头,海关系统对此类通报均进行现场通报调查,发现该类餐厨具为近年来新兴餐厨具产品,其生产过程缺乏成熟的制造工序与技术参数,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存在一定隐患。

本研究根据甲醛迁移量超标的实际原因,采用新型的后处理方法,分别是1)对餐厨具进行喷涂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膜,2)将餐厨具在温水中进行浸泡,以求将其表面甲醛吸附分子析出。

对比了此类后处理方法前后甲醛迁移量的情况,同时对比了杯、小碗、大碗(具有不同检测条件)是三种处理方式的不同结果。

2 材料与方法2.1 仪器、试剂与材料BS 224S 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KQ3200E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舒美超声仪器有限公司);醇酸树脂(A组分,德国巴斯夫公司,CAS号25035-69-2)、异氰酸酯树脂(B组分,德国巴斯夫公司,CAS号66070-87-9)食用油(采购于超市花生油);实验餐具为植物纤维-三聚氰胺类餐具300ml杯、300ml小碗、800ml色拉碗(台州市智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对华通报分析

2019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对华通报分析

2019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对华通报分析
2019年,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发布了34次关于中国的通报,其中包括29次针对食品和5次针对饲料。

这些通报的内容涉及了各种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如农药超标、黄曲霉毒素、重金属等。

在这些通报中,食品类别中最多的是水果和蔬菜,占了总通报数的三分之一。

在这其中,多次被通报的是柑橘类水果(如脐橙、橘子等)的农药超标问题。

此外,还涉及到了鸡蛋、蜂蜜、小龙虾、海产品等多种食品类别。

饲料类别中,主要是因生产过程中对添加剂等使用不当导致超标被通报。

其中,两次通报的是因为在饲料中发现了使用限制的抗生素。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通报中只是少部分被通报的产品真的进入了欧盟市场。

许多通报只是针对发现在华的产品进行了警示,并没有通告欧盟市场,因此并不会对欧盟市场造成太大影响。

此外,欧盟对中国出口食品也存在不合格情况。

据中国海关总署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进入中国的欧盟食品中,亦有部分不合格产品,如过氧化值超标等。

综合来看,虽然欧盟对中国食品和饲料的快速预警数量较多,但并不代表中国的食品和饲料的整体质量出现了下降。

两个市场之间存在的食品质量问题是相互的,需要进一步的合作和管理才能解决。

分析欧盟RoHS指令中关于合金铜、铝、钢中铅含量豁免的问题

分析欧盟RoHS指令中关于合金铜、铝、钢中铅含量豁免的问题
在有些铝中加铅对其铸造工艺及耐磨性能有好处比如滑动轴承铝合金中的铅此时铅是作为合金元素存在于铝中其在铝中的重量含量可允许达到04而当铅在铝中作为杂质存在时其含量不能超过1000ppm
分析欧盟 RoHS指令中关于合金铜、铝、钢中铅含量豁免 的问题
欧盟委员会在2005年8月18日通过了一项RoHS指令修订决议(2005/618/EC),当中明确设定了均质材料中6种有害物质的 浓度上限,其中铅的含量不得超过1000ppm。而RoHS指令(2002/95/EC)的《附件Article 4(1)》第6项条文则指明,当铅作为 合金元素存在于钢、铝、铜合金中时,其在钢、铝、铜合金中的允许重量含量可分别达到0.35%、0.4%及4%。 许多此类合金材料的生产商和应用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只要以上合金中铅的含量不超过RoHS指 令(2002/95/EC)附件所指定的豁免上限即可;有的认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合金元素的概念。 合金元素是指特别添加到金属或合金中的、为了保证获得所要求的组织结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化学元素。所 以RoHS指令设定的豁免条件是铅作为合金元素时,其在钢、铝、铜合金中的含量才允许达到相应的豁免值。但当铅作为杂质 存在时,其浓度便不可超过1000ppm。 一般来说铅总会降低钢的性能,或者说铅的掺入对钢是无益的,此时铅便是杂质,其在钢中的重量含量不能超 过1000ppm。但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为了增加钢的易切削性能,可以在钢中加入适量的铅,使切屑易断,同时起到了润滑的 作用,此时铅是作为合金元素存在的,其在钢中的重量含量可允许达到0.35%。 在有些铝中加铅对其铸造工艺及耐磨性能有好处,比如滑动轴承铝合金中的铅,此时铅是作为合金元素存在于铝中,其在 铝中的重量含量可允许达到0.4%,而当铅在铝中作为杂质存在时,其含量不能超过1000ppm。 在

