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的区位选择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掌握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和限制因素,提高对农业生产布局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而北方地区则以旱作为主。此外,农业政策、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等因素也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不同?”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3.1 农业区位的选择
园艺业、乳畜业等其产品需及时运往 销售市场。尤其是产品容易腐烂变质 的农业类型,更需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科技
政策
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起着鼓励、限制、 调整、决策的作用。如我国“退耕还林还草” 的政策,促进了相关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人们的生活习惯、对食物的偏好也会对 农业区位产生影响
B 主要公路
A
城镇 C
河流
看图,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 麦三种农业,请在图中A、B、C三个区位安 排这三种农业,并说明理由。
B 主要公路
A
城镇 C
河流
A、小麦 :小麦种植面积大,地形平坦开阔 B、乳牛 :靠近主要公路,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C、花卉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接近市场
充足,灌溉便利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2)社军”等现象,反映了什么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了哪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水稻种植业
同一农业生产地域内,农业生产大条牧场件放 、 结构、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向等具有牧业相
同的特征。商品 农谷业物
混合农 业
阅读“案例2”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混合农业: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与降水、气温、 人口分布有什么关系?
人口 密集
东南部
降水 量大
说一说:
19世纪中叶以前环地中海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 素是什么?19世纪中叶以后社会经济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交通。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市场需求增加、保鲜技 术发展
读一读: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③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 决定作物种类、熟制…
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水分条件不同 同一种农业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发展,会出 现不同的结果;
如: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播种日期日均 温需要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 于20-22 ℃ 。单、双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分别在750毫 米和1500毫米以上。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景观
农业生产 珠江三角洲的双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 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主导因素
热量
水源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 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
6.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 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 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 面积之外,还要依靠什么?
——交通 、冷藏保鲜技术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 比较稳定,但可改造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改善温度) 蔬菜大棚
(改造地形) (改善水分)
清甜,没有硬性。
原来整个潮境地区
的土壤都是半泥沙质的,
最适宜于种植这一类作
物。但出类拔萃的还是
潮境圩边的众享番头朗
(土名)产品。这一带
台山特产
的土地尽是乌泥黑沙的 半潮田,又有一条水质
特别好的陈坑分支流经
这里
冲蒌
广海 芥兰 海宴 莲藕、剑兰、富 贵竹
都斛 椰菜 花
冲蒌黑皮冬瓜被 誉绿色保健食品,近 年来销售市场不断扩 大远销京、津、沪等 20多个省、市,声名 远播。得益于新台 高速及西部沿海 高速公路的开通,交 交通便利.很多客商开 着大卡车直接到户收 购。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分析讨论:乳牛业、花卉、小麦三种农业区位应分别 安排 在图中A、B、C何处? B 主要公路 城 镇 C
小麦A 理由:①小麦占地面积大,A处地势平坦开阔 ②小麦产值低, A处位于远郊,地价低.适合种植小麦. 乳牛B 理由:鲜奶不易贮存,B处靠近城镇,接近消费市场且交通便利
花卉(蔬菜)C 理由:①紧靠城镇(地价高虽,但花卉产值高产值),市场广 阔. ②河流附近,便于灌溉. ③交通便利
市场 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 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5.北京的蔬菜基地 不断向南方扩展,农 业区位因素中哪些因 起了重要作用? 交通运输是农业
区位选择的重要条件。
6.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棉花收购价格的影 响 ,各个地区每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⑥国家的政策也会 对农业区位产生深 远的影响。
3、我国平地较少,在一些丘陵地区如何发展种植业?
4、南京城市郊区农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农 产 品 比 重
水稻、小麦
农副产品 (蔬菜、肉 、 蛋、牛奶)
1980年
2007年
分析影响下列事物变化的因素: 1、南京城郊绿化灌木黄杨大力发展,价格下 跌,滞销严重 2、产于云南的荔枝大量运往北方 3、荷兰的鲜花运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等
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
较高,世界主要小麦和畜产品产地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的分布
牧羊
小麦
墨累达令盆地风光
一个小麦-牧羊农场的土地利用
大 分 水 岭 的 雨 影 效 应 及 东 水 西 调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一种形式新 颖的混合农业。
A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2.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 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定期组织课堂讨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5.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3.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地图: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2.图表: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便于学生分析数据;
3.多媒体课件:展示案例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案例教学。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学习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为今后学习农业地理和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
3.1农业区位选择
水果 丘陵 ④D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因为______地形不便耕作。
耕地面积 (2)如果在D处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不仅可以扩大____________,也有 水土保持 利于____________。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应根据 温室效应 温室 温度 ____________的原理,推广______生产,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__因素,调节 通风 湿度 光照 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生产反季节蔬菜。
河 城镇
B
城镇
主要公路
主要公路
C
流
河流
A
A
探究1: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是热带水果,生长于南方地区,要让远在长安的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必须 快马加鞭,快速送达。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把荔枝移到华清宫呢?前人不是没有做过,想当年汉武 帝曾筑扶荔宫,把荔枝移到长安,没有栽活,汉武帝竟迁怒于养护人,对他们处以 极刑。为什么杨贵妃不能吃到北方生产的荔枝?
