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民法学)模拟试卷4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关于民法上的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物存在于人体之外,故长在头上的头发不能成为物
B.日月星辰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
C.尸体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
D.各种能源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
正确答案:A
解析:民法上的物须存在于人体之外,长在头上的头发自然不能成为物,故A项表述正确。
民法上的物不同于物理学意义上的物,民法上的物须能够为人所控制,日月星辰无法被人所控制,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故B项表述错误。
尸体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如遵照死者的遗愿依法对眼角膜、肾脏等器官的捐赠,此时即可成为民法上的物,故C项表述错误。
各种能源,如光能、电能、热能等,由于能够为人所控制,能够成为民法上的物,故D项表述错误。
注意:“阳光”不同于“光能”,阳光能够满足人类的无限需要,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以阳光作为买卖法律关系的客体,毫无实际意义。
知识模块:民法学
2.关于特定物和种类物的区分,错误的是( )。
A.特定物为“独一无二”的物
B.种类物可经当事人选择确定为特定物
C.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特定物
D.特定物灭失,权利人只能要求损害赔偿
正确答案:A
解析:特定物并非仅是“独一无二”的物,如果权利人将种类物指定化,即便不是“独一无二”的物,也属于特定物,故A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正确。
所有权法律关系、租赁关系的客体只能是特定物,故C项表述正确。
特定物灭失,义务人无法交付,权利人只能要求损害赔偿,故D项表述正确。
知识模块:民法学
3.关于主物和从物区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主物所有权转移,从物所有权也随之转移,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B.主物不符合合同约定导致合同被解除的,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从物
C.主物和从物属于同一人时,主物被抵押的,从物也应一并抵押,除非另有约定
D.动产质权的效力及于质物的从物,无论从物是否转移占有
正确答案:D
解析:《物权法》第115条规定,主物转让的,从物随主物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据此,A项表述正确。
《合同法》第164条规定,因标的物的主物不符合约定而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从物。
因标的物的从物不符合约定被解除的,解除的效力不及于主物。
据此,B项表述正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担保法解释》)第63条规定,抵押权设定前为抵押物的从物的,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但是,抵押物与其从物为两个以上的人分别所有时,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从物。
据此,C项表述正确。
《担保法解释》第91条规定,动产质权的效力及于质物的从物。
但是,从物未随同质物移交质权人占有的,质权的效力不及于从物。
据此,D项表述错误。
知识模块:民法学
4.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 )。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有民事行为能力人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知识模块:民法学
5.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自战争结束之日起满( ),提出失踪人死亡宣告的申请。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正确答案:D
解析:提出死亡宣告申请有下列三种情形:一是在一般情况下,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满4年;二是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三是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
知识模块:民法学
6.刘某15周岁,智力超群,为某歌舞团演员,生活可以自理,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刘某是(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本题中刘某不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成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条件,因此应当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知识模块:民法学
7.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 )。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知识模块:民法学
8.祖父母、外祖父母是未成年人( )顺序的监护人。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正确答案:A
解析:父母属于未成年人当然的法定监护人,因此父母不能列人监护人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未成年人父母双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前提下,成为第一顺序的监护人。
知识模块:民法学
9.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为( )。
A.有效
B.无效
C.效力待定
D.部分有效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简称《民通意见》)第67条的规定,间歇性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确能证明是在发病期间实施的,应当认定无效。
知识模块:民法学
10.参与合伙组织的合伙人,不能以( )作为出资形式。
A.劳务
B.信用
C.工业产权
D.房产
正确答案:B
解析:公民参与合伙组织,可以资金、技术、劳务、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实物和土地使用权出资,但绝对不能以信用和人格出资。
知识模块:民法学
11.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为( )。
A.有效
B.无效
C.效力待定
D.部分有效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民通意见》第67条的规定,行为人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所实施的民事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
知识模块:民法学
12.公民年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 )。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有部分行为能力人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有两种情形:一是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知识模块:民法学
13.撤销死亡宣告以后,依照( )取得财产的公民和组织应当返还原物。
A.买卖
B.继承
C.添附
D.善意取得
正确答案:B
解析:善意取得排除返还原物请求权的适用;买卖或者存在善意取得的情形,或者依据有效交换而取得所有权,自然不能返还原物。
添附可能因加工行为导致所有权转移。
知识模块:民法学
14.甲、乙、丙成立合伙组织,三人约定,甲不参与合伙经营,但出资并分享利润,对外承担有限责任,则该类合伙属于( )。
A.有限合伙
B.隐名合伙
C.商事合伙
D.连带合伙
正确答案:A
解析:有限合伙指的是至少由一名普通合伙人和至少一名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其中的有限合伙人只向合伙出资并分享利润,但不参与有限合伙的经营,仅以出资为限对合伙承担清偿责任,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
隐名合伙中的隐名合伙人并不显名,因此,排除B项。
商事合伙的合伙人为商人,而不单纯是合伙人个人,因此,排除C项。
没有连带合伙这种合伙类别,因此,排除D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15.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宣告制度适用于( )。
A.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年满10周岁
B.未成年人已成年
C.精神正常的人经司法鉴定诊断为痴呆症人
D.利害关系人
正确答案:C
解析: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宣告制度仅限于精神病人,而不适用于未成年人,故排除A项和B项。
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宣告制度不仅限于利害关系人,本人也可以提出申请,故排除D项。
知识模块:民法学
16.以下关于死亡宣告被撤销的法律后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被宣告死亡人与配偶的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B.被宣告死亡人有权要求分得其财产的人返还其财产,但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退还
C.被宣告死亡人在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D.如果被宣告死亡人的子女被他人收养,则收养关系无效
