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2: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一课学习了矛盾的观点之后展开的,主要讲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深刻内涵。

2、解析: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以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本框是对前三课内容的一个总结与升华。

学好本框内容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以及下一框的学习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重点:树立创新意识,难点: 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

(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权威思想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学会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现实问题)
(3)运用:分析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深刻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分析为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息息相关。

2、解析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面九课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哲学思维,但对哲学辩证否定概念以及延伸出来的理论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景
1、导入新课
问题1:材料:重庆“鸳鸯火锅”,被认为是中国最简单的创意、最赚钱的革命。

一次,几个重庆人宴请北京人,鲜嫩的毛肚让人馋涎欲滴,但麻辣的“红汤”却让客人难以忍受,主人只
好用清水把烫熟的菜洗了再待客,而客人又忍不住想尝尝“红汤”中的美味,于是,一下子触动了店主廖长光的灵感,何不在一个火锅中调出两种汤来?他就在火锅中间加了一道弧形隔板,并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鸳鸯火锅”。

思考:“鸳鸯火锅”的创意,给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设计意图:引起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一个简单的创意,一次最赚钱的革命,重庆“鸳鸯火锅”的创意,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那么,为什么要树立创新意识呢?如何树立创新意识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以上的问题。

2.学习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问题2:材料:手机的发展和更新换代
问:手机的每一次新发展和前一阶段是什么关系?手机是如何实现每一次新发展的?
设计意图:引出辩证否定观的含义。

教师总结:①手机方便了人与人的联络→ 移动通讯是发展的趋势→ 保留
②外形笨重,功能简单→ 必须改进外观,增强手机功能→ 克服
③手机需要逐渐走向多元化,从功能手机到短信、到多媒体,到互联网应用……
→ 功能越来越强大,外形越来越时尚→ 增添
在这一过程中:
克服旧事物中过时消极的因素
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增添旧事物中没有,但符合客观规律发展的因素
旧事物到新事物发展和联系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辩证否定观
首先我们看下辩证否定观的含义
辩证否定观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强调:辩证否定的主体——自身
种子发芽要有什么条件?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
新芽是对种子的否定因此是辩证的否定(在这里旧事物是种子,新事物是新芽)
问题3:P75探究:
思考: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回忆第八课发展的观点,是不是所有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这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教师总结:踩死虫子是一种否定,是外力作用的否定,而不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它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与我们所讲的辩证否定观不一样。

举例:农作物只有靠新陈代谢的内部矛盾才能生长,如种子发育为植物、鸡蛋孵化为小鸡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外力的拔苗是不能助长的,打碎杯子、踩死虫子、踩坏草坪、大风摧折庄稼都不是辨证的否定。

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最初,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否定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事物就被肯定着。

但是,在矛盾双方的斗争中,否定方面总会由弱变强。

一旦否定方面由被支配地位上升为支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

事物最终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于事物的内部,是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战胜了肯定因素。

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问题4:辩证否定观的特点有哪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辩证否定观的特点。

教师归纳:特点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而实现这一过程必须要对旧事物进行否定,否定实现了事物有旧质向新质飞跃)
举例:鸡蛋孵化为小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点之二: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举例:社会主义否定资本主义
3、辨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师:结合以上观点,能否归纳概括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有什么不同?
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事物的发展就是肯定与否定的对立
统一。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就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使事物发展中断。

问题5: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结果将是什么?
【材料】
材料一: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提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师:在这里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凡是”观点得到了坚决肯定。

材料二: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制思想文化而采取的措施。

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关系发生的激烈变动,学术界呈现出一种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进言,说诸子百家“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诸子百家的著作,焚书坑儒这种手段是愚蠢而又残暴的。

它毁灭了古代许多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辨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教师归纳:秦始皇坚决的肯定李斯的话,在文化上采取焚书坑儒,毁灭了许多经典的典籍,造成文化史上难以弥补的损失。

对文化遗产的问题上,辩证的否定原理告诉我们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扬弃传统文化,反对复古主义和虚无主义。

对待向国外学习的问题上,告诉我们要"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

既要反对全盘照搬,又要反对盲目排外。

辨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全面的看问题。

问题6:看课本P76的探究题,回答:
①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是不是迷信专家的意见?
②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是不是不要书本知识,不尊重权威,抛弃专家的一切意见?
③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书本知识和权威?
设计意图:过渡到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教师总结:成功的原因在于不迷信专家的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

所说明的哲学道理是: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尊重书本知道,尊重权威,但又不能迷信书本本和权威,而是树立创新意识。

问题7:辩证否定观作为一个哲学原理,它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学习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

教师活动: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里具体指的是权威,是专家,不唯上告诫我们不能迷信权威,纵观人类历史,如果我们人类迷信权威,世界将无法发展。

比如:没有爱因斯坦对牛顿“时空观”的怀疑,就不会指出著名的“相对论”,如果没有毛泽东对城市暴动的怀疑,就不会指出“农村包围城市”这条正确的革命路线,如果没有邓小平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情系,就不会有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书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但任何书本都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所以做到不唯书。

唯强调的不是唯一性,也就是说,不把权威,书本当作唯一,但并不代表完全否定。

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问题8:材料: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江泽明提出“三个代表”的观点,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三者相比哪一个更合理?
设计意图:过渡到辩证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习。

教师总结:三者都合理,之所以会有所区别,就在于任何事物它刚产生的一段时间内,对它赖以产生历史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的存在是必要的;合理的。

但是,如果它本事没有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富有生命力的事物就会取代它,它自己就会被历史,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发扬辩证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意识。

4、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问题9: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是指?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是?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等知识。

教师总结:
(1)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论依据(P77第一自然段)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涵(P77第二自然段)
①对于现存的事物,辩证法在肯定的同时存在着否定;
②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P77)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案例:邓小平理论是创新,就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越公越好理论的批判。

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案例:创新要敢于批判,敢于发展。

如:我们改革走什么道路问题。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观念;案例:传统理论,如大公无私,现在改为: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也要兼顾个人利益。

传统理论如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政治观念:青天大老爷,大救星。

生活观念:量入为出。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