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田野调查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 量的人作为调查对象,而总体中的每个人在调查中 都有同等被选中的机会。
15
2、分层(分类)随机抽样: 是指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 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 样可以按照同样的比例来抽样,称为定比分层随机抽 样 3、主观抽样(judgment sampling) :是指研究者以某 些重要的标准为依据选定调查对象。 主观抽样所得的调查资料并不能代表总体情况,但主 观抽样在田野调查中有时是必需的
3
另一种进入田野的方式是通过非正式的渠道进入。 例如调查者可以通过老师、同学、朋友、亲戚、熟人 等个人关系进入调查点,或者调查者相机直接或渐渐 进入调查点,在与某个调查对象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之时,得以深入到当地社区生活之中。 人类学者采用此种进入方式能够比较容易得到研究对 象的信任和合作,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田 野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报道人的条件: (1)对己文化完全的濡化;
(2)眼下的完全参与;
(3)是调查者所不熟悉的文化中的人; (4)有兴趣和有足够的时间; (5)非分析性,即能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或 根据本土视角提出对事件的分析和解释
13
人类学访谈可以分为非正式访谈和正式访谈两大类: 正式访谈又可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个人 深度访谈 非正式访谈(informal interview)是指人类学家通过 非正式谈话和闲聊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式
主观抽样所得的调查资料并不能代表总体情况但主观抽样在田野调查中有时是必需的四谱系法所谓谱系法是收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形式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谱系分析方法以个人为中心从家庭成员出发到整个世系群是田野工作中解开人群分类的第一件事和出发点五个人生活史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回顾式叙述
4
(二)进入角色(简洁、清晰的自我介绍)
当进入田野点后,研究者要尽快向当地人说明此行的 目的和自己的身份,否则会因为误解而导致当地人对 你敬而远之。 在介绍自己的身份和目的时应尽可能用通俗的或当地 人可以理解的言语和词汇来说明,而不是用深奥的学 术语言高谈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 人类学者依照调查对象的社会交往方式展开社交并取 得一种当地人认可的合适身份(角色)可以使调查工 作进入新的天地。
14
三、抽样法
所谓抽样(sampling)就是指通过一定方法从研究 对象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 抽样可以分为随机抽样(probability sampling)和 非随机抽样(non-probability sampling)两大类。
随机抽样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分层(分类)随 机抽样、主观抽样
6
(二)充分估计生存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
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人身安全
(三)生活方面的问题
食物短缺、卫生条件差等问题 饮食习惯差异 恶劣的卫生条件所导致的健康问题
7
(四)文化禁忌
不同社会的文化禁忌有时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类学观 察者的调查活动 文化震撼:指的是人们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而导致的 精神压力,它是由于快速地进入不同于自己本身的文 化,遵循不同的行为规则及对言行举止之意义做不同 的诠释后所产生的现象
11
二、访谈法
访谈(interview)就是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 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人类学中通常把访谈对象称为 报道人。 所谓报道人(informant)是人类学者在田野调查中 结识的、能帮他们了解当地文化的当地人。 关键报道人(key informant)是人类学者所研究文化 的某方面专家,他能够帮助人类学者深入了解并学习 当地的文化。
(二)简答:
1、谈谈你对进入田野点的方式的理解。 2、参与观察有什么意义? 3、合适的关健报道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4 、何谓抽样法?包括哪几种方法?