欧盟颁布新法规调整食用菌等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欧

欧盟颁布新法规调整食用菌等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欧

欧盟颁布新法规调整食用菌等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7月3日,欧盟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EC)NO. 629/2008号法规,对(EC)NO. 1881/2006法规第三部分食品中铅、镉和汞三种重金属的最大限量标准作了调整。

其中涉及食用菌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修改:1、关于铅含量。

原标准对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最大限量标准一律为0.30PPM,新标准修改为仅对蘑菇、平菇和香菇规定最大限量标准为0.30PPM,其他人工栽培食用菌未做规定。

2、关于镉含量。

原标准对人工栽培食用菌的最大限量标准一律为0.20 PPM,在新标准中,蘑菇、平菇和香菇的最大限量标准保持不变,仍为0.20 PPM,其他人工栽培食用菌则放宽到1.0 PPM。

新法规将于公布之日起20天后,即2008年7月23日开始生效。

欧盟委员会法规(EC) No 629/20082008.7.2对法规(EC)No 1881/2006关于食品中特定污染物最大限量标准的修订欧盟委员会考虑到建立欧共体的条约考虑到1993年2月8日制订的理事会条例(EEC)315/93中关于食品污染物的委员会程序(1),尤其是其中的条款2(3)。

鉴于:(1)法规(EC)No 1881/2006 (2)制定了关于食物中特定污染物的最大限量标准,包括铅、镉和汞等重金属含量的限定。

(2)为保护公众健康,保证污染物的含量水平不会成为健康隐患成为当务之急。

铅、镉和汞的最大含量必须在安全水平,在良好生产和规范农业/ 渔业操作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低含量。

(3)根据新资讯,即使是良好农业和规范渔业操作也不能使某些水生物种和食用菌中铅、镉和汞的含量继续维持在法规(EC)No 1881/2006附件中所规定的水平。

因此需要修改那些污染物的最大限量标准,以此保证高水平的消费者健康保护。

(4)欧洲议会2002/46/EC号决定第2条款和2002年6月10日讨论各成员国关于食品添加剂类似法规的理事会会议(3)都定义了食品添加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粮食安全与品质控制 2011,N o .9收稿日期:2011-01-25;修回日期:2011-05-03作者简介:张慧媛(1987-),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科学与工程。

通讯作者:唐晓纯(1955-),女,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预警、食品科学与加工技术。

欧盟RASFF 系统对重金属的风险预警及对我国的启示张慧媛,唐晓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对欧盟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近十年重金属污染食品的通报数据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对2008年~2010年欧盟关于汞、镉、铅、砷四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的食品类别和欧盟风险预警的措施进行了研究。

由于重金属污染一直是我国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借鉴欧盟对重金属的风险预警理念和预警策略,有利于我国开展对食品中重金属的风险预警。

