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乐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乐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
过程。

”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学生通过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并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来,以更好的状态学习,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产生学习之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深厚的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营造并维持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燃起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情感需要。

这样在他们进行学习一开始就产生快乐的情感,久而久之一想起“数学”都能感受到快乐。

如教学《分一分》时,我课前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了一张硕大的桃树图和几个小猴子,桃树上面粘贴了许多的桃子,并引入了一个可爱的小猴子豆豆形象贯穿始终,创设了“帮小猴豆豆解决难题”、“小猴们一起分桃子”和“闯三关”等情境,学生们热情高涨,纷
纷献智,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学习活动中。

在思维的交流中,点燃了创新的火花,开启了潜在的智慧,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走出课堂,让孩子在体验中享受学习之乐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让孩子走出课堂,把课堂向社会延伸。

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亲身体验、了解有关数学课上的一些知识。

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我预先布置实践作业,让家长陪同孩子到商店里走一走、看一看,把观察到的以千克和克为单位的商品的名称、数量、重量、单位记下来,并买重量为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多少个?掂一掂一袋洗衣粉的重量,再看标重是多少克?称一称一个鸡蛋、一个乒乓球分别重多少克?称自己体重是多少千克?……并一一记录下来。

课堂上,让学生汇报活动的情况,讨论数据是否合理,最后做出评价。

这样的教学安排,孩子课堂发言积极,气氛活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孩子不仅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还懂得了学好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享受学习之乐。

三、大胆实践,让孩子在操作中体验学习之乐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特点,恰如其分地为孩子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来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手使脑得到发展,变得更聪明;脑使手得到锻炼,变得更灵巧”的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课前分别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在课堂上让孩子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

这样安排,课堂气氛活跃,孩子积极地动起手来,边摆边认真思考。

当孩子摆好后,问孩子拼成了什么图形?是不是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思考,得出了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推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由于是孩子亲自动手操作,他们轻而易举理解、掌握了新知。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又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还让孩子在操作中体验到学习之乐。

四、组织活动,让孩子在模拟中感受学习之乐
现在教育学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学生为主体、调动积极性为出发点。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的练习中,我结合教材
内容把数学知识穿插到日常生活中去,设计“小百货商店”,模拟买、卖商品的表演活动,把
讲台当作“小百货商店”。

在小百货商店里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品。

表演时,让
一部分孩子扮演售货员,一部分孩子扮演顾客,一部分孩子做评议员。

在买卖商品的过程中,让评议员评定“售货员”及“顾客”付款及找钱的正误。

然后互换角色表演,最后评出“优秀售货员”及“文明顾客”。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加深了孩子对元、角、分的认识,而且提高了他们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模拟中感受
学习之乐。

五、评价激励,让孩子在激励中唤醒学习之乐
真正的快乐莫过于希望的实现和努力的成功。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
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看到学生的某个思路
或方法被老师肯定和同学们的赞赏后,从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
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

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评价不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
我比较重视学生多层面的奖励评价。

比如在课堂上当众表扬,集体为之鼓掌,定期评选如最
佳创意奖、书写规范奖、进步之星奖等等。

虽然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
最珍贵的。

它不仅大大强化了他们的成功意识,而且有助于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情,时
时激励学生对学习数学投入更大的热情。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身,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励。

我们要多站在孩子
的角度去理解,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让孩子乐
起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主动去享受体验和探索知识的乐趣,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
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