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人物外貌描写技法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技:绘形绘貌亦绘神
——人物外貌描写技法指导
在记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需要有一定份量人物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神态、体型、姿态等外貌特征所作的描写。
精当的外貌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那么,怎样进行外貌描写呢?
技法点击
一、根据情节需要写外貌
服从于表达主题的需要,这是外貌描写的基本准则。
并非所有人物都必须运用外貌描写,该写则写,不该写就不写,一切从整个作品的实际需要出发。
请看下面的外貌描写:
到底哪条是通向最高峰的路呢?正在我们不知往哪走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一位老大爷,拉着一个小姑娘。
那老大爷,两鬓如霜,古铜色的打皱的脸像核桃皮似的,一双向里凹陷的眼睛闪着有神的光;那小姑娘,红扑扑的脸,就像一只大苹果,怯生生地躲在老大爷的身后,两颗乌亮的眼珠看着我们,滴溜溜地转。
我们向老大爷打听通向最高峰的路是哪一条,他用手一指,说:“喏,右边那条。
”我们谢过老大爷,又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文章重点写游山的经过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至于半路向人打听路,是次要的情节,上面这段文字中对老大爷和小姑娘的肖像描写是没有必要的。
再看习作《可怜虫》里关于老妇人的一段外貌描写:
“面条我也吃不动吗?”一个粗哑的声音传入耳膜。
循声望去,门外,一个老年妇女打着一把黄雨伞,她的手粗糙黝黑,紧紧地攥着伞把;额头上如刀刻一般,条条沟渠都是那么清晰;一身花色长袄将她原来瘦矮的身材映衬得更加瘦矮。
我的心顿时寒了一大截,我感受到雨点无情地打击着那把伞,撞击着向她袭来,她的裤腿已渐渐湿了。
“你有钱,骗鬼去吧!快走开!”老板娘双手叉腰,大声训斥,然后又嘟哝了一句,“有钱我也不做你们这些人的生意!”
文章的主题在于呼唤同情,反对歧视,鞭挞“得志便猖狂”的丑陋行经,作者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
对老妇人的外貌采进行生动的描写,尽力展现其“弱者”形象,有力地反衬了老板娘的凶狠,彰显了主题。
二、抓住主要特征写外貌
鲁迅告诉我们,外貌描写要善于“画眼睛”。
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而是说要善于细致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
有些同学描写人物外貌时,从头到脚,眉毛胡子一把。
请看《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中的外貌描写:
这位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矮矮的身材,胖胖的体态。
上着深灰夹克装,下是蓝色西裤,脚蹬一双中老年旅游鞋。
头发已经花白,向后抿着;脸上刚刮过的络腮胡子茬儿青乎乎的;宽阔的前额上,皱纹清晰可见;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嘴角上,总是挂着微笑。
他环视了一下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
文章应当扣住“生动”二字,表现老师讲课的独特而科学的方法,对老师的肖像描写只要做几笔简单的勾勒,而像上面这样面面俱到,结果使人物形象毫无特点可言,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再看一段文字:
父亲说着,从口袋里摸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钞票塞到我手里。
啊!手,父亲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青藤似的血管,竹枝似的干枯的手指。
粗心的我,竟从没有发现父亲竟然瘦得这么叫人心痛!我眼里立刻像揉进了什么……
作者在这里重点选择了父亲的手进行描写,精雕细刻之下,一个饱经风霜、深爱着自己儿女的父亲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而父亲的手在那一刻给作者留下的震颤也同样让我们感动。
三、突出人物个性写外貌
人各有各的性格,就是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
描写外貌,就要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出来。
有些同学描写人物的外貌,往往是一样的打扮,一样的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外貌的个性特征。
请看下面一段外貌描写:
我的小表弟叶圆圆,他今年七岁,读一年级。
他长得虎头虎脑,圆圆的脸蛋,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
毛,一双明亮、炯炯有神的眼睛,笑起来便有个小酒窝……
这段文字按照“长相--脸蛋--头发--眉毛--眼睛”的顺序描写了小表弟的外貌,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但是,这些描写写出了许多小男孩的共性特征,却没有写出小表弟的独特之处。
这样描写外貌,难免千人一面,是写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的。
再看一段描写:
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
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
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这段文字紧紧围绕“机灵、淘气”进行肖像描写,“眼帘忽闪忽闪的”、“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鼓鼓的腮帮”“薄薄的嘴唇”“微微翘起的小鼻尖”,这些特征不仅为李云所特有,而且很好地展现了他机灵、淘气的性格。
