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 (共11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裁介绍
• “歌行体” •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 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 “歌”或“行”的颇多,二 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 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 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 自由,富于变化。
合作探究
1、用四个字给第二三四节拟小
标题,并说说体现了作者什么心 理活动?
2、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字词 或者句子,并说说用得好的理 由。
小结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 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狂 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 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愿我们永远将其 铭记于心,永不忘“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杜 歌

目标导学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及关于“歌”的体裁。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感悟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写作背景
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 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 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 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 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 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 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 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 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
狂风破屋 惨 现实
水 到 渠 成
群童抢茅 悲 屋漏难眠 哀
推己及人的胸怀
忧国忧民的情怀
理想
祈求广厦 愿
1、第一节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 “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运用拟人手法,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 和无情。其它词无此效果。 2、分析“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的作用。 刻画了茅草被吹飞的动感场面。 3、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49岁啊,为什么用 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的体现。
4、“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屋破之后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5、哪些句子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第四节哪两个词说明诗人的愿望渺茫? “何时”、“安得”
• 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 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 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