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论文2
热学论文-杜瓦瓶原理
![热学论文-杜瓦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e324bc5f18583d0496459df.png)
杜瓦瓶原理简析简介:杜瓦瓶(Dewars)(也叫保温瓶)是储藏液态气体,低温研究和晶体元件保护的一种较理想容器和工具。
现代的杜瓦瓶是苏格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詹姆斯-杜瓦爵士发明的。
1892年,杜瓦吩咐伯格将玻璃吹制一个特殊的玻璃瓶。
这是一个双层玻璃容器,两层玻璃胆壁都涂满银,然后把两层壁间的空气抽掉,形成真空。
起初,这种杜瓦瓶仅在实验室、医院和探险队中使用,以后在野餐或乘火车时也使用起来。
本文简单介绍杜瓦瓶的大体原理。
关键字: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平均自由程,平均热动能。
原理: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热传导现象,热传导现象就是:当气体内温度不均匀时,就会有热量从温度较高处传递到温度较低处。
杜瓦瓶构造是具有双层薄壁的玻璃容器。
假设杜瓦瓶的双层玻璃薄壁之间的间距为l,内外薄壁的温度分别为a和b 。
当两薄壁之间气体压强很低时,这时两壁之间的间距l小于等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m(平均自由程就是分子之间在连续两次碰撞之间所通过的自由路程的平均值),因为空气被抽出,导致薄壁间压强低,分子数很少,每个分子连续被碰撞两次需要通过很长的距离m,这个距离比l大。
而任一分子与内壁相碰就获得温度a所对应的平均热动能e1,然后这个分子将无碰撞的跑到外壁和外壁碰撞,能量变为外壁温度b所对应的平均热动能e2。
这样,不断降低稠州空气,降低压强,分子的几乎可以认为独立无干扰无碰撞的往返于两壁之间进行着能量的传递。
这种能量的传导体现为分子自身平均热动能的变化(在e1和e2之间变化)。
由于单位体积的分子数也就是参与碰撞运送能量的分子数减少,热传导速率降低,所以导热性减弱,两瓶壁间隙抽成真空以削弱热对流,于是达到了保温的效果。
保温这种效果也是双向的,即使瓶内高温物质能量流失减慢,也使低温物质不收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不让外界受瓶内空间的影响。
同时,材料也是一大关键,最普通的采用玻璃为主材料,所有表面材料均采用全镀光亮银或者铝的方式,中间为双层玻璃瓶胆,两层之间抽成真空状态,也镀上银或铝,真空状态可以避免热对流和传导散热,玻璃本身也是热的不良导体,镀银的玻璃则可以将容器内部向外辐射的热能反射回去。
热学实验论文热功当量的测定及其散热修正实验研究与分析
![热学实验论文热功当量的测定及其散热修正实验研究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0aae1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4.png)
热学实验论文题目:热功当量的测定及其散热修正学院:理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热功当量的测定及其散热修正实验研究与分析摘要:功和热长期被看作是互不相关的独立概念,直到伦福德提出“热本质上是一种运动”的观点后,才将二者联系起来。
后来焦耳作了大量的工作,测定了功转化为热量的数值,称为热功当量。
本实验用电热法测定液体的热功当量。
用电热法测热功当量的过程中,量热器不可避免地要向周围环境散热,造成较大的系统误差,必须加以修正。
关键词:热功当量、测定方法、热力学第一定律、测量原理【历史资料介绍】自学成才的英国物理学家焦耳( J . P . Joule ,1818—1889 )关于热功当量的测定,是确立能量守恒原理的实验基础。
在 1840 ~ 1879 年焦耳用了近 40 年的时间,多次进行通电导体发热的实验。
不懈地钻研和测定了热功当量。
1847 年,焦耳做了迄今认为是设计思想最巧妙的实验:他在量热器里装了水,中间安上带有叶片的转轴,然后让下降重物带动叶片旋转,由于叶片和水的摩擦,水和量热器都变热了。
根据重物下落的高度,可以算出转化的机械功;根据量热器内水升高的温度,就可以计算水的内能的升高值。
把两数进行比较就可以求出热功当量的准确值来。
焦耳的这些实验结果,在 1850 年总结在他出版的《论热功当量》的重要著作中。
他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做了 400 多次实验, 1875 年,他得到的结果是 J = 4 . 157 焦耳/卡,非常接近目前采用的值 1 卡= 4.186 焦耳。
因为焦耳通过实验获得了准确的热功当量的数值,因此常常把焦耳当作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代表人物。
【实验目的】1 .学会用电热法测定热功当量;2 .进一步熟悉量热器的使用方法;3.学会一种热量散失的修正方法——修正终止温度。
【实验仪器】量热器(附电热丝),温度计(0℃~50℃、0.1℃),电流表,电压表,直流稳压电源,秒表,天平,开关和导线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论文
![热力学第一定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fb013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f.png)
热力学第一定律论文摘要: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是热力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原理以及与能量转化相关的应用。
首先,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提出进行回顾和介绍;其次,详细讨论能量、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机、制冷以及生物能量转化等领域的应用。
1. 引言热力学是研究能量的转化和能量转化限制规律的学科,而热力学第一定律则是描述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所表达的能量转化原理,不仅适用于机械系统,也适用于化学反应、生物代谢以及地球等各个领域。
理解和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原理,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提出与原理回顾热力学第一定律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朱尔斯·迈耶斯于1842年提出。
其原理可以用以下数学表达式表示:ΔU = Q - W其中,ΔU是系统内能的变化量,Q是系统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是系统所作的功。
3. 能量与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能量是热力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它可以存在于各种形式,如热能、机械能、电能等。
内能则是指物体所拥有的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能量可以通过热交换和功交换的方式进行转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要求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所作的功之和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量。
4.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机中的应用热机是能够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机的工作必须符合能量守恒原则,即所吸收的热量减去所放出的热量等于所作的功。
通过对热机的分析,可以优化其能效,提高其工作效率。
5.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制冷中的应用制冷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制冷设备,如冰箱、空调等,通过负热交换的方式将热能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制冷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系统所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以及所作的功的计算和优化。
6.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生物能量转化中的应用生物体对于能量的获取、转化和运用过程都受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限制。