四、运用修辞手法写外貌
为了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神韵,体现其风采,外貌描写要善用各种修辞手法,或比喻,或对比,或夸张,或摹状,这样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请一段外貌描写:
她很讨人喜爱。
胖墩墩的小身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
红扑扑的小脸蛋上,长着浓黑的眉毛。
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藏在长睫毛下面,眨吧眨吧的。
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
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很甜,让大人自愿为她服务。
作者紧紧围绕“很讨人喜爱”进行肖像描写,从身材、脸蛋、眉毛、眼睛写到了小辫儿,由整体到局部,写得很有层次,但是语言有点平淡,不够生动形象。
下面再看对这段文字的修改:
她很讨人喜爱。
胖墩墩的小身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活像一只笨重的小企鹅。
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弯月似的眉。
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藏在长睫毛下面,眨吧眨吧的,闪射着一股愉快的光辉。
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像两只飞舞的彩蝶。
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很甜,让大人自愿为她服务。
还是原来的描写对象,还是原来的语句,只是对走路姿势、眉毛形状和小辫儿动态的描写增加了几个形象的比喻,不仅增添了情趣,而且人物顿时鲜活起来。
可见,描写人物外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能化抽象为具体,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如在读者眼前。
跟踪练习
下面是学生习作《我的妹妹》中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想像进行修改。
我的妹妹出生到现在只有4个月,白里透红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只小巧的鼻子和一个小而红的嘴巴,这就是我的妹妹。
妹妹高兴的时候还会摇摆着自己的双臂,两条腿一下跟一下地乱蹬。
方法点拨:
“白里透红的皮肤”、“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小而红的嘴巴”等描写写的是所有4个月大的孩子的共性,没有突出“小妹妹”的个性特征。
只有进行仔细的观察,进行具体细腻而精确的描写,才能突出“小妹妹的可爱”。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修改:①仔细观察小妹妹头发、额头、眉毛、下巴、耳朵等处的特点,写细写准;②作适当的联想,增加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再现小妹妹的形象;
③努力展现小妹妹要与自己的交流神态,写出性格。
例文展示:
我的妹妹出生才四个月,头发稀疏而柔软,额头宽大而白净,眉毛暗淡而修长,眉档宽阔,眉梢下垂,盖住了眼角,与眼睛配合得相当匀称。
她的细长的眼睛是那样天真、纯洁地凝视着我,黑宝石似的眼珠中间有一点亮光,正滴溜溜地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还不时地发出讨好似的微笑。
当我逗她玩时,她笑得更厉害,好像整个面部肌肉都在颤动,还能发出“咯咯咯”的声响,悦耳动听。
小妹妹特别高兴的时候,就像打太极拳似的摇摆着自己的双臂,两条腿一下接一下地乱蹬,真是手舞足蹈。
习作点评
这天,我回家晚了
某生
窗外,黄昏已经避开夜晚向地球的另一边逃离了。
(拟人手法写景,奇特。
)天空被漆刷成了黑色,光被黑夜笼罩了。
(划线句,比喻。
)夜,终于还是悄悄地降临到了这座城市。
(景物描写,交代时间,同时景中含情。
划线句,拟人。
)
我着急地做着手中的数学题,我已经被这一道“高栏”给挡住了不短的时间。
不攻克这道难题会拖住我放学后回家的步伐。
(心理描写,“着急”写心情;“拖住”准确。
)眼看时间仅剩几分钟,我心里火急火燎的,脑细胞似在打架,头脑混乱,思路也似被截断,变得越来越模糊。
(心理描写,承前写“着急”;“脑细胞似在打架”非常形象。
)手心不知何时也布满了一层细汗,湿湿的,腻腻的。
(由内心到手心写“着急”;“湿湿的,腻腻的”叠词具有音韵美,侧面写出了“着急”的程度。
)
放学的铃声已经响起,练习本上又有一页被算式列满了,我却仍没有攻城破垒。
(“攻城破垒”比喻的说法,形象。
)如何是好?(承前写“着急”。
)再看这道题仍如泰山一样屹立在我面前。
(“泰山一样”比喻题目难度很大。
)我暗暗下了狠心,做不完绝不回家。
我就不信了,我还解决不了你。
(心理描写,表达决心。
)重新振奋了一下精神,细致梳理了一遍思路,我就又开始“击鼓出兵”重新出击。
(句式有整有散,优美。
“击鼓出兵”比喻,很有阵势,形象,具有想象空间。
“重新出击”可删,有“击鼓出兵”够了。
)
听着同学们收拾“行装”的声音,我告诫自己不要去想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
(“行装”另有所指,指要带回家的东西。
“告诫”学自课文。
)不要被外界所干扰,(心理)深吸一口气,(动作)继续努力最后一步,马上就要到终点了,我的心开始轻松起来。
(心理)将系数化为一……百货商场的服装更便宜。
(省略号表示同类事物的省略。
)在写上答案的最后一步,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再深吸一口气,然后吐出去,整个人一下子都轻松了很多。
(细节描写,心理、动作、神态,非常生动。
)当老师将在这道题上将鲜艳美丽的令我所期待的对号划上时,我从心底里感到了一种奇妙的,有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学以致用,很好!)