正确答案:B
解析: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
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时,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其配偶再婚以及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可见,A项表述错误。
被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时间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应当有效,其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
可见,C 项表述错误。
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
可见,D项表述错误。
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请求返还财产,其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返还。
但依继承法取得原物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或者给予适当补偿。
占有人返还原物时,为管理财产所支付的费用,可以请求补偿。
可见,B项表述正确。
知识模块:民法学
17.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 )。
A.婚姻关系解除
B.失踪人民事主体资格消灭
C.财产发生代管
D.财产发生继承
正确答案:C
解析:公民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仅为一项:为失踪人指定财产代管人。
知识模块:民法学
18.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
A.有效
B.无效
C.部分有效
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有效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第24条第2款的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知识模块:民法学
多项选择题
19.属于延期抗辩权的有( )。
A.不安抗辩权
B.同时履行抗辩权
C.先履行抗辩权
D.先诉抗辩权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抗辩权是指对抗请求权或者否认对方权利主张的权利,其重要功能在于通过行使这种权利而使对方的请求权消灭,或者使其效力延期发生。
消灭对方请求权的抗辩权称为消灭的抗辩权,此种抗辩权因可以使请求权的行使永远被排除,故又称为永久性抗辩权。
使对方请求权效力延期发生的抗辩权称为延期抗辩权,又称为一时抗辩权。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目的不在于消灭自己所负的债务,而在于在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显著恶化等情形发生后,使自己的履行得以延期,因此,不安抗辩权属于延期抗辩权。
先履行抗辩权和一般保证人享有的先诉抗辩权也属于延期抗辩权。
时效经过抗辩权属于永久性抗辩权,即以时效经过为抗辩,使得对方请求权永远消灭。
大多数抗辩权为永久性抗辩权,但先诉抗辩权和双务合同履行中的三大抗辩权属于延期抗辩权。
知识模块:民法学
20.属于事实行为的有( )。
A.善意取得
B.发现埋藏物
C.侵权行为
D.无因管理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善意取得、先占、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添附、无因管理、侵权行为等都不以人的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因此属于事实行为。
知识模块:民法学
21.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特定情形下的权利。
知识模块:民法学
22.属于民事实体权利的有( )。
A.申请回避权
B.申请执行权
C.抵押权
D.名誉权
正确答案:C,D
解析:起诉权、上诉权、仲裁请求权、辩论权、和解权、管辖异议权、撤诉权、申诉权、申请回避权、申请执行权等都属于民事诉讼权利。
而抵押权、不安抗辩权、撤销权、专利权、隐私权、优先受偿权、扶养权、名誉权等属于民事实体权利。
知识模块:民法学
23.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类别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都必须有义务主体
B.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都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财产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的
D.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
正确答案:A,B,C
解析: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必须有义务主体,也必须有权利主体;财产关系包括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等;任何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都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可能是特定的(如债权关系),也可能是不特定的(如物权关系)。
知识模块:民法学
24.依照我国民法的规定,( )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A.公民
B.个人合伙
C.个体工商户
D.国家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公民(含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私营独资企业等)、法人、一定条件下的非法人组织、国家甚至国际组织,都可以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知识模块:民法学
25.根据法律的规定,公民有下列情况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他死亡:( )。
A.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
B.下落不明满2年的
C.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1年的
D.战争期间下落不明,自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的
正确答案:A,D
解析:提出死亡宣告申请有下列三种情形:一是在一般情况下,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居住地下落不明满4年;二是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三是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
知识模块:民法学
26.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某人为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包括( )。
A.被申请人的兄弟姐妹
B.被申请人的子女
C.被申请人的配偶
D.被申请人的债权人
正确答案:A,B,C,D
解析:申请宣告失踪的利害关系人包括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被申请宣告失踪人的债权人、合伙人等其他与被申请宣告失踪人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知识模块:民法学
27.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
A.可以被法院剥夺
B.公民个人可以放弃
C.随着公民的死亡而终止
D.不因精神疾病而丧失
正确答案:C,D
解析: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不能被无故剥夺,不能任意抛弃,也不因精神疾病而丧失。
知识模块:民法学
28.关于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民事权利能力可以转让或者抛弃
B.民事权利能力仅指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的资格
C.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能分离
D.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由法律加以规定
正确答案:C,D
解析:民事权利能力不能转让、抛弃;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包括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具有与人身不可分离性,民事权利的内容都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
知识模块:民法学
29.王某智力超群,是15岁的大学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王某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王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王某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署名权
D.王某有权因发明获得专利权
正确答案:B,C,D
解析:王某未满18周岁,应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创作作品属于事实行为,事实行为往往与民事行为能力的有无没有关联。
获得专利权属于王某受益的行为,他人不能以王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主张其无权获得发明的专利权。
知识模块:民法学
30.甲13岁,精神病人,在甲父母双亡的情况下,能够成为第一顺序法定监护人的有( )。
A.祖父母
B.外祖父母
C.成年姐姐
D.叔叔
正确答案:A,B
解析:未成年精神病人的监护适用未成年人监护的规定。
知识模块: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