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地理差异》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感受并说出在地形、气候(气温柔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会“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和读图说出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提高语言表达和归纳地理问题的力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养成敬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端午节的风俗,同学描述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差异,总结出我国地域宽阔,除了风俗习惯,还有很多
方面也存在差异。

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活动】说感受
呈现不同地区的景观图片,同学说感受。

【过渡】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提问:
我国在地势、气温柔降水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呈现什么规律?
【同学商量回答】
①地势:三级阶梯,西高东低;
②气温:由南向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③降水:由东南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总结过渡】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

根据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改变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呈现图片
【同学回答】
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
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改变;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2.人文地理差异
【过渡】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进展的分布特点。

【同学回答】
①农业:北方旱地为主,南方是水田;
②人口: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渐渐减小。

③城市:东部城市多,西部城市少。

④交通: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

⑤经济进展: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过渡】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表达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特别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3.秦岭——淮河
请同学们对比图5.3和图5.4,结合教材P5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同学总结回答】
①秦岭淮河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区;④是我国半潮湿地区和潮湿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环节三: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预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