我开心地走出教室,潇洒地抬腕看了下表,时针指向了七点四十,比往常居然晚了二十分钟。
(“开心”“潇洒”承前写“成就感”,“晚了二十分”是伏笔。
)冬季的天黑的很早,昏黄的路灯照着路上稀疏的行人,领居家的孩子等不到我估计是独自先走了。
(叙中间景,情景配合。
)令人奇怪的是走进光线昏暗的小巷里,我也没有了往常心里常有的那点害怕,也不会因稍有风吹草动便疑神疑鬼,赶忙回头张望。
内心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赶快回家。
(与“往日走小巷的心理”形成了对比,可见“成就感”带来的信心异常强大。
不足是这几句过长,读起来有些累。
)
一开门便有个身影扑上来紧紧抱住了我,同时一个声音在耳旁响起:“可回来了!”(动作、语言描写,表现母亲的担忧。
“紧紧”突出了抱的力量。
)我看到父亲也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欢喜,眼睛里却有
藏不住的担忧。
(动作、神态描写,表现父亲的深沉,与母亲不同。
)抱着我的自然是我深爱的母亲了。
(爱是相互的。
“我深爱的母亲”比“深爱我的母亲”表意更为丰富。
)
“你今天怎么回来这么迟?我和你爸想去找你,但又怕去了,你回来不见我们……你可没事吧?”(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母爱,亦照应前文“晚了二十分钟”;省略号省略母亲的絮叨。
)我感到心里一暖,仿佛看到了爸妈在家里着急的样子,赶忙答道:“我都这么大了,怎么可能出事?”(心理、语言描写,表现自己的“暖”。
划线句为想象。
)
“知道了,你没事就好。
”(语言描写,表达母亲的慈爱。
)
一时间家里其乐融融,妈妈忙着给我盛饭,爸爸搬好桌椅,一家人吃了一次与往日不同的晚餐。
(怎么不同?应该点出来。
可以略提做题的过程,既解释迟归原因又可让爸爸说两句话,如“静生智慧”之类的。
如此,可为后文得出道理蓄势。
主题会更突出。
)
这一天,我回家晚了。
(点题)虽然只比往日迟回了二十分钟,但我还是感觉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那份担忧,那份爱。
现在无以为报,我当更加努力。
当然,我还从破解难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另一种感悟——做事不要急躁,险躁则不能治性,只有摒弃杂念才能成功。
我想我以后也不会轻易忘记这些道理的。
(尾段得出感悟有二。
一是对爱的感悟,得到爱回报爱;一是对做事的感悟,不能急躁。
)
【总评】
一、写景特别。
开头运用拟人、比喻手法写景,别有意趣。
写景既交代时间,又景中含情。
写得含蓄蕴藉。
二、叙述生动。
记叙文的要素分明;叙述用语幽默。
三、语言优美。
多种修辞的运用恰到好处;语言学用符合语境。
四、描写细微。
多种描写共用,形成多处细节,非常生动,非常感人。
鎏杰很擅长写心理描写,文中有多处,着墨很多,非常细腻。
当然,文章也有微瑕,如,回家后,当爸的始终未讲一句话,于情理不合,可以在吃饭时顺势略提迟归原因,让父亲讲几句道理,主旨会更明确,更突出。
那天,我回家晚了
某生
那是在新城,一个凉爽的七月天——直到两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时那股灼人的热浪。
(“凉爽”与“热浪”矛盾,需再斟酌。
)
当时和我在一起的弟弟已经厌倦了看电视,以及玩手机上的游戏。
他觉得我们住的楼房简直就是监狱,
在这里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难受的。
(划线句比喻,生动,富有哲理。
)可能是母亲在这之前,对我们实行的是“散养”,而我们早已习惯了那样的生活。
(“可能”引出猜想)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住在新居,早已没有了刚搬进来的新奇,虽然与之前的房子比,算是天壤之别,但忽然变成了“圈养”,我们还是难以接受。
(“散养”与“圈养”用的很好,内涵丰富。
)烦闷的弟弟正在寻觅着其他好玩的事。
一抹阳光照在了弟弟的脸上,他的眼睛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明亮。
(由脸写到眼是由面到点,“一抹阳光”“更加明亮”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我正准备再打开我们早已看过几百次的电视剧——(“几百次”是夸张,极言无聊。
