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壁碳纳米管_玻璃纤维_环氧树脂界面粘结特性研究_吕晓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改性方式 无碳管 酸化碳管 胺化碳管
( 2) ( 3)
式中, σ0 和 l0 为纤维出现第一个断点时对应的 应力与纤维片段长度; l 为断点数统计段长度; ρ 为 韦布尔形状参数; n 为统计段饱和断点数。 树 脂 浇 铸 体 力 学 性 能 测 试 采 用 英 国 Instron 55655kN 电子 万 能 试 验 机, 测 试 标 准 参 照 GB / T 25672008 ; 碳纳米管形貌分析采用 JEM2100F 型场 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单丝复合试样断口形貌分析 采用 Quanta 60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碳纳米管及纤 维表面元素测试采用 AEM PHI5300 型 XPS 光电子 能谱仪。
24 2012 年 1 月 多壁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树脂界面粘结特性研究
多壁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树脂界面粘结特性研究
吕晓敏,孙志杰,李 敏,顾轶卓
* 100191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空天材料与服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图6
偶联剂分子在玻璃纤维与碳纳米管间的作用形式
2. 2. 2
纤维断点及试样断口形貌分析
加入硅烷偶联剂使碳纳米管与玻璃纤维表面反 纤维断点形貌上也发生了图 7 所示 应活性提高后, 的变化。拉伸后期, 对于未加入碳纳米管试样, 界面 传递的剪切应力不足以达到纤维断裂所需轴向应 力, 在断口附近开始出现明显的脱粘现象。 偏光下 此时纤维周 可看到沿纤维方向出现两条平行光线, 围树脂发生明显塑性变形。
式是将碳纳米管直接混合分散在树脂中, 然后与纤 , 该方法工艺简单, 容易推广。无论是何 种方式, 研究表明碳纳米管主要通过对纤维 / 树脂界 面的增强增韧作用实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提 升
[9 ]
。例如, Qian 等[3]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 IM7
[5 ]
碳纤维表面接枝碳纳米管, 使纤维 / 树脂的界面剪切 强度提高了 26% ; Garcia 等 提高了 69% ; Godara 等
拉伸应变达到 10% 后, 三种体系纤维断点数基 本稳定, 此时认为断点数达到饱和。 三种体系平均 饱和断点数均在 48 至 52 之间,碳纳米管的加入并 未对界面粘结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分析原因可能是碳纳米管未与玻璃纤维表面形 而物理的吸附作用又很弱, 碳纳 成有效的化学键合, 米管只能分散在纤维周围的树脂基体中 , 无法起到 界面增强效果。 为此, 在树脂中添加了 2wt% 硅烷 偶联剂 KH560 以提高纤维表面的化学活性, 增加碳 其断点数应变曲线如 纳米管与纤维间的粘结作用, 图 4 所示。可以看出, 添加偶联剂后含碳管体系在 酸化碳 相同应变下断点数明显增加: 应变 10% 处, 管改性后纤维平均断点数在 52 个, 较之纯树脂体系 胺化碳管改性的体系中则更为明 提高了 10 个断点, 显, 平均断点数可以达到 57 个, 碳纳米管的加入起 到了增强界面的作用。
[8 ]
通过在氧化铝纤维织
物上原位生长碳纳米管, 使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 通过碳纳米管的引入使碳 纤维 / 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断裂韧性提高了 80% 。 由此可见, 掌握碳纳米管对纤维 / 树脂界面性质的作 用机制和影响规律对于高性能碳纳米管 / 纤维 / 树脂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十分重要 。 本文选用玻璃纤维体系进行研究, 通过超声波 分散的方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树 脂复合体系, 采用单丝断裂实验对其界面粘结特性 进行研究
图4
偶联剂 KH560 对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体系 纤维断点数应变曲线的影响