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验论文素材
![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验论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7f409f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9.png)
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验论文素材引言: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和传递的科学分支,它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之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核心,它描述了热量在自然界中的传递规律。
本文将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应用。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概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在有效的热机中,热量无法自发地从低温物质传递到高温物质,热量只能从高温物质自发地传递到低温物质。
这个定律揭示了热量传递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对于热能转换的优化和能量利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方法为验证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 热源:采用恒温水浴锅作为热源,通过调节水浴锅的温度来提供恒定的高温环境。
- 冷源:采用冷凝器作为冷源,通过冷却水流来提供恒定的低温环境。
- 测温仪器:使用热电偶测温仪器来准确测量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 实验步骤:- 将热源和冷源与待测试的物体相连,确保热传递的通路畅通。
- 在实验开始前,将热电偶测温仪器插入待测试物体中,并记录初始温度。
- 开启热源和冷源,开始实验。
-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记录待测试物体的温度变化情况。
- 实验完成后,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温差变化图: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待测试物体随时间变化的温度情况,并绘制了温差变化图。
图中呈现出了一个明显的温差下降的趋势,表明热量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2. 熵增原理验证:根据熵增原理,系统的熵在不可逆过程中会增加,而在可逆过程中不变。
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熵增计算,我们验证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成立。
四、实验结果的意义与应用本实验结果验证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有效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1. 热能转换领域: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热能转换的优化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设计和改进热机时可以更好地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能源浪费。
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思考解读
![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思考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a197feef61fb7360b4c65fc.png)
结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得
( 2)
在( 2) 式中 , 等号对应于可逆过程, 不等号对应于不可逆过程。这个式子是热力学理论的基本方程。假设过程是绝热的, 即 dQ=0,则由( 1) 式得到
( 3)
由此可见, 在绝热过程中, 系统的熵永不减少。对于可逆绝热过程, 系统的熵不变; 对于不可逆绝热过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这个结论叫做熵增加原理。根据熵增加原理 ,任何自发的不可逆过程 ,只能向熵增加的方向进行,于是熵函数给予了判断不可逆方向的共同准则. 既然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的过程中,熵总是增加,那么系统越接近平衡态,其熵值就越大,所以熵的数值就表征系统接近稳定平衡态的程度。
1.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1.2.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 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是按照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过程的方向性来表述的。表述中的“单一热源”是指温度均匀并且恒定不变的热源。若热源不是单一热源,则工作物质就可以从热源中温度较高的一部分吸热而向热源中温度较低的另一部分放热, 这实际上相当于两个热源。“其他影响”是指除了单一热源所吸收的热用来作功以外的任何其他变化. 当有其他影响产生时 ,把由单一热源吸来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是可能的。开尔文表述还可表达为:第二种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所谓第二种永动机就是一种违反开尔文表述的机器,它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但这种机器不违反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如果这种热机能够制成,那么就可以利用空气或海洋作为热源,从它们那里不断吸取热量而做功。果真如此,令人头痛的能源问题也就解决了,因为海洋的内能几乎是取之不尽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热力学的第二定律的认识和思考
论文作者:钟家业
热力的循环原理及应用论文
![热力的循环原理及应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a0f2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2.png)
热力的循环原理及应用论文1. 引言在能源领域,热力循环是一种常见的能量转换过程。
通过利用热力循环原理,我们可以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本论文将探讨热力循环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热力循环原理热力循环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原理。
根据该定律,热量不会自行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热力循环通过利用不同温度之间的热流量差来实现能量转换。
以下是热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加热:热力循环开始时,热源会提供高温热量。
这个高温热量通过传导、辐射或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工作物质。
•膨胀:热力循环中的工作物质在加热后会膨胀。
这个膨胀过程可以通过活塞、涡轮或压缩机来实现。
•冷却:膨胀后的工作物质会被送入冷却装置,释放掉部分热量,从而使其重新变为低温状态。
•压缩:冷却后的工作物质被压缩,使其重新回到高温状态,准备进行下一次加热。
这个过程的循环不断重复,从而实现能量的不断转化。
3. 热力循环的应用热力循环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蒸汽发电厂蒸汽发电厂是利用热力循环原理来生成电能的重要设施。
在蒸汽发电厂中,燃烧燃料(如煤、天然气或石油)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该蒸汽被送入涡轮机并推动涡轮旋转。
涡轮旋转的同时,也旋转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2. 制冷和空调系统热力循环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制冷系统利用热力循环原理,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流动来实现对空气或物体的冷却。
