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21世纪的衰败
2.
80年代当红的演员对于相声的发展力不从 心。
三.21世纪的衰败
3.新生代演员扛不起大旗。
在为了重振相声举办的“分别在2002年元旦、2003年元旦、2006 年国庆节和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四 届全国相声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受到了观众 的好评,第三届第四届相声大赛却被指“看 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
三. 21世纪的衰败
2.随着电视文艺晚会的大量兴起, 晚会的时间、 主题等对相声的创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和 肢解, 使相声艺术逐渐沦为“边角料”’失去 了完整性与独主性。
四. 相声艺术的弘扬
1.创新
新形式 新内容 新感觉
四. 相声艺术的弘扬
2.回归剧场
回归气氛 磨练演员 解放观众
具体而言由于相声创作的艰难以及相声作者与演员在待遇上的悬殊致使本就为数不多的专业相声作者纷纷转行或停笔充滞于舞台上的一些作品大多为应景之作缺乏思想性偏离生活想象凭空想象讽刺的锋芒日益减弱相声艺术的魅力不再相声创作的趋时性功利性也使大部分作品缺乏深度与力度缺乏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演员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心理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 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 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2.相声的基本特点
“相声艺术的特色是通俗易懂,形式简便。 可以说相声的重要艺术手段就是逗笑。没有包 袱(笑料),就不成为相声。” 以幽默诙谐的艺术语言褒贬生活。多用于 讽刺,现在也用来歌颂新人新事。 相声是一门艺术,一门语言的艺术,一门 平民的艺术,一门笑的艺术,一门讽刺的艺术。 相声是有声漫画;漫画是无声的相声。 (侯宝林)
三.21世纪的衰败
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式
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更是 凤毛麟角,而且内容中讽刺时政的内容 也日益罕见,老式的纯娱乐风格相声开 始逐渐占据绝对主流地位。在此同时, 包括许多知名演员在内的相声演员离开 了相声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可是新 人中能接班的却不多。相声的地位逐渐 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
文革初期,马季因坚持歌颂型路线,没有被文艺黑 线论波及,出身好、业务好、政治好,年轻人还是 属于勇于造反的一派。但事隔不久,运动方向再变, 马季这样著名的三好先生也不能幸免被斗,更何况 其他演员。今天你批我,明天我斗你,理由都是冠 冕堂皇,台上被斗的人越来越多,各文艺团体皆是 如此。相声没人写、没人演,人人自危。1967年后, “庸俗低级”、“挂油勺耍贫嘴”的帽子扣在了相 声头上,演出被严格限制,随着运动的深入,相声 最终被禁绝。各地相声团体解散,连中国广播艺术 团也取消了说唱团,文艺圈只剩下八个戏、一本书、 一份报,相声界完全崩溃。
相声的发展
授课人:侯凯文
相声的发展
一.相声的起源
二.建国后的繁荣
三.21世纪的衰退
四.相声艺术的弘扬
一.相声的起源
1.“相声”的由来.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 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 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 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 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据说,在相声中有两段基本技巧练习的段子,一段 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 种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也就是学山东、山 西、北京城里、城外四种地方话的声音。“相声”二字 就是由“学四相”和“学四声”的尾字合成的。
三.21世纪的衰败
3.相声被“肢解” 相声元素被小品吸取 相声剧的兴起 相声剧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演形式,它是在相声 和戏剧的基础上产生的,打破了传统相声的表现方 式和表演方法,以戏剧的形式把相声的精华展示出 来。相声剧是一种有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甚至舞 台道具背景的相声表演。
三.21世纪的衰败
三. 21世纪的衰败