图7
玻璃纤维断点形貌偏光显微镜照片 ( 含偶联剂)
( a) 无碳管 ( b) 酸化碳管 ( c) 胺化碳管
FRP / CM 2012. No. 1
2012 年第 1 期
27 玻璃钢 / 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加入后, 初始应变时, 由于受到强的剪 , 45° 切应力 基体与轴向呈 方向发生撕裂, 断口呈双 菱形, 表现出较好的韧性; 试验后期, 原断口附近树 纤维又陆续被拉断, 基体又 脂发生塑性变形位置处, 出现新的纵向裂纹, 此时界面仍具有传递较大承载 的能力, 碳纳米管使界面传递载荷的能力明显提升 。 一步提升。 2. 2. 3 单丝实验拉伸曲线分析 实验发现, 对于所有玻璃纤维单丝复合体系, 碳 单丝试样的拉伸曲线都出现了明显 纳米管加入后, 变化。以加入硅烷偶联剂 KH560 的 复 合 体 系 ( 图 9 ) 为例说明: 未加入碳纳米管的玻璃纤维 / 环氧复合 试样以及碳纳米管改性的环氧树脂试样曲线较为平 玻璃纤维共同增强树脂基体时, 屈 滑; 当碳纳米管、 服点过后拉伸曲线出现波动, 且这种变化并不规律。
2
2. 1
结果与讨论
碳纳米管的化学改性及其对基体树脂力学性 能影响
已有文献表明, 采用浓硫酸 / 浓硝酸 ( 70% ) ( 体 积比 3 ∶ 1 ) 混酸处理时, 碳纳米管表面被氧化, 接枝 ; 胺化处理时, 并以羧基为主 在催 羧基和羟基, 化剂 DCC 的作用下, 碳管表面接枝的羧基可与多元 胺的 氨 基 发 生 脱 水 反 应, 使碳管表面接枝胺官能 [13 ] 团 。反应如图 弯曲模量 / GPa 3. 08 3. 30 3. 31 弯曲强度 / MPa 103 115 118
2. 2 2. 2. 1
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界面粘结特性 单丝实验测试结果 进一步对两种改性碳纳米管下玻璃纤维单丝复 FRP / CM 2012. No. 1
26 2012 年 1 月 多壁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树脂界面粘结特性研究 ty合试样纤维断点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由 Kellyson 公式可知, 相同应变下断点数越多, 纤维断裂长 度越小, 界面粘结作用越强。实验首先对玻璃纤维 / 环氧单丝复合试样断点数应变曲线进行比较, 如图 3 所示。
结果有助于碳纳米管对纤维 / 树脂界面强韧化理论 的完善和该类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
1
1. 1


主要原料 上海树脂厂; 改性多元胺 双酚 A 型环氧树脂,
; 另一种方
固化剂, 自制; 多壁碳纳米管, 拜耳材料科技有限公 盖州市兴达偶联剂化工实验 司; 硅烷偶联剂 KH560 , 拉伸模量 78GPa, 直径 17 μm, 巨石 厂; E 玻璃纤维, 集团有限公司。 1. 2 碳纳米管的化学改性 碳纳米管研磨后与浓硫酸 / 浓硝酸 ( 70% ) ( 体 积比 3∶ 1 ) 混合, 于室温下超声波震荡反应 1h、 机械 搅拌 3h。 反应完成后, 用去离子水稀释、 抽滤至溶 液中性。之后用 HCl 酸化并重复去离子水洗涤过程 直至溶液为中性。用 0. 45 μm 微孔滤膜减压抽滤收 并于 80℃ 烘箱 24h 烘干, 得到酸化碳管。 集产物, 取一定量酸化碳管与三乙烯四胺( TETA ) 、 二环 己基碳二亚胺 ( DCC ) 超声混合均匀, 在 120℃ 下加 采 热回流 48h。 反应完成后用无水乙醇超声洗涤, 用 0. 45 μm 微孔滤膜过滤。 将滤出的碳纳米管溶于 滤去不溶残渣, 于 80℃ 烘箱 24h 烘干得 二氯甲烷, 到胺化碳管。 1. 3 单纤维复合试样的制备 首先配置碳纳米管含量 0. 05wt% 的环氧树脂,
FRP / CM 2012. No. 1
2012 年第 1 期
25 玻璃钢 / 复合材料
1000W) , 之后与固化剂混合按 100 ∶ 30 配比制成树 脂体系; 将定长的纤维单丝两端粘着固定质量的张 力挂坠置于哑铃型模具中间位置, 注入一定量的树 经 70℃ 固化 6h 后制得单纤维复合试样, 试 脂体系, 1995 。 样尺寸参照 GB / T25681. 4 测试与表征 界面粘结特性测试采用图 1 所示自制显微拉伸 仪, 测试时, 拉伸载荷通过界面剪切作用从树脂基体 传递给纤维, 界面传递的应力超过纤维强度时, 纤维 断裂, 当界面传递的应力不足以达到纤维断裂所需 断点数达到饱和。纤维断裂时, 在断口周围 应力时, 会因基体塑性变形而出现明显的双折射现象, 通过 偏光显 微 镜 可 原 位 观 察 断 点 形 貌 并 统 计 断 点 数 [10 ~ 12 ] 。 变化
图1 显微拉伸仪
化, 改性效果较为明显。
表1