)突然,我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弟弟以为我是故意叫的,便没有理会。
我瞥了弟弟一眼,见他无动于衷,便凑到他的耳旁,高声说道:“我有主意了。
”弟弟有点不耐烦了,“有主意了就有主意了,喊什么喊,你难不成是一只母狮子呀?!”(对话,表现了姐弟的亲密关系。
“?”表示反问,“!”表示感叹声音之高,标点双用,表意丰富。
)我努力压制住怒气,心平气和地说:“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她叫李世寅,咱们可以去找她玩。
”
(综合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纤细入微。
)
“我们走吧!”弟弟高兴地说。
然后我们就出发了,一路小跑,气喘吁吁的,就像两只迷路的小狗一样疲倦。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跑之后的疲倦。
)
我们穿过了小区,进入了小路,最后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
(“穿过”“进入”“最后来到”写的很有次序。
)他们的门是木头做的,十分简朴,门是向外斜的,仿佛随时可能摔倒。
(描述门。
划线处,拟人。
)我和弟弟都不敢敲门,你推我,我推你,推来推去一直没敢敲。
我看不下去了,就说他:“你是个男子汉,推推搡搡的,真不要脸!快去敲门!”弟弟迫于内心的愿望服从了我的命令。
(动作、语言描写。
)刚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她扎着一个冲天辫,穿一身粉色衣服,可爱极了!(“冲天辫”可就形状略加描述,会更形象。
)
李世寅看见我们来了,高兴地出来迎接。
我得知那个小女孩叫小琪,是李世寅的妹妹。
她的母亲也非常热情,看见我们就给我们拿出一堆好吃的。
李世寅邀请我们与她一起看电视,我和弟弟爽快地答应了。
(前文写到厌倦了看电视,此处若还看电视,应该点出此电视的非凡之处,才合乎情理。
)时间就像一群小蚂蚁,悄悄地从我们身边不断走过,而我们却浑然不知。
(比喻,生动,容易让人想到朱自清的《匆匆》里的一些句子。
这里是语言的学用。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仍没有回家。
(应承上文具体写写该电视内容的精彩,突出让人沉醉忘归。
)
忽然,李世寅的妈妈叫了我们一声,出来一看,妈妈竟然来了。
看着妈妈紧皱的眉头,紧张的眼神,我心疼极了。
(神态描写,“紧皱”“紧张”,是细节,写妈妈的担心,“紧皱”还略表不满,但没发作,极为传神。
)有一颗豆大的汗珠“啪”地滴了下来,(夸张,写自己的紧张。
拟声词“啪”其实是一种心
里的声音。
)听这汗珠滴落的声音,我内疚死了……(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引发思考。
)(此段写妈妈来找。
可以借妈妈的口交代一下时间有多晚,弟弟的表现也可略提。
)
那一天是我回家最晚的一次。
(点题。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我们在母亲心中是多么重要。
正如冰心说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母亲的爱是多么伟大无私!(感悟,抒情。
“伟大无私”略有些空。
)(结尾得出感悟。
引用,借人语写己意;需要注意的是引用定要切合所要表达的思想。
“心中的雨点来了”之后的引用,不大切合文意,是你们给妈妈造成了紧张。
)
【总评】
本文是成功的,亮点很多,略加简述。
一、文章符合训练要求:结构是“事件+感悟”。
二、语言学用灵活,如第一二段既有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痕迹,还有自己的创造。
三、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让细节打动人,感染人。
如,语言描写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动作描写能表现童趣。
四、运用多种修辞使语言神采飞扬,形象生动。
不足也有,已点到,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美玉微瑕,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