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C.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
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3.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C.寒冷环境中,因为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散失的也少,体温仍能维持恒定
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4.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T细胞受刺激后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D.“甲流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5.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6.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174分.
7.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 草丛34 0 0
2 针叶林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67 2
4 17
4 常绿阔叶林106 31 16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3)与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8.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ABA)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如图一表示果实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植物激素“五兄弟”变化情况,图二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①~③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
请据图回答:
(1)由图一植物开花期间,若受粉障碍,则影响______合成,果实不能发育.
(2)由图一果实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______也具有这样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______.
(3)由图一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说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______的结果.(4)图二中的①是______;③是______.
(5)“a浓度”较“b浓度”要______.
(6)下列各项与生长素类似物应用有关的是______.
A.培养可遗传的无子果实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9.图甲表示的是与记忆有关的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的______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其中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______的建立有关.
(2)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电脉冲刺激图甲中a所示的神经纤维,则在b、c处能测到动作电位的是______.此时d 处发生了阳离子内流,促进结构2分泌NO,NO作用到结构1内部,使其分泌更多Giu,促使更多阳离子内流,这种调节属于______(填“神经"或“体液”)调节,该过程______(填“属于"
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3)与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细胞兴奋相比,在图乙表示的过程中,记录的动作电位波幅增大,该现象的产生可能与______内流有关.
10.科学家在研究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红色、褐色、白色三种表现型,身色有灰身、黑身两种表现型.
(1)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8条.如果对果蝇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量______条染色体.
(2)假设控制果蝇眼色A(a)与身色B(b)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有人将两只果蝇杂交,获得了100个个体,其表现型为37只灰身褐色眼:19只灰身白眼:18只灰身红眼:13只黑身褐色眼:7只黑身红眼:6只黑身白眼.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如果该人进行的杂交实验果蝇所产白眼果蝇胚胎致死,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3)若控制眼色的基因由两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C_DD为红眼,C_Dd为褐色眼,其他基因型均表现白眼,现有CcDd两只雌雄果蝇杂交,所产生F1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若再让F1中褐色眼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若已知灰身是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性状,有人进行实验让纯合灰身雌果蝇和黑身雄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2,再让F2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F3,则F3中雄性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焦化厂活性污泥中富含难降解的有机物苯甲酰肼,是当前焦化行业环保治理的难点.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可通过细菌生物降解方法处理焦化厂污染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目的菌的筛选:选择目的菌应该从______中筛选,在配制培养基时仅加入______作为碳源,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所选目的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2)优质菌株的驯化:欲要选出高效降解污染物的优质菌株,需采用逐步提高______的方法驯化目的菌,培养出的目的菌经稀释涂布分离后得到______以备鉴定和使用.
(3)优质菌株降解污染物能力的测定:将分离得到的优质菌株______到经过______处理的污染物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残余污染物的浓度.
2015-2016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
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B.在变酸的果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C.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酒精发酵是厌氧发酵,醋酸发酵是需氧发酵,所以制作果酒时瓶口需密闭,制作果酒时中断通氧可能引起醋酸菌死亡;温度对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都有影响,在制葡萄酒时温度要控制在18~25℃,而在制葡萄醋时则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制作果酒和果醋时均需注意无菌操作,且对发酵瓶进行消毒.
【解答】解:A、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时需要缺氧的环境,所以制作果酒时瓶口应密闭,而醋酸菌是嗜氧菌,所以制作果醋时要适时通气,若中断通氧可能会引起醋酸菌死亡,故A正确;
B、在变酸的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故B正确;
C、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18﹣25℃)和醋酸菌(30﹣35℃)发酵的影响都很大,故C错误;
D、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故D正确.
故选:C.
2.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考点】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解答】解: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MS固体培养基,A正确;
B、每一种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B正确;
C、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C.寒冷环境中,因为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散失的也少,体温仍能维持恒定
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2、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3、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解答】解: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能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A 错误;
B、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因此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B正确;
C、寒冷环境中,因为散失的热量多,所以产生的热量也多,体温仍能维持恒定,C错误;
D、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将完全丧失,但血糖调节能力没有完全丧失,D错误.故选:B.
4.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T细胞受刺激后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C.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D.“甲流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不能增殖.
2、T细胞受刺激后可以释放淋巴因子,从而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吞噬抗原,但识别并不具有特异性.
