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 期末考试复习

合集下载

西南科技大学《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期末考试复习

西南科技大学《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期末考试复习

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一章 气体的热力性质(名词解释)1.工质:实现能量传递与转换的媒介物质 。

2.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研究时,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人为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热力系或系统。

3. 热力系分类:①封闭热力系(与外界有能量传递,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系统的质量恒定不变)②开口热力系:(与外界有能量、物质交换的系统,系统的质量可变)③绝热热力系(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系统)④孤立热力系:(与外界既无能量(功、热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4.热力状态:工质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全部宏观物理特性,称为热力学状态,简称状态。

5.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热力状态的宏观的物理量叫做热力学状态参数,简称状态参数。

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 )、压力(p )、比体积(v )导出状态参数:热力学能(U )、焓(H )、熵(S )6. 理想气体:是指状态变化完全遵循波义耳-不占体积的质点,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7. 热力学能:指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本身所具有的能量, 即所谓的热能。

包括了:①内动能: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②内位能: 分子之间由于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位能。

第二章 热力学基本定律(填空+计算(卡洛循环)+名词解释) 1.准平衡过程:过程中热力系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的热力过程称为 准平衡过程,或准静态过程 。

2. 可逆过程:如果热力系完成某一热力过程后, 再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时 , 能使热力系和外界都返回原来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 可逆过程。

反之,则称为不可逆过程 。

(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过程,可逆过程的条件: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 + 无耗散效应)。

3.关系:准平衡过程概念只包括热力系内部的状态变化,而可逆过程则是分析热力系与外界所产生的总效果。

可逆过程必然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只是可逆过程的条件之一。

4.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

热工 期末考试复习

热工         期末考试复习

R 8.3145 287.7kJ /(kg K ) 3 M eq 28.9 10
M eq M O2 M eq M N2
28.9 103 wO2 0.232 0.209 20.9% 3 3210 28.9 103 wN 2 0.768 0.791 79.1% 3 28.01610
tf—流体温度,K;
tw—固体温度,K;
A—固体表面面积,m3 h在数值上等于流体和壁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时,每单位时间单位壁面 的对流换热量。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有关。
2、速度边界层(流动边界层)
远离壁面(y值较大)处,速度保持来流速度u∞,接近壁面区域因受流 体粘性的影响,速度渐降,壁面处(y=0)u=0。壁面附近这一速度有强烈 变化的流体薄层,称为速度边界层。 把从u=0到u=99% · u∞的距离定为边界层的厚度 δ。边界层厚度δ随x的 增加而增加。 边界层的形成是流体中粘性力作用的结果。边界层以外的区域称为主 流区,此区域内粘性不起作用。
所以:该水蒸气不是过热蒸汽,而是饱和湿蒸汽
h ' 640.35kJ/kg h '' 2748.59kJ/kg s ' 1.8610kJ/(kg K) s '' 6.8214kJ/(kg K) ts 151.867 C
v v' (0.35 0.0010925)m3 /kg x 0.9335 3 v '' v ' (0.37486 0.0010925)m /kg
第6章 导热
1、传热的三种基本形式
1)、导热(热传导):有温差的物质直接接触而发生的热量交换现象称为 导热。 导热时,物体各部分之间无宏观的相对位移,依靠微观粒子热运动进 行能量传递。 2)、对流:流体各部分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一 般都伴有导热现象。 对流只能在液体和气体中出现,实际上往往是流体与固体壁接触时的 热量传递过程。 3)、热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能量的过程。它不需要物体间的直接接 触,并伴有能量形态的转化(热能→辐射能)

热工基础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

热工基础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

(√)
72. 辐射表面的温度越高,角系数越大。
(×)
73. 黑体和灰体的表面热阻均为零。
(×)
74. 角系数越大,辐射换热的空间热阻越小。
(√)
75. 在两个辐射换热表面间插入遮热板,原来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减少。
(√)
76. 遮热板的表面发射率(黑度)越低,遮热效果越差。
(×)
77. 对流换热系数 h 较小的情况下,可采用表面加肋的方式强化换热。
A、 U ab Ucb Sab Scb B、 U ab Ucb Sab Scb C、 U ab Ucb Sab Scb D、 U ab Ucb Sab Scb
15、在相同的恒温热源间工作的其他可逆循环的热效率 C 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小于或等于
16、在两恒温热源之间工作的可逆热机,其热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D 。
23、饱和湿空气具有下列关系 C (t-干球温度、tw-湿球温度、tD-露点温度)
A、t>tw>tD
B、t>tD>tw
C、t= tD = tw
D、tw = tD>t
24、渐缩喷管在设计工况下工作(p2 = pb),如果喷管进口截面参数及背压保持不变,那么
将此喷管截掉一段,其出口流速和流量将按 C 变化。
27、压缩比较高时,采用多级压缩级间冷却的好处是 C 。
A、减少耗功量,降低出口温度,降低容积效率; B、增加耗功量,提高出口温度,增大容积效率; C、减少耗功量,降低出口温度,增大容积效率; D、增加耗功量,提高出口温度,增大容积效率。
28、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越大,容积效率 ηV 越低,对压气机的理论耗功量和产气量影
30、对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如果提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其 B 。

