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生命的世界单元测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就是地球
B.生物圈是指所有的生物
C.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D.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原产于我国的菊,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其中我国有约有7000个品种。

这个实例能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哪个方面()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前面三项都是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
4.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不断长高的钟乳石 B.会踢球的机器人
C.焰火绽放的礼花D.生石花
5.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湘江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B.呈球形C.呈绿色D.体积微小
6.“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句话体现了小草
A.需要营养B.能生长C.能呼吸D.能排泄
7.体育课上,1000米中长跑结束后,代明已是大汗淋漓。

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够繁殖B.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体的生长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
8.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对刺激能做出反应
B.动物能够运动
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
D.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
9.根据你对生物的初步认识,以下结论成立的是()
A.生物都是肉眼直接可见的
B.空气中没有生物
C.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D.只有植物和动物属于生物
1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主要描写了生物圈中的因素是
A.水B.季节C.生物D.人类
11.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藻类植物资源,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阳光B.空气C.盐度D.温度
12.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A.阳光B.害虫C.空气D.水
13.“江北温泉城”深州盛产桃、苹果和梨,但不宜栽种柑橘,影响因素主要是()A.温度 B.水 C.阳光 D.土壤
14.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

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A.光B.温度C.水D.空气
15.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枯叶蝶的体色与环境相似
B.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
C.骆驼刺的根系发达
D.蚯蚓能疏松土壤
16.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这是它对环境的
A.适应 B.影响 C.改变 D.与环境无关
17.东山植物园里种植一些薰衣草,使得园中充满着芬芳气息,这一现象主要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8.洞庭湖水域持续干旱,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不受环境影响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
1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生物学意义是()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
2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大树底下好乘凉
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21.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于环境
D.生物能影响环境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23.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下列人类活动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生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
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
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
24.某地区某种蛾的体色有褐色、灰白色、白色三种,它们的数量是褐色最少、灰白色较多,白色最多。

后来,由于该地区长期环境污染,树木及植被被熏成黑褐色。

理论上,下图能正确反映三种蛾数量变化的是()
A.B.
C.D.
25.“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环境更宜居”,下列措施符合“生态衡水”理念的是()
①将垃圾分类处理
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2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名曲中的生物有哪些?
(2)名曲中的非生物有哪些?
三、综合题
27.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______;
(2)猫生小猫属于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______;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______;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______。

28.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唱响了大江南北。

歌词中“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更是红遍了全球。

如果“我和你”代表所有生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问题。

(1)“地球村”是指的什么?
(2)“地球村”的范围包括哪些?
(3)“地球村”里有哪些维持生命的条件?
29.同学们,你们见过下列现象吗?请根据现象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一群蚂蚁把一粒米一起搬运回巢。

说明蚂蚁之间具有哪种关系?
(2)两只狗为争夺骨头而相咬斗。

说明两只狗之间具有哪种关系?
(3)一群绵羊在悠闲地在路边吃草。

说明绵羊与草之间存在哪种关系?
(4)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借助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可以得到充足的食物和氧气,而蟹则借身上的“小花”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

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哪种关系?
30.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位于我国大别山的某县,曾经是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的地方,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良农作物,破坏了当地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材料二: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过的森林有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

除此以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材料三:水稻丛矮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

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

请分析回答:
(1)材料一说明: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相联系,生物圈中的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当后者发生剧烈变化时,会加速和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保护。

(2)材料二说明我们国家的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分析解答.解: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圈这个环境,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它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B
【解析】
试题分析:菊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原产于我国的菊,目前在世界上已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其中我国有7000个。

这个事例能说明同一个物种菊的性状多种多样,表明组成菊的基因也成千上万。

说明物多样性的遗传(基因)多样性,B正确;菊的品种多,不能说明是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D错误。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3.D
【分析】
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圈的范围。

4.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题干中的A、B、C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 D生石花具有生物的特征是生物.
考点:生物的特征.
5.A
【解析】
除病毒以外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具有细胞结构可判断出绿色小颗粒是生物。

6.B
【解析】
小草从土里钻出的过程指的是小草的生长,生长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7.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现象,体育课上,1000米中长跑结束后,代明已是大汗淋漓,汗液属于人体产生的废物,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即能进行新陈代谢。