关键词:食品安全;重金属;欧盟RA SFF 系统中图分类号:T S2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11)09-0016-04The risk early warning of heavy metals of EU RASFF and the revelation to ChinaZhang H uiyuan ,T ang Xiaochun(Schoo l o f Ag ricultural Eco nomics and Rural Dev elo pment ,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 :T he public data and tr ends o f heav y metal contaminatio n in foo d fo r nearly a decade of T he EU Rapid A ler t Sy s -tem for Foo d and Feed (RA SFF )we re ana lyzed .T he four common kinds o f heavy me tal co ntamina tion in fo od abo ut mercury ,cadmium ,lead and ar senic of EU fo r 2008~2010and EU risk early w arning measures w ere studied .A s the heavy metal po llu -tio n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foo d contaminatio ns in China ,therefo re ,draw ing on the EU concept of risk early wa rning of heavy me ta ls and early w ar ning strategies ,will help us to carry out the risk o f an ear ly war ning of heavy metals in foo d .KEYWORDS :fo od safe ty ;heavy metals ;EU RASF F 食物中重金属污染一直是UNDP /FAO /WH O 全球食物污染监测计划中的重点研究监测项目。

那些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和消除的重金属污染物随着气流、水流和食物链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并可在环境、生物体和人体内蓄积,进而威胁人类的健康[1]。

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 stem for Foo d and Feed ,简称RASFF )为了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安全食品和饲料的危害,对欧盟食品中重金属污染食品的情况给予了持续的关注,自2001年以来每年予以通报。

因此,欧盟RASFF 系统积累了这一类食品安全风险的存在、变化与影响的数据信息,研究数据信息可以了解重金属在食品中的演变,以及近年来的污染特征。

为此,文章以2008年~2010年数据为主,探讨欧盟的重金属污染变化以及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1 欧盟食品重金属污染数据[4]分析1.1 2001年~2010年欧盟食品重金属污染情况从2001年~2010年,欧盟重金属污染食品占所有通报量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近3年呈高位震荡态势,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2001年~2010年重金属污染变化趋势从2001年~2007年,欧盟重金属污染食品的事件频频发生,所占比例基本呈直线上升。

可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

但2007年~2010年通报比例又有所下降,此阶段成员国数量和相关管理政策基本没有变化,数据所体现出的趋势也最具有说服力。

由此可见,正是欧盟先进的预防理念和完善的预警系统才使得重金属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得到了及时的控制。

1.2 2008年~2010年重金属污染食品状况分析1.2.1 污染食品中各类重金属分布概况根据RASFF 的报告显示,从2008-01-01-2010-12-31,欧盟通告的被重金属污染的食品安全事件共有485条之多,其中涉及汞污染的就有262条之多,其次是镉和铅,分别是148条和40条。

除了汞、镉、铅、砷这4种主要重金属,少量食品中还含有过量的锡、锌、铬等。

欧盟污染食品的重金属具体种类分布如图2所示。

图2 2008年~2010年欧盟污染食品重金属种类分布1.2.2 不同重金属污染食品种类比较对于不同的重金属,根据其理化特性,污染的食品种类也相差甚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例如有关锡污染的通报共15个,全部来自果蔬类食品,主要是由于罐头制品包装的重金属迁移污染。

罐头包装污染、抗菌剂与除草剂及船舶防污损涂料的有机锡中防污损涂料三丁基锡是人类引入海洋环境中分布广泛、毒性最强的化合物之一,对鱼、贝类有致畸作用。

若长期、大量摄取被有机锡污染过的鱼虾、贝类,会引发行走功能障碍和肝脏方面的疾病[5]。

汞是蓄积作用较强的元素,主要在动物体内蓄积。

湖泊、沼泽中的水生植物、水产品易蓄积大量的汞。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农业上使用含汞杀螨剂以来,汞对土壤、自然水系、大气的污染日益严重[6]。

工厂排放含汞的废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汞在自然界中有金属单质汞(俗称水银)、无机汞和有机汞等几种形式。

汞中毒以有机汞中毒为主,患者往往表现为手指、口唇和舌头麻木、说话不清、视野缩小、运动失调及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以发生瘫痪、肢体变形、吞咽困难,甚至死亡[7]。

