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林业科学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赵锦年1, 蒋 平2, 吴沧松3, 孙胜利4, 姜礼元5, 林长春1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1400; 2. 浙江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浙江杭州 310020; 3. 浙江省新昌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浙江新昌 312500; 4. 浙江省绍兴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浙江绍兴 312000; 5. 浙江省淳安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浙江淳安 311700)
中间, 其下端距地面 1. 5 m( 见图 1) 。每地每个配
方均用 2 个诱捕器, 即每个配方共设置 6 个诱捕
器。略清除诱捕器周围的一些灌木丛。
1. 5 效果检查
诱捕效果: 1998 年逐日按诱捕器号( 即引诱 剂 配方号) 收集贮虫袋( 袋内盛含小量 洗衣粉的
图 1 撞板式诱捕器
水) , 携回室内检查、鉴定, 记载诱集到的虫种、性别及数量。对松墨天牛雌成虫, 解剖腹部, 在镜
危害的马尾松林中, 每头成虫平均携带拟松材线虫分别为 1 800 条( 200~59 700 条) 和 600 条
( 200~9 800 条) 。
表 3 引诱剂诱获的松墨 天牛成虫携带松线虫情况( 1998 年)
试验 地点
检测天 牛数/ 头
携带线 虫的天 牛数/ 头
平均携 带量/ ( 条 头- 1)
标准地, 每块 666. 6 m 2。调查标准地内的树数、树高、胸径和死树数。每块标准地随机取 2 株死
树, 剥皮检查统计木质部的侵入孔数, 计算试用各配方引诱剂后的死树下降率和虫口减退率。
2 结 果
2. 1 不同引诱剂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 1998 年 5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先后在绍兴、富阳和淳安三地试验林内进行了 9 个配方的
下统计成熟卵和 未成熟卵数, 并仔细镜检和统 计天牛成虫上携带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
( B ursap helenchus mucronatus M amiya et Enda) 和其它线虫种类及数量。
防治效果: 1999 年 11 月在新昌县对当年供试的 3 个配方和对照( 不设诱捕器) 各设 2 块
照, 在绍兴、淳安和新昌三地试验林, 先后进行引诱试验, 结果见表 2。表中显示, 4 个配方的引
诱剂对松墨天牛成虫引诱活性的大小顺序为 1 号> 2 号> 3 号> 4 号。3 个新设计的配方引诱
活性均大于 4 号( M 98-9 引诱剂) 配方。乙醛和丙酮对松墨天牛均具引诱活性, 但乙醛> 丙酮, 1
27~31 日出现高峰期, 4 d 诱捕的松墨天牛成虫数达 376 头, 占总诱捕量的 32. 3% ; 其中 5 月 29 日 1 d 就高达 188 头, 占总诱捕量的 16. 2% 。由此可见, 5 月 27~31 日是该年份当地试验林
中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出现的高峰期。
2. 3 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上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 1998 年 6 月初至 7 月中旬, 从富阳松材线虫病区和绍兴、淳安松墨天牛危害区( 尚未发现
3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上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1998月初至7月中旬从富阳松材线虫病区和绍兴淳安松墨天牛危害区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引诱剂诱获的125头446头和99头松墨天牛成虫镜检发现富阳有456的成虫携带松材线虫绍兴和淳安分别有487和384的成虫携带拟松材线虫
Forest Resear ch
文章编号: 1001-1498( 2000) 03-0262-06
1 平均诱 平均诱 捕数/ 头 捕率/ %
127. 5
33. 2
193. 0
34. 0
引 诱 剂 号
2 平均诱 平均诱 捕数/ 头 捕率/ %
3 平均诱 平均诱 捕数/ 头 捕率/ %
99. 5
25. 9
106. 0
27. 6
159. 0
28. 0
145. 5
25. 6
