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本专业属于医学门类中的二级类(药学类)
本专业代码:100801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药物及其制剂研究、生产、药品质量检验及监督管理工作的高层次药学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化学和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药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药物及其制剂的研究开发、生产、药品质量检验及管理的初步能力,毕业后能从事药物研究、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与监督管理、药品使用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态度、知识和技能:
态度目标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药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使用现代化社会最优、最进步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思想观念。
3.认识到以病人为本,以健康为本,一切执业活动围绕病人的健康展开的工作职责,以确保生产、销售、配发、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4.遵守行业道德,坚决制止生产、出售、使用假药、伪劣药物的行为。
5.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工作、事业极端负责。
6.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
7.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8.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9.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
10.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11.树立法制观念,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原则,敢于维护人民健康利益。
知识目标
1.基本掌握化学、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药学实践。
2.掌握药物结构、性质与生物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4.熟悉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5.掌握药物鉴定、检查和质量控制的知识。
6.掌握药物剂型的设计与制备的理论和方法。
7.掌握药物合成、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的知识和方法。
8.掌握麻药、效期药和特殊药品的管理方法。
9.掌握药事管理和药事管理法规的基本理论知识。
10.掌握药物经济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新药、新剂型研发,提高药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熟悉现代医院药学管理模式即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药品质量管理、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临床使用反馈信息管理等。
12.掌握传统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想,了解中药现代化的实际意义。
1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常见病的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
1.了解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学论文的撰写要求、原则和内容。
2.掌握药品化学合成、成分分析、药效学筛选、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技能。
3.掌握药材鉴定、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结构鉴定和药理活性筛选的基本技能。
4.掌握制剂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操作技能。
5.熟悉现代药学GMP、GSP、GLP、GCP管理体系。
6.掌握HPLC、GC等精密仪器对药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
7.掌握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选择药物分析方法、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方法和技能。
8.熟悉药事管理法规和政策。
9.熟悉医药市场调研、药品开发和营销的基本技能。
10.结合药品研发,能够独立利用图书馆和其他信息资源,获取新产品、新剂型、新工艺、新筛选方法等新知识。
11.具备合理用药宣传能力,与医患护交流的能力和产品开发、协调沟通的能力。
12.具有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
1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应用语言的能力。
二、主干学科
化学、药学
三、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事管理学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弹性学制。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课程设置
设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均按学科群划分。
(一)必修课程及环节
第一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教育学科群
AB1101邓小平理论概论 4.0学分(70学时)
AB1102毛泽东思想概论 2.0学分(36学时)
AB1103 思想道德修养 3.0学分(51学时) AB11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2.0学分(36学时) AB1105 法律基础 2.0学分(34学时) AB11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0学分(54学时) AB6001 职业道德 2.0学分(36学时) AB1108 军事理论 1.0学分(16学时) AB1109 入学教育 1.0学分(1周) 军事训练 2.0学分(2周)
AB1110 毕业教育 1.0学分(1周)
AB1111 毕业考试 1.0学分(1周)
第二类:公共基础学科群
BB6001 微积分(五) 4.5学分(72学时) BB60021 数理统计学 2.0学分(36学时) BB6003 大学物理(四) 6.0学分(96学时) BB1106 大学英语(1) 3.5学分(56学时)BB1107 大学英语(2) 3.5学分(56学时) BB1108 大学英语(3) 3.5学分(56学时) BB1109 大学英语(4) 3.5学分(56学时) BB6004 药学英语 2.0学分(36学时) BB1111 医学拉丁语 1.0学分(18学时) BB1114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学分(32学时) BB1115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5学分(56学时) BB1116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2.0学分(32学时)
第三类学科群:医学基础学科群
CB110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7.0学分(126学时)CB11011 系统解剖学 3.0学分(54学时)CB11033 组织学与胚胎学 2.0学分(36学时)CB11161 病原生物学 2.5学分(45学分)CB11071 医学免疫学 1.0学分(18学时)CB11081 病理学 3.0学分(54学时)CB11101 病理生理学 2.0学分(36学时)CB6005 生理学 4.0学分(72学时)
第四类学科群:专业基础学科群
DB6001 无机化学7.0学分(112学时)DB60021 有机化学8.5学分(136学时)DB6003 物理化学 6.0学分(108学时)DB6004 分析化学 6.0学分(116学时)DB6005 药用植物学 3.0学分(48学时)DB6006 波谱解析 3.0学分(54学时)
第五类学科群:专业学科群
EB6001 药物化学 5.0学分(92学时)
EB6002 药物分析学 5.0学分(94学时)
EB6003 药理学 6.0学分(108学时)
EB6004 药剂学 6.5学分(118学时)
EB6005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3.0学分(56学时)
EB6006 生药学 4.0学分(78学时)
EB6007 天然药物化学 5.0学分(98学时)
EB6008 药事管理学 2.0学分(36学时)
EB6014 药物毒理学 2.0学分(36学时)
EB6009 野外实习 2.0学分(2周)
EB6010 综合实习 1.0学分(1周)
EB6011 毕业实习16.0学分(16周)
第六类学科群:体育学科群
FB1101 体育(一) 2.0学分(32学时)
FB1102 体育(二) 2.0学分(32学时)
(二)选修课程(参见“同济医学院选修课程一览表”)
七、学分分配
四年制药学专业应修满212.5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56.5学分,选修课程32.0学分,野外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必修环节24.0学分(24周)。
四年制药学专业总学时3162学时,其中必修课程理论教学1776学时,实践教学810学时,课外144学时,选修课程为432学时(课外8学分未计算在内)。
说明:1.“*”表示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项目;
2. 各级运动会获第一~三名者与一等奖等同;获第四~五名与二等奖等同;获第六~八名与三等奖等同;
3. 集体项目竞赛获奖者相应的降一等级计算奖励学分;
4. 同一项目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按照最高级别奖励学分记载;
5. 若课外奖励学分超过15学分,仅按15学分抵选修总学分。
九、毕业及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生凡修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212.5学分,其中必修180.5学分,选修32.0学分。
经德、智、体诸方面全面考核,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定,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辅修本专业或申请第二学位合格者颁发辅修该专业证明书或授予双学位。
十、说明
各门课程应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早期接触专业,注重基础与专业的渗透,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加强文科、理科知识,提高心理素质,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注重人际交流,增强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教学内容分课内和课外教学,课内教学形式包括大课、小课(讨论课、案例教学等)、实验课、实习等;课外教学是指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等形式学习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不包括学生复习)。
2.军事教育:在集中军训期间,安排16学时的军事理论。
3.外语教学:公共外语采用分级教学,要求必须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专业外语教学除开设《药学英语》课程外,各门课程应安排10%的学时进行专业外语教学,每学时应至少介绍和反复应用10个常用专业外语词汇。
每学期至少有1~2门课程使用外文教材,采用外语教学。
4.科研能力训练:科研能力训练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在基础课教学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在专业课教学阶段,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科研训练;还应结合假期社会实践开展科研性质的社会调查研究。
5.按选课的有关规定,选课可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跨学年或跨学期选课。
6.实习:第六学期安排综合实习和野外实习,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学生在第七学期末提前进入教研室,做毕业实习的准备工作。
7.选修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加强学生个性培养,拓宽知识面,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进程自由选择,除体育选修课程外,其他群类的划分和建议选修课程仅供学生选课时的参考。
8.课外学分除学生应完成的项目外,前七学期尚未修满者,第八学期可用选修课学分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