案例探究:阅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想一想: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与降水、气温、人口 分布有什么关系?
东南部
墨累达 令盆地
东南部
人口较密集 (劳动力、市场)
东南部
东南部
降水较多
气温较温和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
区位因素 自 然 地形 水源 人口密度 社 会 经 济 交通 市场 科技 区位优势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 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概念
原创3:3.1农业的区位选择
10 11 12 收割(忙碌)
绵羊 在牧场上 配种
剪羊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收割后的
饲养 放牧
(忙碌) (忙碌) 麦田上放牧
③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农 农业区
业 的
位因素
区 及其变
位
化
选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技术条件
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 动力、土地价格等
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气候 地形、土壤、水源
市场
劳动力
科技
交通运输 实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政策
除图中的因素外,说一说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 有哪些。
农民的文化素质、资金状况、科技情况等对农民 的决策都会产生影响。
问题探究(二)
6.分析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主导因素。 ①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2.农业区位 (1)区位的含义 。 思考:什么是“区位”? 所谓“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
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相互联系。
区位=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问题探究(一)
(一)小组讨论 1.在中间这幅图中,如果选 择一个区域发展农业生产 ,你选择那个地方?为什 么?
市场
⑥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科技
问题探究(三) (一)小组讨论 7.农业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么?请举例说明。
结论: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 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什么是农业地域?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完整)
1.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 济因素等,各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 响表解如下:
(1)自然因素
区位 因素
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 选择的影响
举例说明
气候 光 水 响 类 复 产照分农、种量、条作分指高热件物布数低量影种、、、根 气 选 农 耕作据 候 择 作物当 条 适 制品地 件 当 度种的 的, 、亚 柑 西 的热橘北畜带;地牧我的区业国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答案: (1)B (2)A
农业地域的形成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 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 形成的_农__业__生__产___地区。 2.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 _经__营___方式、_发__展___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_农__业__土__地___ 的结果。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时,应先找出该
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 位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例如:
主导 因素
农业生产
热量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 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水源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地形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立体)农业 市场 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土壤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技术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3.1__农业的区位选择
3、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 响,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的最佳效益(经济、 社会、生态效益)。
农业区位的选择,实质 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 利用。
区位因素特点
三江平原
青藏高原
地形
气候
地形平坦,平原广阔
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地势高峻
气候寒冷、热量不足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与市场价格资料,分 析后完成5~6题。
项 物 目 市场价格(元/千克) 生产成本(元/千克) 运费(元/千克· 千米)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作 花 卉 30 15 3.0 20 蔬 20 12 2.0 15 菜 稻 12 6 0.5 4 米 甘 6 2 0.2 10 薯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 土壤、水源等 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等
例一:
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
读“城镇周围农业区位布局图”,完成下列各题:
布局应遵循的原则: 1.地价的变化: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 2.单位面积产值由高到低为:花卉、乳 牛、塘鱼、蔬菜、粮棉 3.需水量较大的有:蔬菜、花卉、水稻 、 养鱼 4.对交通迫切性较高的有:乳牛、花卉、 养鸡
根据所学知识,为养鱼、种小麦、苹果园、养鸡场 、种蔬菜、奶牛场选择合理的区位,并说明理由。
土壤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黑钙土
山地草场广布
粗放的放牧业,主要放 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业,主 农业的区位选择 牧藏绵羊、藏山羊和牦 要种植小麦。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揭示农业区位选择的内涵和外延。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地图等工具,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信息,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明白农业区位选择受到市场需求、交通运输、保鲜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3.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审视农业发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产品为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通过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我们探讨了农业生产如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位选择。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案例。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生产结构
经营方式 科技应用 农业专业化 地域化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 的混合农业
家庭大农场 普遍采用现代化科技 程度高 比较高,世界主要小 麦,畜产品产地
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1) 农场成为一个良 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在农场的土地上交 替种植小麦、牧草 和休耕,可充分保 持土壤肥力。
问题4: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 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茶树性喜酸性的土壤 问题5: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半干旱地区,却是西北重要 的粮棉生产基地,号称塞外江南? 黄河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考考你:
