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个案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个案研究
摘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学习理论之一,其所倡导的“主动学习”是现今学生学习的一个主导方向。

本文中,笔者通过个案研究阐明了在小学英语教学这个领域里,“发现学习论”具有非常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发现学习论;小学英语教学
一、发现问题
(一)理论及现实基础
布鲁纳在其1966年出版的被教育界誉为经典之作的《教学理论之构建》中有如下陈述:“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某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

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

因此。

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


现今,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始于三年级。

笔者根据5年的家教经验,从牛津版的小学英语课本发现:小学的英语教学旨在通过大量的直觉思维,让学生对英语有直观的模拟认识,但学生对其中缺乏应有的逻辑思考,以至于到了初中很难适应“逻辑学习”,甚至有些优秀的学生都不能顺利完成从“模拟学习”到“逻辑学习”的转变。

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对英语的认识,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英语思维,让小学生能自主学习,而这也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不谋而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二)发现学习论的要义
1、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

发现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寻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学生发现答案之前。

布鲁纳认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情境先做一番直觉思维(不按逻辑推理方式的思维)。

当然。

直觉思维未必一定能获得正确答案,但敢于从事直觉思维者,其心智运作一定较为活跃。

在直觉思维时,一旦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此直觉思维就变成了发现学习的前奏。

2、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发现学习只有在具有结构性的学习情境下才会产生。

按布鲁纳的说法,结构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构架。

在此
构架中,包括着某些彼此相关联的概念。

3、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回馈价值。

布鲁纳认为,学生探索性的反应之后,是否立即获得强化性的回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且,回馈也未必需要由外在因素来控制(如奖惩)。

布鲁纳认为,回馈是学生发现问题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历程。

学生一旦发现错误而自行改正之后,其所产生的回馈作用,远比外在的奖励更有价值。

因此。

在发现学习论者看来,“发现自己的错误”与“发现正确答案”,对有效学习而言,是同样的作用。

布鲁纳指出:“在未经学生自己探索尝试之际,即将答案告诉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是囫囵吞枣半知半解,就是因知不详而迅速遗忘”。

二、具体个案
小学英语学习只是单纯给小学生提供说日常英语的机会。

在笔者接触的这些小学生中,他们只是记住英文的中文意思来对应表达,不知道变通,哪怕中文意思只有一个字的出入,他们都可能会因此争执,不能确定对错。

再接着追问,他们的同学几乎也都存在同样的情况。

这样,小学英语的教学就进入了一个尴尬境地。

其实,这种尴尬原先都可以得到改变,只要在其中加入些许逻辑思考就能改变。

于是,在给这些小学生进行家教时,笔者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了引导,惊喜地发现这些小学生除了提高了学习效率外,对英语也越来越有兴趣,再加之笔者的不断鼓励和意识提醒,他们对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也开始欣赏起来,这真是个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名(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
学习时长:2008年7月18日-2007年8月18日
原先学习状况:1、学生甲和乙两名学生在学校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而学生丙的英语成绩则不太理想:2、三位学生没有音标的概念。

完全是模拟老师的读音,很多单词的发音存在明显误差;3、不会查字典:4、对英语的表达只是靠死记硬背。

而且平时老师居然也不要求背诵课文。

笔者的教学方案:
1、教授所有音标直至全部掌握,随后教其拼写音标,并以学过的单词做例子,查阅字典,既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读,学会判断读音的正误,又学会了查阅字典,养成了学习英语的好习惯;
2、讲授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

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简单的英语句子包括哪些,让他们知道每个句子都有动词,时态变也就是动词在变,动词分及
物和不及物两类,有及物动词的句子中有动作发起者(主语)和动词的承受者(宾语),而有不及物动词的句子,可以没有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可以加介词再接承受者。

讲授完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思维去看学过的对话,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当他们发现确实如此的时候。

对英语的兴趣骤然又提高了,发现原来英语是一门有规律的学科,而不是之前的漫无边际地猜想其有多么的复杂。

3、针对5A课本讲授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两个时态,每个时态讲授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的转换。

讲授完毕,让每个人从课本中任意挑10个句子,对其进行句型转换,直至掌握为止。

4、开始讲授课文。

讲授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在课外做好预习工作:首先,把新单词和发音不清楚的单词先查阅字典,注好音标,写明词性和意思,上课时进行交流探讨;其次,用上述两点(句子组成和时态)的思维去看课本内容,再将不懂的地方表明。

这样,在上课的时候,他们特别积极,也慢慢地学会了判断自己原先学的是否正确,甚至发现了之前任课老师的某些读音也存在错误。

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布鲁纳也提出:“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回馈价值。

”但除了学习,学生还必须注意个人素养的培养,于是加以引导,告诉他们如果老师的读音存在错误如何礼貌地指出,这样对老师提高其业务水平也有积极的帮助。

在教学中,更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作笔记,然后给笔者过目,对其进行点评,进行适当调整。

但令笔者感到欣慰的是:这几个学生展现了连他们自己都没发现的很强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笔记做得条理很清晰,对自己也充满信心。

一个让我很欣慰的细节是:学生甲在学习了时间表达法后不断提问,直至自己完全弄懂,然后自己给自己多加了半小时的课把笔记重新整理好才欣然离开,一个小学生可以这么自觉地学习,真是非常难得!
三、对教学方案的“发现学习论”思考
首先,正如布鲁纳所说,发现学习前需要直觉思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在刚开始还可能讲英语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