空调系统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空气循环和调节功能,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3.3. 热泵系统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热力循环原理来实现供暖、采暖或热水供应的设备。
热泵通过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热量,经过循环传递并增加温度,最终释放到高温环境中。
这种能量转移过程可逆,使得热泵既能提供供暖,又能提供制冷功能。
3.4. 发电机组热力循环还用于汽轮机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中。
燃气轮机发电机组通过燃烧天然气或其他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将其送入轮机内,通过热力循环原理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热学小论文-热学第一定律
![热学小论文-热学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36b2499c6bec0975f465e2ff.png)
今年冬天这么冷——运用气象学和热学角知识简单讨论今年冷冬的原因侯文达1100011064一、摘要本文从生活中天气寒冷的现象出发,利用一些气象学和热学的基础知识,尝试用拉尼娜现象对今年的冷冬做出解释。
二、正文“24日晨,北京清晨达到零下14摄氏度,突破近十年低温极值,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在近几天迎来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
”——新华网今年冬天的寒冷大家都能亲身体会,从未名湖早早上冰到不断加厚加重的衣物,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正在以一种极其强势的方式宣告它的存在。
同时,在我国的其他地区,气温也较往年偏低。
同时,11月26日至12月8日在多哈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则仍在讨论全球变暖、减排任务等问题。
那么,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冷冬”呢?从气象学上来讲,这种异常天气的来源主要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中“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
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在拉尼娜现象中,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西太平洋的上升运动加强,导致了本来在冬半年就已经远离中国大陆进入太平洋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一步远离大陆,对大陆冷气团的牵制抵抗作用进一步降低,很明显,没有了副高的阻拦,副高两侧的风带,一是北方强大的寒冷的西风带,二是南方印度洋上的信风带可以长驱直入大陆,横扫全亚洲,而中国恰恰就在这两个风带的控制之下。
一方面,西风带对中国造成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向。
一个是对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冷空气团是从极地方向过来的,这一冷气团比较寒冷,冷空气强度比较大,因为北冰洋的蒸发作用小,空气极为干燥,以大风、降温过程为主,不会出现大范围的降雪,以前对我国造成影响最大的,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这股冷空气。
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
![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0ee1c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2.png)
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转化与传递的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在能量转化与传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方向性和限制性规律,它对于理解能量转化过程的本质和宇宙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历史背景、数学表述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和探讨。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探索热能的转化和热机效率的提高。
最早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卡诺定律”,由法国物理学家卡诺于1824年提出。
卡诺定律指出,在热机循环过程中,只有在两个温度之间工作的理想热机才能实现最高效率,这个温度差称为“卡诺温度差”。
在卡诺定律的基础上,随着热力学理论的发展,熵的概念被引入到热力学中,并成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可以通过熵的增加来描述。
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状态函数,它用来度量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不会减少,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
具体地说,熵的增加在实际过程中表现为能量的不可逆流失,以及系统内部的有序性的减少。
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孤立系统自发发生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无法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
实际应用方面,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能源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能量的损失和无序程度的增加,这限制了热机、制冷机等能源设备的效率。
理解和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改善能源转化和利用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对自然界的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宇宙中的有序程度不断降低,这与熵的增加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相吻合。
通过研究宇宙的演化和熵增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除了以上的介绍,热力学第二定律还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例如热力学势、热力学平衡、热力学循环等。
这些概念和原理都是研究热力学的基础,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涵。
热学实验论文总结
![热学实验论文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5ca155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e.png)
热学实验论文总结引言热学实验是热力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热学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对热学实验进行总结,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各种热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加深对热学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装置和仪器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装置和仪器包括:热平衡仪、恒温水浴、热电偶、温度计、加热器等。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热平衡、热传导、热辐射等。
