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金匮要略》(一)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解《金匮要略》(一)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节选)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
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注解:水气病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

风水相搏,卫阳被遏发为风水,其脉浮、恶风、骨节疼痛;
卫阳虚弱,水走皮肤发为皮水,其脉浮、四肢浮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部如常,口不
渴;
脾气虚,脾阳不振,水停心下发为正水,其脉沉、喘;肾阳虚,气化不利,水停下焦
发为石水,其脉沉、腹部满肿而坚硬、不喘;
汗孔不闭,水乘机由汗孔而入发为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头面四肢浮肿,
久不愈,必发痈脓。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

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
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

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
虚,此为风水;
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
诞,此为黄汗。

注解:水得阳气蒸腾而化气,
气遇寒盛而凝结为水,
水欲化气而未化谓之水气,
气欲凝结而未凝谓之水气。

脉浮主风邪袭表,脉洪主水气。

风邪与水气相搏,风邪盛于水气,则风湿
郁于肌肤,发为隐疹,身体为痒,病谓泄风;
风邪与水气相搏,水气盛于风邪,则水
溢肌肤,发为风水,身体浮肿,恶风,治用汗
法则愈。

若四肢头面浮肿而不恶寒,加之小便通利,是因为上焦有寒,称为黄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