5 、生活史访谈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
25
推荐阅读书目
1[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 2[英]马林诺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华夏出版社, 20 3汪宁生文化人类学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 文 物出版社,1996 4[美]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8 5[英]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 山东人民 出版社,1988 6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 广东高等 教育出版社,1996 7美]古塔与弗格森编著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 限与基础华夏出版社,2003 8庄孔韶人类学通论修订版,第十章太原:山西 教育出版社,2004
第五章 田野调查方法
进入田野工作地点 田野调查方法举要 田野资料与整理
1
第一节 进入田野工作地点
进入田野的方式 预料困难
2
一、进入田野的方式
(一)进入方式
两种方式进入田野: 一种是通过正式行政体制自上而下进入,一般是通过 行政管理机构层层深入。 优点: 能够得到地方管理者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容易得到管 理者所掌握的相关资料 缺点: 自上而下进入调查点,调查资料或事实常因研究对象 的敬畏或疑虑而遭到掩饰或更改
5
二、准备工作
(一)准备田野调查必需品 1、个人证件、介绍信等身份证明
2、个人生活用品: 包括根据当地季节特点准备的个人衣物; 需要先到地方防疫站学习必要的防疫知识(如驱蚊和 防疟疾); 准备个人常用药品和急救包(防止外伤、蛇咬和止血 等); 准备生活必需品,如旅行食品、照明用具、海拔表、 望远镜、雨具等野外生活用具。
8
第二节 田野调查方法举要
参与观察法 访谈法 抽样法 谱系法 个人生活史
9
一、参与观察法
1、定义:
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
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参与观察者一定是全身心投入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之 中,以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诸文化事项及其行动 的意义,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
2、参与观察的意义:
一是提高了从田野工作中所收集资料的质量。
二是提高了民族志的解释力。
10
参与观察法对人类学者的要求: (1)学习当地语言,从而能随意地与当地人进行交 流 (2)在调查点居住较长的时间,一般为一年或一年 以上,从而有机会参与当地人因季节周期变化的不同 的生产活动、仪式和节庆等 (3)与当地人一样生活,跟当地人建立起密切关系, 真正了解他们的文化
23
(三)田野成果形式
学术论文或论著,也可以是各种体裁的民族志,如田 野杂记、旅行记、小说等,也可以同时包括录音带组 合、照片组合或影视人类学片的系列民族志作品集 田野调查报告可以分为: 描述性报告 解释性报告 建议性报告
24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参与观察、关键报道人、个人生活史、文化震撼
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谱系法
所谓谱系法是收集家谱并编辑成系谱表以确定亲属制 形式及其结构性质的研究方法 谱系分析方法以个人为中心从家庭成员出发到整个世 系群,是田野工作中解开人群分类的第一件事和出发 点
17
五、个人生活史
生活史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报道人进行深度访谈,将报 道人个人全部或部分的生活以口语或书写的方式表现 出来的回顾式叙述。 个人生活史并非只是孤立、零星的个人记忆,而是 “在社会、文化和历史情景里,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 亡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和经历” 意义——个人生活史不仅具有阐述个体生命历程的意 义,更重要的是可以透过个人生活史观察到人的互动 关系历史,进而认识社会机制及其本质。
21
人类学者在做田野笔记时需要遵守以下几个 原则:
(1)细致、忠于原貌原则。 (2)快速、准确原则。 (3)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原则。
(4)及时记录原则。
(5)核对原则。
22
(二)田野日记
田野日记(field diary)是记录田野工作期间田野研 究者自己的个人经历、想法、恐惧、迷惑、突破,以 及在田野工作中的问题等内容。 它主要是对记录者在田野现场的看法、立场或心情进 行描述。这些较为主观和感性的记录,日后可以直接 转化成游记或文学性的作品。 田野日记这种田野工作的内省性记录也可以促使研究 者认真考虑个人偏见和感受及其对研究的影响
18
生活史的研究被认为应符合以下七个标准: (1)应从文化序列上研究个案; (2)个人的行为应视为与社会有关; (3)个案的家庭应顺从文化的功能研究,团体的 生活方式则从个别人身上研究; (4)应具体说明将有关资料转变成为社会行为的 方法; (5)强调从孩提至成年的连续相关性; (6)应研究社会情境,以便发现社会压力、社会 参与的种类和程度; (7)将生活史材料加以组织和概念化
26
19
第三节 田野资料与整理
田野资料 资料整理原则
20
一、田野资料
(一)田野笔记
田野笔记(field notes)是指在访谈过程中或参与观 察中当场记述下来或及时补充完善的资料,偏重当地 人的观点。
田野笔记可以为日后撰写田野报告时提供每日的经验、 实际状况及问题等资料。 田野资料类型: 访谈记录 观察记录 拍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