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理解:月上黄昏幽独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阅读理解:月上黄昏幽独栖
——从朱淑真的《减字木兰花》透视其凄独意识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

其生活年代大约在南宋高宗绍兴至孝淳熙年间,是我国宋代继李清照之后又一位才华横溢成就卓越、且作品在宋代也是最多的女文学家。

朱淑真文名于当世不显。

一生非但“青史”无名,而且连一篇比较完整的生平传记都没有,甚至透过她那一阙阙脍炙人口的佳篇竟然发现背后流露的是无尽凄婉清丽的满目忧愁怨恨,真对魏仲恭以“断肠”这个词对朱淑真一生和其词风准确而妥帖的冠名油然萌生无限的钦佩敬意之情。

之所以“断肠”是贯穿朱淑真词作的主要感情基调,是因为其独具“天资秀发,性灵钟慧”的气质,并在强调“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常纲盛行的封建社会里保持着“恣逞春性情”、“不管风姨号令严”的坚韧狷傲之姿,最终在“齐大非偶”、“所适非人”的不幸婚姻的催化下,无情地破碎了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种浪漫爱情的憧憬。

这致使无论是春和日暖的溢翠流红,抑或是秋凉萧瑟的孤灯疏雨,都是那么地令人触目伤怀,黯然断肠,并折射出朱淑真在这种脉络经纬里所呈现出的孤寂凄独的精神世界。

在这孤寂凄独的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种凄婉独胜“的风格,进而凝聚成一种凄独意识,并以此为凝聚核和辐射点,把这种情愫的极限——“断肠”悲剧渗透到作品的字里行间。

一、上片直抒胸臆,以“独”写独情自凄
此词乃传统题材之一的“闺情”词,朱淑真却一改晚唐、五代由文士为女主人公立言的代言体而直抒情怀,语言流畅,浑然天成。

词作伊始,连叠运用五个“独”字而都妥润自然,确是词人独辟蹊径、自铸新词的妙构。

在愁云密布、紧锣密鼓中,以浓厚的氛围把一个近乎悲伤若狂的女子的凄独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使深闺怨妇的悲怆愁怀展露无遗;五个“独”字逐层铺排,又如现代影视艺术中特定镜头的推映、摇现和叠见,把词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形象鲜明地凸立于纸面,其画外音也相应地丰实而隽永。

其传神之功效与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人生孤境之描写相比较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紧承“独”字不蔓不枝延续不尽的悲愁:不仅写出了她百无聊赖的孤独,而且描绘出她于翘首凝望或低头遐想中的伤心失神。

特别是“无奈轻寒著摸人”一句,写出了女词人对季节的异常敏感。

“轻寒”二字更是正扣题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词虽无一语及春,但惟从“轻寒”二字,就足以透露出春天的信息。

“著摸”在宋人诗词中有撩拨、沾惹之意。

如孔平仲《怀蓬莱阁》诗:“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

”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诗》诗:“无那春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

“著摸”即“着莫”,朱淑真词与杨万里诗用法完全相同。

把春风春气拟人化、行动化之后,又从它们细微而轻灵的行为中,透视着词人在特定境遇里的烦乱意绪。

这组慢镜头式的特写画面,把复杂而又深隐的人物心灵生动地外化为立体场景,产生耐人品味的美感效应。

这与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

二、下片间接抒情,无“独”见独情断肠
下片进一步寓情于动作细节之中抒写女词人愁怨。

“此情谁见”四字,承上启下,一语双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独伤情,又兼指下文的“泪洗残妆无一半”写出了女词人以泪洗
面的愁苦。

南唐大词人李煜曾有过“日夕以泪洗面”的描叙,相比之下,朱淑真此处更有女性色彩和个性特征,更富于形体感和意蕴美。

愁苦本易致病,病体亦易生愁。

词人处于这“愁”“病”交加,恶性循环的劣境,每每因抑郁难平、心意烦乱而夜不成寐、无法入梦,所以就只得面对那昏黄暗淡的灯光,把灯芯挑了又挑……
“剔尽寒灯”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字。

“尽”这个程度副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剔”的动作持续时间之长之久。

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显然可见词人凄独之深致使彻夜无眠。

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但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凄独悲苦,就足以让读者体味到其他光景也是有过而无不及的。

又何况是“此情谁见”,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实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词所能及者。

下片虽然不见一“凄”一“独”,然而词人寓情于动作细节之中,无处不呈现出意境凄清的极限——悲愁以致断肠,深邃沉郁。

真可谓“沉哀入骨,不忍卒读。


结语
归根到底,是由于朱淑真狷傲清高之禀性与其“齐大非偶”、“所适非人”的现实格格不入,便引发了朱淑真灵魂底层深沉的苦痛和忧患。

而这种深沉的苦痛和忧患又紧密缠绕着她凄独的心灵,进而将压抑的情感世界直接转化反射为一种凄独意识,并赤裸裸在词中表现出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