下面将对每个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一:热平衡的测量本实验旨在通过热平衡仪的使用,测量热平衡的时间,并验证热平衡的原理。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热平衡仪对一定温度差的两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达到热平衡的时间。
实验二:热传导的测量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热传导的速率,验证热传导定律。
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验装置,测量不同材料导热的速率,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实验三:热辐射的测量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热辐射的能力,验证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热电偶和温度计测量一个黑体辐射出的能量,并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实验过程在进行热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了解决。
问题一:实验数据的误差较大解决方法:在进行实验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仪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温度计和热电偶的使用。
此外,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问题二:实验装置的故障解决方法:在遇到实验装置故障时,我们要及时调整或更换故障部件,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同时,也要注意检查实验装置的工作状态,避免出现问题。
问题三:实验时间不足解决方法:为了保证实验能够按时完成,我们在实验前要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仪器和设备的状态,确定实验流程和时间安排。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高效利用时间,确保实验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结论通过本次热学实验,我们对热学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提高了实验能力。
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
![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874a5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d.png)
热⼒学第⼆定律论⽂热⼒学第⼆定律【摘要】热⼒学第⼆定律是独⽴于热⼒学第⼀定律的⼀条重要规律,它是在研究热机效率的过程中推出的,可以解决热⼒学过程的⽅向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它将得到更多的应⽤,⽽且产⽣了许多关于它的理论,让我们从本质上弄清物质热⼒学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热⼒学第⼆定律,不可逆,统计意义,卡诺定理,历史发展【引⾔】。
1.热⼒学第⼆定律及发展1.1、热⼒学第⼆定律建⽴的历史过程热⼒学第⼆定律的提出,是物理学史上的重⼤成就,其应⽤价值和理论意义是逐渐显⽰并不可估量的.从l9世纪初起。
蒸汽机在⼯业⽣产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
⽽关于蒸汽机的理论却未形成.⼈们在摸索和试验中不断改进着蒸汽机,经过⼤量的失嫩和挫折虽然⼀定程度地提⾼了机械效率,但⼈们始终不明⽩提⾼热机效率的关键是什么,以及效率的提⾼有投有界限.如果有,这个界限的值有多⼤??,热⼒学筇⼆定律揭⽰了热机必须⼯作于⾼温热源与低温热源之间,若只有⼀个热源,则热机效率=0,表明不可能从单⼀热源取热作功⽽不产⽣其他影响;或者说,由于⾼温热源不能⽆限提⾼,低温热源不能⽆限降低,因⽽⽆法避免热量由⾼温热源向低温热源的散失,实砾热机效率永远⼩于1。
表明热不能完全变为功⽽不产⽣其他影响.因此,提⾼热机效率的关键在于尽量扩⼤两个⼯作热源的温差.热⼒学第⼆定律所揭⽰的这⼀热机原理具有最⼤的普遍性,因⽽可以说它是⼯业⾰命得以成功的最基础的科学理论之⼀.热⼒学第⼆定律还从理论上证明了制造永动机的不可能性.历史上有过许多⼈试图找到⼀个⼀劳永逸的⽣括⽅式⽽制造永动机.尽管—代代的科学家们屡遭失败,:却仍然有⼈⼀⽣乐此不疲.甚⾄很有威望的苏格兰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906年)直到l9世纪后期还沉浸在这个黄妙的梦幻之中.热⼒学第⼆定律从理论上彻底否定了永动机的神话,使⼤批科学家从梦幻世界回到了现实世界。
从⽽结束了那种旷⽇持久但永⽆收获的耕耘与播种.热⼒学第⼆定律为当代新必科学冲破经典物理学的桎梏奠定了理论基础早在l9世纪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就已经显现出来了,⽽热⼒学第⼆定律所揭⽰的⾃然过程不可逆性原理则从根基上动摇了它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为此,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尔茨曼(1844—1906年)⼀⼼要把经典物理学从热⼒学第⼆定律的⽥⽥中解救出来.波尔茨曼承认在⼀定程度内热⼒学第⼆定律是台理的.他虽然也认为祉⼀个封闭的系统⾥熵值是增加的(如,在封闭的容器⾥⽓体分⼦趋向均匀分布),但却不承认是绝对的.他认为可能这个说溘此“肯定的说法更为台适,企图⼭此把热⼒学第⼆定律改造成概率论或统计学定律.波尔谈曼实质上是在说。
温度——热力学论文
![温度——热力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2964129ec3d5bbfc0a7404.png)
温度一、零定律与温度的定义温度是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量,人们最初是从直觉引入这个概念,即物体的冷热程度。
这主要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没有一个客观上的描述。
直到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建立80年后的20世纪三十年代才由R.H Fowler正式提出了热力学第零定律,从而解决温度定义的难题。
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的描述:若A、B两物体同时和C物体达到热力学平衡,那么它们的温度必然相等,同时等于C物体的温度。
这就给出了温度可测的客观依据,从中定义了温度是互为热平衡的物体所具有的一个相等的态函数,或者说温度是物系达到平衡的一个标示。
但这个定义还过于抽象。
为了解释温度的本质,我们从微观以及统计的角度来考察温度这个概念、二、经典热力学中温度的意义在经典热力学中,温度的微观意义可以表述成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量度,分子运动愈快,物体愈热,即温度愈高;分子运动愈慢,物体愈冷,即温度愈低。
这种分子运动表现为大量分子的一种统计状态,极个别的分子速度快慢并不影响整体温度的高低。
当物体温度较低时,分子、原子振动的速度很小,无法挣脱分子、原子也变小,分子之间距离就较大,此时物质为液态。
但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分子运动十分激烈,分子间的距离也变大,此时物质为气体。
三、温标知道了温度的概念对温度的测量还需要一个标尺,即温标。
根据热力学第零定律,我们可以设计出各式各样的温度标尺,其均以物质的物理量变化为基础。
所以不同的温标对同一温度的测量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数值。
为了结束温标上的混乱局面,开尔文创立了一种不依赖任何测温质(当然也就不依赖任何测温质的任何物理性质)的绝对真实的绝对温标,也叫开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
开氏温标是根据卡诺循环定出来的,以卡诺循环的热量作为测定温度的工具,即热量起着测温质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又把开氏温标叫做热力学温标。
四、温度的上下限在整个宇宙中,物质有冷有热,温度有高有低。
就让我们来考察一下温度的上下限问题。
工程热力学论文(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工程热力学论文(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eb6ea5a2f524ccbff121847e.png)
