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课 马克思 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本课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本课测试(人教版选修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剖.(pōu)给.予(jǐ)
撰.写(zhuàn) 孜.孜不倦(zī)
B.佣金.(yōnɡ) 藐.视(miǎo)
校.样(jiào) 诽谤
..(fěi bànɡ)
C.颓.废(tuì) 愤懑.(mèn)
着.手(zhuó) 摒.弃(bìnɡ)
D.热忱.(chén) 囿.于(yòu)
崭.新(zǎn) 一模.一样(mú)
答案 A
解析B项“佣”读yònɡ。
C项“颓”读tuí。
D项“崭”读zh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落辑捕迄今得心应手归根结底
B.分歧会晤蔓延迫在眉睫饥肠漉漉
C.羁绊匮乏辩证志同道合娓娓动听
D.亟待锁链经典赫赫有名响彻云宵
答案 C
解析A项辑—缉。
B项漉漉—辘辘。
D项宵—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当然不能听任这种富于欺骗性的见解到处________而不加驳斥。
(2)1848年1月底,马克思收到伦敦中央委员会发来的一封带有警告意味的________书,要他尽快把草稿送去,“否则将对他采取进一步措施”。
(3)正如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后来所说——“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________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A.流传督促铲除
B.留传敦促根除
C.留传督促根除
D.流传敦促铲除
答案 D
解析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由前而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由此及彼,偏于精神层面,往往是自然传播。
留传:只能是时间上的纵向传播,指历史长,多为具体事物,有主观色彩。
敦促:催促和施加压力使尽快执行,是作用于一个时间点上的动作。
督促:有监督并施加压力使完成的意思,是作用于一个时间阶段上的动作。
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
根除:彻底铲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国际社会上,一些国家希望借中国的力量来制衡美国;也有一些国家则只要美国不.
为已甚
...,就希望同美国继续友好往来。
B.某国际运动品牌公开承诺,会在2020年前淘汰其供应链中所有有毒有害物质,身先
..
士卒
..响应绿色和平的号召,带动纺织业做出“无毒”改变。
C.正因为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和传统美学方面的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所以才能见.
仁见智
...,写出极具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谈美书简》。
D.踏上北国土地,极目远眺,茫茫雪原,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你的心里顿时就
会有一种歧路亡羊
....的感觉。
答案 A
解析A项不为已甚:不做太过分的事,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B项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
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C项见仁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D项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此处只是进入雪地而迷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有看清楚呢。
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
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
①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②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③寓所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④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⑤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⑥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A.③②①④⑥⑤B.②①④⑥③⑤
C.②⑥③⑤①④D.③②①⑤④⑥
答案 A
解析语段的核心是“寓所窗前的梧桐树”引发的“我”的思考,故而起句为③,②句中的“这些”指代“梧桐树”紧承其后,①句“但”字转折到“形式上是我所有的”;④句“因为”解说原因,⑥句进一步说明“是我所有的”;⑤句转向“它们的主人”,与后文的“但是”句相呼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代学人傅斯年(节选)
说到做到,果然一九四四年九月七日,张群向国民参政会提出施政报告后,傅斯年就提出他的质询。
对傅斯年的质询,财政部的答复,有些采取了敷衍塞责的态度,有些坚决否认。
蒋介石怕事情闹大,亲自出面宴请傅斯年为孔祥熙说情,蒋介石问傅斯年:“你信任我吗?”傅斯年说:“绝对信任。
”蒋介石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当信任我所任用的人。
”傅斯年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
”蒋介石最终免了孔祥熙的行政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之职。
事情过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
”只有读书人保持气节,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出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
他这样做,全是基于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一个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
也就是文天祥说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他真可以说是做到“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了。
6.请结合所选文段,分析这篇评传的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选材典型。
本段选取了赶孔祥熙下台这一材料,叙述了传主与国民党高官政要的冲突,能够代表传主威武不屈的人文品格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典型性。
②记叙真实。
介绍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直接引述了蒋介石与傅斯年的对话,突出了“传”的真实性。
③叙议结合。
在叙述中,有点睛的议论,并引用文天祥的话,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高度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传记的体裁特征包括内容的真实性(材料来源如资料、引用等)、技法的文学性,如材料的取舍与叙述,评传的叙议结合等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黄遵宪的外交活动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黄遵宪表现出很强的历史责任感。
除协助公使处理外交事务外,他“既居东二年,稍稍习其文,读其书,与其士大夫交游”。
黄遵宪不愿埋首经籍,主张“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走经世致用之路。
为了澄清过去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糊涂观念,“遂发凡起例,创为《日本国志》一书”。