4 平均诱 平均诱 捕数/ 头 捕率/ %
为增强 M 引 98-9 诱剂的活性, 明确乙醛、丙酮在引诱剂中的作用, 1999 年分别设计添加增效 有机溶剂( 1 号配方) 和减去丙酮( 2 号配方) 或乙醛( 3 号配方) 的 3 个配方, 以 M 引 98-9 诱剂为对
26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第 13 卷
松材线虫
雌虫平均 雄虫平均 携带量/ 携带量/ ( 条 头- 1) ( 条 头- 1)
拟松材线虫
平均携 雌虫平均 雄虫平均 带量/ 携带量/ 携带量/ ( 条 头- 1) ( 条 头- 1) ( 条 头- 1)
其它线虫
平均携 雌虫平均 雄虫平均 带量/ 携带量/ 携带量/ ( 条 头- 1) ( 条 头- 1) ( 条 头- 1)
摘要: 通过连续 2 a 的系统研究, 筛选出对松 墨天牛引诱活性最强的 M 99-1 引诱剂, 其 主要成分为单 萜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 , 每个诱捕器可诱捕 151. 5 头天牛成虫, 平均降低 下代卵量 1 204. 4 粒。该 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 其携带松材线虫数 量和防治天牛 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 M 99-1引诱剂; 监测;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38 文献标识码: A
平 均 21. 3 6. 7 33. 0 10. 9 27. 7 11. 9 45. 0 13. 2 16. 7 6. 2 46. 7 12. 5 5. 0 1. 2 55. 3 18. 5 53. 3 19. 1 304
试验 地点
新 昌 绍 兴 淳 安 平 均
表 2 1999 年不同引诱剂诱获松墨天牛成虫数量
号配方为先后两年筛选出的最佳引诱剂( M 99-1 引诱剂) , 其引诱活性为 M 的 98-9 2. 8 倍。
表 1 1998 年不同引诱剂诱获松墨天牛成虫数量
试验 地点
引 诱 剂 号
总诱
1
2
3
4
5
6
7
8
9
捕虫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诱捕 数/ 头
小块, 以盛放诱芯。档虫板下方为上径 31 cm、底
径 9 cm 、壁长 20 cm 的漏斗( 见图 1) 。
1. 4 林间诱捕方法
将诱芯( 开口较小的废弃易拉罐洗净, 内置脱
脂棉, 注入 140 m L 引诱剂) 置于诱捕器挡虫板中
央开口处, 加以固定。在试验林中, 相隔约 50 m ,
在两树间架一根粗铁丝或木棍, 将诱捕器悬挂于
第 3 期 赵锦年等: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2 63
不同组分、不同比例配成 9 个配方的液体引诱剂, 其中 1 个配方即 7 号配方, 为仿日产引诱剂
“
! ∀”成分配制, 以作对照,
1999 年配方: 在 1998 年筛选出的 9 号配方基础上, 添减有70. 0
12. 3
134. 0
37. 0
109. 0
30. 1
79. 5
21. 9
40. 0
11. 0
151. 5
34. 7
122. 5
28. 0
110. 3
25. 0
53. 8
12. 2
平均总诱 捕数/ 头
384. 4 567. 5 362. 5 438. 1
2. 2 引诱剂监测林间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变动规律 1999 年 5 月 8 至 9 月 30 日在新昌县大佛寺管理区马尾松林中设置 11 个诱捕器, 监测试
数/ 头 率/ % 数/ 头 率/ % 数/ 头 率/ % 数/ 头 率/ % 数/ 头 率/ % 数/ 头 率/ % 数/ 头 率/ % 数/ 头 率/ % 数/ 头 率/ %
富 阳 0 0 18 11. 9 9 6. 0 26 17. 2 15 9. 9 16 10. 6 1 0. 7 23 15. 2 43 28. 5 151
制成 4 个配方, 其中 1 个为原 9 号配方, 以作对照。
1. 3 诱捕器
1998 年仿王玉女燕的撞板式诱捕器[ 3] ; 1999 年
改制成小型可折叠式诱捕器。诱捕器上方为 22
cm 长的伞形罩, 罩下为各长 30 cm 、宽 16 cm 的 3
块挡虫板, 板底相连处各截去 长 11 cm 、宽 6 cm
松材线虫病) 引诱剂诱获的 125 头、446 头和 99 头松墨天牛成虫镜检发现, 富阳有 45. 6% 的成
虫携带松材线虫, 绍兴和淳安分别有 48. 7% 和 38. 4% 的成虫携带拟松材线虫。三地诱获的松
墨天牛成虫携带的线虫数量见表 3。从表中可见富阳被害马尾松林中, 每头松墨天牛成虫平均 携带松材线虫 2 900 条( 100~94 700 条) , 雌成虫携带数量高于雄成虫。绍兴和淳安松墨天牛