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内容提要: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从数量上描述了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时数量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质量上说明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差别,指出能量转换是时条件和方向性。
在工程上它们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物理学哲学热现象是人类最早接触的自然现象之一。
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对热的利用和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近三百年,人类对热的认识才逐步形成一门科学。
在十八世纪初期,由于煤矿开采工业对动力抽水机的需求,最初在英国出现了带动往复水泵的原始蒸汽机。
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对动力得更高要求,人们不断改进蒸汽机,从而导致蒸汽机效率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1763~1784年间英国人瓦特对当时的原始蒸汽机作出的重大改进,这次改进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是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如何进一步提高蒸汽机效率的问题变的日益重要。
这样就促使人们人们对提高蒸汽机热效率、热功转换的规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了热力学的发展,其中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便在这种发展中产生。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是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表现。
它指出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并表明,一个体系内能增加的量值△E(=E末-E初)等于这一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之和,可表示为△E=W+Q 。
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应从广义上理解,应把系统内能的变化看作是系统所含的一切能量(如化学的、热的、电磁的、原子核的、场的能量等)的变化,而所作的功是各种形式的功,如此理解后,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成了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在1885年,恩格斯把这个原理改述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从而准确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定律的本质内容。
同时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的。
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 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
《热学》课程论文在教学中的形式与作用
![《热学》课程论文在教学中的形式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779f7dc84254b35eefd3481.png)
确的学习方法 , 努力养成刻苦踏实 、 勤于思考 的良好学风 , 又要 为后 继课程 法在学术界实际并未完全统 一 , 有的甚 至还是有争议 的, 例如 : 任意逆 循环
等热容过程 与多方 过程 的差异 , 卡 诺 循 环 的 概 念 以 及 的学 习作 好 业 务 、 思 想 和心 理 上 的 准 备 , 还 要 为 学 生 毕 业 后 从 事 有 关 科 学 的 制冷 系数 的定 义 , 等等。遇 到这些 内容 时, 就 在 课 程 讲 授 中 把 研究 、 应用开发 、 教学工作等打 下 良好 的基 础。在 目前 《 热学》 课程 的教学 回 热式 循 环 与 非 回热 式 循 环 ,
引言
课程论 文
教学
形 式 与作 用
例 如 讲 到 相 变 这 一知 识 点 时 , 可 以通 过 理 论 分 析 各 种 相 的稳 定 性 。 五 是 合
一
、
例 如气 体 动 理 学 理 论 里 输 运 现 象 中 的 气 体 黏 度 公 式 , 查 普 曼 和 《 热学》 是 物 理 学 中研 究 物 质 热 运 动 及 其 有 关 性 质 和 规 律 的 一 门分 支 理 的 估 算 。 它是 个 级 数 , 由 前 几 项 可 得 学科 , 是物理 学专业本 、 专科学 生必修 的专 业基础课。《 热 学》 课程在 实验 恩 斯 库 格 曾 用 不 同 的 高 深理 论 得 到 相 同 结 果 ,
同时也介 绍 自己的看 法, 然后让 学生 中, 课程论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 , 探讨课 程论 文教学 的相关 研究课 各 家的观点都原原本本地告诉 学生 , 题也逐渐开始得到重视。课程论 文要求学 生在掌 握物理学 基本概 念和基 独 立进 行研 究 , 自 由思 考 , 自 己做 出 合 理 的 判 断 。
2021热力学的四大定律及其形成简述范文2
![2021热力学的四大定律及其形成简述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99dc46af852458fb770b56ef.png)
2021热力学的四大定律及其形成简述范文 18世纪,卡诺等科学家发现在诸如机车、人体、太阳系和宇宙等系统中,从能量转变成"功"的四大定律。
没有这四大定律的知识,很多工程技术和发明就不会诞生。
热力学的四大定律简述如下: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温度相同),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即它们的温度必须相等)。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形式的表现;即热力学系统在某一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使用于系统内能的增增加,另一部分使用于对外界做功。
数学表达式为:dQ=dU+PdV.热力学第二定律--机械能(功)可全部转换成热能(热量),但是热能却不能以有限次的实验操作全部转换成功(即效率为100%的热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数学表达式为: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但可以无限趋近。
数学表达式为:法国物理学家卡诺: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设想了一个既不向外做功又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
通过对热和功在这个热机内两个温度不同的热源之间的简单循环(即卡诺循环)的研究,得出结论:热机必须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与两个热源的温度差,热机效率即使在理想状态下也不可能的达到 100%,即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法国物理学家卡诺(NicolasLeonard Sadi Carnot,1796~1823)生于巴黎。
其父L.卡诺是法国有名的数学家、将军和政治活动家,学术上很有造诣,对卡诺的影响很大。
卡诺身处蒸汽机迅速发展、广泛应用的时代,他看到从国外进口的尤其是英国制造的蒸汽机,性能远远超过自己国家生产的,便决心从事热机效率问题的研究。
他独辟蹊径,从理论的高度上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以期得到普遍性的规律;1824年他发表了名着《谈谈火的动力和能发动这种动力的机器》的书中写道:"为了以最普遍的形式来考虑热产生运动的原理,就必须撇开任何的机构或任何特殊的工作物质来进行考虑,就必须不仅建立蒸汽机原理,而且建立所有假想的热机的原理,不论在这种热机里用的是什么工作物质,也不论以什么方法来运转它们。
工程热力学论文
![工程热力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2d43e1172ded630b1cb6f0.png)