热工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热工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热工基础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A. ΔU = Q - WB. ΔH = Q + WC. ΔG = Q - WD. ΔS = Q/T2.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什么有关?A. 温度B. 压力C. 体积D. 质量3. 卡诺循环的效率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工作物质B. 环境温度C. 循环次数D. 循环路径4.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普朗克表述指出:A.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B. 热量不能从单一热源完全转化为功C. 热机的效率不可能达到100%D. 以上都是5. 以下哪个不是热力学基本定律?A. 第零定律B. 第一定律C. 第二定律D. 第三定律6. 绝对零度是指:A. 温度的最低极限B. 物质的内能为零C. 物质的熵为零D. 物质的热膨胀为零7. 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时,系统的状态量变化量是:A. 熵B. 内能C. 焓D. 功8.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A. PV = nRTB. PV = nTC. PV = nRD. PV = RT9. 混合气体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的关系是:A. 摩尔分数等于体积分数B. 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成正比C. 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成反比D. 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无直接关系10. 气体的压缩性指数通常表示为:A. γB. RC. nD. T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交换的功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指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______,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3.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______有关,而与______无关。

4. 热力学第三定律指出,在绝对零度时,所有完美晶体的______为零。

5. 卡诺循环的效率是______和______之间的温度比的函数。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区别。

2. 描述卡诺循环的四个主要过程。

热工复习题答案

热工复习题答案

热工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其表达式为:A. ∆U = Q + WB. ∆H = Q + WC. ∆S = Q/TD. ∆G = Q + W答案:A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A. PV = nRTB. PV = mRTC. PV = nRD. PV = RT答案:A3. 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A. 导热、对流、辐射B. 导热、对流、扩散C. 导热、扩散、辐射D. 对流、扩散、辐射答案:A二、填空题4.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_______的表述。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5. 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因此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对外做的功,即∆U = -W,其中W为系统对外做的功,∆U为系统内能的变化。

三、简答题6. 描述卡诺循环的四个阶段,并解释其效率。

答案:卡诺循环包括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

在等温膨胀阶段,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并对外做功;在绝热膨胀阶段,系统对外做功,温度下降;在等温压缩阶段,系统向低温热源放热;在绝热压缩阶段,系统温度上升,准备下一次循环。

卡诺循环的效率由公式η = 1 - (Tc/Th)给出,其中Tc为低温热源的温度,Th为高温热源的温度。

7. 什么是热机?请简述其工作原理。

答案: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基于热力学循环,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吸热、做功、放热和压缩。

在吸热阶段,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在放热阶段,热机向低温热源排放热量;在这两个过程中,热机通过做功和压缩阶段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四、计算题8. 已知理想气体在等压过程中,压力P=100 kPa,体积从V1=2 m³变化到V2=4 m³,求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Q。

答案: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得Q = nRT ln(V2/V1)。

由于题目中未给出气体的摩尔数n和温度T,无法直接计算Q的具体数值,但公式为Q = nRT ln(2)。

060102热工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060102热工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热工基础》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平板的单位面积导热热阻的计算式应为()。

A.δ/λB.δ/(kA)C.1/hD.1/(kA)答案:A2.冷冻水管与支架之间垫以木托,是为了防止(),减少能量损失。

A.热辐射B.热扩散C.热传导D.热对流答案:C3.对流传热是以()作为基本计算式。

A.傅立叶定律B.牛顿冷却公式C.普朗克定律D.热路欧姆定律答案:B4.对流传热的表面传热为1000W/(m2·K)、温度为77℃的水流经27℃的壁面,其对流换热的热流密度为()。

A.8×104W/m2B.6×104W/m2C.7×104W/m2D.5×104W/m2答案:D5.在电站锅炉中,由炉膛火焰向水冷壁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A.热对流B.热辐射C.导热D.都不是答案:B6.将保温瓶的双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其目的是()。

A.减少导热B.减小对流换热C.减少对流与辐射换热D.减少导热与对流换热答案:D7.黑体表面的有效辐射()对应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

A.大于B.小于C.无法比较D.等于答案:D8.热量传递一般有三种不同基本方式,即导热、()和热辐射。

A.传热B.热对流C.对流换热D.反射答案:B9.削弱辐射换热的有效方法是加遮热板,而遮热板表面的发射率应()。

A.大一点好B.小一点好C.大、小都一样D.无法判断答案:B10.下述几种方法中,强化传热的方法是()。

A.夹层抽真空B.增大当量直径C.加肋片D.加遮热板答案:C11.航空发动机技术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飞机的动力心脏,为飞机这个庞大的身躯提供新鲜的血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机翼B.机舱C.发动机答案:C12.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但有热量或功交换的热力系统是()。

A.开口系统B.闭口系统C.绝热系统D.孤立系统答案:B13.绝热系与外界没有()交换。

A.能量B.热量C.功D.物质答案:B14.孤立系统是指系统与外界()。

供热工程考试复习题

供热工程考试复习题

1、热负荷:在冬季,为了维持室内空气的一定温度,需要由供暖设备向供热房间供出一定的热量,称该供热量为供暖系统的热负荷。

3、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为设计温度,所必须由供热设备供出的热量。

4、冷风渗透耗热量:通过关闭着的门,窗缝隙,在风压与热压的作用下,室外空气进入室内并排向室外,在此过程中,冷风将带走室内一部分热量,这部分耗热量称为冷风渗透耗热量5、垂直失调:在供暖建筑物中,同一竖向的各房间的室温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均的现象,通常称为系统垂直失调。