诱捕试验。表 1 显示 9 个配方的引诱剂对松墨天牛成虫均具引诱活性。各配方引诱剂引诱活 性( 各配方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率) 大小顺序为 9 号> 8 号> 4 号> 6 号> 3 号> 2 号> 1 号> 7 号。9 号配方为初筛选出的对松墨天牛成虫具较强引诱活性的引诱剂( M 引 98-9 诱剂) , 其主要成 分为单萜烯、乙醛和丙酮。
富阳 135
88
2 900 4 500 1 700
2 900 4 700 1 600
绍兴 447 368
1 800 1 900 1 700 4 100 5 000 3 000
淳安 99
65
600 400 900 1 400 1 900 900
2. 4 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性比及雌虫怀卵量
引诱剂对松墨天牛两性成虫均具引诱活性。据 1998~1999 年对在富阳、绍兴、淳安和新昌
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 ernatus Hope) 是我国松树( Pi nus spp. ) 上的重要蛀干害虫, 又 是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树的挥发性气味在松墨天牛成虫寄主搜索、补充 营养和产卵等行为的生境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松树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烯和厌气 性发酵生成物的混合物[ 1, 2] 。国内王玉女燕、张连芹等[ 3, 4] 曾利用单萜烯与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 制成松墨天牛引诱剂诱捕成虫取得一定效果[ 3, 4] 。为了进一步利用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的 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 Bursap hel enchus xy lop hi lus ( Steiner et Buhrer ) Nickl e) 的数量, 并应用于防治, 以降低松墨天牛虫口密度, 作者于 1998~1999 年在浙江省富阳市、淳安县、绍 兴县和新昌县开展了引诱剂试验研究, 以期为生产上提供简便、安全和高效的应用技术。现将 结果总结如下。
绍 兴 45 淳 安 19
7. 4 66 10. 8 39 6. 4 100 16. 4 29 12. 6 15 9. 9 35 23. 2 9 6. 0 6
4. 8 111 18. 2 13 4. 0 13 8. 6 1
2. 1 109 17. 9 98 16. 1 610 0. 7 34 22. 5 19 12. 6 151
1998 年配方: 选择单萜烯、松脂、松节油、乙醇、异丙醇、乙醛、丙酮、安息香酸、丁香酚等按
收稿日期: 1999-08-20 基金项目: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子专题“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部分内容 作者简介: 赵锦年( 1940-) , 男, 浙江杭州人, 研究员. * 参加研究的还有戴建昌、鲍丽芳、唐陆法、沈毓玲、赵沁澍等, 谨致谢忱.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浙江省富阳市东山村马尾松( P inus massoniana Lam b. ) 人工纯林, 平均林龄 26 a, 郁闭度
0. 7, 林分内平均树高 10 m, 为松材线虫病区; 绍兴县官山岙村马尾松与栎类( Quercus spp. ) 混 交次生林, 平均林龄 28 a, 郁闭度 0. 6, 林分内平均树高 8 m, 为松墨天牛危害区; 淳安县千岛湖 林场马尾松人工纯林, 平均林龄 24 a, 郁闭度 0. 8, 林分内平均树高 9 m, 为松墨天牛发生区; 新 昌县大佛寺管理处马尾松人工林, 平均林龄 25 a, 郁闭度 0. 6, 林分内平均树高 10 m, 为松墨天 牛危害区。 1. 2 供试引诱剂
验林中松墨天牛成虫发生的数量变动情况。图 2 为间隔 3 d 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比率曲
图 2 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比率( 1999 年, 浙江新昌)
第 3 期 赵锦年等: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2 65
线。5 月 8 日为诱捕始日, 9 月 20 日为诱捕终日, 共诱捕 1 164 头松墨天牛成虫。图中可见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