(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改善水源) (调节温度) (2)塑料大棚栽种蔬菜。 (改造地形) (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4)三江平原沼泽地排水发展种植业。 (改造水分条件) (5)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6)西双版纳的多层人工经济林。 (光照垂直变化的
棉花生长习性: 喜温 、喜光
油菜生长习性: 喜温 、喜湿
花生生长习性: 喜高温干燥,不 耐霜,适宜微碱 性砂质壤土
甘蔗生长习性: 喜温 、喜湿
甜菜生长习性: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
畜牧业:利用放牧、圈养等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 产品或役畜的生产部门。
水产业:利用土地空 间进行水产养殖的农 业部门,又叫渔业。
农业的区位选择
厦门外国语学校 刘玉鹏
海沧街道 新阳街道 嵩屿街道 东孚街道
一、农业
是国民经济中重要产业部门,属于第一产业。 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资生产 部门。
种植业: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农作物的农业部门。
水稻生长习性: 喜热、喜湿
2022-2023学年度春季学期必修2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 况、生产能力等
平原 种植业
山地 林业
山地 畜牧业
山地缓坡 梯田种植业
四幅图的地形有何区别?农业类型又有何区别?
思考:我国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形成的原因? 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因地制宜)
……
……
2、农业的分类
类型 产业形式
分类
分为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养殖 业和栽培业等
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 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种植业 林业 栽培业
渔业牧业养殖业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3、农业的特点
①地域性:
世界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 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科学灌溉 使干旱地区也能大规模发展农业
冷藏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交通
交通运输直接关系到农用物资运入和农产品运出,交通运输快 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而对于产 品保鲜要求高的乳畜业和园艺业等,更离不开快捷的交通运输
交通可以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 化、专业化,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
……
我要在土地上从事哪 种农业生产活动?
?
卖的出去吗?
水源充足吗?
运送得出去吗?
气候合适吗? 土壤肥沃吗?
能请到工人吗?
?
地租贵吗?
影响某地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5、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标考点1、能说出区位的两层含义。
2、分析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能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二.主干知识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1)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__。
(2)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叫主导因素;如果某地其它条件都能满足,只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叫限制性区位因素,如果该条件解决了,则该条件就成为该地的主导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有时是一个,有时也可能不只一个(1)自然因素比较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_____(2)某一区位因素变化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体现的地理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P44页案例1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分析○1该地区农业生产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三.例题解析例1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变迁”——市场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答案 D解析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主要取决于市场和交通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件(共31张ppt)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现在的西安 人为什么可 以吃到新鲜 的广东荔枝? 推测当年贵妃姐姐当年食用的荔枝有可能来自何地?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第三步: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物流)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冷藏保鲜技术 (科技:化肥、农药、良种、机械、 种植技术与经验)
四、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发展
化
市场变化
市场影响的地 域范围扩大
生产经营 规模和地 域类型发 生变化
文 化 、 科 技 的
玻璃温室 光、热、湿度 沿等高线修筑梯田 地形 人工培育土壤(无土栽培) 土壤
自 然 环 境
扩大种植 范围,影
发
响生长时
展 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
间、季节
荷兰的鲜花
美国的乳畜带
改造——热量
塑料大棚、 玻璃温室的农业
1.平原地区(或坡度<25°的地 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丘陵 山区(或坡度>25°的地区)适 宜发展林果业与畜牧业。
2.千烟洲是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地区的耕 作活动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 人工草场。缓坡适宜发展人工草地或果园。地势较 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 发展耕作业。地势较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易出 现洪涝灾害,可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殖业。
水源
六、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材料一:视频介绍桑基鱼塘。 材料二: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工 商业凋零,市场停滞,丝织品销路锐减,生丝价格狂跌, 销量下降,桑基鱼塘面积大大缩小。 材料三:后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 与市场经济的影响,由于蚕桑业相对花卉工多、生产周 期长,产值低,桑基鱼塘基本消失,部分向珠三角外围 地区发展,部分改为果基、蔗基、花基等。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教学设计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学习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
第三部分是案例学习,关于新疆农业的“白色产业”和“红色产业”,这是用实例说明新疆地区是如何根据区位条件,发展自身的特色产业的。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材料学习,理解不同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地理实践力:学会分析影响某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提出对不利自然条件如何改造。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难点:运用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以西湖龙井视频为导入。
【目的】以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归课本,直奔主题,引出农业的区位条件。
【过渡】农业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后,我们再来答疑解惑。
板书: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熟悉课本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简单介绍农业的概念、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区位的实质。
【思维发散】通过引导,组织学生一起分析影响会泽大洋芋种植因素有哪些,从而得出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P55图册
---、商品农业 、 ----
1、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种植业 、粗放型、自给农业 、密集型、 、---、---、 ---、 ---、 ----
、 ---、 ---、 ----
、粗放型 、自给农业
我国南方水稻种植
新疆哈密 瓜
山西吉县苹果丰收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 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 为什么?