6、水平失调:在远近立管处出现流量失调引起而引起水平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称为系统的水平失调。

7、真空回水式:低压蒸汽凝结水回收和空气的排出还可靠真空泵;把真空泵、凝结水箱、锅炉给水泵组成的机组叫真空给水泵8、直接连接:热用户直接连接在热网上,热网不仅给热用户提供热量而且也提供热媒9、间接连接:热用户采用表面式换热器与热网相连,热网给热用户提供热量,热用户有自己的热媒,热网的热媒与热用户的热媒通过表面换热器进行换热10、闭式系统:热网中的循环水只作为热媒供给给热用户而不从热网中取出使用。

11、开式系统:热网中的循环水部分或全部从热网中取出,直接用于生产或热水供应热用户中12、局部供暖系统:热媒制备,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在一起的供暖系统,称为局部供暖系统。

13、集中供暖系统:当热源和散热设备分别设置,用热媒管道相连接,由热源各个房间或各个建筑物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集中供暖系统。

填空:供暖方式:连续供暖和间接供暖供暖系统都是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散热器与供暖系统的连接方式:上进下出,同侧连接上进下出,异侧连接下进下出,异侧连接下进上出,同侧连接供暖散热器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主要以对流散热方式为主。

集中热系统的热源:热电厂、区域锅炉房、电热锅炉房供热管道及附件包括:供热管道的管件(三通、弯管)、阀门,补偿器,支座和放气,放水,疏水,除污等。

大学热工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热工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热工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A. \(\Delta U = Q + W\)B. \(\Delta U = Q - W\)C. \(\Delta H = Q + P\Delta V\)D. \(\Delta G = Q - T\Delta S\)答案:A2. 在绝热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Q = 0\)B. \(\Delta S = 0\)C. \(\Delta U = 0\)D. \(\Delta H = 0\)答案:A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A. \(pV = nRT\)B. \(pV = mRT\)C. \(pV = \frac{nRT}{M}\)D. \(pV = \frac{mRT}{M}\)答案:A4.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A. 傅里叶定律B. 牛顿冷却定律C.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D. 普朗克定律答案:A5.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为:A. \(\eta = \frac{W}{Q_H}\)B. \(\eta = \frac{Q_H - Q_C}{Q_H}\)C. \(\eta = \frac{Q_C}{Q_H - Q_C}\)D. \(\eta = \frac{Q_C}{Q_H}\)答案:B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是:A.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效果B. 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C. 不可能实现热机的效率达到100%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7.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一项是不可能实现的?A. 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B. 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效果C. 将热量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转化为功D. 将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同时产生其他效果答案:B8. 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温度的关系是:A. 与温度成正比B. 与温度成反比C. 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D. 与温度的平方成正比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 热力学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时,系统的_______为零。

热工学原理期末复习..

热工学原理期末复习..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复习热工学原理第一章: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热力系统(P9~10)(1)闭口系统(控制质量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控制容积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

(4)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功、热)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状态参数(P10~12)(1)状态参数: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2)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垂直作用力(即压强),AFp =。

(3)温度:宏观上,温度是用来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气体的温度是组成气体的大量分子平均移动动能的量度。

t =T ﹣273.15K 。

(4)比体积: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mVv =,单位:m 3/kg 。

(5)密度:单位体积工质的质量,Vm=ρ,1=v ρ,单位:kg/m 3。

3、热力过程(P13)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

4、可逆过程(P14)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再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到原来的状态,外界也随之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则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二、问答题 1、(1﹣2)表压力或真空度能否作为状态参数进行热力计算?若工质的压力不变,问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是否可能变化?答:不能,因为表压力或真空度只是一个相对压力。

若工质的压力不变,测量其压力的压力表或真空计的读数可能变化,因为测量所处的环境压力可能发生变化。

2、(1﹣3)当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大还是愈小? 答:真空表指示数值愈大时,表明被测对象的实际压力愈小。

3、(1﹣4)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有何区别?答:无耗散的准平衡过程才是可逆过程,所以可逆过程一定是准平衡过程,而准平衡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名词解释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P21)(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就是热力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热工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热工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热工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A. △U = Q + WB. △H = Q - WC. △G = Q + WD. △S = Q/T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的比热容最大?A. 水B. 冰C. 干冰D. 空气答案:A3. 绝对零度是多少?A. -273.15°CB. 0°CC. -459.67°FD. 0°F答案:A4.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其中不需要介质的是:A. 热传导B. 热对流C. 热辐射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 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R代表什么?A. 气体常数B. 绝对温度C. 压力D. 体积答案:A6. 以下哪种设备是用来测量温度的?A. 压力计B. 流量计C. 温度计D. 湿度计答案:C7.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是:A. η = W/QB. η = Q/WC. η = Q_in/Q_outD. η = W_in/W_out答案:A8.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A. 能量守恒B. 熵增原理C. 能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D. 能量可以完全转化为热答案:B9. 以下哪种物质的导热性最好?A. 木头B. 铜C. 玻璃D. 橡胶答案:B10.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实质是:A. 绝对零度不可达到B. 绝对零度是可能达到的C. 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D. 熵在绝对零度时为负值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为______定律。

答案:能量守恒2. 绝对零度是______。

答案:-273.15°C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______。

答案:PV=nRT4. 热传导、热对流和______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答案:热辐射5. 热机效率是指______。