太阳能热机发电前言太阳能是一种干净的可再生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在人们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作用, 其中之一就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就是利用太阳能工作的。
而太阳能热电站的工作原理则是利用汇聚的太阳光,把水烧至沸腾变为水蒸气,然后用来发电。
太阳能发电类型利用太阳能发电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太阳光发电(亦称太阳能光发电),另一类是太阳热发电(亦称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光发电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
它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四种形式,在光化学发电中有电化学光伏电池、光电解电池和光催化电池。
太阳能热发电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成电能,它有两种转化方式。
一种是将太阳热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如半导体或金属材料的温差发电,真空器件中的热电子和热电离子发电,碱金属热电转换,以及磁流体发电等。
另一种方式是将太阳热能通过热机(如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常规热力发电类似,只不过是其热能不是来自燃料,而是来自太阳能。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太阳能热能发电的第二种情况——通过热机发电。
太阳能热机发电原理太阳能热机发电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太阳能蒸发器,主要包括太阳能真空管、联集箱、导管、控制阀、安全阀、保温箱体、冷却器;2、热机(活塞式发动),主要包括发动机箱体、活塞、连杆、曲轴、进排气阀、控制凸轮、发电机等。
原理:太阳能集热器内装有介质,集热管吸收太阳辐射使介质蒸发,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这种高温高压蒸汽经管路进入热机,热机曲轴连接着活塞,高压蒸汽的膨胀使活塞通过连杆对曲轴做功,曲轴的一端连接发电机,发电机随曲轴同步旋转,产生电流。
热机在进气阀和排气阀的作用下使高温蒸汽变为低温低压蒸汽,并通过排气阀排出,排出的蒸汽的温度仍然很高,需要进入冷却箱冷却成液体,液体进入注射阀,补压进蒸发器回用。
所以说,其实太阳能热机发电其实就是简单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之后利用热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热力学第三定律计算论文素材
![热力学第三定律计算论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ca6e8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9.png)
热力学第三定律计算论文素材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在绝对零度温度下,任何物质的熵将趋近于零。
这一定律在研究物质性质和热力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热力学第三定律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热力学提供论文素材。
一、热力学第三定律的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三定律是以绝对零度为基准点的,它通过把微观粒子的运动转化为宏观物质的性质进行描述。
绝对零度是温度下限,意味着物质处于最低热量状态。
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当温度达到绝对零度时,物质的熵(S)趋近于零。
二、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计算方法1. Nernst定理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熵函数对温度变化的积分计算。
根据熵函数的定义,可以使用该方法计算物质在绝对零度下的熵。
2. Debye模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晶格振动频谱的理论,通过考虑晶格的振动模式,计算物质在绝对零度下的熵。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材料的计算。
3. 统计力学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统计力学原理的理论,通过统计粒子的状态数,计算物质在绝对零度下的熵。
这种方法适用于气体和液体的计算。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应用领域1. 材料科学:热力学第三定律在材料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计算物质在绝对零度下的熵,可以研究材料的稳定性、相变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等。
2. 凝聚态物理学:热力学第三定律也在凝聚态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研究物质的晶体结构、热导性能、磁性等属性,需要考虑物质在绝对零度下的特性。
3. 天体物理学:在天体物理学领域,热力学第三定律对于理解恒星形成、宇宙演化等过程也有一定的意义。
绝对零度下的热力学特性对于研究高能量天体和宇宙起源有重要影响。
四、总结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在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物质在绝对零度下的熵,可以揭示物质的性质和行为规律,为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对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热力学第一定律论文素材
![热力学第一定律论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61b846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5.png)
热力学第一定律论文素材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描述了能量守恒的原则。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可以从一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但总能量的量不会发生变化。
这个原理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以及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表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量的变化,Q表示系统所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所做的功。
这个公式意味着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所做的功。
在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解释许多现象。
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例子一:汽车内燃机工作原理汽车内燃机是使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典型例子。
在汽车内燃机中,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通过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热量从燃料中释放出来,一部分被转化为机械能,一部分通过散热排放到环境中。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减去做功的能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
例子二: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的辐射能将其转化为电能。
在太阳能电池板中,太阳的光线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形成电流。
这个过程中,太阳能被转化为电能,而热量很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吸收的太阳能等于电能的输出。
这些例子说明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范围和重要性。
