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概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学院
设计学概论论文
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学院:艺术学院
专业:平面设计
年级班别: 09级1
姓名:尹荣琪
学号: 20090424305
2010年12月
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
权威调查显示,2006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达730万辆,轿车达325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28.5%和17.3%,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私人汽车数量也节节攀升。
汽车工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综合性能及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围绕汽车生产的发展可以带动大量零部件企业及原材料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汽车内饰也的发展。
汽车内部舒适度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新车时考虑的第二大因素,排在车辆外观设计之前,仅次于汽车的可靠性及耐用程度。
对车辆内饰的投入成为在中国市场上本土和外资品牌整车厂商的一个比拼点。
比如汽车防晒膜,汽车握手套,汽车地垫,汽车防滑垫,汽车坐垫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
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差距在哪里?发展态势将怎样?
关键词国内发展现状,国外现状国内汽车内饰发展方向
一、国内汽车内饰发展现状
(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内饰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如何?
广义地讲,内饰不止是内饰件。
我们的调研发现,现在的车主特别讲究内部空间。
鉴于多方面原因考虑(经济性、政策引导还有实用方便性等),他们倾向于购买的车型外面小、里面大。
最近这几年,汽车内部空间的重要性上升得非常快。
在2004年,仅有4%的车主把车子内部空间放在首要的购车原因,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9%。
中国消费者注重外在感观较多的一方面原因,是和中国市场的发展特点相关。
中国的消费者大多都是首次购车,对用车经验了解不多,他们在乎价格,外观式样,内饰空间,手感和视觉和谐等这些表象的标杆。
对一系列参数、动力性能等方面,不能说不重视,但了解得不多,缺乏判断的能力。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汽车外观的制造商来说,汽车内饰只是一个缺少重视的后续问题。
从私人用车市场开始快速增长起,人们才逐渐开始关注汽车内饰,内饰设计也慢慢开始发展。
但迄今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大多数的中国普通消费者还是偏好舒适温馨且实用的内饰设计。
至于高科技元素,很多时候是整车厂家被拿来作为市场营销的噱头,当然也有很多高科技元素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尤其一些消费电子类设施如车载倒车雷达、DVD、MP4
接口、电子式空调开关等,也有一些非常前沿的配置有些缺乏实用性并不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国内
尤其一些中高级车上面,在内饰造型方面有些有点"过",功能或者设计上面有"冗余"感,其实很多的设备不一定常用。
很多车的操控界面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却没有能放雨伞的基本功能。
因此内饰设计适中为好,过犹不及。
中国消费者为什么喜爱有家居感的汽车内饰设计?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家庭用车在中国是最大的一块市场领域,中国人对家的理解不同于欧美,中国人在购车时并非只是考虑自己的喜好,而是考虑到整个家庭成员的意见,最终购买的车是对多人口味的折中。
汽车在中国是大件消费品,具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符号意义,再加上中庸、低调的传统文化影响,中国消费者在汽车内饰方面的鉴别力还不是很成熟。
但不可否认,在国际潮流的影响下,国内对汽车内饰的认知正迅速变化并逐渐提高。
二、国外汽车内饰发展现状
日韩车的内饰受中国消费者喜爱,除却在传统文化上和中国贴近外,有没有其他因,如他们在做市场调研,对消费者偏好预判时比欧美厂商更精准些?
日本厂商和我们同属亚洲文化,有一定的相通性。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在欧美市场上,日系汽车也是很受欢迎的,如凌志连续8年获北美豪华车品质排行首位。
日本汽车厂商会对市场进行详细而严谨的分析,正是他们做事的态度决定了品质。
日本厂商会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做细致入微的调查分析,他们的研发制造能力过硬,只要知道市场喜欢什么就有能力提供什么。
这一点上,部分欧美企业往往不太轻易放弃自己的理念,因此在欧美市场很看好的产品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事情也时有发生,长此以往有时候"自信"可能变为"自负"。
日韩系车做市场调研和偏好判断比欧美品牌准确?我不是很同意。
别克凯越和斯柯达明锐等欧美车型卖得好,很重要的因素是它们的外观式样和内饰造型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与日韩的畅销车型比,区别可能在于,日韩车有较好的基础,更加接近中国市场,本土化工作稍微容易些:欧美内饰相对较简洁,粗犷,不及亚洲品牌精细,而中国人比较讲究细腻精致的品位,这些都和日韩车原本特征接近。
坐进日产天籁和一款同级别的本土品牌车型,除了材质上可能会略有不同,你还会发现在造型设计、整体风格、功能设计、颜色搭配、细节体现等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其实这是从一开始设计时就产生的差异。
之后,这些设计体现在产品的过程中,对生产制造工艺的理解、对设计和制造质量的控制、对成本的控制等这些方面也存在着差距。
还有就是如何合理地运用关键技术和材料,诸如采用什么成型工艺,选用什么合适的材料,在哪些部位用软质材料,如何处理好光泽、表皮纹理、深浅、色彩的处理等等存在着理解不够的现象。
同样运用了先进的成型工艺、但由于对材料、皮纹、光泽等控制不好,无法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还有就是在产品设计上对细节特征的把握不到位,缺乏细节,就无从谈品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主机厂要和供应商同步开发,这就需要价值工程的理念也同样在供应商那里运用。
从设计到产品开发过程中要得到供应商的支持,本土供应商相比跨国供应商还有较大差距,他们在局部产品或技术的能力上可能具备,但在汽车内饰中具备模块化系统集成开发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
所以目前这方面市场都是被一些跨国内饰供应商所垄断。
国内不少整车厂在开发新车型时,会邀请这些跨国供应商参与同步设计开发,甚至由其负责整个内饰项目的整合,有助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开发管理。
三、国内汽车内饰发展方向
汽车内饰的发展,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协调饰品颜色必须与汽车的颜色相协调,不可盲目追求高品位,高价格,而弄巧成拙。
实用根据车内空间的大小,尽可能的选用一些能体现车主个性的实用性饰物。
整洁车内饰品应做到干净,卫生,摆放有序,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安全车内饰品决不能妨碍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或乘员的安全。
舒适车内饰品要符合车主的审美观。
2010年汽车内饰流行双色组合,从性别来看,男性偏向黑色与银灰色,女性偏好于红色,双向组合等亮丽色彩。
此外,浅色配皮革内饰也将流行,除了其豪华感以及柔软的质感外,它还具有耐磨和易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