答案:输出功与输入能量之比6.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______的设备。

答案:温度7. 气体常数R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代表______。

热工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热工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1有效辐射:是指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记为J。

有效辐射J不仅包括表面的自身辐射E,而且还包括投入辐射中被表面反射的部分。

2对流换热系数:对流传热基本计算式——牛顿(Newton)冷却公式(Newton‘s law of cooling)中的比例系数,一般记做h,以前又常称对流换热系数,单位是W/(㎡*K),含义是对流换热速率。

3自然对流传热:由于流体内部存在着温度差,使得各部分流体的密度不同,温度高的流体密度小,必然上升;温度低的流体密度大,必然下降,从而引起流体内部的流动为自然对流。

这种没有外部机械力的作用,仅仅靠流体内部温度差,而使流体流动从而产生的传热现象,称为自然对流传热。

、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5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所组成的理想循环。

6光谱辐射力:与辐射力单位差一个长度单位,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所有方向发射出去的在包含λ的单位波长范围内的辐射能。

7辐射强度:点辐射源在某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传送的辐射通量,记作I,即I=dΦe/dΩ,式中dΦe 是dΩ立体角元内的辐射通量。

8灰体:把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9辐射角系数:反映相互辐射的不同物体之间几何形状与位置关系的系数。

10焓:热力学中表示物质系统能量的一个状态函数,常用符号H表示。

数值上等于系统的内能U加上压强p和体积V的乘积,即H=U+pV。

焓的变化是系统在等压可逆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的度量。

11太阳常熟:地球在日地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垂直的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接收太阳辐射的所有波长总能量。

12重辐射面?简述:1、写出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表达式及各项代表的意义。

流体在流道中流动稳定流动的能量方程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导得。

设想有一流道有流体在其中流过。

取1—1截面与2—2截面间的流体作热力系,这是一个开口系统。

热工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热工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热工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A. ΔU = Q - WB. ΔH = Q + WC. ΔS = Q/TD. ΔG = Q - W答案:A2. 在理想气体的状态下,以下哪个参数与温度无关?A. 压力B. 体积C. 摩尔质量D. 焓答案:C3. 热机效率的计算公式是:A. η = Q_in / Q_outB. η = Q_out / Q_inC. η = W / Q_inD. η = Q_in / W答案:B4. 以下哪个过程是可逆过程?A. 绝热膨胀B. 等温膨胀C. 等压膨胀D. 等熵膨胀答案:D5.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能量守恒B. 熵增原理C.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A. 傅里叶定律B. 牛顿冷却定律C.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D. 普朗克定律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热交换器的类型?A. 壳管式B. 板式C. 螺旋板式D. 离心式答案:D8.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A. T = t + 273.15B. T = t - 273.15C. T = 273.15 / (t + 1)D. T = 273.15 / (1 - t)答案:A9. 以下哪个是热力学系统的宏观量?A. 温度B. 压力C. 熵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热力学系统的微观量?A. 温度B. 压力C. 熵D. 能量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解释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并给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

答案: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热力学中,它通常表述为ΔU = Q - W,其中ΔU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是系统吸收的热量,W是系统对外做的功。

热工期末试题及答案

热工期末试题及答案

热工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热力学守恒方程的是:A. 能量守恒方程B. 质量守恒方程C. 动量守恒方程D. 熵守恒方程答案:D2.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A. 能量守恒定律B. 熵守恒定律C. 能量平衡定律D. 能量转换定律答案:A3.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这是因为:A. 系统内部没有能量交换B. 系统内部能量转换为热量C. 系统内部熵增加D. 系统内部熵减少答案:B4.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参量包括以下哪些?A. 温度、压力、体积B. 能量、熵、密度C. 焓、熵、摩尔质量D. 温度、熵、压力答案:A5.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了:A. 自发过程的方向性B. 可逆过程的存在性C. 熵的增加性D. 能量转换的效率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热力学系统的相(相态)以及相变的概念。

答案:热力学系统的相是指系统的物质处于同一物理状态下的集合,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相变是指系统由一种相态转变为另一种相态的过程,常见的相变有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熔化、气相与液相之间的沸腾等。

2. 请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理。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增原理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或混乱度)总是不断增加的。

这意味着自然界中的过程具有一个方向性,即自发过程总是朝着熵增的方向进行。

熵增原理也可以解释为系统能量的转化不可完全利用,总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不可用能,并且使系统的熵增加。

三、计算题1. 一个理想气体的压强为1.5 MPa,体积为2 m³,温度为300 K。

求气体的摩尔质量。

答案: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可以得到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m = PV/RT代入已知数值进行计算:m = (1.5 × 10^6 × 2) / (8.314 × 300) ≈ 100 kg/mol2. 一个系统从初态 A 经过两个等温过程和一个绝热过程,最终达到了末态 B。

热工原理复习题答案

热工原理复习题答案

热工原理复习题答案1.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即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功的代数和。

用公式表示为:\[ \Delta U = Q - W \]其中,\( \Delta U \) 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 Q \)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 W \) 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2.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是理想热机循环中效率最高的循环。

卡诺循环的效率公式为:\[ \eta = 1 - \frac{T_C}{T_H} \]其中,\( \eta \) 表示循环效率,\( T_C \) 表示冷源温度,\( T_H \) 表示热源温度。