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处在雨影区, 降水稀少。 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为此,澳大利亚 政府大力修建"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3)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的特点: ①经营方式:家庭农场(规模大) ②机械化、商品化程度高 ③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地,充分保持麦 田的肥力。 ④有效地利用时间、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⑤生产选择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随时调整产品结构) 农民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气候
(光照、热量和水分)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 和耕作制度
水热充足且配合较 好的地区 河流沿岸或有地 下水、冰雪融水 等灌溉水源的地 区 eg西北内陆
地形平坦;山区适 宜发展林、牧业
水源 地形
天然降水的补充 eg东部季风区
影响农业生产部门
土壤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 和产量
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社会经 济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珠江三角洲中部有许多地势低洼的地方,每逢暴雨 便积水不退,于是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 成基。 在塘中养鱼,基上种蔗、栽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 蔗叶养鱼,塘泥肥田。因地制宜,将甘蔗、果树、桑蚕的 生产与养鱼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克服当 地不利因素,使农业和副业生产紧密联系,农产品加工工 业也得到发展,是农民自己创造的一种农业生态模式。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土
市
壤
场
交通运输 政 策
合作探究1
课本43页活动题,根据所给资料和图片,分析下列农业生产的 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为什么?
1、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 风气候区,而不是地中海气候区? 气候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 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江西泰和县千烟洲为什么采取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地形 该地气候湿润,降水多,丘陵山区耕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 林业、人工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 适宜发展耕种业。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 —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市场、 ①考虑收益;②需求: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政策 鲜花消费兴起;③紧邻港澳台,市场需求大
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布局和发展 农业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每个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 作用,但其中某个因素往往是关键或决定性的 因素,即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 区位因素,就是找出该地发展农业最突出的优 势区位因素或最大的限制性区位条件
下列现象与影响农业区位的哪个主要因素有关? 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 为枳” ——气候 影响极大——光照、热量、水分影响作物种类、复 种指数、产量和农业地域类型等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能否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
农业的区位选择
什么是农业生产? 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 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就 是农业生产活动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说出下列农业地域的主导区位因素
主导因素 农业 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 地形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水源 新疆的哈密瓜、长绒棉 光照 花卉业、乳畜业 市场 南方蔬菜冬季供应东北 交通运输 主导因素:如果不能满足这个因素,农业生产就无 法进行或效益很差。
光照、 热量、 降水
练习:(分组讨论)
点拨:江西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 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全面发展耕作业很容易 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 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 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洼 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 发展养鱼业。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市场、交通和自然灾害
3、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适当改造不利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大。
二、新课探究
材料:洛阳牡丹自古就有“甲天下”的美誉,如今 洛阳更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 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每年春节 前后,洛阳牡丹大量运往全国各地,就连“春晚” 也用洛阳牡丹装扮舞台 • 1.洛阳成为牡丹生产基地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结合课本及区域地理P71反思归纳 ) _______ 分布 国土_______ 东南部和 西南 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 优点
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①农场场为一个_______ 良性 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灵活性 ③很大的 _______和市场的适应性 _______
一般情况下,坡度大于180就不利于 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 于250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
课题:第一节农业地区位选择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1)、区位地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地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地概念、类型.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影响农业地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地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解决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
【板书设计】
第一节农业地区位选择
3.1 农业地区位选择
一、区位地概念——人文地理学地基本概念
两要素:位置、空间联系
二、农业地主要区位因素
三、自然因素地利用和改造
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
2.及时改造:使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
四、社会经济因素地发展变化
1.市场区位及需求地变化
2.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农业生产地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地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地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地合理利用呢?