4、流感疫苗属于毒性弱的抗原,不是抗体,故不能与病毒结合;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
【解答】解:A、“疫苗"作为抗原,T细胞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也能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胞,A正确;
B、B细胞和T细胞遇到刺激后不断进行分裂,浆细胞不能分裂,B错误;
C、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C错误;
D、“甲流疫苗”即为灭活的病毒或减毒的病毒,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只有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D错误.
故选:A.
5.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答】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错误;
B、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错误;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
D、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故选:D
6.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群落的空间特征: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现象;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
【解答】解: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
B、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它们之间没有共生关系,B错误;
C、据图示可知,鲢鱼和青鱼及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利用的食物和空间不同,故不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
D、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所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三、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174分.
7.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灌木乔木
1 草丛34 0 0
2 针叶林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67 2
4 17
4 常绿阔叶林106 31 16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3)与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会使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考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分析表格:表格表示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群落类型变化为: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灌木和乔本的种类数都逐渐增多.
2、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解答】解:(1)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土壤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植物分层现象更复杂,原因是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3)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
(1)次生土壤
(2)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3)变快发生改变
8.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ABA)植物激素“五兄弟"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如图一表示果实生长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植物激素“五兄弟"变化情况,图二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①~③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
请据图回答:
(1)由图一植物开花期间,若受粉障碍,则影响生长素合成,果实不能发育.
(2)由图一果实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赤霉素也具有这样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脱落酸.
(3)由图一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说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图二中的①是赤霉素;③是乙烯.
(5)“a浓度”较“b浓度”要高.
(6)下列各项与生长素类似物应用有关的是BD.
A.培养可遗传的无子果实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识别坐标曲线图时,首先要看清楚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然后理解关键点、转折点等的含义,最后明白整条曲线的含义.当图中有多条曲线时,要一一看清每条曲线的含义,不能被其他曲线干扰.观察图一可知,植物的生命活动不是单一激素,而是多种激素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二者起协同作用.观察乙烯含量变化曲线可发现,成熟、衰老的果实中乙烯含量都较高.
观察图二可知,激素①②均能促进细胞伸长,则二者是生长素和赤霉素,由激素②的浓度不同作用效果相反可知,激素②是生长素,激素①是赤霉素;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细胞的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激素
①②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激素③抑制细胞伸长与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是拮抗作用.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答】解:(1)由图一植物开花期间,若受粉障碍,则影响生长素合成,果实不能发育.(2)由图一果实幼果快速生长时期,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赤霉素也具有这样的作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脱落酸.
(3)由图一整个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变化说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4)通过图二中①②③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可知,①是赤霉素,②是生长素,③是乙烯.(5)高浓度生长素通过合成乙烯抑制细胞伸长,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因此“a浓度”较“b 浓度”要高.
(6)解:A、人工培育无子辣椒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
C、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够延长种子寿命,C错误;
D、生长素类似物能够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
(1)生长素
(2)赤霉素乙烯、脱落酸
(3)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4)赤霉素乙烯
(5)高
(6)BD
9.图甲表示的是与记忆有关的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的海马体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其中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电脉冲刺激图甲中a所示的神经纤维,则在b、c处能测到动作电位的是bc.此时d 处发生了阳离子内流,促进结构2分泌NO,NO作用到结构1内部,使其分泌更多Giu,促使更多阳离子内流,这种调节属于神经(填“神经”或“体液”)调节,该过程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3)与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细胞兴奋相比,在图乙表示的过程中,记录的动作电位波幅增大,该现象的产生可能与Ca2+内流有关.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突触的结构;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图甲:图示神经元细胞以及突触,d表示突触,abc表示神经元细胞的神经纤维.
图乙:突触结构,1表示突触前膜,2表示突触后膜.
【解答】解:(1)海马体主要负责学习和记忆,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所以人脑的短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的突触的建立有关.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的,根据神经元之间突触的方向可知,若用电脉冲刺激图甲中a所示的神经纤维,则在bcd处都有电位变化.根据兴奋传导过程可知此时d处发生了阳离子内流,属于神经调节,又因为阳离子内流促进结构2分泌NO,NO作用到结构1内部,使其分泌更多Giu,促使更多阳离子内流,所以该过程正反馈调节.
(3)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导致的,但记录的动作电位波幅增大的原因是Ca2+内流导致的.故答案为:
(1)海马体突触
(2)bc 神经不属于
(3)Ca2+
10.科学家在研究果蝇时,发现果蝇的眼色中有红色、褐色、白色三种表现型,身色有灰身、黑身两种表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