3.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其定义为:\[ dS = \frac{dQ}{T} \]其中,\( dS \) 表示熵的变化,\( dQ \)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 T \) 表示绝对温度。

4.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是热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主要依靠物质内部分子振动和碰撞传递热量;热对流依靠流体的宏观运动传递热量;热辐射则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5.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 \]其中,\( P \) 表示气体的压强,\( V \) 表示气体的体积,\( n \) 表示气体的摩尔数,\( R \) 表示理想气体常数,\( T \) 表示气体的绝对温度。

6. 热机的效率定义为输出功与输入热量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eta = \frac{W_{\text{output}}}{Q_{\text{input}}} \] 其中,\( \eta \) 表示热机效率,\( W_{\text{output}} \) 表示输出功,\( Q_{\text{input}} \) 表示输入热量。

7. 节流过程是一种等焓过程,即在节流过程中系统的焓值保持不变。

节流过程常用于制冷系统中的膨胀阀。

8. 临界点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而不再有相变温度和压强的点。

热工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热工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热工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是:A. ΔU = Q - WB. ΔH = Q + WC. ΔG = Q - WD. ΔS = Q/T答案:A2. 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这是因为:A. 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B. 理想气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C. 理想气体分子间有引力D. 理想气体分子间有斥力答案:A3. 在绝热过程中,气体的熵变是: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二、填空题4. 根据卡诺定理,所有可逆循环的效率都不可能_________一个工作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之间的理想热机的效率。

答案:超过5. 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_________表述。

答案:克劳修斯三、简答题6. 简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及其意义。

答案: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指出,不可能制造一个循环过程,其唯一结果就是将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到高温热源。

这意味着能量转换具有方向性,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7. 解释什么是熵,并简述熵增原理。

答案:熵是热力学系统无序程度的量度,通常用来描述系统能量分布的均匀性。

熵增原理表明,在孤立系统中,自发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直到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

四、计算题8. 一个理想气体经历一个等压过程,其体积从V1 = 1m³变化到V2 = 2m³,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 0.029 kg/mol,气体常数R = 8.314J/(mol·K),初始温度T1 = 300 K。

求该过程中气体的温度T2。

答案:首先,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可以得出 P =nRT/V。

由于是等压过程,P1 = P2,因此 nRT1/V1 = nRT2/V2。

由于n、R、P是常数,可以简化为 T1/V1 = T2/V2。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 T2 = (T1 * V1) / V2 = (300 K * 1m³) / 2m³ = 150 K。

热工设备(水泥部分)期末考试资料

热工设备(水泥部分)期末考试资料

1. 控制入窑CaCO3的分解率不超过95%的原因?2. 影响分解炉内分解速度的因素?3. 旋风筒内的阻力损失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4. 如何克服旋风筒内二次飞扬的问题?5. 从预热器的结构谈一下旋风筒预热器气固分离的主要因素?6. 如何加强旋风预热器的三大功能?7. 简述分解炉的主要功能?8. 预热器进风为何采用270°蜗壳?9. 简述预热器窑系统碱、氯、硫循环?1. 控制入窑CaCO3的分解率不超过95%的原因?如果分解率超过95%,物料在炉内停留时间延长很多,炉容积大,分解率越高,分解速度越慢,吸热越少。

(主要要求温度位)容易使物料过热,炉气超温,从而引起给皮堵塞的故障。

而少量粗颗粒中心未分解的物料,到回转窑进一步加热时,有足够的时间,需热不多,同时对调节窑热工制度有利,如果要求分解率过低,窑外分解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 影响分解炉内分解速度的因素?(1)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但温度不能太高。

(2)分解炉中CO2浓度低,分解越快。

(3)料粉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越致密,分解越慢。

(4)料径大小。

料粉越细,分解越快。

(5)生料在炉内悬浮分散的程度。

3. 旋风筒内的阻力损失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1)进口旋转气流的不通畅处。

(2)出口管道内,旋转气流带走的动能损失。

(3)旋风筒内流场内旋与外旋流的冲撞损失。

4. 如何克服旋风筒内二次飞扬的问题?(1)延长旋风筒的长度,使其大于旋转气流的自然长度,从而避免二次气流飞扬的问题。

(2)在旋风筒锥体部分,采用膨胀仓技术。

(3)在旋风筒锥体部分的合适部位,设置隔离装置。

5. 从预热器的结构谈一下旋风筒预热器气固分离的主要因素?(1)旋风筒的直径。

在其他相同条件下,筒径越小,产生的离心力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2)旋转体的进风口类型与尺寸。

进风口形状应保证气料沿切向入口,减少涡流干扰为佳。

(3)排气管的尺寸及其插入深度,内筒的直径越少,插入深度越深,分离效率越高。

热工 期末复习总结

热工 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1. 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热能和机械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

2. 传热学主要研究热量传递的规律。

3. 凡是能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统称为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4. 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换是通过媒介物质在热机中的一系列状态变化过程来实现的,这种媒介物质称为工质。

5. 工程热力学中,把热容量很大,并且在吸收或放出有限热量时自身温度及其他热力学参数没有明显改变的物体称为热源。

6. 工程热力学通常选取一定的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系统以外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边界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假想的,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7. 按照系统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况,系统可分以下几类:1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2开口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系统。

3绝热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4孤立系统与外界既无能量(功。

热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8. 工质在某一瞬间所呈现的宏观物理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状态。