通过应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分析和解释各种现象,以及设计和改进许多工程应用。
除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对科学研究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热力学和能量转化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结起来,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的基本原理,它在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应用这个定律,我们可以解释许多现象,并设计和改进各种工程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研究对于科学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力学热学实验报告论文
![力学热学实验报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4d07a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b.png)
摘要本文通过对力学和热学实验的深入研究和数据分析,探讨了材料力学性能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实验选取了不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硬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研究了温度对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揭示了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力学性能;热膨胀系数;温度;材料一、引言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其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是重要的指标。
温度变化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有着显著影响。
因此,研究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规律,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探讨了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了低碳钢、不锈钢和铝合金三种金属材料作为实验材料。
2. 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包括万能试验机、热膨胀仪、温度控制器等。
3. 实验步骤:(1)将金属材料加工成标准试样。
(2)将试样分别放置在温度为室温、100℃、200℃、300℃、400℃的环境中,恒温一段时间。
(3)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不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硬度。
(4)使用热膨胀仪测试不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弹性模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不锈钢的弹性模量下降最为明显。
(2)屈服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低碳钢的屈服强度下降最为明显。
(3)硬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金属材料的硬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不锈钢的硬度下降最为明显。
2. 不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金属材料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最大,铝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最小。
四、结论1. 温度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和硬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素材
![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4a9853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8.png)
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素材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定义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主要描述了热现象在自然界中的演变方向。
它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描述,其中最常见的是开尔文-普朗克表述方式,即热量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输到高温物体,而只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输到低温物体。
这个定律反映了一个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趋势,即系统总是向着熵的增加方向发展。
2. 熵的概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系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它可以理解为系统的混乱程度或者随机性。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个孤立系统的熵在自发演变过程中必然增加或者至少保持不变,而不会减少。
这意味着一个孤立系统在经历一系列的自发过程后,将趋于熵的最大值,即系统的平衡态。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热机的设计和优化中,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指导热能的转化过程,提高热机的效率。
其次,在化学工程领域,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用来预测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反应热的大小。
此外,热力学第二定律还在生物学、天文学等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扩展及争议尽管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热力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它仍然存在一些扩展和争议。
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于微观系统的适用性一直备受争议。
另外,根据黑洞热力学的发展,研究者们提出了黑洞热力学第二定律,该定律描述了黑洞的熵和表面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范围。
5.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和展望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自然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热量只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为热能转化和能量分配提供了指导原则。
未来,随着热力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探索,热力学第二定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我们揭示更多自然界的奥秘。
注意:以上只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论文的素材,根据素材可以进一步发挥和扩展,以满足1500字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热学发展史及布朗运动
摘要:本文简述热学发展主要历程(18世纪以后),从一种热现象到成为一门学科的所走过的风风雨雨,最终抛开现象看本质,热现象源于分子热运动!
