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学设计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该单元是汉语拼音单元,安排了《ai ei ui》《ao ou iu》《ie üe er》《an en in un ün》《ang eng ing ong》5课拼音课文,主要学习9个复韵母、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和“ye、yue、yuan、yin、yun和ying”6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本单元时要引导学生读准拼声;准确地拼读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妹,奶”等16个生字,朗读儿歌,体验童趣。

“语文园地三”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用拼音”通过对汉语拼音单元知识的回顾,要求熟练地掌握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拼写规则,能熟练地拼读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学习课程表上的汉字,要求会认5个汉字。

“用拼音”通过对本单元拼音知识的回顾,要求熟练的掌握该单元学习的拼音内容。

“字词句运用”汉字和拼音的配对学习,要求多认识汉字、拼音,能图文结合认识汉字。

“和大人一起读”通过对儿歌《剪窗花》的学习,是亲子互动的好时机,同时能对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读准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和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词;能正确书写韵母和音节。

2.会认本单元16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会读儿歌《小白兔》《欢迎台湾小朋友》《月儿弯弯》《家》《两只羊》。

过程与方法
图文结合,多媒体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认识学习拼音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韵母的发音与韵母拼读音节。

2.能够看图说话,拼读音节。

认识事物,把音节和图正确地连接起来。

3.三拼音的拼音方法。

教学难点
1.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整体认读音节的读法。

2.能认读本单元所学的生字和词语。

3.拼音的拼读方法。

【教学措施】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2、图文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识记拼音,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拼音。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拼音。

【课时安排】
ai ei ui 2课时
ao ou iu 2课时
ie üe er 2课时
an en in un ün 2课时
ang eng ing ong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2课时
快乐练习
训练1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

他们同时来到桥中间,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他们谁也不肯
让谁,于是打了起来。

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
通!”“扑通!”的响声。

原来,他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一、拼读下面的拼音,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1.dú mù qiáo
2.tónɡshí
3.běi miàn
4.xiǎnɡshēnɡ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和在独木桥的相遇了。

他们都要对方,让先走。

2.两只羊谁也,于是就。

结果,他们都。

3.从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把它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训练2
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得要命,他飞到一只大水罐旁。

水罐里
并没有很多水。

乌鸦想了许多的办法,仍喝不到。

于是,
他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水罐推倒,让水罐里的水倒
出来。

可大水罐依然纹丝不动。

这时,乌鸦想起了他曾经用过的一个办法:他叼来许多的石子,并将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罐里的水也就逐渐地升高了。

最后,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罐里的水。

一、文中寻宝。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
1.最后,乌鸦高兴地到了水罐里的水。

A.渴
B.喝
2.他许多的石子,并将石子投到水罐里。

A.叼来
B.衔来
二、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动脑子想办法往往胜过使用蛮(mán)力。

B.力气大能办好许多事。

三、乌鸦喝到水的办法是()
A.他就使出全身力气去推,想把水罐推倒,让水罐里的水倒出来。

B.他叼来许多的石子,并将石子投到水罐里,随着石子的增多,罐里的水也
就逐渐地升高了。

训练3
两只口袋
相传,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

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一、文中寻宝。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
1.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_________在胸前。

A.挂
B.放
2.普罗米修斯_______了人。

A.发明
B.创造
二、填上恰当的数量词。

一()口袋一()铅笔一()书
一()蚂蚁一()蛇
三、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胸前挂的是
()
A.别人的缺点
B.自己的缺点
四、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人们往往喜欢挑剔别人的缺点,却无视自身的缺点。

B.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五、人们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请用“——”在文中找出答案。

训练4
公鸡和兔子、鸭子
公鸡和兔子、鸭子是邻居。

一天中午,鸭子向公鸡借个铲子,公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


过了几天,兔子向公鸡借个盆儿,公鸡说:“我自己要用,
不借。


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公鸡的屋顶被大风
吹掉了。

它急得又叫又跳。

兔子、鸭子听见了公鸡的叫声,都
放下了手里的活,跑来帮公鸡抢修屋顶。

风停了,雨停了,
屋顶修好了。

公鸡看看修好的屋顶,再看看满身泥浆的兔子和鸭子,公鸡的脸红了。

一、这个故事有个自然段。

二、公鸡脸红的原因是什么?(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公鸡很生气。

()
2.公鸡很着急。

()
3.公鸡很难为情了。

()
训练5
狗、公鸡和狐狸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

到了晚上,
公鸡一跃,跳到了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
的树洞里过夜。

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
来。

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到树下,恭敬地请公鸡下来,并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

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

”公鸡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了。

”狐狸以为公鸡上当了,立刻去叫门。

狗突然从树洞里跳了出来,一口咬住了狐狸。

一、文中寻宝。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
1.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到树下,地请公鸡下来。

A.谦虚
B.友好
C.恭敬
2.黎明到来时,公鸡往常一样啼叫起来。

A.象
B.像
C.向
二、照样子写句子。

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了。

铃声一.响,。

三、“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中“悦耳”的意思是()
A.十分动听
B.声音大
四、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聪明的人在遇到危险时不慌张,会用巧妙的办法来对付敌人。

B.不说谎话。

训练6
别人的嘴,你的路
一群青蛙比赛谁能爬上最高的铁塔。

比赛开始了,一大群青蛙看着那高大的铁塔议论纷纷:“这太难了!我们绝对爬不到塔顶的!”“塔太高了!我们不可能成功!”……听到这些话,有些青蛙便放弃了。

看着那些继续爬的青蛙,大家又继续说:“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到塔顶的……”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越来越
多的青蛙退出比赛。

但有一只却越爬
越高,最后到达了终点。

其他的青蛙
都想知道,这只青蛙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便跑上前去询问,结果一问才发现,这只青蛙原来是个聋子!
你知道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吗?是的,嘴巴是别人的,但人生却是自己的!
一、文中寻宝。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
1.这太难了!我们_______爬不到塔顶的!
A.绝对
B.可能
C.也许
2.比赛开始了,一大群青蛙看着那________的铁塔议论纷纷。

A.美丽
B.高大
C.矮小
二、第2自然段共有_____句话,其中第_____句话写出了这只青蛙能爬上塔顶的
原因。

三、那群青蛙望着高大的铁塔说了些什么话?用“——”在文中画出来。

四、“矮小”的反义词是:。

(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五、照样子,写词语。

例:越爬越高越来越多
越越越越越越
六、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嘴巴是别人的,但人生却是自己的。

B.遇到事情要听取同伴的建议。

C.塔高就不能爬上去。

训练7
牛的大小
两只蚂蚁争论牛的大小。

一只蚂蚁爬到牛的蹄子上,说:“牛比碗大不了多少。


另一只爬到牛角上的蚂蚁说:“不对,牛弯弯的,长
短跟黄瓜差不多。


牛听了,笑了笑,说:“请你们多走走,再下结论吧!”
两只蚂蚁在牛身上爬来爬去,爬了好一会儿还没有
爬遍牛的全身。

他们说:“牛真高大啊!”
一、你能写几个如“爬、走”一样表示动作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一只蚂蚁认为牛的大小比。

这是因为第一只蚂蚁只爬到了牛的上,而牛的
跟的大小差不多。

三、第二只蚂蚁认为牛的大小跟。

这是因为第二只蚂蚁只爬到了牛的上,而牛的
跟的大小差不多。

四、文中“争论”一词的意思是()
A.争着回答。

B.各抒己见,互相辩论。

五、这个故事告诉了道理是()
A.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部分。

B.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知识。

C.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争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