考点:生物的特征。

8.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是一种防御行为,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点:生物的特征
9.C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都是肉眼直接可见的。

说的太绝对,比如一些细菌、真菌等微小生
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镜观察,A不正确;空气中没有生物,说法错误.因为一些真菌、细菌等微小生物附着在空气的微尘上,肉眼看不到,但是不能说没有,B不正确;生物都能进行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C正确;生物只有植物和动物说法错误,忽视了细菌、真菌等微小生物,D不正确。

考点:生物的特征。

10.A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
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发萌。

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A正确。

【点睛】
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11.A
【解析】
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往深处长红藻,说明影响海洋植物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12.B
【解析】
试题分析:阳光、温度、水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害虫属于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因此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B、害虫。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的含义,并且熟记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13.A
【解析】
试题分析:苹果、梨是温带水果适合生长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合苹果生长。

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
橘生长;因此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4.B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15.D
【解析】
试题分析:枯叶蝶的体色与环境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是生物枯叶蝶对环境的适应,A错误;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可以起到保温御寒作用,适应寒冷的环境,B错误;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错误;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6.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形成了一种保护色,能防止敌害的侵袭,更好地适环境,有利于生存下来,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7.A
【解析】
试题分析:东山植物园里生长着许多薰衣草使园中充满着芬芳气息,这一现象主要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正确。

不是环境能影响生物,B错误;不是生物能适应环境,C错误;不是环境能适应生物,D错误。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8.C
【解析】
试题分析: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表明环境中的水对生物的影响。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9.B
【解析】
试题分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0.B
【解析】
试题分析: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B正确;鸟类迁徙,这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D错误。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1.B
【解析】
试题分析: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因此这一事实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所以ACD错误;B正确。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2.C
【解析】
【分析】
人口的急剧膨胀给生物圈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也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详解】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这些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人口的急剧膨胀占用了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植被面积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加剧,故B不符合题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可以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粮食压力;故C符合题意;
D、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最终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使土地沙化面积增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理解掌握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A
【解析】
试题分析:A、大力开发森林资源,提供更多的木材,容易破坏生态平衡,A错误;B、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能量利用率;B正确;C、推广生物防治,减少杀虫剂的施用,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D、尽量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倡导低碳生活,D正确;故选A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4.C
【解析】
试题分析:当环境颜色为黑褐色时,体色为棕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这是适者生存;体色为灰、白两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

因此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棕色蛾类的数量相较多,灰色和白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少。

符合这一特点是C。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

25.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将垃圾分类可以利于回收利用,符合生态理念;②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可以防治大气污染,符合生态理念;③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会破坏树木,不利于
环境保护,不符合生态理念;④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减弱噪声,符合生态理念;。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

26.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非生物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解析】
试题分析:曲中有生命的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曲中没有生命的有: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考点:生物的特征。

27.生物能生长生物能繁殖生物能遗传生物能变异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1)生物能够生长。

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生物生长现象;
(2)生物能够繁殖。

猫生小猫属于繁殖现象;
(3)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

猫生猫,鼠生鼠属于遗传现象;
(4)生物具有变异的现象。

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属于变异现象;
(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考点:生物的特征。

28.(1)生物圈
(2)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3)空气水阳光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但是整个的水圈几乎都有生物存在,有时生物圈的范围也说出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中的空气、水、阳光维持生命的条件。

考点:生物圈的范围。

29.(1)合作;
(2)竞争关系;
(3)捕食;
(4)共生。

【解析】
试题分析:(1)合作关系是种群内为了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活动彼此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如一群蚂蚁把比它们体重大得多的食物运走是蚂蚁的种内互助即合作关系合作;(2)竞争关系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巢区等发生的,如两只狗为争夺骨头而相互咬斗,是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攻击行为,属于同种生物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3)一群绵羊在悠闲地在路边吃草。

说明绵羊与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4)海葵和寄居蟹,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免受天敌的侵害;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海葵觅食.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因此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的互惠互利,共生关系。

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0.(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的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3)生物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

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我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约7种,各种亚类型生态系统约600种,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表明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3)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兔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
个独特的基因库。

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如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的基因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

表明生物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答案为:(1)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物的栖息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3)生物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