关键字:热质说;热动说;分子热运动
引言:
人类自开始运用火以来,就或多或少接触热现象,热学源于热现象,从一种简单的现象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从猜想到论证成为事实,热学最终成为物理世界一颗璀璨的奇葩!由于古代生产发展滞后,积累经验较少,直到18世纪后才发展起来,它的发展经历了根深蒂固。
的错误的热质说,经列为科学家探索走上正轨——热动说(热是分子运动的表现)。
1热学发展史
1.1热质说
法国学者伽桑迪认为,冷热现象是热原子和冷原子这两种非常细小,能够渗透到一切物体的原子造成的,从此来开热质说的帷幕。
热质说认为热本身是一种没有质量、没有体积、具有广泛渗透性的物质。
热从一种物体渗透到另一种物体中去,在热交换之前和之后,热质量是守恒的。
热质说能够解释很多当时的热现象,例如:物体的温度变化是吸收或释放热质引起的;热传导是热质在物体间流动;物体受热膨胀是热质相互排斥所致;摩擦或碰撞生热是潜藏的热质被挤压出来等等,所以被许多学者信赖拥护。
例如荷兰学者波尔哈夫在实验中的出冷热不同的物体混合热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所以他认为热质说是正确的。
热质说是一个错误的理论,但它力图从自然本身去说明自然,并且成功地解释了许多热现象,因此在理解热的本质方面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历史上执热质说的学者主要有伊壁鸠鲁、付里叶、卡诺。
1.2热动说
法国学者笛卡尔猜想热是物质粒子的一种机械运动的表现,英国物理学家胡克提出热是物体内部物质的激烈运动所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明确提出热是分子运动的表现,直到1798年“朗福尔德热学实验”和1799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进行了摩擦冰块的实验,为以后热质说的崩溃和热动说的确立提供了最早的实验证据。
历史上热动说的主要代表是笛卡尔、胡克、罗蒙诺索夫,伦福德。
19世纪以后英国学者焦耳在三十多年间作过400多次实验,测定热功当量,他的实验涉及电能,机械能和热能的转化,使得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在牢固实验基础上,确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三位科学家是德国的迈尔,亥姆霍兹,焦耳,后来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建立,热质说彻底崩溃,热学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2布朗运动
悬浮微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它是1827年植物学家R.布朗首先发现的。
关于布朗运动的原因维纳,提出布朗运动起源于分子的振动,
实际上是微粒的位移,并不是振动,在维纳之后,S·埃克斯纳也测定了微粒的移动速度。
他提出布朗运动是由于微观范围的流动造成的,到了70——80年代,一些学者
明确地把布朗运动归结为液体分子撞击微粒的结果,这些学者有卡蓬内尔、德尔索和梯瑞昂,还有耐格里。
古伊在1888——1895年期间对布朗运动进行过大量的实验观察,他认为布朗运动表明并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从分子运动导出的一些结果能向我们提供直接的和可见的证据,说明对热本质假设的正确性。
布朗运动代表了一种随机涨落现象,它的理论在其他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如对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度的研究;高倍放大电讯电路中的背景噪声的研究等,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不一样,与温度和粒子个数有关,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粒子越少,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参考文献
【1】李椿章立源钱尚武热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2】2吴瑞贤,章立源.热学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