9. 用于描述工质所处状态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如温度压力比体积等10. 在不受外界的影响{重力场除外}的条件下,工质(或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11. 在工程热力学中,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热力学能,焓,熵等,其中压力,温度,比体积可以直接测量,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12. 热力学第零定律表述为;如果两个物体中的每一个都分别与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物体彼此也必处于热平衡。

13. 系统由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变化过程称为热力过程,简称过程。

14. 如果在热力过程中系统所经历的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态,这种过程称为准平衡过程,又称为准静态过程。

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可以用连续的实线表示。

15. 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再沿着原路径逆行而回到原来的状态,外界也随之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否则这一过程称为不可逆过程。

热工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热工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热工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考试题一:1. 简述热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解释热力循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3. 说明热工系统中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的关系。

4. 列举并解释热工系统中的三个基本定律。

5. 介绍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的应用及其在热工领域中的重要性。

6. 论述换热过程中的传热方式和传热机理。

7. 举例说明热力循环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考试题二:1.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构成部分。

2. 蒸汽动力循环和用于蒸汽动力装置改进的技术的描述。

3. 干燥过程中的湿空气特性和计算方法。

4. 说明热力系统中的熵增原理和其在控制熵减过程中的应用。

5. 基于汽车制冷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解释状态方程的应用。

6. 介绍常用换热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7. 分析燃料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过程。

考试题三:1. 解释工质的定义及其在实际热力循环中的应用。

2. 描述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3. 说明焓和熵的定义及其在热力学中的重要性。

4. 介绍利用热力学循环计算某一设备效率的方法和步骤。

5. 论述湿空气的空冷和空气加湿过程及其它过程。

6. 分析二次换热系统中的能量损失及降低能量损失的方法。

7. 论证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考试题四:1. 介绍热力循环中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对系统效能的影响。

2. 根据湿空气中空气和水汽的性质,解释其状态的表示方法。

3. 分析压缩空气的制冷和单位质量流体的循环可逆循环。

4. 描述至少三种液体和气体传热方式,并分析其应用场景。

5. 论述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种类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6. 解释效率和效能的定义,以及在热力学循环中的计算方法。

7. 论述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烟气组成的影响。

考试题答案:1. 热工学是研究能量守恒、热力学和传热学的科学学科。

它包括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能量守恒原理,熵增原理等内容。

2. 热力循环是指通过对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

热工基础期末总复习重点

热工基础期末总复习重点

热工基础总复习第一章1、系统:在工程热力学中,通常选取一定得工质或空间作为研究得对象,称之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2、系统内部各处得宏观性质均匀一致、不随时间而变化得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3、状态参数:用于描述系统平衡状态得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比体积等.工程热力学中常用得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比热力学能、比焓、比熵等,其中可以直接测量得状态参数有压力、温度、比体积,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4、可逆过程:如果系统完成了某一过程之后可以沿原路逆行回复到原来得状态,并且不给外界留下任何变化,这样得过程为可逆过程。

准平衡过程:所经历得每一个状态都无限地接近平衡状态得过程。

可逆过程得条件:准平衡过程+无耗散效应。

5、绝对压力p、大气压力p b、表压力p e、真空度p v只有绝对压力p才就是状态参数第二章1、热力学能:不涉及化学变化与核反应时得物质分子热运动动能与分子之间得位能之与(热能)。

热力学能符号:U,单位:J 或kJ 。

热力系统储存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热力学能储存能:E,单位为J或kJ2、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就就是热力过程中得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可表述为:a、在热能与其它形式能得互相转换过程中,能得总量始终不变。

b、不花费能量就可以产生功得第一类永动机就是不可能制造成功得。

c、进入系统得能量-离开系统得能量=系统储存能量得变化3、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物质交换得系统。

系统得质量始终保持恒定,也称为控制质量系统闭口系统得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对于微元过程对于可逆过程对于单位质量工质对于单位质量工质得可逆过程4、开口系统稳定流动实现条件2f s 12q h c g z w =∆+∆+∆+ 1)系统与外界交换得能量(功量与热量)与质量不随时间而变;2)进、出口截面得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变。

开口系统得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对于单位质量工质:对于微元过程5、技术功:在工程热力学中,将工程技术上可以直接利用得动能差、位能差及轴功三项之与称为技术功,用W t 表示对于单位质量工质6、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遇到突然变窄得断面,由于存在阻力使流体得压力降低得现象称为节流。

热工期末复习题

热工期末复习题

39.P188影响与热带气体分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哪些实际可行的措施?答:主要原因有预热带处于负压下操作,从窑的不严密处漏入大量冷风,沉在隧道下部,迫使密度较小的热烟气向上流动。

再者料垛上部和拱顶空隙大,阻力小,使大部分热气体易从上部流过,因而大大加大了该带几何压头的作用,使气体分层十分严重。

第二,窑车衬砖吸收了大量的热,使预热带下部烟气温度降低很多,进一步加大了上下温差。

采取措施:(1)用平顶或降低拱顶高度减少上部空隙;(2)适当降低窑的高度,降低几何压头的影响。

现代隧道窑多采用扁平结构;(3)设窑头封闭气幕,减少窑门漏入冷风量;(4)设立搅动气幕和循环气流装置;(5)排烟口在近车台面处,迫使烟气多次向下流动;(6)采用低蓄热窑车,减少窑车吸热;(7)严密砂封和曲封,减少漏风量;(8)合理码垛,使窑内阻力分布合理;(9)预热带处于微负压操作,减少冷风漏入量。