原因分析: 1.创作上的“千篇一律”与“千部一腔”及体现在表演 的“千人一面”与“众口同词”,是造成相声艺术止 步不前, 并引起广大观众喟然慨叹以至失望不满的根 本原因。具体而言, 由于相声创作的艰难以及相声作 者与演员在待遇上的悬殊, 致使本就为数不多的专业 相声作者纷纷转行或停笔, 充滞于舞台上的一些作品 大多为应景之作, 缺乏思想性, 偏离生活想象, 凭空 想象, 讽刺的锋芒日益减弱, 相声艺术的魅力不再, 相声创作的趋时性、功利性也使大部分作品缺乏深度 与力度, 缺乏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精神, 部分演员有 “一招鲜, 吃遍天”的心理。
四. 相声艺术的弘扬
3.优秀新演员 继承传统 适应时代 水平过硬
四. 相声艺术的弘扬
单口相声 戏剧性 讽刺性 说学逗唱
谢谢~
授课人:侯凯文
优秀演员 马季 侯耀文 石富宽 苏文茂 唐杰忠 张文顺 李伯祥 杜国芝 高英培 师胜杰 常贵田 赵 振铎 范振钰 杨议 姜昆 郭德纲 于谦 冯巩牛群 赵炎 刘伟 笑林 王谦祥 李增瑞 尹卓林 李金斗 李菁 徐德 亮 高峰 奇志 大兵
优秀作品 冯巩牛群 《坐享其成》《男人和女人》《两个弄潮》 姜昆 《虎口脱险》 师胜杰 《洞房絮话》《同桌的你》《醉酒歌》 侯耀文 《小眼看世界》《数来宝》
二.建国后的繁荣
从1976年至1999年,为“繁荣期”。文革之后,相声 迅速走红。以杨振华、金炳昶的《假大空》,姜昆、 李文华的《如此照相》和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 厂》为代表的一大批讽刺“四人帮”的相声迅速流行。 从前侯宝林等人的相声也重新在广播电台播出。 进入1980年代,在小品的冲击下,表演形式简单的相 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观众的青睐。尽 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相声还是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新 一代演员涌现出现,各种内容和形式上崭新的相声段 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其中 无论是歌颂娱乐型还是针砭时弊性的段子,都很多深 受大众欢迎的例子。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 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
1949至1966年。该阶段为“发展期”。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作了大量的新的相声段子。从内容看,与社会 生活紧密结合﹔从形式看,经过改革,相声艺术呈现 净化、美化的新风貌。出现了《夜行记》、《买猴 儿》、《妙手成患》、《醉酒》等优秀作品。 二是整理了一批传统相声段子,思想性和艺术性大大 提高,《改行》、《关公战秦琼》等相声段子,久演 不衰,成为保留节目。 三是相声的讽刺、歌颂、娱乐三大功能得以全面发展, 尤其是歌颂功能,更有突破性的发展。四是涌现了一 批有造诣的相声演员(如马季、马志明等)。
3.相声的分类
按内容功能可分为: 讽刺型相声 歌颂型相声 知识型相声 娱乐型相声 按时代可分为: 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 代表人物:张三禄 新相声:1949年~1980年 代表人物:侯宝林 当代相声:1980年之后 代表人物:冯巩
按表演形式可分为
1.单口相声
2.对口相声
三.21世纪的衰败
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大陆处于青黄不接
的局面: 1.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 1993年2月4日,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逝世。 2003年2月11日,相声泰斗马三立逝世。 2006年12月20日 ,相声大师马季去世。 2007年6月24日,相声大师侯耀文去世。 2009年5月10日 ,相声大师李文华去世。
3.群口相声
二.建国后的繁荣
1949年建国以后,相声仍残 留着旧社会的低级趣味,此 时,一大批以侯宝林为代表 的从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前就 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 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 掉了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 理缺陷之类的段子,通过有 意识的去粗取精,将相声 “文饰”,“雅化”
二.建国后的繁荣
二.建国后的繁荣
从1966年至1976年,为“挫折期”。
“文革” 期间相声艺术遭受全面的摧残。不少相声演员 被打成“反动艺术权威”、“牛鬼蛇神”,不 论精神和肉体,都饱受摧残和迫害。 不少人被送到“干校”,耽误了宝贵的艺术青 春,造成了后来艺术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在 “四人帮”为害最烈的那些日子里,相声从舞 台上销声敛迹,真成了“绝响”。