一、农业区位
1、区位
某事物地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地位置<绝对区位);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地空间联系<相对区位).
2、农业区位
即农业生产所处地区域位置<包括该区域位置环境构成地所有组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该区域内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地其他事物地状况<如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水平等).
3、农业地区位选择
农业地区位选择,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农业
区位因素对农业地影响,实现对农业土地地合理利用,获得生态系统地最佳效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气候
热量-影响农作物地分布、复种制度
光照-影响农作物地产量<因为植物体内地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
降水-多少(过干、过湿>、季节分配(如华北地春旱、夏涝>;
一般年降水少于250mm,除有灌溉水源,一般不能种植作物.
水热配合
2、地形
<1)直接地影响—不同地地形类型区:平原-耕作业、丘陵山区-畜牧业
一般坡度大于180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0地山地不
得发展种植业.
<2)间接地影响—海拔高度—热量差异—农作物分布地垂直变化
3、土壤<包括土壤肥力、酸碱度、土层
厚度、土壤结构等)
4、市场-影响农业生产地类型和产量
5、交通运输
6、政策-提供或降低某一农产品地收购;
三、人类活动对农业区位选择地影响
农业地区位选择不是绝对地,便也是有一定限度地.
1、自然因素地利用和改造-人类活动对
自然因素地影响
<1)扩大农作物地区位范围-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措施
[举例]我国天然橡胶地种植原只能种植热带,如我国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有种植.而现在培育地良种天然橡胶已经可以生长到北纬32度地地区.双季稻地种植范围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地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M地高度<2)改造不利因素-经济技术条件、投入产出比
[举例]运用温室效应原理,改善作物生长地温度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地发展变化-人类活动对社会经济因素地影响
一个地区自然因素是变化地,但对于社会经济因素而言,又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地.因为影响农业生产地社会经济因素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
[举例]城市周围形成地蔬菜、肉、蛋、奶、园艺业等生产基地地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地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产品容易腐烂变质,需要保鲜、保质,不宜长距离运输,再者长距离运输会增加运费和
成本.所以,这种农业区宜布置在城市周围<郊区).
[举例]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我国北方冬季也从南方地四川、广东等省大量调进蔬菜.我国建立了全国性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
随着世界大市场地逐步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专业化生产.
[举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食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地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地生产基地.
[小结]农业是国民经济地基础.各地影响农业生产活动地区位因素不同,区位优势不同,因此,要尊重自然规律,全面权衡,“因地制宜”,作为合理正确地农业区位选择.
【作业设计】P43面活动题
课时计划
课题: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地服务功
能
第二课时
【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案例2〉思考:
<1)混合农业地含义及分布
<2)我国农耕区地家禽家畜饲养与发达国家地谷物、牲畜混合农业有何不同?
<3)我国珠江三角洲地混合农业有何特点?
〈教师讲述〉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地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地小麦出口国之一.牧羊—小麦混合农业主要集中于国土西南、东南部.
〈学生读图〉分析:澳大利亚小麦—牧羊混合农业地区位优势
即:图1: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地分布图
图2:大洋州图
〈教师归纳〉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区位优势有:
<1)该地为平原;
<2)该地气侯条件适宜;
<3)便利地交通运输条件;
<4)墨累河、达令河提供了水源.
〈学生读图、表〉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地三个特点:
教师小结
<1)、农业向良性循环发展;
<2)、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3)、农业生产灵活性大,对市场适应性大;
<4)、以家庭农场为主,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承转〉虽然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问题.
思考:学生读图、表,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地三个特点?
〈学生读图及课文〉<大分水岭地雨影效应及东思考水
西调图)
思考:
目前制约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地限制条件是什
么?
〈教师总结〉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地西
侧,属雨影区,
因而降水稀少.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不遗余力地修建水
利工程,进行东水西调,保证这里农牧业地繁荣发展.
〈学生活动〉
<1)完成地图册后面有关5.4这一节地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中有关5.4这一节地练
习.
【作业设计】
课后总结混合农业主要特点及经营
有哪些优势?
【教学反思】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