根据统计显示2008年~2010年欧盟涉及汞污染的通报共262件,其中5件是关于营养强化食品的,254件是鱼类及鱼类制品,占总通报数的96.95%。

可见汞对水资源的污染造成的海产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视。

其污染食品种类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汞污染食品种类分布镉应用于锌冶炼、矿山、电镀、油漆、颜料、陶瓷、原子、塑料和农药等工业领域,由于工业“三废”尤其是含镉废水的排放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较为严重,用此类水浇灌农田,可使大米中含镉量大大地超过卫生标准,有的污染地区居民每日摄入量比非污染区高30多倍[8]。

鱼类富集镉较多,许多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都含有镉。

镉还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进入植物性食品,并通过饮水与饲料转移到动物体内,使畜禽类食品中含有镉。

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和肝脏中,损害肾功能、骨骼和消化系统[9]。

据RASFF 通报数据显示,金属镉对水产品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甲壳类动物和头足类动物,分别占总通报数的47.3%和28.38%。

镉污染食品种类分布的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镉污染食品种类分布铅污染的来源有含铅农药的使用、涂料、油漆、汽车尾气、蓄电池制造、废弃物污染、电子电器产品废弃物和铅冶炼厂、天然铅矿等所产生的“三废”,食品加工、贮藏、运输使用食品容器、用具都是食品中铅的重要来源,植物吸收铅之后,主要累积在根系中,只有部分进入茎、叶和籽粒之中[10]。

从2008年~2010年,共有40个通报是关于铅污染的,主要污染的种类是果蔬及营养强化食品,分别占35%和32.5%。

可见铅污染主要是通过土壤富集和农药残留等作用于食品中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有效对铅污染进行源头控制。

铅污染食品种类分布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

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动、植物机体中都含有微量的砷。

农田用水的污染和含砷农药的广泛使用,均是农作物受污染的主要来源[11]。

砷在环境中由于受到化学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大都以无机砷和烷基砷的形态存在。

不同形态的砷,其毒性相差很大。

三价砷化合物的毒性大于五价砷化合物,砷化氢和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毒性最大[12]。

与铅污染来源类似,砷的污染也主要通过土壤富集,因此其污染食品种类与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存在于营养强化剂和果蔬中,分别为48.15%和40.74%。

具体污染食品种类分布情况如图6所示。

1.3 RASFF 对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控制由于重金属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所占比例之大,受到了欧盟各个国家的重视,秉着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原则,近年来RASFF 系统对此进行了及时、有效地控制。

RASFF 系统是欧盟在遭受几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冲击之后新食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欧盟就对建立于1979年的原有的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作了大幅调整,颁布了欧盟法规(EC /178/2002),并将其作为RASFF 的法律基础。

规定从2005年起,对于任何出现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食品生产企业都被强制要求及时向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通报。

同时,与最初于1979年建立的系统不同的是,现在的食品及饲料快速风险预警系统将“风险预警”和“信息”进行了区分。

“风险预警”主要内容是与食品安全紧密相关的信息,如产品从市场的撤回行为等,需要对食品中的风险采取紧急措施,并且阻止这些存在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而“信息”则是人们通常所泛指的相关信息,对于那些仅需要进行“信息”通报的产品,是被允许进入市场的。

2009-07-16开始,健康委员会还开通了RASFF 数据库在线查询系统门户网站,正式取代了原来公布在网站的周通报总结,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相应的数据表格。

RASFF 明确要求成员国相关机构必须将有关食品和饲料对人类造成直接或间接风险,以及限制某种产品销售所采取措施的任何信息,都及时通报给RASFF 。

系统将收到的有关信息调整编研后,按照相应的程序报欧盟委员会,转发欧盟有关部门,再通知预警体系内的其他成员,从而有效地实施安全预警[13]。

信息来源包括边境控制、官方市场监控、公司自检和客户举报;每条信息列明通报时间、通报国、通报原因及产品来源地、信息依据和产品状态,提供了全面的预警信息。

这就保证了风险发生前的有效控制。

除了比较严格的重金属残留量标准,欧盟还有一套严格的监管体制以及先进的检测技术,一旦发现可能对消费者造成危害的食品,就会马上启动预警程序,当即采取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