38、P222利用分散垂直气流法则说明倒焰窑的工作原理。

倒焰窑内温度能够较均匀分布的原因是由分散垂直气流法则所决定的:烧窑时,热烟气在窑室内由上向下流动,这样窑内温差将会逐渐减小 ; 冷窑时,打开窑顶上的放冷小烟囱闸门,冷空气由窑底入窑后上升至窑顶排出,本身被加热。

37P199简单叙述隧道窑预热带温度“正调节方式”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有效升温,还能有效加热下部,更能有效搅动预热带气流,促使预热带上下温度均匀。

缺点:正调节方式在调节烧结曲线时只能升温,如想降温只能关闭烧嘴,如想再降温则无能为力。

33P129为什么烟气的吸收和辐射只考虑H2O和CO2?因为烟气只能由H2O、CO2、SO2、CO(还原气氛)、N2、O2(氧化气氛)、H2(还原气氛)组成。

单原子气体和某些对称型双原子气体如N2等的辐射能力非常微弱,几乎为零,而多原子气体,尤其是高温烟气中的H2O、CO2、SO2及不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如CO等),有极强的辐射能力。

但烟气中SO2和CO含量极少,所以其影响可忽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4.157 7 4.157 0 . 768 1.009 kJ /(kg K ) 32 10 3 28.016 10 3
c wO2 cO2 wN 2 cN 2 0.232
第5章 湿空气
2、湿空气:指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干空气:完全不含水蒸气的空气 按照湿空气中的水蒸汽所处状态不同,湿空气可分为: 饱和湿空气:由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汽组成的湿空气。此时pv=ps(湿空 气温度t所对应的饱和压力)。 未饱和湿空气:由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汽组成的湿空气。此时pv<ps, 湿空气中的水蒸汽处于过热状态,湿空气的温度 t不变,水蒸汽含量可增 加,湿空气具有吸湿能力,故称为未饱和湿空气。 3、露点:是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在湿空气温度一定 条件下,露点温度越高说明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越高、水蒸气含量越多, 湿空气越潮湿;反之,湿空气越干燥。
7、干湿球温度计:有两支普通玻璃温度计组成。
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温泡直接与湿空气接触,称为干球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即 为湿空气的温度;另一只温度计的温泡用纱布包着,称为湿球温度计 8、含湿量: 含湿量(d):在含有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单位为kg( 水 蒸气)/kg(干空气),在工程中常有g/kg(干空气)。
映温度场在空间的变化特征的物理量。 5、热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给定传热面积A传递的热量。用表示 Φ,单位为W。 热流密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也叫热流通量。用q 表示,单位为W/m2。 热量有高温向低温传递,因此,热流密度q是矢量,其方向指向温度 降低的方向,即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6、傅里叶定律:导热热流密度的大小与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成正比,其方向 与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M eq 解:(1)空气折合摩尔质量: 1 wO2 M O2 wN 2 M N2 1 0.232 0.768 3 3210 28.016103 28.9 103 kg / m ol
(2)空气折合气体常数 (3)摩尔分数
xO2 xN 2
(4)空气的比定压热容:
Rg ,eq
3、当流体与固体壁面进行对流换热时,在紧贴壁面的一层流 体中,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薄层称为热边界层。 热边界层的厚度用δt表示。 热边界层的温度梯度很大( 很大),在热边界层以 外,流体维持温度tf,温度梯度几乎为零( ),可以 当作等温流动区(主流区域),导热不起作用。
4、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流体产生的原因 自由流动:流速受冷、热强度、流体性质、空间大小影响 受迫流动:流速受外力所形成压差、流体性质和流道阻力影响,换热 系数较前者大,流速高。
10、通过圆管壁的导热
ql
Φ l
t w1 - t w,n 1 t w1 - t w,n 1 n n d i 1 1 ln Ri di i 1 2i i 1
例:一炉壁由三层材料组成:第一层耐火砖,导热系数1=1.85W/(mK),第 二层绝热砖,导热系数2=0.45W/(mK),允许使用的最高温度为 1300℃,第 三层钢板,厚度 δ3=5mm,3=40W/(mK)。炉墙内侧和外侧的表面温度分别 为tw1=1600℃和tw4=80℃ 。稳定时,通过炉壁的热量q=2000W/m2。试计算各 层壁厚为多少才能使炉壁总厚度最小?绝热砖与钢板接触面的温度为多少?
7、导热系数 λ是衡量物质导热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数值上等于每单位温度梯 度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流量。
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范围内 , 绝大多数材料的热导率可近似 地认为随温度线性变化, 并表示为: 1 bt
0


