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下面是《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借鉴!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
上课前,我们先来做……次实验。

2、请上三位学生,教师介绍实验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实验结果:
(三位学生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
4、同样的实验,课文小的三位学生就获得了成功。

你们想了解他们是怎么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吗?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系( )着绳子不假( )思索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3、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
四、再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
这次实验是具体怎样进行。

2、从课文中画出写实验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语句,出声读一读。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这次实验的结果是获得了成功。

他们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2、从全文中找相关语句,分析体会:
⑴ 一位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思考讨论:她为什么这么说?她当时怎么想的?
(从“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这句话分析。

如果我们三个人都争着往外拉铅锤,产生的结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谁也脱离不了危险。

如果一个一个地提,让他俩先上,我最后上,
我们就能顺利地脱离危险。

)
⑵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
⑶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思考讨论:从这个“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
(先人后己。

在危险时刻,心中想着别人。

)
3、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分组讨论。

讨论的结果不要强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险时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险时刻相互关心,团结一致;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4、这位教育家为什么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这个实验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把瓶子弄倒了。

今天,这个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另一方面:为学生心里有他人的优秀品德而激动。

)
三、从这个实验中,你想到些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要心里多想着别人。

四、总结
【课后反思】
三年级的孩子不仅对文本的理解要到位,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课文写作方法,通过一学期的训练,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理清本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划分相关段落,学生能很快的划分出来,并且能说出准备实验──实验的经过──实验成功的原因的思路来。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实验的经过,体会出:人要学会合作意识,心中要有他人。

老师在教授时,可以渗透安全教育,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上下课的进出,排路队都可以说。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感想较深。

【《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