该书以“史家纪述,务从实录”为指导思想,力求客观地向中国人全面、准确地介绍日本的历史及现状,“详今略古,详近略远,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
显然,黄遵宪想要通过叙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历史,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
书中以叙述日本历史为经,以评论古今得失为纬,用“外史氏曰”的形式,阐发他的见解,从而把自己的改革思想糅合进日本史的叙述之中。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
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
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
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
同时,黄遵宪还提倡发展华文教育,改会贤社为图南社。
他亲任社长,拟定学规,每月设定课题,鼓励南洋诸生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地方礼俗,关心民事民瘼。
当他卸任归国时,门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用“遂令蛮貊文明开”“无异岭表韩公来”表达对老师的赞誉之情。
《马关条约》签订后,准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中日双方进行具体交涉时,黄遵宪受委派主持苏、杭两地谈判事宜。
他谈判的对手是日本著名外交家珍田舍己。
当时,珍田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要求在苏、杭开埠,专界专管,并且蛮横地说:“奉本国政府接收专管租界之命,但求按约指地。
”黄遵宪毫不示弱,不为其气势所慑。
他援引《马关条约》条文,指出“新约所评,只许通商,遍查中文、日文、英文,并无许以苏州让给一地,听日本政府自行管理之语”,拒绝了珍田的无理要求。
他又亲自草拟《商埠议案》,凡是《马关条约》文本语焉不详的地方,只要是有利于挽回中国自主权利的,“无孔不钻”,“无微不至”,从而有理有利有节地挫败了珍田舍己的嚣张气焰,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情势下为中国争了口气。
黄遵宪在《上某星使论外交家尽职书》中,把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总结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和“抵制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抵制之法”。
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清朝处于列强环视之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已祸害多年,在对外交涉中只图能多挽回些利权,以保国民生计。
又因为在弱肉强食的竞争原则下,弱国无外交,与帝国主义
的斗争就不能不讲究策略。
他阐述说:“于固执己见,则诿以彼国未明我意;于争夺己权,则托于我国愿同协力;于要求己利,则谬谓两国均有利益。
不斥彼之说为无理,而指为难行;不以我之说为必行,而请其酌度。
”即在谈判中千万不能感情用事,把事情弄僵,贻误全局。
一定要掌握好谈判的分寸,应想方设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对方下不了台,交不了差。
黄遵宪继续阐述说:“不以彼不悦不怿而阻而不行。
言语有时而互驳,而辞气终不愤激;辞色有时而受拒,而请谒终不惮烦;议论有时而改易,而主意终不游移。
将之以诚恳,济之以坚贞,守之以含忍。
”黄遵宪认为,凡此种种交涉手段和谈判策略,最终是要达到使“吾民受护商之益”,即保护并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目的。
(摘编自郑海麟《黄遵宪传》)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为了纠正封建士大夫对日本的错误观念,实现他“识时贵知今,通情贵阅世”的主张,黄遵宪一到日本,就开始了《日本国志》的编撰。
B.黄遵宪从新加坡卸任回国时,他的学生潘百禄在《送黄观察公度夫子返国》一诗中,把他比作唐代曾在岭南蛮荒之地传播文明的韩愈。
C.在中日两国关于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的谈判中,珍田舍己要求专界专管,按约指地,以挽回自主的权利,而且态度蛮横,盛气凌人。
D.黄遵宪根据他十几年间处理外交事务的心得,归纳出“挪展之法”、“渐展之法”、“抵制之法”,从而把他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外交谈判策略。
E.本文通过对黄遵宪外交活动及其思想的记述,反映了他外交思想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刻画了他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且勤于著述的外交官形象。
答案BD
解析A项中“一到日本,就开始了”错。
C项中“以挽回自主的权利”错。
E项中,除了记述黄遵宪的外交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如著《日本国志》一书等。
8.黄遵宪所撰《日本国志》一书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务从实录、全面准确的写作宗旨,②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编写原则,③史论结合的编纂方法。
解析注意从第一段中间“该书以……”到段末分类概括。
9.从文中看,作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主要功绩是什么?请简要论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详察南洋各岛情形,查访侨民疾苦,改善侨胞待遇;②与当地英国华民政务司
斗争,以《大清律例》保护华侨财产;③改会贤社为图南社,积极发展华文教育。
解析注意从第二段中第二、四、五句分类概括。
10.黄遵宪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外交谈判应该坚持“诚恳”“坚贞”“含忍”三项原则。
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谈判态度要诚恳。
①不说对方所提的方案无理,只说难以实现;②不说自己所提的方案一定可行,只说请对方考虑;③不能感情用事,贻误全局。
观点二: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
①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说对方没有明白我方的意思,争取自己的权利就说愿与对方同心协力,要求自己的利益就说对双方都有好处;②不因为对方不高兴就放弃自己的原则立场;③表述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自己的观点却要毫不含糊。
观点三:要学会克制忍让。
①无论双方辩论如何激烈,都要做到始终不说过头话;②当对方拒绝我方的要求时,要始终请求谒告,不厌其烦;③掌握好谈判的分寸,不至于使对方交不了差。
解析注意观点要明确,论述合理充分,不要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四、语言运用
11.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
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什么用呢?
答案(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示例二)盖的房子无法居住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比喻修辞的能力。
题目要求填写喻体,一定要紧扣给出的本体“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喻体要贴切表达出本体内容,同时还要与下文“还有什么用呢”衔接好。
12.法网女单冠军李娜将在七月回访母校,学校将举行一个欢迎仪式,你将作为学生代表致辞,请你写一则开场白。
要求:①情感真挚,②表达得体,③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尊敬的李娜女士,我们母校师生热烈欢迎您回校访问!在法网比赛中您征
服了对手,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您是母校的骄傲!期盼您能够常回家看看!(答案中应包含欢迎之意以及对李娜的事实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