8、保温材料(或称绝热材料):
用于保温或隔热的材料。国家标准规定,温度低于350℃时热导率小于 0.12 W/(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 9、平壁的导热
解:本题为三层平壁稳态导热问题,为使炉壁总厚度最小,应取tw2=1300 ℃
第一层耐火砖的厚度至少为:
1
( ) 1 t w1 t w 2) 1.85 (1600 1300
q 2000
0.2775 m
第二层绝热砖的厚度为:
2 ( 2
t w2 t w4 3 1300 80 0.005 ) 0.45 ( ) 0.2744 m q 3 2000 40
湿空气的含湿量d只取决于水蒸气分压力pv,且随水蒸气分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即:d与pv是两个彼此相互依存而不是各自独立的参数(d=f(pv))。 9、焓湿图及应用:为了计算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和湿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 方便,以下面两式为根据制成了包含焓h、含湿量d、温度t、相对湿度及水 蒸气压力pv等参数的曲线图。
第5章 湿空气
1、对于单一气体,只要知道两个独立的状态参数,它的状态就可确定。但 对于混合气体,除了知道两个状态参数外,还需知道其组分才能确定其状 态。各组成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的数量份额,称为混合气体的成分。有 三种表示方法: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 例:如果忽略干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已知其质量分数为 w O 2 =23.2% , wN2=76.8%,试求空气的摩尔分数、折合摩尔质量和折合气体用水蒸气的焓熵图查状态参数
例:已知水蒸气的压力为p=0.5MPa,比体积v=0.35m3/kg,问这是不是过热蒸 汽?如果不是,那么是饱和蒸汽还是湿蒸汽?试求水蒸气的干度、h、s、u。
解:利用水蒸气表(附表5),p=0.5MPa时
v ' 0.0010925m3 /kg v '' 0.37486m3 /kg v ' v v ''
所以:该水蒸气不是过热蒸汽,而是饱和湿蒸汽
h ' 640.35kJ/kg h '' 2748.59kJ/kg s ' 1.8610kJ/(kg K) s '' 6.8214kJ/(kg K) ts 151.867 C
v v' (0.35 0.0010925)m3 /kg x 0.9335 3 v '' v ' (0.37486 0.0010925)m /kg
h h ' x h '' h ' 640.35kJ/kg 0.9335 2748.59 640.35 kJ/kg 2608.4kJ/kg s s ' x s '' s ' 1.8610kJ/(kg K) 0.9335 6.8214 1.8610 kJ/(kg K) 6.4915kJ/(kg K) u h pv 2608.4kJ/kg 0.5 106 kPa 0.35 103 m3 /kg 2433.4kJ/kg
tf—流体温度,K;
tw—固体温度,K;
A—固体表面面积,m3 h在数值上等于流体和壁面之间的温度差为1时,每单位时间单位壁面 的对流换热量。表面传热系数的大小与对流换热过程中的许多因素有关。
2、速度边界层(流动边界层)
远离壁面(y值较大)处,速度保持来流速度u∞,接近壁面区域因受流 体粘性的影响,速度渐降,壁面处(y=0)u=0。壁面附近这一速度有强烈 变化的流体薄层,称为速度边界层。 把从u=0到u=99% · u∞的距离定为边界层的厚度 δ。边界层厚度δ随x的 增加而增加。 边界层的形成是流体中粘性力作用的结果。边界层以外的区域称为主 流区,此区域内粘性不起作用。
第4章 水蒸气
1、处于气液两相动平衡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 处于饱和状态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 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干饱和蒸气、干蒸汽 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气所处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此时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湿饱和蒸气:饱和蒸气和饱和液体的混合物,简称湿蒸气。 未饱和液体:液体温度低于其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过热蒸气:当对干饱和蒸气进一步加热,则此蒸气温度将继续升高,温度 高于饱和蒸气温度,此时的蒸气称为过热蒸气。 过热度:过热蒸气温度高出饱和蒸气温度的度数,称为过热度 2、使未饱和液达到饱和状态的途径:
炉壁总厚度为:
1 2 3
2
绝热砖与钢板接触面的温度为: t t - 2 q w3 w2
第7章 对流换热
1、采用计算公式(牛顿公式):
Q hA(t f tw )
W W/m2
或:
q h(t f tw )
h
q W/(m2· K) t h—对流换热系数,W/(m2· K),表征对流换热强度的量;
在一定的空气温度下,饱和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为最大,故饱和空气 的绝对湿度必大于未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ρv。未饱和空气的饱和程度可以用其 绝对湿度ρv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来表示,称为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反应了湿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接近饱和的程度,又称为饱和度。值越 小,湿空气吸收水蒸气的能力越强;值越大,湿空气吸收水蒸气的能力越弱; 相对湿度常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
R 8.3145 287.7kJ /(kg K ) 3 M eq 28.9 10
M eq M O2 M eq M N2
28.9 103 wO2 0.232 0.209 20.9% 3 3210 28.9 103 wN 2 0.768 0.791 79.1% 3 28.01610
t , p
t ts p 保持p不变,t
p ps t 保持t不变,p
3、水蒸气定压加热产生三个阶段:水的定压预热阶段、饱和水的定压汽 化阶段、干饱和蒸气的定压过热阶段
4、水的汽化过程:一点(临界点)、两线、三区、五态
pc=22.064MPa tc=373.99℃ 当t>tc时,p再大也不能成为液态 vc=0.003106m3/kg hc=2085.9kJ/kg sc=4.4092kJ/(kg· K) 下界限线Ac:不同压力下的饱和水点连线 上界限线Bc:不同压力下的干饱和蒸气点连线 液相区:Ac线左侧,未饱和水 气液两相区:Ac线与Bc线之间,饱和水、饱和蒸气 汽相区:Bc线右侧,过热蒸气 未饱和水 饱和水 湿饱和蒸气 干饱和蒸气 过热蒸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