纤维断点数达到饱和时, 断裂长度达到临界值, [10 ] tyson 公式 对纤维 / 树脂界面剪切强 可按照 Kelly度进行计算: τ =K σ f ( l c) 2 lc df ( 1)
改性后碳纳米管表面元素含量 XPS 测试结果
样 C1s / % 100 94. 43 93. 56 N1s / % 0 0 3. 00 O1s / % 0 5. 57 3. 44
纯碳管 酸化碳管 胺化碳管
d f 和 lc 分别为界面剪切强度、 其中, τ、 σ f ( l c) 、 临 界断裂长度时的纤维强度、 纤维直径和平均临界断 裂长度。K 一般取值为 3 / 4 。 σ f( l c) = σ0 ( l0 / lc) lc = l / n
1 /ρ
实验首先对环氧树脂基体的力学性能进行分 析, 结果如表 2 所示。 可以看出, 碳纳米管加入后, 其高强高模特性得以发挥, 环氧树脂的弯曲模量和 弯曲强度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而由于胺化碳管反应 活性较大, 可与环氧树脂形成较强的界面粘合, 性能 提高较多。
图5
加入硅烷偶联剂 KH560 后
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体系单丝断裂测试结果
界面粘结强度计算结果如图 5 所示。 与未加入 碳纳 米 管 体 系 相 比, 酸化碳管改性体系提高了 19. 1% , 胺化碳管改性体系提高了 29. 8% 。 由于偶
图3 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体系 纤维断点数应变曲线
[10 ]
, 测试分析了玻 璃 纤 维 体 系 下 纤 维 断
裂、 界面传载特征以及界面粘结强度 , 探讨了两种碳 纳米管表面化学改性方法对界面粘结的影响 。 研究
并于超声搅拌仪中分散 4. 5h( 超声频率 40kHz、 功率
1209 收稿日期: 2010本文作者还有张佐光。 1001A03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50803002 ) ; 北航领航创新基金 ( YWF) ,硕士,研究方向为树脂基复合材料。 作者简介: 吕晓敏 ( 1985-
[6 , 11 ]
图2
碳纳米管的酸化及胺化反应
采用 XPS 对碳纳米管改性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如表 1 所示。改性前, 碳纳米管表面基本全部为碳 碳纳米管表面氧含量达到 元素; 酸 化 处 理 后, 5. 57% ; 胺化处理后, 碳纳米管表面出现 N 元素, 而 O 元素则降到 3. 44% 。碳纳米管表面官能团发生变
摘要: 本文对一种多壁碳纳米管进行表面酸化和胺化改性处理 , 通过超声波分散制备碳纳米管 / 玻璃纤维 / 环氧树脂单丝 复合试样, 采用单丝断裂法研究碳纳米管对玻璃纤维 / 环氧树脂界面粘结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加入碳纳米管后环氧树 单丝复合体系的拉伸应力 应变曲线在屈服点之后产生波动 。通过比较纤维断点数应变曲线、 偏光下纤维断 脂弯曲性能提高, 点形貌以及断口形貌 SEM 图像发现, 对于玻璃纤维体系, 加入硅烷偶联剂 KH560 后, 碳纳米管可明显提高玻璃纤维 / 环氧界面 粘结强度, 并以胺化碳管改性体系影响最为显著 。 关键词: 玻璃纤维;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界面; 纤维 / 基体粘结; 单丝断裂法 中图分类号: TB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0999 ( 2012 ) 01 - 0024 - 05
目前, 碳纳米管、 纤维共同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已成为研究热点。碳纳米管可按两种方式加入到体 系中, 一种是先对纤维或碳纳米管进行化学改性 , 使 然后与树脂 碳纳米管接枝或直接生长在纤维表面, 复合, 该方法碳纳米管的增强效果明显 , 但由于工艺 较为复杂, 还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维复合
[6 ~ 8 ] [1 ~ 5 ]
联剂 KH560 分子一端烷氧基可与玻璃纤维表面发 生反应, 另一端环氧基则可与碳纳米管表面接枝的 基团( 羧基、 胺基 ) 发生化学作用, 从而在玻璃纤维 与碳纳米管之间起到有效的化学键合, 碳纳米管可 氨基 以与玻纤形成有效的界面粘结。 与羧基相比, 与环氧基的化学反应活性更高, 因而胺化碳纳米管 对纤维 / 环氧树脂界面增强作用更为明显。 偶联剂 分子的作用形式如图 6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